孔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型设计
本设计以φ16mm圆钢为代表产品进行设计。
1 孔型系统的选择
圆钢孔型系统一般由延伸孔型系统和精轧孔型系统两部分组成。延伸孔型的作用是压缩轧件断面,为成品孔型系统提供合适的红坯。它对钢材轧制的产量、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但对产品最后的形状尺寸影响不大。常用的延伸孔型系统一般有箱形、菱—方、菱—菱、椭—方、六角—方、椭圆—圆、椭圆—立椭圆等;精轧孔型系统一般是方—椭圆—螺或圆—椭圆—螺孔型。
本设计采用无孔型和椭圆—圆孔型系统。
1.1无孔型轧制法
优点:
(1)由于轧辊无孔型,改轧产品时,可通过调节辊缝改变压下规程。因此,换辊、换孔型的次数减少了,提高了轧机作业率。
(2)由于轧辊不刻轧槽,轧辊辊身能充分利用;由于轧件变形均匀,轧辊磨损量少且均匀,轧辊寿命提高了2~4倍。
(3)轧辊车削量少且车削简单,节省了车削工时,可减少轧辊加工车床。
(4)由于轧件是在平辊上轧制,所以不会出现耳子、充不满、孔型错位等孔型轧制中的缺陷。
(5)轧件沿宽度方向压下均匀,故使轧件两端的舌头、鱼尾区域短,切头、切尾小,成材率高。
(6)由于减小了孔型侧壁的限制作用,沿宽度方向变形均匀,因此降低了变形抗力,故可节约电耗7%。
1.2椭圆—圆孔型系统
优点:
(1)孔型形状能使轧件从一种断面平滑的过渡到另一种断面,从而避免由于剧烈不均匀变形而产生的局部应力。
(2)孔型中轧出的轧件断面圆滑无棱、冷却均匀,从而消除了因断面温度分布不均而引起轧制裂纹的因素。
(3)孔型形状有利于去除轧件表面氧化铁皮,改善轧件的表面质量。
(4)需要时可在延伸孔型中生产成品圆钢,从而减少换辊。
缺点:
(1)延伸系数小。通常延伸系数不超过1.30~1.40,使轧制道次增加。
(2)变形不太均匀,但比椭圆—方孔型要好一些。
(3)轧件在圆孔型中稳定性差,需要借助于导卫装置来提高轧件在孔型中的稳定性,因而对导卫装置的设计、安装及调整要求严格。
(4)圆孔型对来料尺寸波动适应能力差,容易出耳子,故对调整要求高。
2延伸系数的分配
2.1总的延伸系数μ
()()()4
/1.086.022
2
0t n t t t
t n a d a A A a F F
u π-==∑
=[(1.012×140)2-0.86×(0.1×1.012×140)2]/[0.25×3.14×(16×1.012)2]
=96.69mm
式中:F o —红坯断面面积,mm 2;
Fn —成品于热状态断面面积,mm 2;
t a —热胀系数,取t a =1.012; t A —钢坯边长,mm;
d t —成品直径,mm;
∴轧制道次数n=282.169
.96lg lg g g c l l =
∑μμ=18道次 2.2延伸系数的初步分配
分配原则:初轧道次小,以便取出氧化铁皮,保证产品质量;随后加大,以利用轧件
在高温下塑性好,产生大的变形;精轧道次延伸系数小,以保证成品质量及孔型的耐磨性和成品尺寸精度。
将12道次的总延伸系数根据经验(如考虑咬入、摩擦等因素)具体分配如下:
μ1=1.250 μ2= 1.249 μ3=1.287 μ4=1.339
μ5= 1.431 μ6=1.292 μ7=1.394 μ8=1.255 μ9= 1. 354 μ10=1.339 μ11=1.276 μ12=1.250 287.113=μ 260.114=μ 258.115=μ 202.116=μ
384.117=μ 132.118=μ
3各孔型中轧件尺寸的确定
3.1计算各等轴孔的轧件尺寸
1) 各等轴孔轧件的横截面积
12--⨯⨯=n n n n F F μμ 2 ) 确定各等轴孔尺寸
由圆面积公式F=πR 2
得:
d=2
π
Fi
各道次的轧件参数列于表(5—1)。
表1 等轴孔轧件尺寸
道次 6 8 10 12 14 16 18 轧件高/宽(mm)71.44 53.30 38.93 31.39 23.84 20.03 16.20 轧件面积(mm2)4006.6 2231.23 1190.31 773.88 446.38 315.10 206.12
3.2计算平辊出口轧件的断面积
前几个道次轧件表面氧化铁皮较多,摩擦系数较小,影响咬入。根据现场经验,无孔型轧制时既要防止产生轧件歪扭脱方现象,又要保证轧件在平辊上轧制的稳定性,故平辊出
口轧件断面尺寸初步设计如下:
由筱仓公式:
β=1+0.8[2L c/(H o+2B o)][(H o-h)/H o]
式中:L c—平均接触弧长度,
2)
(
0h
H
D
L
c -
=
H o—轧前轧件平均高度;
h—轧后轧件平均高度;
B o—轧前轧件宽度;
D—轧辊直径.
No.1 (第一道次)
来料:B o×H o =141.60×141.60mm
初设:h1=108.00mm;
2
)
00
. 108
60
.
141
(
500
1-
=
Lc=91.65mm
β
c1
=1+0.8[2×91.65/(141.60+2×141.60)][(141.60-108.00)/141.60]
=1.082
则b1=β
c1
B o=1.082×141.60=153.20mm
F1= h1 b1=108.00×153.20=16545.6mm2
校核:(1)B o/ H o>0.6~0.7 保证少产生歪扭脱方;
(2)h1/ b1<1.2 保证轧制状态稳定。
本道次中:B o/ H o=1,h1/ b1=0.7 符合要求
No.2 (第二道次)
来料:B1×H1=108.00×153.20mm
初设:h2=108.00mm;
2
)
00
. 108
20
.
153
(
500
2-
=
c
L=106.30mm
β
c2
=1+0.8[2×106.30/(153.20+2×108.00)][(153.20-108.00)/1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