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铀矿床采矿方法设计 毕业设计

合集下载

毕业设计-某矿选矿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某矿选矿设计说明书

目录摘要 (3)Abstract (4)第1章绪论 (5)1.1 建厂地区概况 (5)1.2 选厂厂址基本特点 (6)1.2.1 厂址选择 (6)1.2.2 供电和供水 (6)1.2.3 尾矿输送与处理 (7)1.2.4 原矿和精矿产品运输 (7)1.3 采矿基本情况 (7)1.4 选矿设计指标和产品 (7)1.5 其它情况 (8)第2章设计流程论述 (9)2.1 矿床性质 (9)2.2 原矿基本性质 (9)2.2.1 岩矿鉴定 (9)2.2.2 原矿化学分析和物相分析 (10)2.2.3 原矿基本物理性质 (11)2.3 流程论述 (11)2.3.1 破碎流程论述 (11)2.3.2 磨矿流程论述 (13)2.3.3 选别流程论述 (14)2.3.4 脱水流程论述 (19)2.3.5 设计的工艺流程 (19)第3章车间工作制度和生产能力 (21)3.1 车间工作制度 (21)3.2 车间生产能力 (21)第4章工艺流程和工艺设备 (22)4.1 破碎流程和破碎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22)4.1.1 破碎流程计算 (22)4.1.2 破碎、筛分设备选择和计算 (24)4.2 磨矿流程的计算 (30)4.3 浮选流程的计算 (31)4.4 矿浆流程计算 (41)4.4.1 磨矿流程 (41)4.4.2 选别流程 (42)4.4.3 脱水流程矿浆计算 (46)4.5 磨机、分级机的选择与计算 (47)4.5.1 磨机的选择与计算 (47)4.5.2 螺旋分级机的选择与计算 (50)4.6 浮选机选择与计算 (51)4.6.1 浮选机选择与计算 (51)4.6.2 搅拌槽的选择与计算 (59)4.7 脱水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60)4.7.1 浓缩机的选择与计算 (60)4.7.2 过滤机的选择与计算 (61)4.8 辅助设备的计算 (62)4.8.1 矿仓 (62)4.8.2 胶带机的选择与计算 (64)4.8.3 其他辅助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68)第5章总体布置与设备配置 (71)5.1 厂房的总体布置 (71)5.2 厂内设备配置 (71)5.2.1 破碎厂房的设备配置 (72)5.2.2 磨浮车间设备配置 (72)5.2.3 脱水车间设备配置 (72)结语 (73)参考文献 (74)附一:选矿厂设备选择计算附表 (75)附二:英文翻译 (78)摘要按照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了***铅锌矿优先浮选1750吨/日选矿厂设计,产品为铅精矿和锌精矿。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范文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范文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范文一、设计题目。

[具体矿山名称]地下开采初步设计。

二、设计目的。

嘿呀,同学!这个毕业设计呢,就是想让你把在采矿工程专业里学到的那些个知识,像什么开采方法、通风系统、运输系统这些东西啊,全都给综合运用起来。

就好比是把你学过的各路武功秘籍都拿出来,打造出一个属于你自己的采矿“武林秘籍”(初步设计方案),而且这个方案还得能真正在实际的矿山开采中派上用场呢。

三、矿山概况。

# (一)地理位置。

这个矿山呢,位于[具体地理位置],你要是去那儿啊,说不定还能发现周围有一些独特的风景呢。

不过咱的重点还是在矿山本身哈。

# (二)地质条件。

1. 地层与岩石。

这里的地层可复杂啦,就像一个千层蛋糕似的(这只是个玩笑哈)。

有[列举主要地层名称]这些地层,岩石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像[列举主要岩石类型]。

这些岩石有的硬得像铁疙瘩,有的又相对软一些,这对咱们的开采工作可有着不小的影响呢。

2. 构造。

矿山里的地质构造就像是老天爷在地下玩的拼图游戏。

有[描述主要构造,如断层、褶皱等],这些构造就像一个个小陷阱或者小弯道,咱们在设计开采方案的时候,得小心翼翼地绕开或者处理好它们,不然开采的时候就容易出乱子。

# (三)矿体特征。

1. 矿体形态与产状。

矿体的形状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在地下随意勾勒的形状,有的地方胖一点(厚度大),有的地方瘦一点(厚度小)。

它的产状呢,就像它在地下睡觉的姿势,有一定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你得好好研究这个姿势,这样才能知道从哪个方向下手开采最合适。

2. 矿石品位与储量。

矿石品位就像是这个矿体这个大蛋糕里的巧克力含量(哈哈,这么理解比较有趣吧),[给出矿石品位范围]。

而储量嘛,就是这个大蛋糕的大小啦,经勘探,这个矿山的矿石储量大概是[具体储量数值],这可是咱们开采的宝贝总量呢。

四、设计要求。

# (一)开采方法选择。

1. 你得像一个超级侦探一样,把矿山的地质条件、矿体特征这些线索都收集起来,然后从咱们学过的那些开采方法里,挑出一个最适合这个矿山的开采方法。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一、选题背景与意义矿山是危险性较高的特种行业,矿山事故频发且后果严重。

为了保障矿山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优化矿山的安全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矿山的安全管理和优化设计,提高矿山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保护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研究内容:该研究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矿山安全现状分析:通过对矿山事故的统计数据以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了解当前矿山安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矿山安全管理制度设计:根据国内外矿山安全管理的经验,结合本矿山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矿山安全管理制度。

(3)矿山安全设施优化设计:通过对矿山现有的安全设施的检测和分析,提出相关改进和优化方案,以提高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矿山应急救援方案设计:设计矿山应急救援方案,包括事故应变措施、人员疏散方案等,以提高在事故发生时的应急能力。

(5)矿山安全宣传教育设计:通过制定相关的安全宣传教育方法和活动,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

2.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实地调研:通过对目标矿山的实地调研,了解具体情况,并获取相关数据。

(2)文献资料调研:通过查阅矿山安全管理和优化设计的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果。

(3)数据分析:对实地调研和文献调研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和建议。

(4)模拟实验:通过进行矿山安全相关设施的模拟实验,验证所提出的改进和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预期成果与影响本研究的预期成果是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矿山安全管理制度,并提出一系列的矿山安全设施优化方案和应急救援方案。

通过实施这些设计方案,将能够提高矿山的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并且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矿山安全管理与优化设计是一项重要的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项目。

通过分析矿山的安全现状,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矿山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设施优化方案以及应急救援方案,能够有效提高矿山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并为矿山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毕业设计----矿体采矿方法设计

毕业设计----矿体采矿方法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云锡集团公司老厂锡矿竹叶山坑20-1﹟东矿体采矿方法设计系部:国土资源系专业:金属矿开采技术《矿山概述及单体设计说明》毕业设计(论文)摘要:该设计是在云南锡业股份集团公司-老厂分公司-竹叶山坑,为作好毕业设计特对29#矿群20-1#东矿体而作的本次采矿设计;设计分为五个大部分:对矿山的简介、矿区地质介绍、矿山生产能力、矿床开拓系统、20-1#东矿体的设计。

附:总结与体会、谢辞、参考文献。

关键词:空场采矿法矿体开采矿柱目录第一章编制设计的基本原则 (1)第一节设计任务和依据 (1)第二节技术经济指标 (2)第二章矿区概况 (3)第一节矿区交通位置 (3)第二节矿区的自然经济地理 (5)第三章矿区地质 (7)第一节矿区地质概况 (7)第二节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1)第三节矿区水文地质 (11)第四节矿体勘探和储量计算 (12)第四章矿山工作制度和生产能力 (14)第一节矿山工作制度 (14)第二节矿山生产能力 (14)第五章矿山测量概况 (14)第六章矿山通风防尘概况 (14)第一节矿内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14)第二节矿井通风系统 (14)第七章矿山开拓 (15)第一节矿山开拓方法 (15)第二节矿山的主要巷道 (15)第八章采矿方法 (15)第一节矿山主要采矿方法 (15)第二节采场结构 (16)第三节回采作业 (17)第九章矿山运输及水电系统 (17)第一节矿山运输 (17)第二节矿山水电 (17)第十章矿体开采方法设计 (18)第一节矿体的基本情况 (18)第二节开采方法设计的构想 (18)第三节技术经济分析 (20)第四节矿体开采方法设计 (20)总结与体会 (21)谢辞 (22)参考文献 (23)第一章编制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一节设计任务和依据一、设计任务本设计按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的采矿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进行设计,在云锡集团公司老厂锡矿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针对竹叶山坑29#矿群20-1#东矿体在现有开拓工程的控制下,已初步完成了储量改算工作,对此矿块作采矿方法设计,目的是为了探明白龙井块段20-1#东矿体赋存情况及周边花岗岩的侵入形态,构造影响范围和该区域成矿地质条件而作,并把此矿块列为首采矿块。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回采工艺流程设计
凿岩
根据矿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和采场 条件,选择合适的凿岩设备和凿 岩方式,如浅孔凿岩、中深孔凿
岩等。
爆破
根据矿岩性质、炸药性能及采场条 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爆破方案和 安全措施,确保爆破效果和作业安 全。
装运
采用合适的装载设备和运输方式, 将矿石从采场运至选矿厂或堆场, 同时处理采空区和废石。
矿区内发育有多条断层和褶皱 ,其中主要的断层有F1、F2、 F3等,主要的褶皱有M1、M2 等。
矿区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岩 和岩,岩石普遍受到不同程度 的变质作用。
矿体形态与分布规律
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产 出,与围岩的产状基本一致。
矿体的厚度变化较大,最厚处可达米 ,最薄处仅为米左右。
矿体的走向为°,倾向为°,倾角为°。
02
CATALOGUE
矿区地质概况及资源储量
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矿区位于省市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 经°′″-°′″,北纬°′″-°′″。
矿区交通便利,有公路、铁路和水路 等多种交通方式可达。其中,最近的 公路距离为公里,铁路距离为公里, 水路距离为公里。
矿区地质构造特征
矿区处于构造带的部位,主要 受到方向和方向构造应力的影 响。
通风系统智能化程度不够
当前通风系统主要依赖人工调 节,未来可以引入智能化技术 ,实现自动调节和远程控制。
排水系统应对极端天气能 力不足
设计的排水系统在应对极端天 气条件时可能存在不足,需要 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措施。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建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智能化采矿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 技术的发展,未来采矿 工程将更加智能化,包 括智能选矿、智能采矿 装备、智能生产管理等 。建议加强相关技术的 研发和应用。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是针对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的一项综合实践性设计任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研究来巩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下面是一个700字的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的简要介绍。

本次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的题目为“某煤矿井下矿山压力的监测与控制”,旨在研究该煤矿井下的地质构造、矿山压力分布以及井下矿山压力的监测与控制方法。

首先,进行煤矿地质勘探,获取井下地质构造的数据。

通过调查煤矿的地理位置、地质背景和矿山压力现状,对煤矿井下的地质构造进行分析。

利用地质勘探技术,获得各个煤层的厚度、倾角和断层等数据。

其次,进行矿山压力分布的研究。

根据地质构造和地下矿山压力分布规律,利用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构建煤矿井下地应力场的模型。

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出煤矿井下地应力场的分布图和变化规律。

然后,进行矿山压力的监测。

利用压力测量仪器和设备,对井下矿山压力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设置监测点,连续记录井下矿山压力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及时预警和处理矿山压力异常情况。

最后,进行矿山压力的控制。

根据井下矿山压力分布和监测数据的分析,采取相应的矿山压力控制方法。

如采用支护措施、注浆加固、减小钻孔炮炸力度等措施,降低矿山压力对井下人员和设备的影响。

通过以上研究和实践,本次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旨在提升学生在采矿工程领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调查和分析煤矿地质构造、研究矿山压力分布、进行矿山压力监测和控制,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煤矿地质和矿山压力的基本知识,了解矿山压力对煤矿安全的影响,以及应对矿山压力异常情况的方法。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题目:XXX煤矿开采设计说明书专业:采矿工程本科生:指导老师:摘要:本设计所做只考虑甘肃靖远煤业集团XXXX煤矿一号煤层。

该井田地质条件较复杂,地质资源储量2。

1亿吨,可采储量1。

21亿吨,设计生产能力150万t/a,服务年限57a.矿井瓦斯涌出量较高,为高瓦斯矿井.矿井采用双斜井开拓。

初期开凿有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立井。

采用单一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综合机械放顶煤采煤.分区域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

关键词:综合机械化放顶采煤法服务年限生产能力通风设计类型:模拟型AbstractThe design is about the exploitation design of 1coal seam of Dashuitou coal mine inGansu Province .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coal mine is complexity。

The workable mine reserves is 216Mt and the designed mine capbility is1。

2Mt/a ,so the mime serveice life is 72years。

The mine gas emission is higher, so it is highly gassy mine well。

Mine with double shafts development. The initial digging in inclined, deputy shafts and return air shaft. By using single longwall mining to back type,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top coal caving mining。

Points area,drew the ventilation type .Keywords:Mechanized caving mining method serveice life production capacity ventilationPaper type:Simulation type前言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是教学时间最长(14~16周),参与教师最多,学生独立学习量最大,教育任务最重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设计的效果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就业后在专业上的发展。

某矿地下开采开拓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某矿地下开采开拓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题目某矿地下开采开拓系统设计学院核资源工程学院指导教师班级矿物资源工程102班学号学生姓名2014年5月25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院:核资源工程学院题目:某矿地下开采开拓系统设计起止时间:2013年12月22日至2014年5月25日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矿物资源工程102班南华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大学生活就快走入尾声,我们的校园生活就要划上句号,心中是无尽的难舍与眷恋。

从这里走出,对我的人生来说,将是踏上一个新的征程,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回首大学生活,取得了些许成绩,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艰辛。

感谢老师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爱护。

学友情深,情同兄妹。

四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同走过,充满着关爱,给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的记忆。

在我的十几年求学历程里,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他们辛勤的劳作,无私的付出,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我才能顺利完成学业,感激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抚养与培育。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王富林老师、和曾晟老师。

是他们在我毕业的最后关头给了我巨大的帮助与鼓励,给了我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此表示衷心的感激。

老师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浅。

他们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不少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种巨大的帮助,解决了不少的难点,感谢他们耐心的辅导。

使得毕业设计能够及时完成,这里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

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对大学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复习、总结与创新使用,重点在于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本次设计主要为地下开采开拓设计,设计任务是某矿地下开采开拓系统设计。

根据矿山的实际情况,设计采用平硐、盲斜井联合开拓系统,即在1700以上部分采用平硐开拓,以下采用盲斜井开拓。

由于该矿体为薄矿体且为倾斜矿体,故选用的采矿方法为浅孔留矿法采矿。

某铀矿床采矿方法设计 毕业设计

某铀矿床采矿方法设计  毕业设计

某铀矿床采矿方法设计**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摘要:本文针是针对某铀矿山进行的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地质、开拓系统、采矿方法、通风系统以及运输与提升系统等,其中重点对采矿方法进行了详细设计。

开拓系统选择竖井开拓方式,沿脉布置阶段回风平巷、运输平巷,采矿方法选用上向分层干式充填采矿方法,沿走向划分规则的矿房和矿柱,矿房和矿柱交替布置;通风系统为对角单翼混合式通风,新鲜风流从竖井进入运输巷道经人行天井及联络道进入采场内部到达上阶段回风巷道,经回风井排出地表。

关键词:竖井开拓;上向分层干式充填矿法;混合式通风Abstract:This paper is to do with the graduation of a uranium mine for the design,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geology, develop systems, mining methods, ventilation systems, and transportation and upgrading systems, focusing on the mining method in detail. Select shaft development approach to develop the system, arranged along the pulse phase of the return air Lane, Transport Lane, mining method selection to the hierarchical and Filling method to divide the rules along the room and pillar mining, room and pillar mining alternating layout; ventilation system for the diagonal wing hybrid ventilation, fresh air flow from the shaft into the pit and through the pedestrian courtyard and internal access road into the mining field to reach the stage back to the wind tunnel, through the return air shaft surface ischarge.Keywords:Shaft development;Slicing and filling to the Mine Act;Hybrid ventilation目录1概述 (1)1.1 设计任务 (1)1.2 矿区地理位置概况 (1)1.3矿区气候条件 (1)1.4 矿山工作制度、工资制度 (1)1.5 产量计算方法 (1)1.6矿区对环境的要求 (2)2地质 (3)2.1矿区地形特征 (3)2.2矿区地质 (3)2.3设计开采范围的矿体产状及分类 (3)2.4矿体和围岩物理机械性质 (4)2.4.1矿岩的性质 (4)2.4.2主要有用矿物概况: (4)2.5矿床水文地质 (6)2.6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6)3矿床开拓 (7)3.1 开拓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影响因素 (7)3.2矿山设计年产量的校核 (7)3.2.1矿山年产量 (7)3.2.2年产量校核 (8)3.3矿山服务年限 (9)3.3.1矿山计算服务年限 (9)2.3.2矿山实际服务年限 (10)3.4开拓方法的选择 (10)3.4.1 阶段高度的确定 (10)3.4.2开拓系统的确定 (11)3.5主、副井位置的确定 (13)3.5.2回风井位置确定 (13)3.6开拓巷道的位置、断面形状和规格 (13)3.6.1 巷道断面形状选择 (13)3.6.2 开拓井巷的位置 (13)3.6.3 主运输平巷断面尺寸的计算 (14)3.7竖井断面设计 (16)3.8石门、阶段运输巷道 (17)3.9通风巷道 (17)3.10采切巷道 (17)3.11井底硐室 (18)4采矿方法(专题) (19)4.1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9)4.2采矿方法选择 (19)4.2.1采矿方法初选 (19)4.2.2 采矿方法比较 (21)4.2.3 技术经济分析 (21)4.2.4 技术经济比较 (22)4.3采场构成要素 (22)4.4采矿方法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某铀矿床原地破碎浸出开采技术

某铀矿床原地破碎浸出开采技术

某铀矿床原地破碎浸出开采技术刘立顺,吴春平,冯盼学,王湖鑫(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102600)摘要:分析了某铀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并根据其矿体赋存条件和矿岩物理力学性质,研究提出了原地破碎浸出开采技术。

详细论述了该技术的采矿方案、爆破筑堆和布液浸出等工艺,形成了完整的原地破碎浸出开采技术体系。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开采成本的技术经济分析,为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铀矿床;原地破碎浸出;爆破筑堆;布液中图分类号:TD8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n-situ Crushing Leaching Mining Technology of a Uranium Deposit LIU Lishun, WU Chunping, FENG Panxue, W ANG Huxin( Beijing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Mining & Metallurgy, Beijing 10260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 uranium deposit mining conditions, in-situ crushing leaching mining technology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orebody conditions and physic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A complete technical system of in-situ blasting leaching mining is formed based on the further description about leaching mining method, ore stacking by blasting, liquid arrangement and leaching.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of mining cost is carried out, which provides a further optimization of the mining method.Key words:uranium deposit; in-situ crushing leaching; ore stacking by blasting; liquid arrangement原地破碎浸出采矿通过爆破或地压方法将矿石进行破碎,然后进行淋浸,并通过集液系统将浸出液送往提取车间,制成产品[1、2]。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精选全文完整版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摘要:本设计详细介绍开拓立式煤矿井的概况特征,经过一系列的方案论证比较,选择了适合立式矿井的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和各生产系统。

井田内地质构造比较简单,主要为纵贯井田东西的天仓向斜,对第一水平选择了立井开拓方案,首采区的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回采工艺。

辅助运输系统与主运输系统相分离,其中辅助运输系统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辅助运输设备单轨吊,可满足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和矸石的运输,无需中间转载,可从井底车场直达工作面。

矿井一水平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

立井开拓;条带式;单一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两翼对角式通风。

第一章:概述矿井开采在地底下开采的矿山。

有时把矿山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

矿井开拓对金属矿山或采煤矿井的生产建设的全局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关系矿井的基建工程量,初期投资和建井速度,更重要的是将长期决定矿井的生产条件、技术经济指标。

矿井开拓即从地面向地下开掘一系列井巷,通至采区。

矿井开拓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正确划分井田,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确定矿井的生产能力,按标高划分开采技术分类,选择适当的通风方式,进行采区部署以及决定采区开采的顺序等。

矿井开拓通常以井筒的形式分为平硐开拓、斜井开拓和立井开拓。

采用合理的采矿方法是搞好矿井生产的关键。

煤层在形成时,一般都是水平或者近水平的,在一定范围内是连续完整的。

但是,在后来的长期的地质历史中,地壳发生了各种运动,是煤层的空间形态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单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地质构造。

我们采煤就要注意煤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矿井的开拓可以分成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主井和运输巷等都需要永久的支护,可以采用砌碹支护,架拱支护,架蓬支护,锚杆支护,锚喷支护,锚网喷支护;第二章: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第一节:工作制度矿井一般的生产制度按设计规定为:每年工作日数为330天,矿井每昼夜分三班工作。

矿床的开采-铀矿床的开采-留矿采矿法 Shrinkage Stoping Mining

矿床的开采-铀矿床的开采-留矿采矿法 Shrinkage Stoping Mining
4. 回采工作 Stoping activities
回采工作自下而上进行,分层高度一般为2-3m. The stoping sequence is from bottom to up, and the height of layer is often 2 to 3 meters.
回采顺序 Stoping Cycle
从上风流方向的天井进入新鲜空气,通过矿房工作面 后,由下风流方向的天井排到回风巷道。 Fresh air enters via upper airflow raises, and is distributed to the working place, and is exhausted through lower airflow raises.
明德 . 评 价 Evaluation
适用条件 Applicable Condition
◆围岩和矿石均稳固
Stable deposit and surrounding rock. ◆矿体厚度以薄和极薄矿脉为宜
Narrow or extra narrow deposit. ◆矿脉倾角以急倾斜为宜
可利用矿石自重放矿 Gravity ore drawing
采准工程量小 Less project for preparation
缺点Disadvantages
矿柱损失贫化大 Poor recovery without pillar recovery and high dilution rate
安全性差 Potential safety hazards exist
参数Parameters
拉底高度 Undercut height
拉底宽度 Undercut width
一般矿体General orebody 薄矿脉Narrow vein

某铀矿山独立矿区Ⅲ#矿体采矿方法选择

某铀矿山独立矿区Ⅲ#矿体采矿方法选择

t e f a i l t o s a d t e l w o ta d h g f c e c nng me h d wa ug e t d f r h e sb e meh d n h o c s n ih e in y mi i t o s s g se i o
1 地 质 概 况
某 铀矿 山独 立 矿 区 的 Ⅲ 矿 体 赋 存 于连 山关
收 稿 日期 :0 0— 4— 9 21 0 2 作 者简介 : 丁福 龙 ( 9 一) 男 , 宁铁 岭 人 , 17 , 辽 中核 北 方 铀 业 公 司工 程 师 , 华 大 学 工 程 硕 士 . 要 研 究 方 向 : 矿 南 主 铀 开采 .
南华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1 0 0年 6月
混 合杂 岩体与 浪 子 山组 底部 混 合 接 触带 内侧 , 矿 岩 均为 白 色混 合岩 , 密 、 硬 , 致 坚 稳定 性 良好 , = - 厂 1 2~1 , 5 区内构造 发育程 度一般 , 以北 东 向断裂 组 为主, 矿化 控制作 用也较 明显 , 围岩蚀变 有绢 云母
验 类 比法 为某 铀 矿 山独 立 矿 区 的 Ⅲ 体 优 选 采 矿
矿 方法 .
关 系到 矿 山开采 投 资 、 产 效 率 和 矿 石 回收率 等 生 的高低 , 决定 着 矿 山能 否 安 全 、 济 、 效 和 可 靠 经 高
的生产 . 统上 , 矿方 法是 通过 经验 类 比法 来选 传 采

要: 某铀 矿 山现 采 区铀 资 源的 开发 已接 近尾 声 , 开采 该 矿 山独 立矿 区的 I 矿 I铀 I
体 已是 当务 之 急. 文根 据 该矿 体 的赋 存 条件 , 用 经验 类 比法 , 适 合 于 开 采该 矿 本 采 对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一、毕业设计的要求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是针对某一矿井的原始条件,由指导教师根据不同的煤层数目和井田范围,确定若干个题目,每个学生一个题目,独立完成整个矿井设计。

一般情况下,每个教师指导7-8名学生,每个指导教师选定一个实际生产的矿井作为选题的依据。

矿井初步设计包括文字说明书和七张图纸。

设计采用kcsjcad软件完成,图纸全部由计算机绘制。

二、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及指导要点第一章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1 矿区概述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矿区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概况。

矿区电力供应基本情况。

矿区的水文简况。

矿区的地形与气象§2 井田地质特征井田所属的位置、勘探程度,地质层位的概述、绘制井田综合地质柱状图。

井田内煤系地层的主要地质构造(断层、褶曲、陷落柱、火成岩侵入、冲侵带等)的形式及分布,冲积层厚度及地层的移动角。

井田的水文地质概况:地下含水层的情况。

岩层间的透水性及井田的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

§3 煤层的埋藏特征煤层的赋存特征:走向、倾向及倾角、埋藏深度等在井田内的变化情况。

煤层的层数,各煤层的最小、最大和平均厚度,各煤层之间的最小、最大及平均间距。

煤层围岩性质:各煤层顶板及底板的岩石种类、硬度、容重及碎胀系数及其等级,与煤层伴生的其他有用矿物(层)的情况.煤的性质及品种:煤层的结构,含夹石的情况。

煤的硬度、容重、解理性。

煤的含瓦斯性及沼气等级。

煤的自燃性及自燃发火期,煤尘的爆炸性及其爆炸指数。

煤的工业分析、牌号及其用途。

本章可直接利用地质报告书。

本章要求的图表如下 :1.矿区交通位置示意图(插图)(包括井田境界关系)2.地质综合柱状图1:200~500(插图)3.设计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1:5000或1:10000(可与开拓图结合)4.煤层埋藏特征表5.煤的工业分析表第二章井田境界与储量§1井田境界井田边界的描述。

边界确定的依据及性质(即:自然边界或人为边界,有无扩区的可能等)井田走向长度与倾斜长度(包括最大最和平均)、井田的面积。

全面采矿法在某铀矿床应用的探讨

全面采矿法在某铀矿床应用的探讨
4 。走 向 北 东 3 。 5 。走 向 长 度 一 般 为 2 ~ 4 O, O~ O , 5 O m , 度 约 2m。 厚
全 面采 矿法 尽 管存 在工 序 复 杂 、 石 贫 化 率 矿
较 大 、 全 性 较 差 等 问 题 , 针 对 硬 岩 倾 斜 脉 状 铀 安 但
矿 体 , 可 能是一 种 可行 的采 矿 方法 。因此 , 仍 针对
脉型 矿床 。 1 1 矿 床 地 质 概 况 .
固性 系数 为 8 6 ~1 。岩石松 散 系数为 1 6 碎 斑熔 .,
岩 矿 石 的 密 度 为 2 6 / , 纹 英 安 岩 的 密 度 . 5tm。 流 为 2 7 / , 岩 的 密 度 为 2 5 / , 岩 的 . 1 tm。 砂 . 7tm。 矿
数 见 表 1 。
地 形 切割较 强烈 。因此 , 风化 层 较 厚 的构 造破 在 碎带 地段 , 易受 大气 降水 影 响造成 滑动 或塌 落 , 基
收 稿 日期 : 0 20 — 5 2 1 — 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者简介 : 丽霞(93 )女 , 宋 1 8 一 , 山西 运城 人 , 士 , 程 师 , 事 铀 矿 开 采 研 究 工 作 。 硕 工 从
加权 平 均密度 为 2 6 / 。 . 5tm。
矿 区地 层 以厚 层 火 山碎 屑 岩 为 主 , 石致 密 岩 坚 硬 , 体 较 稳定 , 矿 区受 多期 构 造 活 动影 响 , 岩 但
为 了获取 矿 石 和 围岩 的物 理力 学 参 数 , 行 进
了单 轴抗 拉试 验 、 单轴 抗压试 验 、 三轴压 缩全 过程 试验 、 切试 验 , 剪 获得 的矿石 和 围岩 的物 理力 学参

《铀矿床开采》课程设计模板

《铀矿床开采》课程设计模板

《铀矿床开采》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矿体赋存条件某矿床赋存于紫红色的层间断裂中,矿脉走向长300m,平均厚度为0.45m,矿体倾角65°,矿石品味Au:30g/t,矿石体重4.5m³/t,围岩稳固,f=10~12,顶、上下盘岩石欠稳固,f=5~7。

矿石与围岩接触明显,容易分离,地面有建筑物,不允许崩落。

二、设计矿块生产能力矿块生产能力为30t/d。

三、设计内容和要求1、设计内容(1) 采矿方法选择。

进行采矿方法的初选和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采矿方法,确定采矿方法的结构参数,并设计矿柱回采与采空区处理方案。

(2) 矿块采准切割设计。

进行采切巷道的布置和断面形状、规格设计,计算采切工程量及成本,安排采准切割工程施工顺序和进度。

(3) 回采设计。

进行爆破落矿、矿石运搬和放矿、采场地压管理、矿块通风、充填工艺、回采工作组织的设计,计算矿房生产能力和回采时间。

2、设计要求(1) 根据设计任务进行采矿方法设计,并编写设计说明书和绘制采矿方法设计图。

(2) 采矿方法合理选择,程序规范,设计内容系统完整。

(3) 采矿方法大图要求用电脑绘制;说明书要求简洁扼要通顺整洁,插图(示意图)12-15张。

(4) 设计时间为2010年12月27日至2011年1月9日。

指导老师:日期:目录1 采矿地质条件 ........................................................................................................................................... - 1 -2 采矿方法的选择 ....................................................................................................................................... - 1 -2.1 选择采矿方法的原则 ...................................................................................................................... - 1 -2.2 采矿方法初选 .................................................................................................................................. - 1 -2.2.1 浅孔留矿法 ........................................................................................................................... - 2 -2.2.2削壁充填采矿法 .................................................................................................................... - 3 -2.3 采矿方法的比较 .............................................................................................................................. - 6 -2.3.1浅孔留矿法主要优缺点 ........................................................................................................ - 6 -2.3.2 削壁充填采矿法主要优缺点 ............................................................................................... - 6 -2.3.4 采矿方法的确定 ................................................................................................................... - 7 -2.4 采矿方法的结构参数 ...................................................................................................................... - 7 -2.5 采矿方法图 ...................................................................................................................................... - 8 -2.6 矿柱回采与采空区处理 .................................................................................................................. - 8 -3 矿块的采准和切割 ..................................................................................................................................... - 8 -3.1 采准巷道的布置 .............................................................................................................................. - 8 -3.2 采准巷道的断面形状和规格 .......................................................................................................... - 8 -3.2.1 运输平巷的断面形状和规格 ............................................................................................... - 8 -3.2.2 主要天井规格 ..................................................................................................................... - 10 -3.2.3 拉底空间、拉底平巷及切割上山...................................................................................... - 10 -3.2.4 溜矿井 ................................................................................................................................. - 10 -3.3 采准切割工程量 ............................................................................................................................ - 11 -3.4 矿块中采准切割工程施工顺序和时间 ........................................................................................ - 11 -3.5 采准切割成本 ................................................................................................................................ - 11 -4 回采计算 ................................................................................................................................................... - 12 -4.1 凿岩爆破 ........................................................................................................................................ - 12 -4.1.1 凿岩设备和工具选择 ......................................................................................................... - 12 -4.1.2 炮孔布置与崩矿参数的选择和设计.................................................................................. - 12 -4.1.3 凿岩工作的组织和施工要求 ............................................................................................. - 13 -4.1.4 爆破材料的选择及起爆方法 ............................................................................................. - 13 -4.1.5 爆破网络的设计及计算 ..................................................................................................... - 13 -4.1.6 单孔装药量及一次爆破所需要的炸药量.......................................................................... - 14 -4.1.7 计算每米炮孔崩矿量 ......................................................................................................... - 14 -4.2 矿石运搬和放矿 ............................................................................................................................ - 14 -4.2.1 出矿和矿石运搬设备选择 ................................................................................................. - 14 -4.2.2放矿制度和放矿管理 .......................................................................................................... - 14 -4.2.3 二次破碎 ............................................................................................................................. - 15 -4.3 采场地压管理 ................................................................................................................................ - 15 -4.4 矿块通风 ........................................................................................................................................ - 15 -4.4.1通风系统 .............................................................................................................................. - 15 -4.4.2通风方式 .............................................................................................................................. - 16 -4.4.3通风时间 .............................................................................................................................. - 16 -4.5 充填工艺设计 ................................................................................................................................ - 16 -4.5.1充填系统 .............................................................................................................................. - 16 -4.5.2充填材料和设备 .................................................................................................................. - 16 -4.5.3 采场充填工艺 ..................................................................................................................... - 16 -4.6 回采工作组织 ................................................................................................................................ - 16 -4.6.1 回采工作组织的人员、设备安排...................................................................................... - 16 -4.6.2 一个回采作业循环时间和崩矿量...................................................................................... - 16 -4.7 矿房回采时间 ................................................................................................................................ - 17 -5. 采矿方法技术经济汇编 .......................................................................................................................... - 17 -参考文献 ....................................................................................................................................................... - 18 -1 采矿地质条件根据本次采矿方法课程设计任务书所提供的原始地质条件包括:(1) 金矿床。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目前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矿山安全、矿山环境保护、矿山经济效益提升以及矿山技术创新等。

以下是一份700字的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的范文供参考:题目:基于地质、矿物、矿石性质的矿山开发方案优化研究摘要:矿山开发是采矿工程的核心环节之一,矿山开采方案的优化和合理性对于矿山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研究以某铜矿为例,通过地质、矿物和矿石性质的分析,建立了合理的矿山开发方案,旨在提高矿山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矿山开发;地质;矿物;矿石性质;优化1.引言矿山开发是采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矿山的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因此,优化矿山开发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选取某铜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质、矿物和矿石性质的深入分析,提出一种优化的矿山开发方案。

2.地质、矿物和矿石性质分析2.1 地质分析通过实地考察和地质勘探,得出某铜矿存在地质构造较为复杂,铜矿体脉石夹杂明显的特点。

同时,该地区存在较多的地质灾害隐患,如地震、塌陷等。

在矿山开发方案设计时,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对开采工艺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2.2 矿物分析通过对某铜矿中铜矿石的矿物组成分析,发现其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铜矿和辉铜矿,与其他铜矿石相似。

矿物组成对开采工艺和选矿流程有重要影响,需要合理设计硫化矿石的浸出方案,提高金属回收率。

2.3 矿石性质分析通过矿石性质的测试,发现该铜矿石硫化物含量较高,易氧化,还含有一定量的隐伏金属。

矿石性质分析为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和选矿工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优化矿山开发方案的设计3.1 采场设计针对某铜矿的地质条件和矿石性质,结合开采工艺和经济要求,优化矿山采场的设计。

采用合理的采场布置和采矿方法,尽可能减少矿石损失和资源浪费。

3.2 选矿工艺设计根据矿石性质和金属回收要求,设计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

结合矿石分选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工艺参数和设备选型,提高选矿效率和金属回收率。

科普5铀矿床的几种开采方法

科普5铀矿床的几种开采方法

铀矿床的几种开采方法王海峰铀矿床属于固体矿床,因此,其开采方法与黑色金属矿床、有色金属矿床、煤矿、化学矿床的开采方法基本相同。

但是,由于铀矿本身具有的可浸性和天然的放射性,其开采方法又存在特殊性。

铀矿床开采方法可归纳如下几种:采用常规的井下或露天方法开采铀矿床时,在方法上与非铀固体矿床完全相同,可以采用空场法、充填法和崩落法。

根据我国铀矿床的特点,井下矿山使用最多的为充填采矿法。

另外,溶浸采铀方法已占我国铀矿床开采的相当份额。

这种方法充分利用铀的天然可浸性。

溶浸采铀可分为原地浸出采铀、堆浸采铀和原地爆破浸出采铀三种方法。

原地浸出采铀简称地浸采铀,是在矿床天然产状条件下,通过从地表钻进至矿层的注液钻孔将配制好的化学试剂注入矿层,与矿物发生化学反应,溶解矿石中的铀,随后将含铀的溶液抽至地表,送进回收车间进行离子交换、淋洗、沉淀、压滤,干燥,最终得到合格产品。

这种铀矿开采方法不移动矿石和围岩,将矿石的开采、选矿、水冶集于一体。

堆浸采铀方法又分为地表堆浸采铀和地下堆浸采铀两种。

地表堆浸采铀是通过常规的井下或露天方法将采出的矿石破碎至一定粒度,在地表筑起一定高度的梯形矿堆,通过布置在堆顶面的布液系统将化学试剂均匀地喷洒,化学试剂在渗滤过程中与铀矿物反应,形成的含铀溶液经底部集液系统收集,送水冶厂处理,得到最终产品。

地下堆浸与地表堆浸不同之处是将矿堆建在井下。

与常规采矿方法相比,堆浸采铀省去了磨矿工艺。

原地爆破浸出是通过爆破手段,将天然埋藏下的铀矿体原地破碎到一定块度,形成矿堆,再用化学试剂与矿堆接触并发生化学反应,有选择地浸出铀至溶液中,最终将含铀溶液收集并输送至水冶厂处理,得到铀产品的一种采矿方法。

这种方法大大减少了矿石运输量和尾矿库的容积,有利于环境保护。

铀矿床地下开采

铀矿床地下开采

第一章铀矿床开采概论第一节铀矿床基本知识一、铀元素铀的化学符号为U,原子量为238.03。

它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几乎能与所有的非金属作用形成各种化合物和大量的天然矿物。

在空气中,金属铀能迅速氧化,由银白色变为金黄色,再变为黑色。

铀衰变时放出α、β、γ射线,最终变成稳定的铅。

天然铀的同位素有铀-238、铀-235和铀-234三种,其中以铀-238最多,含量占到99.276%;铀-235占0.718%;铀-234最少,仅占0.0056%。

二、铀矿物目前已经发现的铀矿物和含铀矿物有二百多种,但具有工业意义的只有二十多种。

原生的四价铀矿物为黑色,次生的六价铀矿物颜色鲜艳,过渡性的为棕黑色或红褐色。

常见的铀矿物主要有:1)晶质铀矿呈黑色或黑褐色。

主要产于伟晶岩及气成铀矿床中,也产于热液矿床中。

2)非晶质铀矿(沥青铀矿)呈沥青黑色。

主要产于中低温热液矿床,它是铀矿床中最具有工业价值的铀矿物,是原子能的主要矿物原料之一。

3)钙铀云母呈黄色、浅黄色、黄绿色。

产于热液铀矿床和伟晶岩铀矿床氧化带内,特别是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上部最为发育。

它是重要找矿标志之一。

4)铜铀云母:呈翠绿到葱绿色。

在热液铀矿床和沉积铀矿床氧化带中均有分布。

5)硅钙铀矿呈柠檬黄色、亮黄色、褐黄色。

产于铀矿床的氧化带内,与钙铀云母、铜铀云母等共生。

6)铀黑按其生成条件等分为再生铀黑和残余铀黑。

再生铀黑是原生铀矿物分解出2+络合阳离子随地下水迁移,遇还原条件沉积形成的;残余铀黑是原生铀矿物在原的UO2地氧化而成的。

一般存在于晶质铀矿和非晶质铀矿表面,有时还保留原生铀矿物的假象,呈黑色或黑灰绿色。

产于氧化带下部,再生铀矿床的还原带中。

可以同原生铀矿物一起开采利用。

铀矿物的垂直分布,从地表到地下,一般依次为钙铀云母、铜铀云母及铀的硫酸盐类矿物,再下则为原生铀矿物。

三、铀矿床成因类型铀矿床主要有内生铀矿床、外生铀矿床和变质铀矿床三种成因类型。

1、内生铀矿床是在岩浆结晶后期及气水热液阶段形成的矿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铀矿床采矿方法设计**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摘要:本文针是针对某铀矿山进行的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地质、开拓系统、采矿方法、通风系统以及运输与提升系统等,其中重点对采矿方法进行了详细设计。

开拓系统选择竖井开拓方式,沿脉布置阶段回风平巷、运输平巷,采矿方法选用上向分层干式充填采矿方法,沿走向划分规则的矿房和矿柱,矿房和矿柱交替布置;通风系统为对角单翼混合式通风,新鲜风流从竖井进入运输巷道经人行天井及联络道进入采场内部到达上阶段回风巷道,经回风井排出地表。

关键词:竖井开拓;上向分层干式充填矿法;混合式通风Abstract:This paper is to do with the graduation of a uranium mine for the design,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geology, develop systems, mining methods, ventilation systems, and transportation and upgrading systems, focusing on the mining method in detail. Select shaft development approach to develop the system, arranged along the pulse phase of the return air Lane, Transport Lane, mining method selection to the hierarchical and Filling method to divide the rules along the room and pillar mining, room and pillar mining alternating layout; ventilation system for the diagonal wing hybrid ventilation, fresh air flow from the shaft into the pit and through the pedestrian courtyard and internal access road into the mining field to reach the stage back to the wind tunnel, through the return air shaft surface ischarge.Keywords:Shaft development;Slicing and filling to the Mine Act;Hybrid ventilation目录1概述 (1)1.1 设计任务 (1)1.2 矿区地理位置概况 (1)1.3矿区气候条件 (1)1.4 矿山工作制度、工资制度 (1)1.5 产量计算方法 (1)1.6矿区对环境的要求 (2)2地质 (3)2.1矿区地形特征 (3)2.2矿区地质 (3)2.3设计开采范围的矿体产状及分类 (3)2.4矿体和围岩物理机械性质 (4)2.4.1矿岩的性质 (4)2.4.2主要有用矿物概况: (4)2.5矿床水文地质 (6)2.6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6)3矿床开拓 (7)3.1 开拓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影响因素 (7)3.2矿山设计年产量的校核 (7)3.2.1矿山年产量 (7)3.2.2年产量校核 (8)3.3矿山服务年限 (9)3.3.1矿山计算服务年限 (9)2.3.2矿山实际服务年限 (10)3.4开拓方法的选择 (10)3.4.1 阶段高度的确定 (10)3.4.2开拓系统的确定 (11)3.5主、副井位置的确定 (13)3.5.2回风井位置确定 (13)3.6开拓巷道的位置、断面形状和规格 (13)3.6.1 巷道断面形状选择 (13)3.6.2 开拓井巷的位置 (13)3.6.3 主运输平巷断面尺寸的计算 (14)3.7竖井断面设计 (16)3.8石门、阶段运输巷道 (17)3.9通风巷道 (17)3.10采切巷道 (17)3.11井底硐室 (18)4采矿方法(专题) (19)4.1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9)4.2采矿方法选择 (19)4.2.1采矿方法初选 (19)4.2.2 采矿方法比较 (21)4.2.3 技术经济分析 (21)4.2.4 技术经济比较 (22)4.3采场构成要素 (22)4.4采矿方法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矿块采准和切割 (23)4.5.1采准切割巷道布置 (23)4.5.2 采准切割巷道的断面形状和规格 (23)4.5.3 采准切割工程量 (25)4.5.4 矿块中采准切割工程施工顺序和时间 (25)4.5.5 采准切割成本.......................................................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回采计算 (26)4.6.1凿岩爆破 (27)4.6.2矿石的运搬和放矿 (30)4.6.4采切及回采过程中的物探工作 (26)4.6.5矿块通风: (30)4.6.6充填工艺设计 (32)4.6.7回采工作组织 (34)4.7采矿方法技术经济汇编 (35)4.7.1矿块的生产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2矿块的损失率和贫化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3原矿品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4采掘比....................................................................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5矿块生产率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6主要材料消耗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7矿石直接成本........................................................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矿井通风与防尘降氡 . (37)5.1通风系统的任务 (37)5.2铀矿山矿井通风系统应遵守的规定: (37)5.3通风方式与通风系统的确定 (37)5.3.1通风方式与通风系统的确定与依据 (38)5.3.2矿井通风方式与通风系统的确定 (39)5.4主扇安装地点 (40)5.5通风制度 (40)5.6风量计算 (41)5.7负压计算 (42)5.8风机的选择 (43)5.9局部通风 (44)5.10防火、防尘、防水措施 (44)6矿山运输与提升 (46)6.1矿山运输 (46)6.1.1 运输任务 (46)6.1.2矿山井下运输系统概述 (46)6.1.3运输方式 (46)6.1.4运输线路 (46)6.1.5 电机车选型 (47)6.1.6矿车选型 (47)6.1.7 轨道结构与选型 (47)6.2矿井提升 (48)6.2.1主井提升方式、负担的任务 (48)6.2.2提升设备的选择 (48)7矿山三废处理 (49)7.1设计依据及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49)7.2工程主要污染源、污染物治理及排放情况 (50)7.3 矿山排水及供水 (51)7.3.1 排水 (51)7.3.2 供水 (51)8矿山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52)8.1 主要灾害发生前的预兆 (52)8.2 灾害的预防措施 (53)8.3 矿井灾害后的综合治理 (57)8.4 矿井事故灾区人员的自救、互救和安全撤离措施 (57)8.5 防止事故扩大措施 (58)8.6 安全培训 (58)9总结 (60)参考文献 (61)谢辞 (62)1概述1.1 设计任务本矿主要开采对象是地表侵蚀基准面以下的深部矿床。

设计任务如下,年产铀金属量:50t/a;井田范围:勘探线124线至146线;标高在0m~300m之间的矿床。

1.2 矿区地理位置概况矿区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3°54′22″至114°,北纬25°20′20″,面积约89km2。

1.3矿区气候条件本区为中低山丘陵地形,以低山为主,属温湿多雨的亚热带气候,夏热冬冷,并常有霜冻,降雪少见。

年平均气温19.8o C,3~7月为雨季,年降雨量为1286.2~2135.5mm,年蒸发量为1230.1~1540.1mm。

1.4 矿山工作制度、工资制度根据矿山实际情况,采用连续工作制,年工作日330天,年有效工作216天,井下每日四班,每班6小时,非污染区每天三班,每班8小时,工资采用按年发放。

1.5 产量计算方法矿山产量以统计矿车数为计量标准;产量不均衡系数取1.20。

1.6矿区对环境的要求工程拟对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污染源,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予以防治。

根据矿区对环境的要求,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能控制在当地环境功能允许的范围内,采取的环保标准如下:(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Ⅲ类水域标准;(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类区标准;(5)《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Ⅱ类标准;(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5085.3—1996)。

2地质2.1矿区地形特征矿区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3°54′22″至114°,北纬25°20′20″,面积约89km2。

矿床位于诸广山岩体的东南缘,北东向棉花坑断裂和北西向油洞断裂夹持部位。

矿体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中,124线以北和深部主要为中粒黑云母花岗岩。

矿床内构造发育,纵横交错,规模较大的发育主要有三组:北东东向、北西向和北北西向,其中北北西向构造带极为发育,是主要的含矿构造。

2.2矿区地质2.2.1含矿构造带特征含矿构造带在空间展布上的特点为矿脉成群密集、平等排列、断续分布、规模大小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