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回收现状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回收装置使用现状及问题
主要问题是油气污染的转移排放
国外加油站“一次油气回收”和“二次油气回收”的准确定义,应 该是“第一阶段控制措施”和“第二阶段控制措施”。从国外三十 几年来实施的分阶段控制措施,反映出他们的设计理念是:进行回 收处理(使之液化)并重新利用是有困难的,所以,对加油站排放 的油气要加以控制,否则,将形成油气的转移排放。
调研情况
油气回收原理
油气回收装置使用现状及问题
结论及建议
油气回收项目实施的背景
油气回收整改实施的原因
2007年06月22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 《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0-2007)、《汽油运输大 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1-2007)和《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 标准》(GB20952-2007)三项标准,根据地区不同要求在不同的时 间内对加油站内、储油库和汽油运输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此三项 标准于2007年08月1日实施。2008年04月15日,环保部发布《储油库 、加油站大气污染治理项目验收检测技术规范》(HJ/T431-2008) ,规定对加油站、储油库大气污染治理项目环境保护验收检测的有 关要求和规范。 根据《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4.3.4 规定:处理装置的油气 排放浓度应小于等于25g/m3。要达到该排放标准,必须加装油气回 收装置。
油气回收装置使用现状及问题
无论多少数值的气液比都不能杜绝油气的挥发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给汽油车油箱加油时存在下面三种情况: 一是有与所灌装的油品的体积相同的油气被置换出油箱;二是所灌装的油 品并没有停止蒸发,必然还有由于同时蒸发所增加的油气体积也要排出油 箱;三是在收集油气操作过程由于不可能完全密封,必然还有混入的空气, 因此需要收集的油气混合气体体积必然大于所进入的油品液体体积。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由卸油油气回收系统(即一次油气回收)、加油油 气回收系统(即二次油气回收)、油气回收处理装置三部分组成,油气 回收只针对汽油。该系统的作用是通过相关油气回收工艺,将加油站在 卸油、储油和加油过程中产生的油气进行密闭收集、储存和回收处理, 抑制油气无控逸散挥发,达到保护环境及顾客、员工身体健康的目的。
膜分离法油气回收示意图
油气回收原理
1.加油枪 2.加油机 3.油气回收管 4.油气回收泵 5.卸油回气接口 6.卸油接口 7.地下储油罐 8.阻火通气帽 9.排气泵 10.膜组件 11.真空泵 12.差压变送器 13.通气管 14.手动阀 15.机械呼吸阀 16.液位仪
油气回收原理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介绍
油气回收装置使用现状及问题
转移排放现象一:从加油站转移到油库
“第一阶段控制措施”是在加油站卸油时,通过密闭连接的管路,将地 下油罐置换出来的油气收集进油罐车内运出加油站。运出加油站以后怎 么办呢?驾驶员说“到油库或郊区其他地方放掉”。负责人说“运回油 库进行回收处理”。实际状况是,一部分油库没有安装油气回收装,已 安装的油库由于能耗等原因也大部分没有使用。如果油库没有条件将油 气液化处理,运回油库的油气仍然只能放掉。另外,不少油罐车尚未实 行专车专品种运油,每当卸了汽油之后再去装柴油时,油罐内的汽油油 气也只能放掉。这些都是转移排放。

优点
工艺简单,投资成本 低
缺点
工艺复杂、吸附床层易 产生高温热点
回收率太低,一般只 能达到80%左右,无法 达到现行国家标准, 设备占地空间大;
一次性投入大,成本高 。单一冷凝法要达标需 要降到很低的温度,耗 电量巨大,不是真正意 义上的“节能减排”。
油气回收原理
较成熟的油气回收模式
现在,一般加油站的三次油气回收装置都采用比较成熟的“冷凝+吸附” 法。先采用二级冷凝将油气冷凝到-40度至-50度,通过二级冷凝后85%以 上的油气都液化了,未冷凝为液态的浓度较低的油气再通过一个吸附系 统,对油气进行富集,使油气浓度大大提高,同时体积大大减小了(经 过吸附系统分离出来的达标尾气已经排放了),这时富集的油气再进入 三级冷凝系统深度冷凝,此时三级冷凝器的功率就大大的减小了。此工 艺的优点:(1)有效的结合了冷凝法和吸附法的优点;(2)由于用吸 附系统对油气进行了富集,三级冷凝要处理的油气就大大的降低了,能 耗也降低了;(3)经过二级冷凝的油气是中低温油气,活性炭床的不会 产生高温热点,吸附系统也克服了安全隐患。
目前加油站,油罐与大气连通 卸油时油气从呼吸管口排放
油气进入
油气排出
进油
油气回收原理 一次油气回收
通过卸油管、回气管、快速接头等将油罐车和地下储油罐组成密闭系统。阻火 透气帽改为真空压力阀,保持系统密闭。在卸油的同时将地下储油罐里的油气 自动平衡地置换到油罐车内,载满油气的油罐汽车返回储油库装油时,液体汽 油从油罐车底部进入车内,油气从罐车顶部 被排出,再次完成油气置换
油气回收原理 二次油气回收
从泵的安装位置分类
油气回收原理 集中式二次油气回收系统
真空压力阀
油气回收原理 分散式二次油气回收系统
油气回收原理
简言之,加油站油气回收的工艺是按照“抽出一升油就 补回一升油气”的气液平衡原理,抑制油槽内油气的进 一步挥发。但一次、二次油气回收总的来说只能达到油 气收集的功能,要真正实现油气回收则要进行三次油气 回收。
目录
油气回收项目的实施背景
调研情况
油气回收原理
油气回收装置使用现状及问题
结论及建议
油气回收原理
加油站油气回收原理
当液态汽油由储油槽经管线输出时,油槽内因压力下降而产生真空压,会 将周围空气引入,相反地,当液态汽油注入时,会造成内压上升而迫使上 层油气排放至大气中,油气回收系统即籍由输送过程中压力的变化将饱和 油气引回储油槽中,由于此时已有充足的饱和油气流回储油槽,可阻止新 鲜空气进入,故可抑制油槽内油气的进一步挥发,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于 大气中。
油气回收原理

① VOCs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英文缩写
油气回收原理
油气回收工艺比较
吸附法 尾气排放 达标 吸收法 无法达标 冷凝法 达标 膜分离 达标
安全性
能耗(处理每立 方米油气) 占地 维护保养 消耗品
安全
0.15~0.2 露天150m2 定期更换活性炭 活性炭 可以达到较高的处理效 率;排放浓度低,可达 到很低的值。
油气回收装置使用现状及问题
油罐车已改装油气回收阀,但未配备油气回收胶管。
油气回收装置使用现状及问题
油罐车管线已改为DN100,但卸油接头仍为DN65
油气回收装置使用现状及问题
除了上述使用中的问题,油气回收系统 在工艺技术和控制技术上还存在着缺陷
最佳气液比
气液比A/L(A指加油时在汽车油箱口收集的油气量,L指加油机从地下 油罐抽取给用户汽车的加油量)是表征油气回收系统性能质量的一个指 标。其理论是:从地下油罐内抽出一个体积的油液加到汽车油箱时,汽 车油箱也会排出相同体积的油气。只要同时把这个相同体积的油气收集 起来补充进地下油罐,就可以避免油气造成的污染。基于平衡的理念, 应该以“气液比1:1” 即A/L=1为最佳。
2015 年 1 月 1 日
油气回收项目实施的背景
《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2-2007)等三项标准
油气回收项目实施的背景
《储油库、加油站大气污染治理项目验收检测技术规范》(HJ/T431-2008)
目录
油气回收项目的实施背景
调研情况
油气回收原理
油气回收装置使用现状及问题
结论及建议
三次油气回收
将一次、二次回 收系统收集起来 的油气加以处理, 使之从气态转变 为液态,还原为 汽油,使之可重 新投入使用。
油气回收原理 一次油气回收
•为控制卸油时油气排放,加装一次 油气回收系统 •加油站和槽车加装卸油回气快速接 头。配备带快速接头的卸油软管
油气排出 卸油
空气进入
油气排出 通气口 卸油 进油
调研情况 调研情况
油气回收系统回气阀长期未使用 集中式油气回收泵
调研情况
集中式油气回收真空泵铭牌 工作流量600L/min 功率2000W
集中式油气回收真空泵进、出气口
调研情况
制定了加油站油气回收运行测试方案及运行情况调查表
调研情况
回气 管线
卸油 管线
进行卸油速度影响现场实验
调研情况
卸油油气回收情况调查表单
油气回收装置使用 现状及分析
前言
油气回收是节能环保型的高新技术,运用该技术回收油品在储运、 装卸过程中排放的油气,防止油气挥发造成的大气污染,消除安全 隐患,理论上能通过提高对能源的利用率,减小经济损失,从而得 到可观的效益回报。目前常见的方法有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 膜分离法。
目录
油气回收项目的实施背景
油气回收装置使用现状及问题
转移排放现象三:从加油枪口周围转移到呼吸管口排放
“第二阶段控制措施”是将给汽车加油时排放的油气收集到地下油罐内 。有的供应商说自己的油气收集枪收集率大于95%。有的供应商在产品 样本上说自己二次油气回收系统“可有效控制油站加油时的油气排放, 确保加油场地无空气污染,达到国际安全环保要求。”实际情况是:第 一,油气回收枪的收集率并没有达到供应商所说的数据;第二,由于气 液比偏大(A/L=1.04),多收集的空气反而将地下油罐内的饱和油气 排挤出来,造成加油枪收集的贫气在罐区以富气的形式集中排放,增加 了排放污染。
油气回收项目实施的背景
油气回收整改实施区域和时限
根据《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6.2 规定: 储油、加油油气排放控制标准实施区域和时限见表4
表 4 储油、加油油气排放控制标准实施区域和时限 地区 北京、天津全市范围,河北省设市城市建成区 上海、广州全市范围,其他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设市城市建成区,臭氧浓度监测超标城市建成区 其他设市城市建成区 实施日期 2008 年 5 月 1 日 2010 年 1 月 1 日
油气回收装置使用现状及问题
转移排放现象二:从加油站转移到油罐车返回油库的路途上
这是油罐车附件设备在用状态不完好、不密闭带来的问题,也是容易被人们 视而不见的问题。南方一城市的“第一阶段控制措施”实行油罐车底部密闭 装卸车的油气回收方式。油库发现油罐车收集的油气少,影响到油库油气回 收处理效果。查找原因时,“在现场先后爬上七辆车顶仔细检查附件,量油 口、安全阀、油气管路的连接胶管、罐体大盖等都有泄漏点。没有一辆车达 到完全密闭。泄漏状态可谓之‘针大的眼、斗大的风’”。(见《石油库和 加油站》2007第2期《油气回收管路的密闭与畅通》)。随着油罐车一路奔 驰的速度,从油罐泄漏点急速进入的空气气流将“第一阶段控制措施”收集 的油气置换,油气被排放在罐车返回油库的路途上。
油气回收原理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
一次油气回收
在油罐车卸油时采用 密封式卸油,回收从 地埋罐排出的油气。 其基本原理就是用导 管将逃逸的油气重新 输送回油罐车里,完 成油气循环的卸油过 程。
二次油气回收
采用真空辅助系统, 利用外加的辅助动力 产生真空压力,再通 过回收管、回收油枪 将油箱逃逸出来的油 气回收。这种系统的 操作需要油枪与加油 口的密合。
安全
0.9 露天150~200m2 定期更换吸收剂 吸收剂
安全
0.01~0.14 露天24m2 日常维护 无 可直观的看到液态的回 收油品;安全性高;
安全
大于0.4 室内200m2 定期换膜 膜 技术先进,工艺 相对简单; 排放浓度低,回 收率高 投资大,价格昂 贵;目前国产化 的膜能达到进口 膜标准,价格更 便宜
目录
油气回收项目的实施背景
调研情况
油气回收原理
油气回收装置使用现状及分析
结论及建议
油气回收装置使用现状及分析 • 近年来,虽然油气回收行业发展很快,但发达国家也只有近40年历史, 我国只有十几年。因此,在回收技术、回收原理、控制技术等方面,还 存在争论,回收装置也存在处理能力小、不能满足需要,气体回收率不 高,设备故障率高,能耗高,后期处理和回收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着使用的积极性。 • 从目前已安装的油气回收装置使用情况来看,以应付检查居多,存在下 列不足: • 1.油罐车已改装油气回收阀,但未配备油气回收胶管。 • 2.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回气阀长期锁闭,未使用。 • 3.通气管常开,卸油时油气直接向大气排放,未经过油气回收装置。 • 4.油罐车管线已改为DN100,但卸油接头仍为DN65。 • 5.卸油管线与设计要求的DN100不符,大部分仍为DN65。 • 6.油气回收装置维修技术复杂,维护成本高。 • 7.高能耗导致部分加油站不愿意使用,所有加油站均未使用一次油气回 收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