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生态学—生态系统II 生态关系1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空间:高纬度,低强度。 高海拔,高强度;海拔1000m,入射光能的70%,海 平面为50%。 坡向:北纬23°26′以北,南坡、平地和北坡强度越来越 低。与坡度有关,不同纬度的最强光照的坡度不同。 wenku.baidu.com时间:季节,夏天高强度;冬天强度低
日,中午强度最高; 早晚强度较低 ③生态系统:上层,强度大;下层,强度低。
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称为黄化现象。 黄化植物在形态、色泽和内部结构上都与正常植物
不同,表现为茎细长软弱、节间距离拉长,叶片小而不 展开,植株长度伸长而重量显著下降。只是光对植物形 态建成作用的典型例子。
17
在动物中,蛙卵、昆虫卵和海星卵的发育与光照强度 正相关,但过强的光照也会使发育延缓或停止;
温度 繁衍, 并对生物的分布起了重要的作用。
光和温度组成地球上的主要能量环境
风、水流和火作为能量环境的一部分。
2
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层时辐射强度大大减弱。 地球截取(太阳能)约为===太阳输出总能量20亿分之一 地球上绿色植物光合固定太阳能,占从太阳接受的总能量的千 分之一。
3
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1)光质的变化 1.空间:低纬度、高海拔,短波光多。 2.时间:夏天短波光多, 冬天短波光少。 中午短波光多,早晚长波光多。 3.地貌:陆地,主要被植物的叶子吸收和反射。 水体,水体吸收和散射作用强,大部分 红外线被吸收,紫蓝光散射(水 色),绿光深入水中。 在海水中10米深处,可见光消减50%,100米处仅剩7%。
①大气层物质:
太阳辐射100
反射25
臭氧、二氧化碳、尘
埃、氧气、水汽和雨
滴等可吸收、反射和
散射光线,直接辐射 到地球表面的仅为24%, 散射到地面的为23%; 总太阳辐射为47%。
大气层吸收46 反射5
直接辐射24 散射23 地球吸收 47
4
②太阳高度角: 太阳入射光与地面的夹角——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路程越长,辐射面积
光照强度影响生物的生长速度,植物这种关系很普遍。 光照强度影响植物器官、组织的生长发育;果实的产量 与品质;且能提高果实花青素含量,色彩好看。 水生植物只能生活在水体的透光带(0--100米),海带 等巨型藻类在大陆沿岸生活,单细胞浮游植物只能在海洋上 层生活。
16
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而
合能力不同。
19
C4植物(如玉米、高粱)光合作用速率随光强度而增加, 能够利用低浓度的CO2,水的利用效率也较高;C3植物(如 小麦)光合作用速率也随光强度而增加,但曲线变平。
第5章 生态系统II:生态关系1
第1节 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组分与生物关系 ► 生态系统中光照格局与生物的关系
1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不断释放能量,为地球上所有 生命系统提供了能量。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
光 于植物体内,这一过程是生物圈赖以生存的基础。
太阳辐射———温暖地球表面,使生物能够生长、发育和
中华鳖在低光照光强度下生长更快。 光照引起动物体色变化——蛱蝶在光照环境中体色
变淡,黑暗环境中体色变深。
18
2.1.4.2 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 (1) 植物叶子的日运动反映了光强度和光方向的日变
化。 (2) 温带树叶脱落是对光强度的年周期变化的反映。 (3) 光强度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不同种植物光
8
2.1.2 光质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1)光质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质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绿色植物叶绿素吸收最强的光谱640-660nm的红光 和430-450nm的蓝紫光,绿光最差 海带等红藻的类胡萝卜素吸收最强的是绿色光 光合细菌的叶绿素的吸收峰值在800-890nm。
9
(2) 光质影响植物形态建成、向光性与色素形成
2.1.1 地球上的光质
太阳辐射光谱主要由短波(紫外线、波长小于380 nm)、可 见光(波长380-760 nm之间)和红外线(波长大于760 nm)组成。
杀伤和致癌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能 量
产生热效应
强
度 光合作用的主要光谱
380 760 波长 (nm)
4000 7
图2-1 进入地球大气的太阳光谱
青、蓝紫光与紫外线: —— 抑制植物茎伸长,茎干粗短,叶小、毛绒发达。高 山上无高大树木,植物具特殊的莲座状叶丛。 短波光(青蓝紫光): ——使植物向光性更敏感,促进植物色素的形成,高山 植物茎叶富含花青素。
10
(3) 光质影响水中藻类分布
红外线和紫外 线在水的上层被吸 收: 绿藻:水体上层 褐藻:较深水层 红藻:最深水层, 可达200 m左右
(4)光质影响光合作用产物 红光:糖合成有利;蓝紫光:有利蛋白质合成; 红光:促进鸡繁殖,短波光(蓝光)有助于生长。
(5)光质影响动物的活动 灵长类、鸟类、鱼类、节肢动物等都有很发达的色
觉,鱼类对绿、蓝、红光比较敏感。太阳鱼的视力灵敏 峰值在500-530 nm波长,有利于鱼在水中觅食。
昆虫的可见光范围偏重于短光波,这便是用利用黑光 灯诱杀农业害虫的机理。
③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的黄道面 与自转形成的赤道 面之间的夹角称为 黄赤交角,其度数 为23°26′。
这就导致地球南北 半球的季节不同, 不同纬度和季节的 太阳辐射时间成周 期性变化。
23°26′
23°26′ 黄道面
2.1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光的适应
光的生物学作用表现在:光质、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
发出330-400nm紫外光波,人类不敏感
12
(6)红外和紫外光对动物的影响: 短波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可引起人类皮肤产生红疹
及皮肤癌,和促进体内维生素D合成。 紫外线又是昆虫新陈代谢所依赖的。 长波红外线是地表热量的基本来源,对外温动物的
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3
2.1.3地球上光强度的变化
14
植物和水体分层: 清澈静止的水体15m深处,50%衰 减。
根据光照强度将水体分为: 光亮带(euphotic zone):光合作用大于等于代谢 能。 弱光带(dysphotic zone):光合作用小于代谢能。 无光带(aphotic zone):无光合作用。
15
2.1.4 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1.4.1 光照强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
日,中午强度最高; 早晚强度较低 ③生态系统:上层,强度大;下层,强度低。
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称为黄化现象。 黄化植物在形态、色泽和内部结构上都与正常植物
不同,表现为茎细长软弱、节间距离拉长,叶片小而不 展开,植株长度伸长而重量显著下降。只是光对植物形 态建成作用的典型例子。
17
在动物中,蛙卵、昆虫卵和海星卵的发育与光照强度 正相关,但过强的光照也会使发育延缓或停止;
温度 繁衍, 并对生物的分布起了重要的作用。
光和温度组成地球上的主要能量环境
风、水流和火作为能量环境的一部分。
2
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层时辐射强度大大减弱。 地球截取(太阳能)约为===太阳输出总能量20亿分之一 地球上绿色植物光合固定太阳能,占从太阳接受的总能量的千 分之一。
3
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1)光质的变化 1.空间:低纬度、高海拔,短波光多。 2.时间:夏天短波光多, 冬天短波光少。 中午短波光多,早晚长波光多。 3.地貌:陆地,主要被植物的叶子吸收和反射。 水体,水体吸收和散射作用强,大部分 红外线被吸收,紫蓝光散射(水 色),绿光深入水中。 在海水中10米深处,可见光消减50%,100米处仅剩7%。
①大气层物质:
太阳辐射100
反射25
臭氧、二氧化碳、尘
埃、氧气、水汽和雨
滴等可吸收、反射和
散射光线,直接辐射 到地球表面的仅为24%, 散射到地面的为23%; 总太阳辐射为47%。
大气层吸收46 反射5
直接辐射24 散射23 地球吸收 47
4
②太阳高度角: 太阳入射光与地面的夹角——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路程越长,辐射面积
光照强度影响生物的生长速度,植物这种关系很普遍。 光照强度影响植物器官、组织的生长发育;果实的产量 与品质;且能提高果实花青素含量,色彩好看。 水生植物只能生活在水体的透光带(0--100米),海带 等巨型藻类在大陆沿岸生活,单细胞浮游植物只能在海洋上 层生活。
16
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而
合能力不同。
19
C4植物(如玉米、高粱)光合作用速率随光强度而增加, 能够利用低浓度的CO2,水的利用效率也较高;C3植物(如 小麦)光合作用速率也随光强度而增加,但曲线变平。
第5章 生态系统II:生态关系1
第1节 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组分与生物关系 ► 生态系统中光照格局与生物的关系
1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不断释放能量,为地球上所有 生命系统提供了能量。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
光 于植物体内,这一过程是生物圈赖以生存的基础。
太阳辐射———温暖地球表面,使生物能够生长、发育和
中华鳖在低光照光强度下生长更快。 光照引起动物体色变化——蛱蝶在光照环境中体色
变淡,黑暗环境中体色变深。
18
2.1.4.2 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 (1) 植物叶子的日运动反映了光强度和光方向的日变
化。 (2) 温带树叶脱落是对光强度的年周期变化的反映。 (3) 光强度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不同种植物光
8
2.1.2 光质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1)光质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质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绿色植物叶绿素吸收最强的光谱640-660nm的红光 和430-450nm的蓝紫光,绿光最差 海带等红藻的类胡萝卜素吸收最强的是绿色光 光合细菌的叶绿素的吸收峰值在800-890nm。
9
(2) 光质影响植物形态建成、向光性与色素形成
2.1.1 地球上的光质
太阳辐射光谱主要由短波(紫外线、波长小于380 nm)、可 见光(波长380-760 nm之间)和红外线(波长大于760 nm)组成。
杀伤和致癌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能 量
产生热效应
强
度 光合作用的主要光谱
380 760 波长 (nm)
4000 7
图2-1 进入地球大气的太阳光谱
青、蓝紫光与紫外线: —— 抑制植物茎伸长,茎干粗短,叶小、毛绒发达。高 山上无高大树木,植物具特殊的莲座状叶丛。 短波光(青蓝紫光): ——使植物向光性更敏感,促进植物色素的形成,高山 植物茎叶富含花青素。
10
(3) 光质影响水中藻类分布
红外线和紫外 线在水的上层被吸 收: 绿藻:水体上层 褐藻:较深水层 红藻:最深水层, 可达200 m左右
(4)光质影响光合作用产物 红光:糖合成有利;蓝紫光:有利蛋白质合成; 红光:促进鸡繁殖,短波光(蓝光)有助于生长。
(5)光质影响动物的活动 灵长类、鸟类、鱼类、节肢动物等都有很发达的色
觉,鱼类对绿、蓝、红光比较敏感。太阳鱼的视力灵敏 峰值在500-530 nm波长,有利于鱼在水中觅食。
昆虫的可见光范围偏重于短光波,这便是用利用黑光 灯诱杀农业害虫的机理。
③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的黄道面 与自转形成的赤道 面之间的夹角称为 黄赤交角,其度数 为23°26′。
这就导致地球南北 半球的季节不同, 不同纬度和季节的 太阳辐射时间成周 期性变化。
23°26′
23°26′ 黄道面
2.1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光的适应
光的生物学作用表现在:光质、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
发出330-400nm紫外光波,人类不敏感
12
(6)红外和紫外光对动物的影响: 短波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可引起人类皮肤产生红疹
及皮肤癌,和促进体内维生素D合成。 紫外线又是昆虫新陈代谢所依赖的。 长波红外线是地表热量的基本来源,对外温动物的
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3
2.1.3地球上光强度的变化
14
植物和水体分层: 清澈静止的水体15m深处,50%衰 减。
根据光照强度将水体分为: 光亮带(euphotic zone):光合作用大于等于代谢 能。 弱光带(dysphotic zone):光合作用小于代谢能。 无光带(aphotic zone):无光合作用。
15
2.1.4 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1.4.1 光照强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