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 专项检测卷(五)生态(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检测卷(五)生态
一、选择题
1.(2019·泰州一模)下列有关种群计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查植物、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分别是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B.方形地块一般用五点取样法取样,这有利于确保取样的随机
C.一般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来检测自来水中大肠杆菌菌群是否达标
D.同一菌液涂布的三个平板上菌落数分别是34、231、242,则其平均值是169
解析:选B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等动物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方形地块一般用五点取样法取样,狭长地带一般用等距取样法,有利于确保取样的随机性;一般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检测自来水中大肠杆菌菌群是否达标;菌落数是34的平板数据与另两个相差太大,说明操作有误,应该淘汰。
2.下表是对不同栖息地中美洲大树莓种群数量调查统计结果(单位:株),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栖息地样方1 样方2 样方3 平均
森林边缘15 18 15 16
小溪岸边12 14 13 13
森林 5 5 2 4
A.
B.选取多个样方进行调查,有利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C.美洲大树莓与森林中其他树种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D.调查结果表明美洲大树莓适宜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长
解析:选D 调查美洲大树莓数量时,应该随机取样;取样时,应该选取足够多的样方,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美洲大树莓与森林中其他树种都属于生产者,它们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根据表格分析可知,美洲大树莓种群数量在森林边缘和小溪岸边较多,说明其适宜生存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3.(2019·兴化一中)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C.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是动物分层分布的原因
D.火灾后森林中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解析:选B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密度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增大,若死亡率增大更多,则种群密度降低;动物分层依赖于植物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火灾后的森林,原有土壤条件保留,可能还留有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其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4.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其中a~d代表能量值。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的各种生物成分组成一条食物链
B.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别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
C.能量c可代表生产者呼吸释放的热能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D.在生态系统中,b的值不可能超过d的10倍
解析:选C 图中的各种生物可能构成多条食物链;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别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能量c可代表生产者呼吸释放的热能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但也可能低于10%,因此b的值有可能超过d的10倍。
5.(2019·盐城模拟)近些年,中国北方地区经常受雾霾天气的笼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中的颗粒物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
C.从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雾霾可能降低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由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引起的
解析:选B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成分,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中的颗粒物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雾霾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雾霾可能降低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雾霾的产生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6.江苏某水库现有沉水植物16种、浮游植物86种、浮游动物87种、底栖动物11种、鱼类43种。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水库拥有的多种生物构成了水库的生物多样性
B.该水库物种丰富度指水库中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C.调查该水库中浮游动物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D.不同动植物分布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选D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而不是生物个体的多少;调查该水库中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
7.(2019·苏北三市一模)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且不能被生物重新利用
C.虫媒花通过鲜艳的色彩和特殊的气味等物理信息吸引昆虫为其传粉
D.农田通过锄草、治虫等措施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解析:选C 虫媒花鲜艳的色彩属于物理信息,特殊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
8.下表是能量流经某种植食性动物时的情况,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项目摄食量粪便量呼吸消耗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能量(kJ) 530 330 x110
A.
B.该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中有25%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
C.表中四个量之间没有一定的数量关系
D.流向第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最多为40 kJ
解析:选D 同化的能量=摄食量-粪便量=呼吸消耗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x为90 kJ;该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中有90÷(530-330)×100%=45%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该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为200 kJ,则该植食性动物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有200×20%=40 kJ。
9.下图为生态系统成分的模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各成分之间均可以传递信息
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整种间关系
C.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种类只能是物理信息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解析:选C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每种成分均能发出信息,也能接受信息,所以说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间均能进行;信息传递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调整种间关系;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可以是物理信息,也可以是一些营养物质发出的化学信息。
10.(2019·南通调研)江苏地区弃耕的农田在演替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 )
A.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很慢
B.群落结构更加复杂,物种更加丰富
C.某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
D.演替最终发展到森林阶段
解析:选A 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一般会朝着群落结构更加复杂,物种更加丰富的方向进行;自然环境中由于存在环境阻力,所以种群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从弃耕的农田可以演替出森林。
11.(2019·泰州一模)某研究小组从某湖泊中选取了4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其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物种类鱼甲河虾鱼乙水蚤消化道内食物组成鱼乙、河虾水蚤、小球藻水蚤、河虾小球藻A.
B.表中5种生物全部个体构成一个群落
C.河虾与水蚤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D.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只有鱼甲和鱼乙
解析:选C 小球藻属于生产者,水蚤属于初级消费者;湖泊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群落,表中没有分解者;河虾捕食水蚤,还与水蚤均捕食小球藻,存在竞争关系;河虾、鱼甲和鱼乙都属于第三营养级。
1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形式主要为CO2
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在群落内部双向传递
D.抵抗力稳定性差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
解析:选A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形式主要为含碳有机物;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既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差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强,但也有特殊的,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差。
13.(多选)如图表示同一环境中物种甲与物种乙的数量变化关系,二者之间存在食物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甲、乙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B.信息可在物种甲、乙之间双向传递
C.物种甲是植食性动物
D.物种甲、乙的数量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解析:选BD 由题图可知,甲物种与乙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乙为被捕食者,甲为捕食者;物种甲与物种乙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据图无法判断甲是植食性动物还是肉食性动物;被捕食者的数量受到捕食者的控制,但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也受被捕食者的影响,二者数量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14.(多选)下表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田鼠种群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摄食量粪便量呼吸作用散失量
能量(J·hm-2·a-1) 1.05×1010 3.50×109 4.55×109
A.
B.田鼠粪便量属于其同化能量中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
C.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4×108J·hm-2·a-1
D.田鼠的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7.0×1010J·hm-2·a-1
解析:选BD 某一营养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摄食量-粪便量,粪便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所以田鼠同化的能量=7.0×109(J·hm-2·a-1)。
田鼠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
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生物体的有机物中。
由于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7.0×109×20%=1.4×108(J·hm-2·a-1);田鼠的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7.0×109÷20%=3.5×1010(J·hm-2·a-1)。
15.(2018·江苏六市二模,多选)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南通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
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
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
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解析:选BCD 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芦苇、香蒲属于挺水植物,其在与藻类植物竞争阳光、营养物质中处于优势,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放养植食性鱼类,其既可以食用藻类,而植食性鱼类又可以被人类食用,这样会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据题意可知,这一案例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二、非选择题
16.(2019·扬州一模)下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
下表为食物链“草→鼠→鹰”中各种群一年间的能量变化(单位:×107kJ·a-1)。
请回答下列问题:
种群同化的
总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
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消耗
传递给
分解者
传递给下
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
的能量
草69.5 7.0 19.0 45.5
鼠19.0 9.0 1.0 4.5
鹰 3.5 1.0 2.5 微量不计无
12
动的载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2)据表分析,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107kJ·a-1,鼠呼吸消耗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107kJ·a-1,能量从鼠到鹰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3)科学家研究该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
图乙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
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田鼠种群数量在ab之间的变化为________,c点时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型。
(4)田鼠挖洞穴居,能够改善土壤条件,增加本地原生植物产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
解析:(1)图甲中,m1为太阳能,m2为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生物群落内部能量流动的载体是有机物。
(2)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总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7.0+19.0+45.5)×107=71.5×107kJ·a-1,鼠呼吸消耗的能量=同化的总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19.0-9.0)×107=10×107kJ·a -1,鼠的同化量为19.0×107kJ·a-1,鹰的同化量为 3.5×107kJ·a-1,能量从鼠到鹰的传递效率为(3.5×107)÷(19.0×107)×100%≈
18.4%。
(3)田鼠在a~b之间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大于1,种群数量持续增长,c点时田鼠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小于1,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4)田鼠能够改善土壤条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1)太阳能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有机物(2)71.5 10 18.4 (3)持续增长衰退(4)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