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分离鉴定实验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员)课件

合集下载

细菌的分离鉴定与鉴定技术分析

细菌的分离鉴定与鉴定技术分析

细菌的分离鉴定与鉴定技术分析细菌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微生物。

它们的分离鉴定对于人们的健康和疾病治疗有重要的影响。

在医学、食品、化工、农业等领域中,细菌的分离鉴定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细菌的分离鉴定入手,介绍其基本原理、方法和现代鉴定技术。

一、细菌的分离鉴定基本原理细菌的分离鉴定是指在混合的细菌样品中,通过某些方法将不同的菌种分离出来,并对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和分类。

分离鉴定是细菌学的基本方法,也是研究细菌生物学及其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细菌分离所需的基本条件是菌落形态的不同、生长条件的不同或者对特定的生物学染色有不同的反应,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方法:1、分离鉴定法:将混合菌液接种于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不同营养要求、不同生理代谢等方面的差异,使不同种类的细菌单独生长成为单菌株,最后进行分离鉴定。

2、生化鉴定法:利用微生物不同的代谢方式及对化学试剂的不同反应,来分析鉴定特定的菌种。

其优点是快速方便,可进行大规模筛查,但不同种类之间有重叠,不同试剂对同一品种的反应也不一定相同。

3、分子鉴定法:在细菌体内提取其DNA或RNA,然后使用特定的技术获得序列信息,利用基因序列的高度保守性和可变性进行分类鉴定,其优点是快速、准确性高,适用于复杂菌种的分类和鉴定。

二、细菌的分离鉴定方法(一)菌落计数法菌落计数法是一种直接观察菌落数的方法,常用于对食品、环境和水样的微生物污染和细菌总数的测定。

具体实验过程如下:1、准备适当的菌落计数培养基和其他必要的实验设备。

2、将待测试的样品适当稀释到指定的浓度,通常要将样品稀释至合适的浓度才能保证菌落数的精确计算。

3、接种适量的样品在培养基上,将其培养在恰当的温度、湿度和 pH 下。

4、放置一定的时间后,菌落会不断地生长、分裂以形成许多菌落。

5、用放大镜、突显灯或者过色的方法观察菌落的数量,计算出待测试样品的总菌落数目。

(二)生化鉴定法常见的生化鉴定法有氧气需求量法、革兰染色法、荧光凝集法、十字试验法等。

《细菌的培养与分离》课件

《细菌的培养与分离》课件
是用于培养微生物的物质,通常由水 、碳源、氮源、无机盐等组成,根据 不同微生物的需求,培养基的成分和 配比也会有所不同。
细菌培养的重要性
细菌培养是研究微生物的基础实验之一,通过细菌培养可以 了解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代谢途径、遗传特征等,为微 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细菌培养在医学、农业、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医学上用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在农业 上用于土壤微生物的调查和生物防治等。
02
细菌培养技术
液体培养基培养
液体培养基是一种均匀的、呈 液态的培养基,适合细菌的生 长繁殖。
液体培养基通常含有必要的营 养物质,如碳源、氮源、水、 无机盐等,以支持细菌的生长 。
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可以自 由悬浮,并且生长速度较快, 适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固体培养基培养
固体培养基是一种呈固态的培养 基,适合细菌的分离和纯化。
固体培养基通常含有琼脂等凝固 剂,将培养基凝固成固体状态。
在固体培养基上,细菌可以形成 可见的菌落,通过菌落的特征可
以对细菌进行鉴别和分类。
特殊培养基培养
特殊培养基是根据特定细菌的特殊需求而设计的培养基。
特殊培养基可以提供特殊的营养物质、生长因子或环境条件,以支持特定细菌的生 长。
特殊培养基在研究细菌的生理特性、致病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食品工业中,细菌培养 与分离用于检测食品中的 病原菌,保证食品的安全 性和卫生质量。
生物能源
通过培养和分离厌氧菌, 可以生产生物沼气等可再 生能源,满足能源需求并 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生物制药
通过培养和分离微生物, 可以生产各种生物药物, 如抗生素、酶制剂等。
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实验2菌种分离课件

实验2菌种分离课件
实验原理的应用
菌种分离的基本原理
纯化培养
将分离得到的纯培养物进行纯化培养,进一步筛选和验证。
涂布分离
将稀释后的菌液涂布在选择性培养基上,使单个菌落生长形成纯培养物。
菌样稀释
将采集的菌样稀释至一定浓度,便于后续分离操作。
实验前的准备
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培养基、试剂等,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菌样采集
选择合适的采样点,采集具有代表性的菌样,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污染。
用于转移微生物菌落的金属环,一端开口。
用于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结构的仪器。
用于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营养的物质,通常为液体或固体。
培养皿
接种环
显微镜
培养基
无菌水
消毒剂
抗菌素
染色剂
实验试剂
01
02
03
04
用于制备培养基和清洗实验器具。
用于消毒实验器具和实验环境。
用于抑制细菌生长,防止污染。
用于染色微生物细胞,以便更清楚地观察其形态和结构。
01
了解菌种分离的应用场景
02
实验原理
微生物世界中存在着广泛的物种多样性,菌种分离是研究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微生物的多样性
微生物具有生长繁殖迅速的特点,通过菌种分离可以获得纯培养物,便于后续的研究和应用。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各种生态环境中,菌种分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学特征。
05
实验结果分析
1
2
3
观察并记录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结构等特征,以便于后续的菌种鉴定和分类。
观察菌落形态
通过显微镜观察菌体的形状、大小、排列方式、染色反应等特征,以确定菌种的属、种及生理生化特性。

【生物课件】实训六 细菌的分离、移植及培养

【生物课件】实训六 细菌的分离、移植及培养

【生物课件】实训六细菌的分离、移植及培养一、实验目的:1.掌握细菌的分离、移植和培养技术,对各种需检测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和鉴定。

2.了解常用菌种的特征,为后续检验工作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细菌培养是一种把细菌放在合适环境中使其自然繁殖的过程。

培养细菌的常用方法有四种:液体培养、斜面培养、平板培养和深层培养。

细菌分离是不同细菌群落之间的区别和鉴定,细菌在自然条件下有其特殊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不同的细菌生物学特性又会产生分类上的变化。

为了将特定培养有特定特性的单一细胞作为纯种(或纯净菌株)用来开展后续的实验研究,常需要对复杂的菌落进行分离和鉴定。

细菌移植是把已生长的菌落培养到另外一种培养物上,即是将菌落从一种培养基移植到另一种培养基中进行繁殖。

实验材料:细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培养基:LB培养基、香肠葡萄糖琼脂平板、香肠葡萄糖琼脂斜面。

器材:灭菌小器皿、无菌吸管、灭菌匀菌器等。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要使用的培养基取出,置于灭菌环境下待用。

2.细菌的分离:(1)在灭菌环境下,用灭菌吸管取出一个菌落,放入无菌盘子中;(2)将取出的菌落直接移植于香肠葡萄糖琼脂平板上,然后用无菌匀菌器均匀地挥发移液并倾斜琼脂坡度将琼脂定形,然后在琼脂的上端用灭菌棉签抠出一些细胞,倒入液体菌落培养基内;(3)重复上述操作,将同一菌落分别挖取置于不同琼脂板上,以获得多个单一菌落。

(1)用酒精灯把取样棉签点燃,并且把灭菌实验室环境的表层用火烤一烤避免细菌的污染;(2)用已经生长出来的菌落的取样棉签把它向一块暴露的新的琼脂平板上画一条直线,并用匀菌器将它均匀地涂上;(3)重复上面的操作,把某些菌落移植到不同的培养基上,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1)在平板和斜面上移液;(2)将平板垂直放置,斜面则倾斜放置;(3)放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四、实验注意事项:1.都要注意无菌条件,使用包装良好的培养基。

微生物学检验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PPT课件

微生物学检验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PPT课件

灭菌
★ 不耐高温的液体成分:滤过除菌
检定 保存
培养基pH测定及矫正
材料: 待测培养基、 pH7.4标准比色管、4孔比色架、0.02%酚红、 氢氧化钠0.1mol/L、1mol/L) 盐酸(0.1mol/L、1mol/L) 蒸馏水 试管(与比色管口径一致)、 刻度吸管(5ml、1ml、0.5ml、0.25ml)、
玻璃器皿灭菌前的准备
玻璃器皿在清洗、干燥后必须经正确的 包裹和加塞后才能进行灭菌处理。
培养基的成分和作用
培养基:是指人工配制的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 综合营养基质。 营养物质:蛋白胨、肉浸液、牛肉膏、糖醇类、 血液、鸡蛋和动物血清、生长因子、无机盐类 水 凝固剂:琼脂、明胶 抑制剂 指示剂
培养基的种类(按用途分类)
培养基液面为黄色: - 应用:用于肠道杆菌的鉴定
靛基质试验原理
色氨酸
色氨酸酶
靛基质 (吲哚)
对二甲基氨基苯甲 醛 玫瑰靛基质 (玫瑰吲哚)
硫化氢试验
原理:细菌分解蛋白质中的含硫氨基酸, 生成硫化氢,硫化氢与培养基中的铁盐 或铅盐结合生成黑色络合物。 培养基:含硫酸亚铁或醋酸铅的培养基 结果:培养基 变黑 为阳性,不变黑为阴 性 应用:常用于肠道杆菌的鉴定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穿刺接种法 :用于观察细菌动力 斜面接种法 倾注培养法:用于细菌计数
分区划线法
第一区划线 灭菌接种环 第二区划线 灭菌接种环 第三区划线 灭菌接种环
连续划线法
细菌培养法
一般培养(需氧培养): ★培养温度:35℃(采用恒温培养箱) ★培养时间:18~24h
二氧化碳培养法:烛缸法、二氧化碳培 养箱 厌氧培养法:厌氧培养箱、厌氧袋、厌 氧罐、疱肉培养法、硫乙醇酸盐法等

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 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 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 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 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所需培养基:
KH2PO4 1.4g NaH2PO4 2.1g MgSO4`7H2O 0.2g 葡萄糖 10.0g 尿素 1.0g 琼脂 15.0g ①从物理性质看此培养基属于哪类?从功能上属 于哪类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②在此培养基中哪些作为碳源、氮源?
(5)计数时,如果使用16格×25格规格的计数室,要按 对角线位,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4个中格(即100个 小格)的酵母菌数.如果规格为25格×16格的计数板, 除了取其4个对角方位外,还需再数中央的一个中格 (即80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 (6)当遇到位于大格线上的酵母菌,一般只计数大方 格的上方和右方线上的酵母细胞(或只计数下方和左 方线上的酵母细胞). (7)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 算每1ml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
• 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生长
• 从混杂微生物中分离目的微生物
1、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直接分离
选择培养基 只允许特定微生物生长,而同时抑制或阻止其 他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可抑制细菌、放线 菌细胞壁主要成分 肽聚糖的合成
其细胞壁是由纤 维素、几丁质、 葡聚糖组成
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 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 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加氮源的无氮培养基: 分离固氮菌 不加含碳有机物的无碳培养基: 分离自养型微生物 加入四环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的培养基: 分离导入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③统计的菌落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 ④涂布平板法所选择的稀释度很重要,一般以 三个稀释度中的第二个稀释度所出现的平均菌 落数在50个左右为最好。

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PPT课件

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PPT课件
第18页/共95页
菌落的三个类型:
1.光滑型菌落(Smooth type Colony) :又称 S型
2.粗糙型菌落(Rough type Colony):又称R 型
3.粘液型菌落(Mucoid type Colony)又称M 型
第19页/共95页
S型菌落
2021/8/21
20
第20页/共95页
D群链球菌 草绿色链球菌
第67页/共95页
第68页/共95页
链球菌鉴定途径
β溶血
杆菌肽
CAMP
S
+
A群链球菌
胆汁七 叶苷
+
B群链球菌
D群链球菌
6.5%NaCl
--
+
非肠球菌 肠球菌
第69页/共95页
第70页/共95页
链球菌鉴定途径
γ溶血
胆汁七 叶苷
+
--
D群链球菌
草绿色链球菌
- 6.5%NaCl +
Aseptic area 10-20cm
外焰 内焰 焰芯
第9页/共95页
细菌接种的基本程序
灭菌接种环
杀灭接种环沾染的细菌,以免污染标本
沾取标本
接种
灭菌接种环
杀灭接种环沾染的细菌,以免污染环境
第10页/共95页
细菌接种法
• 平板划线接种法:
★目的:使混合的细菌呈单个分散生长,形成单个菌落,以便获得纯菌。 ★方法:
无动力 现象
有动力 现象
第26页/共95页
斜面接种法
第27页/共95页
接种斜面后菌落生长示意图(菌苔)
第28页/共95页
革兰染色
第29页/共95页

细菌分离鉴定实验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员) ppt课件

细菌分离鉴定实验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员)  ppt课件

大肠杆菌细菌分离
粉红色或深红色、圆形隆起、光滑湿润、 黑色带有金属光泽,圆形隆起 边缘整齐;
沙门氏菌细菌分离
圆形、微凸、边缘整齐、直径在
1~2 mm的小菌落,菌落无色透明、 淡黄色透明或外周透明中心黑色
蓝绿色或蓝色菌落,产硫化氢菌 株菌落中心带黑色
实验室分离
链球菌在血液琼脂中生长为无色透明、 圆形、光滑、隆起的露滴状小菌落
□ 方法:
扩散法(纸片法) 稀释法(琼脂稀释法和液体稀释法)
试验方法
➢ 快速药敏试验:
由病料直接涂布药敏试验与病原菌分离同时进行(16-24h),可 根据药敏结果初步进行治疗。
➢ 前增菌法药敏试验:
挑取组织培养后菌落,放于灭菌肉汤培养液中,涂抹进行药敏实验 8-12h后观察结果。
➢ 传统法药敏试验:
•(4) 结果观察、判定标准
• 抑菌圈:用游标卡尺从平板背面精确测量各个抑菌圈直径(精确到 0.01mm),抑菌圈的边缘以肉眼见不到细菌明显生长为限。原料药判 定按《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2010》
• 成品药判定标准 : ﹥20 mm 极敏
(3)倾注平板法 主要用于水质(饮水)的细菌计数 将灭菌生理盐水适量稀释(通常做10-1-10-4稀释)的水质1ml,置灭 菌平皿内,注入以灭菌溶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培养基15ml,混匀 ,待冷却后,倒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后,计数培养基内菌落 数,乘以稀释倍数,即可算出每毫升被检物的细菌数。
耗时较长(2-3天),对于一般养殖场定期监测病原菌及其敏感性 时,可以使用此方法。能较好地分离出病原菌,病原菌经纯培养后 ,进行药敏试验,得出的数据可以准确反应出病原菌对某一药物的 敏感性。
操作过程
前增菌药敏试验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PPT课件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PPT课件

精品ppt
22
硫化氢产生试验(Production of H2S)
将细菌穿刺接种于醋酸铅培养基中, 37℃培养24h后观察结果。有些细菌能分解 培养基中的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穿刺 部位呈黑褐色,是为反应阳性。培养基颜色 无变化,则为阴性。
精品ppt
23
尿素分解试验(Splitting of urea)
➢ 相邻两区要有重叠区域。 ➢ 结果观察:观察各区的生长情况,并看是
否有单一菌落长出;菌落的形态、颜色、 大小、边缘、透明度都需记录。
精品ppt
8
平皿送37℃温箱培养24小时 结果(要求)
两种单个菌 落
分四区 无杂菌 琼脂不破
精品ppt
9

精品ppt
10
3.2 细菌的接种
斜面接种法 该法主要用于单个菌落的纯培养、 保存菌种或观察细菌的某些特性。
将细菌接种于尿素培养基中,37℃培养 18~24h。变形杆菌能迅速(2~4h)分解尿素 产生大量的氨,使培养基变碱而呈紫红色, 是为阳性反应。
精品ppt
24
实验后处理
将接种针和接种环放入原位,摆放整齐! 将所有的原菌种管放入自己组的红框试管架
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将自己接种的培养物集中在试管架中统一放
入培养箱中37度培养! 关照明和电扇开关,请勿关实验室总电
精品ppt
17
糖发酵试验
不同细菌分解糖类的能力和代谢产物不同。 例如大肠杆菌能发酵葡萄糖和乳糖;而痢疾 杆菌可发酵葡萄糖,但不能发酵乳糖。即使 两种细菌均可发酵同一糖类,其结果也不尽 相同,如大肠杆菌有甲酸脱氢酶,能将葡萄 糖发酵生成的甲酸进一步分解为CO2和H2, 故产酸并产气;而痢疾杆菌缺乏该酶,发酵 葡萄糖仅产酸不产气。

细菌分离与鉴定方法ppt课件

细菌分离与鉴定方法ppt课件

在干净的培养皿中放一张滤纸,滴上二甲基对本二胺的1%水溶 液,仅使滤纸湿润即可,不可过湿。用白金丝接种环(不可用镍 铬丝)取18~24小时的菌苔,涂抹在湿润的滤纸上,在10s内涂 抹菌苔现红色者这为阳性,(四甲基对本二胺呈蓝色),10~60s 现红色者为延迟反应,60s以上现红色者不计,按阴性处理。
细菌分离与鉴定方法
—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
分离方法
细菌的生长状况观察
氧化酶试验
AHM鉴别培养
吲哚试验
革兰氏染色法
糖发酵试验
脱脂奶平板试验(酪蛋白胨可化编试辑课验件 )
1
分离方法
用途:
• 在检查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待检材料(如肝、脾、肾、 心、肌肉等)中的某种细菌时,须先将待检材料进行 分离培养。常用的分离培养方法是琼脂平皿分区划线 法,是借划线将混杂的细菌在琼脂平皿表面分散开来, 使个别的细菌能固定在某一点,经培养生长繁殖后形 成单个菌落,以达到分离获得纯种细菌的目的。
可编辑课件
2
分离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 点燃酒精灯,右手执笔式握持接种环(见图1),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灼接种环, 待冷,取待测菌液一环。
• 左手抓握琼脂培养基平皿,用手掌将平皿的底固定,用手指将平皿的盖略抬
起一些,进行接种(见图2)。或者,将平皿的盖留在实验台上,尽量直立平
皿靠近酒精灯火焰,右手持接种环在琼脂表面的一端(即1区,约占整个平皿
• (1)取载玻片一张,试净。
• (2)用灭菌的接种环取生理盐水一滴,放于载玻片的中央(如被检材料是液体,可 不加生理盐水)。
• (3)左手斜持菌种管,右手将菌种管棉塞稍加转动,以便拔下。
• (4)右手持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用右手小指拔开菌种管棉塞,管口通过火焰, 用接种环取少量菌(切不可过多)。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PPT课件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PPT课件

二)仪器的自动化鉴定:VITEK 系统、M IDI系统、 BIOLOG 系统、SENS ITITRE 系统、 AUTOSCEPTOR系统以及MICROSCAN系统等 (ATB Expression)
三)分子生物学方法:基因测序、指纹图谱技术、基
因探针技术、聚合酶链反应( PCR)、GC 含量测定

精品ppt
PCR和核酸杂交单独或结合在仪器已经形成 比较经典的核酸检测技术, 目前这两者已经 得到了较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精品ppt
14
微生物学工作必须在一个清洁卫生的环 境中进行,实验室的整洁与否直接影响 实验效果。在卫生状况差而零乱的实验 室中不可能取得好的实验效果;实验室 脏、乱,不但增加了污染的机会,同时 也影响人的安全和情绪,所以,清洁、 明亮的实验环境是顺利开展工作的保障 之一;保持实验室清洁是学生进入实验 应尽的责任。
④ 鉴别培养基:是一类含有某种特定化合物或试剂的培养
基。某种细菌在这种培养基上反应;
从而达到区分不同的微生物精品。ppt (TCBS)
9
❖ 病料在接种培养基后,经过一段时间,应检查其 生长状况。首先用肉眼检查有无细菌生长;若有, 则需进一步检查菌落是否纯一。形态特征包括: 大小、形状、突起或扁平、凹陷、边缘(光滑、 波形、锯齿状、卷发状等)、颜色(红色、灰白 色、黄色等)、表面(光滑、粗糙等)、透明度 (不透明、半透明、透明等)和粘度等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王欣欣
精品ppt
1
一、细菌的分离
1、从混杂微生物中获得单一菌株纯培养的 方法称为分离。 2、分离的目的在于从被检材料中、或者从 污染的众多杂菌中分离出纯的病原菌。
精品ppt
2
1)病料采集

《细菌分离培养》课件

《细菌分离培养》课件

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食品工业
在食品工业中,细菌分离培养用 于检测食品中的病原菌,保障食
品安全。
生物能源
利用细菌发酵产生生物燃料,如乙 醇、生物柴油等,替代化石燃料。
生物降解
某些细菌能够降解污染物,对环境 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06
展与未来发展方向
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细菌分离培养》 PPT课件
• 细菌分离培养概述 • 细菌分离技术 • 细菌培养技术 • 细菌的鉴定与分类 • 细菌分离培养的应用 • 展望与未来发展方向
目录
01
细菌分离培养概述
细菌分离培养的定义
细菌分离培养是指从混合菌群中分离 出单一菌种的过程,通过选择性培养 基和特定的培养条件,使目的菌种得 以繁殖并从其他微生物中分离出来。
高了分离效率。
03
细菌培养技术
培养基的种类与制备
固体培养基
用于细菌分离和纯化, 制备时需添加琼脂作为
凝固剂。
液体培养基
用于大量繁殖细菌,制 备相对简单。
选择性培养基
加入特定成分抑制某些 细菌生长,突出所需分
离的细菌。
鉴别培养基
根据细菌代谢产物不同 ,通过指示剂变化鉴别
不同细菌。
培养方法
01
02
05
04
菌种分离
将样品中的微生物接种到选择好的培 养基上,通过培养得到单一菌落。
02
细菌分离技术
划线分离法
总结词
通过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使细菌分散生长的方法。
详细描述
划线分离法是最早的细菌分离技术之一,通过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使细菌 在划线区域内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菌落。该方法适用于细菌的纯培养分离。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学习交流
6
PPT学习交流
7
PPT学习交流
8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 细菌分离培养
主要针对性用于临床发病动物组织脏器,粪便中的细菌时对某一种细 菌的分离,通过分离,使细菌在平板中分散生长,便于观察单个菌落特 性,也易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生化鉴定。
PPT学习交流
9
1.基本条件 (1)接种用具:棉签、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
菌平皿内,注入以灭菌溶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培养基15ml,混匀, 待冷却后,倒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后,计数培养基内菌落数, 乘以稀释倍数,即可算出每毫升被检物的细菌数。
PPT学习交流
11
大肠杆菌细菌分离
粉红色或深红色、圆形隆起、光滑湿润、 黑色带有金属光泽,圆形隆起 边缘整齐;
PPT学习交流
中国最专业的规模化养殖场健康检测服务机构
细菌分离鉴定实验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
PPT学习交流
1
*细菌分离鉴定实验的意义
1
*建立无菌概念,了解无菌操作
*常规病原菌的分离流程
2
*病原菌分离鉴定实验原理
3
*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细菌学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PPT学习交流
2
意义
超级耐药菌
确诊疾病
诊疗方案
健康养殖
③划线完毕,将平板加盖,倒置,以适宜的培养条件培养。
PPT学习交流
10
(2)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增菌法) 用棉签或接种环挑取病料或菌落,在试管壁和液面交界处轻轻研磨,
使菌团混匀在液体培养基中。
(3)倾注平板法 主要用于水质(饮水)的细菌计数 将灭菌生理盐水适量稀释(通常做10-1-10-4稀释)的水质1ml,置灭
菌变混浊。若变混浊,用接种环挑取菌液,无菌操作划线接种于麦康 凯琼脂、SS琼脂,37℃培养12-24h,观察是否有细菌生长,初步判 定感染病原菌的类型。
PPT学习交流
26
操作过程
• (3)涂板、贴纸片:
用灭菌棉签沾取稀释的培养液,在管壁清碰几下,挤掉多余水分, 均匀涂抹于营养琼脂平板上,反复几次,每次将平板旋转60度,最后 沿周边绕两圈,保证涂均匀,并贴上药敏纸片,37℃倒置培养 8 18h,观察结果。
PPT学习交流
15
• 常用的染色方法
革兰氏染色法: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方法 (1)染色步骤 ①结晶紫初染:结晶紫染色1.5min,水洗,甩干 ②碘液媒染:碘液染色2min,水洗,甩干 ③酒精脱色:95%乙醇脱色,20—30s,脱色到无结晶紫为止,水洗, 甩干 ④石碳酸复红复染:石碳酸复红染色1.5min ,水洗,吸水纸吸干。 (2)结果
(2)培养箱:普通恒温培养箱 (3)无菌室和超净工作台 (4)培养基:营养琼脂、麦康凯琼脂、SS琼脂
2.接种方法
分区划线法
①用棉签先将标本涂布在平板的第一区并作数次划线,再在二、三……区 依次用接种环划线。
②每划一个区域,应将接种环烧灼一次,待冷却后再划下一区域。每一 区域的划分应接触线应接触上一区域的接种线2—3次,使菌量逐渐减 少,以形成单个菌落。
□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AST,药敏试验)
– 用于测试抗菌药物在体外对病原微生物有无抑制作用 。常用最低抑菌浓度(MIC)表示,即体外能够抑制 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 方法:
扩散法(纸片法) 稀释法(琼脂稀释法和液体稀释法)
PPT学习交流
24
试验方法
➢快速药敏试验:
由病料直接涂布药敏试验与病原菌分离同时进行(16-24h),可 根据药敏结果初步进行治疗。
➢前增菌法药敏试验:
挑取组织培养后菌落,放于灭菌肉汤培养液中,涂抹进行药敏实验 8-12h后观察结果。
➢传统法药敏试验:
耗时较长(2-3天),对于一般养殖场定期监测病原菌及其敏感性 时,可以使用此方法。能较好地分离出病原菌,病原菌经纯培养后, 进行药敏试验,得出的数据可以准确反应出病原菌对某一药物的敏 感性。
12
沙门氏菌细菌分离
圆形、微凸、边缘整齐、直径在1~ 2 mm的小菌落,菌落无色透明、 淡黄色透明或外周透明中心黑色
蓝绿色或蓝色菌落,产硫化氢菌 株菌落中心带黑色
PPT学习交流
13
实验室分离
链球菌在血液琼脂中生长为无色透明、 圆淡灰白色,闪光的露珠状小菌 落
细菌分离鉴定实验
PPT学习交流
3
建立无菌观念
• 什么是无菌
无菌,指没有活菌的意思,又是生物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只有在 培养基、发酵设备等处于无菌的前提下,微生物接种后,才能实现纯 种培养,最终得到所需的产品。
PPT学习交流
4
PPT学习交流
5
接种方法
• 曲线划线法、分区划线法 • 倾注法、涂布法(细菌计数) • 斜面接种法(生化鉴定、保存菌种) • 穿刺培养法(生化鉴定、保存菌种) •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革兰氏阳性蓝紫色,革兰氏阴性紫红色。
PPT学习交流
16
大肠杆菌形态鉴定
PPT学习交流
17
沙门氏菌形态鉴定
PPT学习交流
18
巴氏杆菌形态鉴定
PPT学习交流
19
链球菌形态鉴定
PPT学习交流
20
葡萄球菌形态鉴定
PPT学习交流
21
病原菌的生化鉴定
◇ 糖类发酵试验
原理:不同细菌含有发酵不同糖类的酶,分解糖能力不同,产生代谢物 不同,看细菌是否分解各类糖,是否产酸产气。
PPT学习交流
14
形态学检查
• 染色标本的检查
通过对标本的涂片及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染色特性, 一及荚膜、鞭毛、芽孢、异染颗粒等结构,有助于细菌的初步识别或 诊断。 1.涂片:从肉汤或平板上挑取菌液或菌落,涂布在滴有生理盐水的玻片 上,涂片厚薄适当。 2.固定:涂片干燥后,在火焰上迅速通过3次,加热固定。 3.染色:滴加染液覆盖菌膜。 4.脱色:乙醇是最常用的脱色剂,70%乙醇和无机酸脱色能力强。 5.复染:复染可使脱色的细菌重新着色。
PPT学习交流
25
操作过程
前增菌药敏试验
(1)样品处理: • 用灭菌棉签沾取组织内部,然后打开装有增菌液(营养肉汤)的
管子,使增菌液与棉签充分混匀,盖上盖子,做好标记,放入恒温箱 中37℃培养12-24小时,此肉汤菌液为前增菌液。
(2)细菌分离培养: • 待取出装有沾取病变组织灭菌棉签的试管,观察营养肉汤中的细
◇ 葡萄糖代谢类型鉴别试验
原理:又称氧化/发酵试验,观察细菌对葡萄糖分解过程中是利用分子氧 (氧化性),还是无氧酵解(发酵型),或不分解葡萄糖(产碱性)
◇ 三糖铁试验
原理:三糖铁用于观察细菌对糖的发酵能力,以及是否产生硫化氢,可 初步鉴定细菌的菌属。
PPT学习交流
22
生化鉴定
PPT学习交流
23
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