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步标运动生理学 第八章-神经系统教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膝跳反射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感觉形成的三个环节 ① 感受器 ② 传入途径 ③ 大脑皮层
一、感受器与感觉器官
(一)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
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和装置。
感受器种类繁多,不同的分类。
(二)感觉器官:是指由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构成
的器官。
(三)感受器的基本特征
第八章 神经系统
对运动及其学习的调控
教学目的
1、掌握突触与突触传递、神经递质
与受体、反射与反射弧的基本概念。 2、掌握各级中枢对运动调控和运动
技能的学习及其生理学机制。 3、熟知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感觉
在运动中的作用及其生理学机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各级中枢对 躯体运动的 调控和运动 技能的学习。
三、听觉 听觉器官——耳
外耳和中耳是传音系统,内耳是感音系统。
(一)耳的传音功能

外鼓 耳膜







外鼓 耳膜
空气传导
鼓室

空气Βιβλιοθήκη 园窗声颅


耳蜗 骨壁
骨传导
内耳 耳蜗
(二)耳的感音功能——内耳的功能
耳蜗——感音器官
螺旋器(柯蒂氏器) ——声音感受器。
外界物体发出的声音通过外耳和中耳的传递到 达内耳,振动螺旋器,盖膜与毛细胞接触,听 毛弯曲,毛细胞兴奋,将机械刺激转变为(电 能)神经冲动,经听神经将冲动传到大脑皮层
视杆细胞内的感光色素是视紫红质。在光的刺激下,感光色素发生 光化学反应,分解为两部分,将光能转换为动作电位。
3、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通常用三原色学说解释。
视网膜上分布有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分别含有对红、绿、蓝敏感 的视色素。在不同光的刺激下,三种色素分解的比例不同,经信息 处理后转化为不同的视觉冲动,产生不同的色觉。
电位IPSP )
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3、电突触传递
发现存在于神经系统、心肌、平滑肌与肝脏中,以 电耦合的方式进行传递,成为双向传递基础。 其意义在于传递速度快,产生同步化活动。
4、中枢突触传递的特征
神经(化学)递质或电传递 兴奋节律的转换 化学突触单向传递,电突触双向传递 总和现象 后放 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 可塑性
体视觉。能观察到物体(高、宽、长)三维空间。
立体视觉在各项体育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4、眼肌平衡:眼肌平衡决定于运动眼球的三对肌肉的紧
张与松弛是否协调。如果其中一条眼肌紧张度大,瞳孔偏 向一方,则称为斜视。还有隐斜视,隐斜视可矫正。斜视 影响运动成绩。
5、融合现象
临界融合频率:指能引起连续光感的最低闪光频率。可作 为判断大脑兴奋水平和运动性疲劳的一个指标。
1、视敏度(视力):是指眼对物体微细结构的精
细分辨能力。以视角大小表示。
视力与视锥细胞大小、眼的折光力、视觉中枢分析能 力等有关。
2、视野:单眼注视正前方不动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
围,称为视野。
上侧视野<下侧,鼻侧<颞侧。
不同颜色的视野大小依次为:白色>蓝、黄>红>绿。
3、双眼视觉:两眼同时视物时的视觉称为双眼视觉或立
近视:眼球视轴过长,折光力过强,物象落在视网膜前
据卫生部、教育部联合调查,目前中国学生近视发生率接近60%, 居世界第一。2012-06-06
(三)视网膜的感光功能
1、视网膜的感光细胞
①视锥细胞: 中央,感强光和分辨颜色。 ②视杆细胞: 周边,感弱光,无辨色功能。
2、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光—电换能作用
三、神经递质和受体
(一)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
末梢)膜释放的化学物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兴奋或 抑制作用。
按功能分:兴奋性和抑制性递质
按分子量分:神经肽和与经典递质
(二)受体 受体指存在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
核中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能识别并与之结合而发挥生 物效应的大分子物质。具有选择识别化学递质与激活效 应器的功能。
特征:①饱和性。②特异性。③可逆性。
四、反射
(一)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
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应答过程。
反射弧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先天的、固定的、简单反射,是人类与动物在
长期的种系发展与进化中形成的,对个体与种族的生存具有重要 意义。如膝跳反射。 条件反射:指个体在后天的学习和训练中,与大脑皮层之间建 立的暂时性的、复杂的高级反射活动。 改造,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适宜刺激:性质、强度 换能作用:刺激能 电能 感觉编码:刺激的质和量 适应现象
(一)眼的折光与成像 眼的折光系统
折光成像原理:凸透镜相似。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视调节
1、晶状体的调节 (形似凸透镜)
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松驰,晶状体变凸,曲率增加, 物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2、瞳孔调节 瞳孔调节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 3、眼球会聚 4、折光异常: 近视 远视 散光
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如维生素A供应不足,会引起夜盲症。
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折光系统折射后,在 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上感 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 将光能转变成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经视神经传到 丘脑,再传向大脑皮层视觉中枢——枕叶,产生 视觉。
(四)视觉功能评定的生理指标
突触后膜
(二)突触传递
1、神经肌肉接点传递
2、中枢化学传递
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
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
提高了后膜对K+、Na+,尤其是Na+的通透性
后膜去极化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PSP) 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后膜对Cl-、K+通
透性增高,尤其是Cl-
后膜超极化(抑制性突触后
听觉中枢——颞叶,产生听觉 。
四、位觉——前庭觉。
前庭器的组成: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 功能:维持身体姿势和平衡,产生
空间位置觉。
感受器:囊斑、壶腹脊
(一)囊斑的适宜刺激与中枢机制 适宜刺激——直线变速运动。
运动中神经 中枢对各器 官系统的整 合作用。
内容提要
神经学基础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躯体运动的调控 运动学习与记忆 躯体运动的整合
第一节 神经学基础
一、神经元
(neuron)
胞体 胞突 树突
轴突
二、突触传递
(一)突触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肌纤维之间接触并传递信
息的部位。
突触前膜 突触结构 突触间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