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对联题(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对联题
一、对联要点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
如毛泽东曾引用过的一幅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上下联字数相等;上下联按词组分,都是“四字——二字——二字——三字”的格式,断句也一致。
当然,也有为造成特殊的效果,上下联字数不等。
袁世凯称帝没多久,就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可耻地死去了。
四川有人给他写了一副挽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
”这是在讥讽“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像这种上下联字数不等的现象是极个别的。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现代汉语中,凡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为“平”,凡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为“仄”。
一般讲,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即通常所说“仄起平收”。
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声调极其对仗,音调和谐,读起来上口。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
4.句式一致,节奏相协。
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
如,大行绝俗忘荣辱,至道无情空是非。
如果从每个字来看,"大"与"至"、 "荣"与"是"、"辱"与"非"是形容词,"行"与"道"、" 俗"与"情"是名词,"绝"与"无"、"忘"与"空"是动词。
5. 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含义须相互衔接,但不能重复。
一是串对,就是上下联所说明的问题,意思是顺承的;下联是上联意思的继续和补充,同时深化上联所要表现的主题。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
”(唐寅)二是正对,就是上下联各写一事,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意境之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三是反对,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相互映衬,把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宁为玉碎;不作瓦全。
”
二、对联对法
从上下联表达内容关系看,可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
出句、对句意思属同一范畴。
例:
2.反对:上下联从新与旧、好与坏、美与丑等矛盾对立的两面来说,出句和对句的意思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例:
3.串对:又名流水对。
上下联内容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相关联,反映出句和对句的意思相连贯,对句补充出句之意,二者不可颠倒。
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三、题型预测
1、话题式。
题型有点类似话题作文,它提供一个话题或一个语境,要求围绕这一话题自己拟写一幅对联,例如:学校面向全校师生征集一幅开学典礼联,请你为该校拟一开学对联。
参考联:望诸生,惜光阴,矢志成材须从开学起;仰良师,施化雨,丹心润物尽在传道中。
例如,请从“奉献”“立志”“恒心”等词语中任选取一个作为话题,撰写一副自勉联。
(参考答案:奉献——蜡烛滴泪泪含笑,粉笔扬雪雪沁香。
立志——学海雄心千里渡,书山壮志万仞攀。
恒心——绳锯不息木终断,水滴无止石能穿。
)
2、配对式。
题型一般有多个句子,要求选出两个句子组成一幅对联。
做此类题目时,我们除了用到
对联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应,句式相似,内容相关”等知识外,还必须根据“仄起平
收”的特点来确定每幅对联中的上下联。
•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4分)(2004年高考全国卷)
•第一题
•扫千年旧习,_______________
•祖国江山好,________________
•第二题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树一代新风”。
“大地气象新” “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
分析:第一题第一联,上联(出联)“扫千年旧习”,有些考生顺笔写出“树时代新风”“做时代新人”自我感觉良好,粗略看两个联对的还可以,但以符合要求优中选优看就发现问题。
“扫”动词,可以对“树”“做”,“旧习”名词偏正短语,对“新风”“新人”都可以,只是“千年”为数量词,对名词“时代”不慎恰当。
故答案拟为“树一代新风”。
“一代”对“千年”词性相对极了。
第一题第二联的上联(出联)为“祖国江山好”,有学生提笔写成“国家气象新”“山河风光美”。
在这里不要说“祖国”为名词性偏正短语,应对名词性偏正短语,只是强调这些学生的答案犯了“重”字的大忌,(重“国”“山”)。
“祖国江山好”的“江山”为并列短语,名词,“好”是形容词,对句基本上应以词性相对的“名名+形用词”格式,故答案拟为“大地气象新”。
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如有些学生的“大地风光美”也不能不说较好。
此外还应注意,第一联“扫千年旧习”整体为动宾结构,
第二联“祖国江山好”整体为主谓结构。
第二题上联(出联)为长联,可以把上联分为两部分“冬去春来”和“千条杨柳迎风风绿”,结构形式为“名动+名动”和“数量+名名+动+名+形”,有学生写出“月落日出万里江河映日红”,这联和拟的参考答案(全国卷)“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差不多(词性上动词和形容词可对),只是学生联前后重一“日”字,一般说应避免同句重字(有个别对联重字有特别意,另当别论)。
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6分)(广东卷)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解析:上下联结构相同,词性相对,末字平仄相合,可给1—4分;构思巧妙,立意新颖,可给5—6分。
例如:月季牡丹金桂莫非海内奇葩
3、改写式。
题型一般是在一段文字中划出两个意义相对的句子,要求我们根据对联知识和语言的简明、连贯以及句式的选用、仿用、变换等知识进行改写。
改写时可采用“增(增加词语)”“删(删除词语)”“调(调换词语位置)”“换(更换词语)”“留(留住关键词)”等方法。
上联: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阁中帝子,问江上才人,古今才一瞬,当年风景如何比。
下联调整为: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沙场点兵
把下列句子中的红色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斩断长江千里水
锁住三峡无数峰
4、情景式。
这种题型给考生提供一个特定的情境,结合“得体”这一考点要求拟写对联。
考生拟写的对联不但要符合对联的写作要求,而且还要符合命题者所提供的特定情境。
如:教师节到了,沐浴着深深师恩的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老师说,请你拟一副对联,唱出心中对老师最美的赞歌。
(参考答案: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
四、备考指津
1、拟写对联是一种新题型,它能反映时代气息,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试题紧贴现实生活的命题方向,应引起高度重视,平时多看多练。
2、拟写对联考查是句子仿写,并不神秘。
可根据句子仿写的有关解答技巧和对联的一些特殊要求作答。
3、拟写对联注意审题,不能忽视题目上或明或暗的提示信息而偏离题意。
是写春联就要突出新春的喜庆气氛,是写行业联就要联系行业特点等等。
4、对联和诗文有特殊的关系,当特别注意有对偶、对仗的诗文的背诵和填空。
六、解题方法
1.分析“出句”特点。
如2004年全国卷(江西、河南、河北等地)上联“扫千年旧习”,一从结构看,是动宾短语;二从词性看,“扫”是动词,“千”是数词,“年”是名词,“旧”是形容词,“习”是名词;三从意义看,是表达在新春到来时的愿望;四从平仄看,一般讲究处于偶数位置词语的平仄,“一、三、五不论,二、
四、六相对”,“千”为平声,“旧”为仄声。
然后就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寻找对句了。
2.善于联想。
一是相似联想,即性质或特点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之间的联想,一般适应于正对。
如2004年全国卷(吉林、四川等地)上联“春晖盈大地”,由“春晖”可以联想到“瑞气”,由“盈”可联想到“满”,由“大地”可联想到“乾坤”,因此其下联可拟为“瑞气满乾坤”。
二是相对联想,即性质或特点相对或相反的事物之间的联想,一般适应于反对。
如“扫千年旧习”,由“扫”联想到“树”“迎”,由“旧习”联想到“新风”“新景”,下联可拟为“树一代新风”或“迎万载新景”;再如上联“铺张浪费可耻”,由“浪费”联想到“节约”,由“可耻”联想到“光荣”,下联可拟为“勤俭节约光荣”。
三是相关联想,即性质或特点具有相关性的事物之间的联想。
如2004年全国卷(甘肃、青海等地)上联“一代园丁乐”,由“园丁”联想到“桃李”,下联可拟为“九州桃李荣”;再如福建卷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由“做人”可以联想到“治学”,下联可拟为“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3.善于化用。
所谓化用,指的是灵活变化地运用天文、地理、时令等知识,以及熟语、诗文名句、成语典故等来拟作对联。
如蒲松龄撰写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就巧妙地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皇天不负苦心人”“卧薪尝胆”等成语典故融于一联。
再如“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可以用“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来对,其中融进“青出于蓝”“庖丁解牛”成语典故。
七、课堂演练
1987年全国卷六、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
(3分)
(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
〖答〗(A)
2004年全国卷(河南、河北、山东、安徽) 24、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4分)
第一题
①春晖盈大地②科学能致富
第二题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参考答案:
第一题
①正气满乾坤瑞雪满乾坤②勤劳可兴家
第二题
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出平安入平安出入平安
04年浙江卷
24.按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5分)
(2)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
上联:学问藏今古下联: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才识贯中西智慧集东西
04年广西卷
24.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4分
第一题
①爆竹声声脆②满园春色好
第二题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参考答案:
第一题
①祖国日日新②神州面貌新
第二题
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
04年福建卷23.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
(平仄不论)(3分)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参考答案:
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杨利伟首航太空,圆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
某报举办了一个征联活动,上联是“英雄飞太空,国人兴奋”,请你围绕这一事件对出下联。
(4分)
上联:英雄飞太空,国人兴奋;
下联:
答案:“佳音传神州,世界震惊”;“梦想越环宇,神州沸腾”;“功德圆天外,人间欢舞”等。
(评分标准:既要注意形式的基本一致,也要注重语意的整体吻合,其中有一条不符合不给分。
)请拟一条以“公民义务鲜血”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与呀简明。
(在10-20字之间)(2004年全国卷乙23题)
角色变换型
献血者的角度:我憧憬文明,我追求奉献,我由衷献血。
用血者的角度:生活花朵的绽放,源自你鲜血的浇灌。
社会的角度:热血是生命的标志,无偿献血是文明进步的标志。
明理晓谕型
让你的血液得到更新,让别人的生命得到延续。
数学公式型
爱心+勇气=光荣的献血者。
诙谐幽默型:献血,给他人带去新生,让自己“减肥”、“健身”。
借鸡下蛋型:但愿人长久,热血注心田。
修辞技巧型
比喻型:让我们用沸腾的热血,续写他人生命的篇章。
疑问型:大地离开了河流将变成荒漠,生命离开了血液呢?
对偶式:真情汇聚动南西北,热血奉献春夏秋冬。
比拟式:让我们用鲜血疏通爱的长河。
排比式:我献血,我光荣;我献血,我健康;我献血,我快乐。
类比式:划燃火柴点亮黑夜的灯,献出热血点染生命之火。
双关式:美丽的生命,从你卷起袖子开始。
韵律式:人间自有真情在,献出鲜血播下爱。
【试题2】(2005年福建卷)19.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
(4分)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
横批:
解析:对联是2004年备受欢迎的题目。
对联的种类较多,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旬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参考答案】19.(4分)
下联示例: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横批示例: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