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药在临床的应用(综述)
浅析活血化瘀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 ] 虞人 杰. 生 儿窒 息复 苏的 热 点与挑 战 [] 中华 儿科 杂志, 5 新 J.
2 0 ,5 9 :4 _4 . 0 7 4 ( ) 6 16 3 ( 稿 日期 :0 70 - 收 2 0 _92 0)
浅 析 活血 化 瘀 法 在 临床 中 的 应 用
李 腾
( 犁州 医院奎 屯铁 路 分 院 , 疆 奎 屯 8 3 1 ) 伊 新结果
实 用 医技 杂 志 2 0 0 7年 1 2月第 1 4卷 第 3 6期 ( 刊 ) JMT,D cm e.20 V 11 N .6 Ise vr T nD 旬 P ee br 0 7,o.4, o3 (s dE ey e a u
[ 关键词 I中西 医; 中药; 活血化瘀 [ 中图分类号]1 4 [ 1 2 文献标识码 ]B [ 2 文章编号] 6 1 9 (0 7 3 _020 17  ̄0 8 20 )65 2 —3 祖 国医学对血瘀病 的认识及 活血化淤疗法 的应用 源远流 长。早在 《 内经》 中就有 详细 的记载 。如 《 问》 “ 素 日: 血实宜 决之 ” “ ,疏其血气 、 令其 调达 、 而致 和平” “ , 心痹者 、 不通 ” 脉 “ 之与气 , 走 于上 , 为大 厥” 痛 入络 、 病多瘀 、 病 血 并 则 久 久 怪 多瘀 等皆是对其临床经验的总结 。当前对血瘀病及活血化瘀 疗法 的探索研究 已成为 中西 医结 合领域 中卓有成 效 、 前景广 阔的课题之一 。尤其在 内科 、 外科 和妇科方 面功 效卓著 。从 实验 室到 临床 等方 面提 出对 血 瘀 病 及 活血 化 瘀 药 物 的 客 观化 及量 化标 准 , 为血瘀病在 国内外的 临床实验 和研究 治疗提供 了规 范 可靠 的科 学 依 据 。 活 血 化 淤 疗法 在 临 床 各 科 得 到 了 深 入 研 究 和 广 泛 应 用 。 尤其在心脑血管方 面 , 如冠心病属 于 中医心悸 、 胸痹 等范畴 , 病因为心阳不振、 痰浊 内生 , 导致气滞 血瘀 、 心脉 瘀阻 。现 代 医学认 为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或血液粘稠度增加 , 流减 血 慢导致心肌缺 血缺 氧 , 久之冠脉痉挛 、 狭窄 , 甚至梗死 , 症现 心 前区绞索压榨样剧痛 , 伴心慌胸 闷气短 、 汗出、 面色苍 白, 至 甚 休克等。治疗 以活血化瘀 、 疏通心 络 、 宣痹 通 阳、 芳香 开 窍为 主, 以扩张血管 、 除冠 脉痉 挛、 解 降低血液黏度 、 增加 冠脉血流 量、 改善 心肌缺血缺 氧。常用方剂 如 : 冠心 Ⅱ号 、 方丹参 注 复 射液 、 速效救心丹 、 血府 逐瘀 汤、 苏合香丸 、 桃红四物汤和桂甘 龙牡 汤等等。常用药物如丹参、 川芎 、 葛根等。丹参 可活血化 淤、 除烦止痛 、 扩张血管 、 改善微循 环 , 增加冠 脉和 脑血流量 , 并能有效改善心脑血液循环 。经临床研究证实 , 冠心病 、 对 心 绞痛 、 血 性 脑 中风 以丹 参 治疗 为 主后 血 液稀 释血 流加 快 , 缺 同 时还 可延 缓 血 小 板 凝 集 , 利 于 血液 的流 动 和血 栓 的溶 解 , 有 川 芎可 以活血化瘀祛风止痛 , 降低 血小板凝 聚, 可 并能舒张血管 增加血流量 , 降低 血压 。对 缺 血性 脑 中 风 疗效 良好 , 无 明 显 且 副作用。葛根活血化瘀升 阳通络的药理研究证实 : 葛根 素、 葛 根黄酮均可扩张脑血管 , 增加脑 血流量。《 伤寒 论》日: 太 阳 “ 病、 项背强几 几…… 葛根 汤主 之” 故 对颈 椎病 、 动脉 硬化 , 脑 引起的脑缺血综合征均有较好疗效 。此外 , 桂枝温通心阳 , 疏 通经脉 , 可促 进管内血流 , 增加 心肌收缩 力和冠 脉血流量 , 减
2024年活血化瘀治则及临床应用

2024年活血化瘀治则及临床应用活血化瘀是中医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因气血瘀滞导致的各种疾病。
下面,我们将从活血化瘀治则概述、活血化瘀药物分类、治则临床应用范围、活血化瘀在内科应用、活血化瘀在外科应用、活血化瘀在妇科应用、活血化瘀在儿科应用以及活血化瘀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活血化瘀治则概述活血化瘀治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法则之一,旨在通过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等方法,消除体内的瘀血,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瘀血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液在体内停滞、凝固,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
瘀血的产生与气滞、寒凝、热结等多种因素有关,而活血化瘀治则就是针对这些瘀血进行治疗的方法。
二、活血化瘀药物分类活血化瘀药物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和用途,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活血化瘀止痛药:主要用于治疗因瘀血阻滞引起的疼痛,如川芎、延胡索等。
活血化瘀消癥药:主要用于消除瘀血形成的肿块、结节等,如三棱、莪术等。
活血化瘀调经药:主要用于治疗因瘀血导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如桃仁、红花等。
活血化瘀通络药:主要用于治疗因瘀血阻滞导致的经络不通、麻木不遂等症状,如鸡血藤、络石藤等。
三、治则临床应用范围活血化瘀治则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各科,主要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凡是因瘀血导致的疾病,如疼痛、肿块、结节、月经不调、痛经、痹证、中风后遗症等,均可应用活血化瘀治则进行治疗。
四、活血化瘀在内科应用在内科领域,活血化瘀治则常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肝病等。
例如,在心血管疾病中,瘀血常导致心脉痹阻,出现胸痛、心悸等症状,此时可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如丹参、川芎等进行治疗。
在脑血管疾病中,瘀血常导致中风后遗症,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此时可应用活血化瘀通络药物如鸡血藤、络石藤等进行治疗。
五、活血化瘀在外科应用在外科领域,活血化瘀治则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骨折、疮疡等。
活血化瘀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

活血化瘀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关键词】活血化瘀药;黄疸;胁痛;鼓胀;肝病在临床上凡以疏通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均称为活血化瘀药。
主要适用于血行障碍、瘀血阻滞所引起的多种疾病。
按药物作用特点不同,分为养血活血药,如丹参、当归等;行气活血药,如郁金、元胡等;活血祛瘀药,如川芎、红花等;祛瘀止痛药,如乳香、没药等;破血散结药,如三棱、莪术等。
肝病在临床上包括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和各种不明原因的肝脏病变,属祖国医学的“黄疸”、“胁痛”、“鼓胀”范筹。
肝病一般治疗比较困难,尤其慢性肝病缠绵难愈,往往出现“久病必瘀”,所以笔者在治疗肝病时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常配合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
1 黄疸黄疸的病因主要为湿热蕴结、肝胆瘀热、脾胃虚寒、热毒炽盛和积聚。
从外邪来说以湿邪为主,从内因来说,情志不遂,气机怫郁,癥瘕积聚等,都可以使脾胃失其健运,肝胆失其疏泄,遂致胆液运输不循常道,外泄肌表而发黄。
著名肝病学家关幼波曾说“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并认为治疗黄疸用活血化瘀药有4个优点:①能够加快黄疸的消退;②有利于肝脾肿大的软缩;③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④可以缓解肝脾区的疼痛[1]。
病案一:患者男,38岁,2004年7月8日初诊。
主诉:眼睑及皮肤色黄半月余,伴有口干,恶心,两胁胀痛,乏力,纳呆,小便黄,大便粘滞不爽。
化验肝功:ALT::109 U/L,AST:96 U/L,TB:64 μmol/L,DB:20.6 μmol/L。
乙肝六项:HBsAg(+),HBcAb(+),彩超示:肝回声光点密集。
查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
中医诊断:黄疸。
辨证为温热蕴结,肝郁脾虚型。
法以清热利湿,疏肝健脾,佐以活血化瘀。
方药如下:柴胡15 g,白芍15 g,茵陈30 g,垂盆草30 g,白花蛇舌草20 g,叶下珠15 g,炒白术20 g,茯苓20 g,郁金20 g,当归20 g,赤芍60 g,元胡15 g,砂仁10 g,焦三仙45 g。
中药学综述消食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药

化痰药歌诀
化痰之药蒌桔复,白附 白芥半二竹, 白前川贝礞昆藻,浮石瓜子星前胡, 海蛤黄药胖大海,猪胆瓦楞皂荚茹。
详解:化痰药包括瓜萎、桔梗、旋复花、白附子、白芥子、半夏、 天竺黄、竹沥、白前、川贝、礞石、昆布、海藻、浮海石、 冬瓜子、天南星、前胡、海蛤壳、黄药子、胖大海、猪胆、 瓦楞子、皂荚、竹茹。
番红花 Saffron
性温,味辛。 归心、肝经。 有与红花相似的活
血化瘀通经作用, 且力量较强,又兼 凉血解毒之功。
丹参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性微寒,味苦。 归心、心包、肝经。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虎杖 Rhizoma Polygoni Cuspidati
若脾胃气虚、运化无力者 配健脾益胃药以 标本兼顾、消补并用。
若脾胃虚寒者 配温里药以温运脾阳、 散寒消食。
若兼湿浊中阻者
配芳香化湿药以 化湿醒脾、消食开胃。
若食积化热
配伍清热药,或苦寒轻下 之品以泄热导滞。
消食药歌
消食神曲莱菔子, 内金山楂麦谷芽。
详解:消食药包括神曲、莱菔子、 鸡内金、山楂、麦芽、谷芽
定义(Definition)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 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称为活血祛瘀药或活血化瘀药, 简称活血药。其中活血作用较 强者,又称破血药。
性味归经
(Property, flavor and channel distribution)
本类药味多辛苦,多归心、 肝二经,入血分,善走散通行, 促进血行。
肌。
延胡索 Rhizoma Corydalis
性温,味辛、苦。 归心、肝、脾经。 活血,行气,止痛。
姜黄 Rhizoma Curcumae Longae
活血化瘀法在临床中的运用体会

[] 吴 荚 , 红 莲 , 哲 . 血 通 治 疗 高 粘 滞 和 高 脂 血 症 的 疗 效 观 察 4 朱 崔 疏
[] 中 国综 合 I ,0 0 1 (2 :1 9 7 J. 临床 2 0 ,6 1) 9 6— 1. [] 张培华. 5 1 血 管外 科 学 [ . 京 : 学 出版 社 ,0 3 4 3 9 . 临床 M] 北 科 2 0 :9 —4 6
到 了 良好 的 效 果 , 时 又 减 少 了 并 发症 及 患者 的经 济 负 担 。 同 现 代 医学 认 为 , 肢 深 静 脉 血栓 的形 成 与 血流 滞 缓 、 脉 壁 下 静 损伤 、 血液 高 凝 状 态 三 大 因 素 有 关 [ 。血 液 流 变 性 的 变 化 是 影 5 j
提 取 的具 有 生 物 活 性成 分 的 动物 类 中药 。水 蛭 为 咸 苦 、 平 , 性 具 有 祛 风 活 血 的 作 用 。地 龙 味 咸 、 寒 , 善 活 血 祛 瘀 通 络 ; 药 性 功 二 配伍 , 奏 活血 逐 瘀 、 经 活 络 之 效 。现 代 药 理 学 研 究 表 明 , 共 通 疏
维 蛋 白溶 解 系 统 , 催 化 裂 解 纤 溶 酶 原 成 纤溶 酶 , 者 不 仅 能 降 能 后
血 栓 具 有 重 要 的 作 用 。本 组 治 疗 患 者 的 血 流 变 各 项 指 标 均 异
解 纤 维 蛋 白凝 块 , 能 降 解 血 循 环 中 的纤 维蛋 白原 、 血 因 子 V 亦 凝 和凝 血 因 子 Ⅷ 等 , 而 发 挥 溶 栓 作 用 。 尿 激 酶 治 疗 血 栓 疗 效 肯 从 定 , 具 体 用 药 量 及 用 药 时 间 各 家 不 一 , 时 存 在 作 用 环 节 单 但 同
活血化瘀药的临床运用

活血化瘀药的临床运用首先,活血化瘀药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较为常见。
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等,这些疾病往往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或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因此活血化瘀药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心脏的供血量,缓解心绞痛发作,减轻心脏负担,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其次,活血化瘀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也很常见。
妇科疾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等,这些疾病大多与血液循环不畅有关,活血化瘀药可以疏通经脉,调节血液循环,消除瘀血,达到调节月经、缓解痛经的目的。
同时,活血化瘀药还可以通过改善子宫血液供应,减少子宫肌瘤的生长,缓解子宫肌瘤引起的症状。
此外,活血化瘀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外科手术常常会造成组织损伤,产生瘀血和淤血,延缓伤口愈合,活血化瘀药可以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加快伤口愈合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活血化瘀药还可以减轻手术创伤对患者的身体影响,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另外,活血化瘀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也有其独特的应用。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中风后遗症、帕金森病等,这些疾病常常会引起血液循环的不畅,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活血化瘀药可以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量,改善脑组织的营养供应,提高神经功能,缓解病情。
最后,活血化瘀药在肿瘤学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肿瘤的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而肿瘤自身没有形成完善的血液供应系统,因此,活血化瘀药可以通过提高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肿瘤的营养供应,抑制肿瘤的生长。
同时,活血化瘀药还可以增加放疗和化疗药物的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总的来说,活血化瘀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广泛,不仅在心血管系统、妇科疾病、外科手术、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起到重要的治疗作用,还在肿瘤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然而,应注意根据具体疾病和病情来选择合适的活血化瘀药,同时还需要注意用药的剂量和疗程,以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不良后果。
活血化瘀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概况

等范 畴 。苏 凤 哲 认 为 该 病 外 有 邪 毒 所 伤 , 内有 正气
亏虚 , 热毒 、 痰凝 、 瘀 、 虚 互 为 因果 , 虚 实 夹 杂 之 血 正 成 证 。治疗急 性期应 以解 毒 为 主 , 缓解 期 以扶 正 为 主 , 急 性 髓 系 白血 病 以解 毒 益气 , 血 通络 为 法 , 性淋 巴细 活 急
一
胞 白血病 以解 毒 化 痰 , 结 消 瘀 为 法 。邓 有 安 等 使 散
用活 血化瘀 中药 联合 化疗 治疗 急 性 白血 病 2 0例 , 有 总 效率 达 9 , O/ 提示 联 用 活血 化 瘀 中药 可 以提 高 化 疗 缓 9 6 解率 , 减轻 化疗 的毒 副作 用 , 护机 体 免疫 功 能 。王 茂 保 生等 _ 使 用 益气 解 毒 活血 方 联合 化 疗 治疗 AML患 者 3
粒 患者 在化 疗 同时 使 用 丹 参 能 降低 高粘 滞 血 症 , 善 改
微 循环 , 高疗效 。 提
1 3 慢性 淋 巴细胞 白血 病 ( L : . C L) 此病 是 机 体 的淋 巴
细胞 在体 内异 常 增 生 和 积 蓄 伴 有 免 疫 功 能 低 下 的疾 病 , 以全 身 淋 巴结 肿 大 为 首 要 症 状 , 伴 肝 脾 肿 大 、 常 可 乏力 、 瘦 、 热 、 汗 等 。属 于 中 医 学 “ 瘕 ” “ 消 发 盗 瘾 、 积 聚” “ 劳” 范畴 。唐 由君等 认 为 该病 乃 本 虚 标实 、虚 等 之症 , 扶正 补 虚 为 第一 治 疗 大 法 , 中期 以实 证 为 主 , 但 虚实 夹杂 , 分 清 邪 实 之 性 质 适 时 祛 邪 尤 为 重 要 。疾 故 病早 、 中期 , 者可 出现 肝脾 肿 大 、 下硬 块 、 患 胁 固定 不 移 等症 状 , 需 使 用 活 血化 瘀 之 法 , 则 以血 府 逐 瘀 汤 加 减 。 邓道 昌教 授将 该病 分为 早 、 晚 三期 , 为疾 病 中 、 中、 认 晚
浅议活血化瘀法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假性神经根性等 , 其中偏身感觉障碍最为常见 , 严重影响患 也 明显优于对照组 。因此 , 腹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 缺血性脑 者生 活质 量。西 医多是 营养 神经 、改善微 循环 等。 中医认 卒中急性期及患者出现偏身感觉障碍 , 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为本病是本虚标 实之证 , 脏腑气虚血瘀 , 阻滞经络引发本病 。 腹部是脏腑经络汇聚之处 , 中脘为 胃经之穴 , 调节后天之本 。
加血 液循 环 , 改善 脑血 液循 环 , 抑 制脑血 管痉 挛等 J 。 H e y 可通过多种机制 促进 动脉粥样硬化 , 促进血小板 聚
[ 4 ] 叶青林 , 唐巍 , 曹坤茂 , 等. 腹针疗法在脑 卒 中疾病 的应用 初 探. 浙江 中医药大学学报 , 2 0 1 2 , 3 6 ( 2 ) : 1 9 2 — 1 9 4 .
达到治疗偏身感觉障碍的目的。
穴位 贴敷 根 据经 络理论 ,通过皮 肤给 药 , 减轻 重症 患
[ 2 ] 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 .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 定标
准( 试行 )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1 9 9 6 , 1 9 ( 1 ) : 5 5 — 5 6 .
3 ] 郑筱 萸 . 中药 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试行 ) . 北京 : 国家药 品 者 胃肠道不 良反应 。现代研究认为中药贴敷是使 中药聚 [ 监督 管理局 , 2 0 0 2 : 5 . 集于 皮肤 角质 层 , 使 角质 层水 含量 增多 , 促进 通透 作用 增
( P < 0 . 0 1 ) 。详细情况见表 2 。
表 1 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情况
注 : b p < 0 . 0 5 , < O . 0 1
3 讨论
活血化瘀法的临床应用与体会

I19 中华 医学会高压氧分会推荐 的禁忌 症为 92年
11 .绝对禁忌症 111 . 未经处理的气胸 、 . 纵膈气肿 。
10 0m H 者严禁入舱。 6/ 0 m g 1 高血压患者脑 出血危险性较大 , 对
一
些无医务人员 陪舱 的医院 ,限制血压过 高的患者入舱还是
11 .. 2活动性内出血及 出血性疾病 。 1 . 中毒史。 .3氧 1 11 .4结核性空洞形成并 咯血。 .
高压氧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人 们对高压 氧治疗 的认识 有
一
目前某些 医院如 上海长 海医 院已不将其 列为禁 忌症 , 但
该 医院有医务人员 陪舱 , 患者有病情 变化能及时得到处理 , 而 其他 医 院如南京 军 区总 院病人 人舱 前都 要测 测血压 ,高于
个 过程 , 因此禁忌症也 在不断调整 中。
1. .3重症鼻窦炎。 2 1. .4高碳酸血症 。 2
合, 加压时空气通过未愈合 的伤 口进入胸廓 、 内, 纵膈 减压时空 气膨胀而导致气胸、 纵膈气肿 。故认为气管切开术后 4^2 8 7 小 , 时后方 可行高压氧治疗。如气切急需高压 氧治疗 , 建议要有胸 外科医师陪舱 , 在减压 时密切注意气胸 、 纵膈气肿的发生。
4 . 2脑脊液漏
1 .二度 以上心脏传 导阻滞。 .5 2 1. .6脑血管瘤、 2 畸形 。 1. . 7妊娠 3H个月 以内的孕妇高压氧治疗应取慎重态度 。 2 ^ 4
大泡 。 相对禁忌症 中少了脑血管瘤 、 畸形 。 多了以下几点 :
21 .血压高于 1010 Hg 6/0 mm 。
1 . 2相对禁忌症
必要的。
4某些未被 列为禁忌症 , 但曾于治疗中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疾病
活血化瘀药品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活血化瘀药品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活血化瘀药品是中医药中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流通,消散瘀血,以及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其适应症广泛,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阶段的辅助治疗。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品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一、适应症1. 血液循环不畅:活血化瘀药品可用于改善血液循环,例如对于经常感觉手脚冰冷、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症状的人群,可以选择适当的活血化瘀药品进行调理。
2. 瘀血症状:瘀血是中医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常表现为瘀血瘀阻、血液凝滞等情况。
活血化瘀药品可用于消散瘀血,改善瘀阻症状,治疗和缓解瘀血引起的相关疾病如瘀血性疼痛、瘀血性皮肤病等。
3. 创伤恢复期:活血化瘀药品对于伤口愈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加速组织修复和恢复,对于各种创伤恢复期的患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4. 妇科疾病:在妇科领域,活血化瘀药品常常应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的治疗,通过活血化瘀,调节血液循环,缓解相关症状。
5. 皮肤问题:活血化瘀药品对于皮肤问题也有一定的疗效,如瘀斑、瘢痕、痤疮等问题,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可以帮助皮肤康复和修复,提升皮肤健康。
二、使用说明1. 用药方法:根据医生建议和药品说明,正确使用活血化瘀药品。
一般来说,活血化瘀药品可以分为口服药物和外用药物两种类型。
口服药物可根据医嘱,按时按量服用。
外用药物要先清洗患处,然后用适量药物涂抹于患处,注意避免药物进入眼睛、口腔等敏感部位。
2. 注意事项:在使用活血化瘀药品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遵医嘱使用,切勿自行增减用药剂量。
(2)避免过敏反应,对于存在过敏史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如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3)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患者使用时需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药物在保存过程中要避免阳光直射,防潮防潮,注意药品的保质期。
(5)同时使用其他药物时,应告知医生,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活血化瘀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活血化瘀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心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出血等原因导致的心脑血管系统功能障碍和器质性损害的一类疾病。
它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出血等多种类型,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活血化瘀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对活血化瘀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活血化瘀药物概述活血化瘀药物是一类具有改善微循环、溶解血栓、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管炎症等作用的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包括川芎、红花、桃仁、三七、没药、当归、灯盏花等中药材,以及荆脉消、血通、通络畅、血栓通、抗栓通等现代制剂。
它们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静脉血栓性疾病等,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二、活血化瘀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1. 改善微循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而活血化瘀药物能够改善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灌流,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红细胞堆积,改善组织的供血供氧情况,从而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2. 溶解血栓血栓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在心肌梗塞、脑梗塞等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活血化瘀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可以促进纤溶系统的活化,增加纤溶酶的生成和释放,从而溶解血栓,恢复血管通畅,减轻心脑缺血缺氧的病理过程。
3. 抗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活血化瘀药物中的成分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阻断血栓形成的环节,减少血管阻塞的风险。
4. 抑制血管炎症活血化瘀药物中的多种成分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血管壁的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维持血管的正常功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三、活血化瘀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1. 冠心病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断绝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等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活血化瘀疗法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顾 氏 以银 蒺 胶 囊 治 疗 本 病 3 8例 , 果 临床 症 状 疗 效 显 结 效 1 l例 。 有效 2 3例 。 效 4例 。 无 总有 效 率 8 . %; 电 图 94 心 疗效 显 效 6例 。 效 7例 。 效 1 有 无 5例 , 有 效 率 6 . %。 总 05 另还 发现 本 制 剂能 降低 血 液 流 变性 和 血 小 板 凝 集性 。 以及 改善 左心 室 收 缩 早 期 和 舒 张 早 期 心 功 能 。 关 于 活 血 化 瘀
病心 绞痛 病 人 血液 粘稠 度 增 高 。 红细 胞 聚 集 性 增 高是 其 主 要病 理 特征 。 有 学 者 【 以藏 红 花 与 肠 溶 阿 斯 匹 林 对 照观 6
察反 证 。 明 本病 血 瘀证 与血 液 流变 性异 常有 关 。 证
3 活 血化 瘀药 物 在 眼科 疾病 中 的应 用与 研究 进晨
全 身各 脏 腑 的 功 能 失 调 可 反 映 在 眼 部 。 眼 部 的 疾 而 病 , 可通 过 经 络 脏 腑 在 全 身反 映 出 来。 而 眼 科 疾 病 的 也 因 治疗 。 可通 过 全 身 用 药 而 进 行 治疗 。 中 活 血 化 瘀 药 在 也 其 眼科 疾 病 的治 疗较 为 广泛 。A; 在视 网 膜 血 管阻 塞 疾病 中。 吴 氏【】 7以活血 化 瘀 、 络 化 瘀 为 原 则。 方 中基 本 的 活 血 通 处 化瘀 药 为 当归 、 芎 、 川 赤芍 、 参 。 2例 患 者 中痊 愈 6例 。 丹 2 显 效 1 1例 。 效 3例 。 效 2例 。 程最 长 9 有 无 疗 3天。 最短 2 6天 。 卢 氏【 以 血 府 逐瘀 汤 加 味 治疗 3 8 J 3例 。 中 当归 、 地 、 方 生 桃 仁、 花、 芎、 壳、 膝、 明子、 葙子、 参、 草。 红 川 枳 牛 决 青 丹 甘 当渗 出水 肿 明显 时 。 三 棱 、 术 、 苓 、 泻 。1 加 莪 茯 泽 8天 为 一 疗 程。 般不 超 过 2个 疗 程。B: 眼底 出血 及玻 璃 体 出血 一 对 的治 疗。 王 氏【 用 桃 红 四物 汤 治 疗 。 用 桃 仁 、 花 、 9 药 红 蒲 黄、 地、 芎、 生 川 当归 、 芍 、 参 等 。 4 赤 丹 在 6例 中 治 愈 3 5例 。
活血化瘀药临床应用

活血化瘀药的临床应用
凡能疏通血脉、祛除瘀血, 用于治疗血瘀证的药物称为活血 化瘀药。
本类药物药性平或微寒、 微温,味多辛、苦,主要归 肝、心经。
第十七页,共50页。
活血化瘀的中药分类及功效:
1、活血调经药 常见中药:益母草、桃仁、红花、当归、王不留行、五灵脂、丹参、牛膝等。 功效:主要用来治疗女性月经呈黑色,经血中带有血块,经痛,月经不调
以及闭经等情况。 2、活血止痛药 常见中药:乳香、没药、三七、丹参、延胡索、赤芍、川芎、当归、郁金等。 功效:具有镇静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来缓解淤血所致疼痛。
第十八页,共50页。
3、活血消肿疗伤药 常见中药:丹参、乳香、没药、桃仁、红花、三七、血竭等。 功效:主要用来治疗由外伤,又或者是出血等情况引起的血瘀肿胀。 4、破血消癥药 常见中药:大黄、水蛭、穿山甲、三棱、莪术、刘寄奴、斑蝥等。 功效:主要用来治疗因长期血瘀癥积包块情况。 5、活血通痹药 常见中药:丹参、天仙藤、牛膝、鸡血藤、川芎、乳香、穿山甲等。 功效:主要用来治疗经络出现血瘀,关节发生肿胀变形以及疼痛
上述血液流变性异常可致血流缓慢,易致血栓形成、血管栓塞, 导致全身或局部血液及微循环障碍。
第十一页,共50页。
第十二页,共50页。
瘀血 体质 的 主要 症状
第十三页,共50页。
第十四页,共50页。
中医学有初病在气,久病在血,久病入络,久病必留瘀的理 论。因此,在临床实践的时候,除了根据瘀血的致病特点看 有无瘀血存在之外,根据上面所说的原理,
第四页,共50页。
第五页,共50页。
瘀血的临床表现
(一)疼痛。瘀血所导致的疼痛特征为刺痛,针刺样疼痛;疼痛的 位置,痛处不移;多见疼痛拒按。也有的疼痛喜按抚,按抚可以使 疼痛缓解。它还有夜间加重的特点。
中医活血化瘀法在妇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中医活血化瘀法在妇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发布时间:2022-04-27T12:27:19.67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3期作者:魏海清[导读] 目的:对中医活血化瘀法在妇科疾病患者魏海清黑龙江省伊春市大箐山县人民医院中医科邮编153106【摘要】目的:对中医活血化瘀法在妇科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以及效果进行详细探究。
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80例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40例。
对于参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方案,对于实验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本次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
结果:经过本次治疗,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更加明显;实验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38/40)95.0%,高于参照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28/40)70.0%;两组患者在本次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3/40)7.5%,差异不显著。
结论:在妇科疾病患者治疗中,不仅可对患者应用西药,同时还可联合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对中药组方进行适当调整,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各类临床症状,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妇科疾病;中医活血化瘀法;疗效在临床各类疾病中,妇科疾病的发生率比较高,对女性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会造成较大不良影响。
新时期,我国广大女性在各行各业发展以及日常生活中所承担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因此妇科疾病患者数量也逐渐增加。
民众健康意识显著提升,妇科疾病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常规西药治疗方案可能无法完全满足患者实际需要,因此很多患者对于中医治疗的关注度较高,根据临床研究,在各类妇科疾病治疗中,中医活血化瘀法均能够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
对此,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80例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医活血化瘀法在妇科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以及效果进行详细探究。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活血化瘀治疗瘀血症状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活血化瘀治疗瘀血症状活血化瘀是中药领域中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瘀血症状。
中药活血化瘀的适应症和使用说明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活血化瘀的适应症并提供使用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治疗方法。
一、活血化瘀的适应症:1. 血瘀证:主要症状包括疼痛、淤血、肿胀等,常见于痛经、月经不调、闭经等妇科疾病,以及外伤、瘀血性皮肤病等。
适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有红花、当归、川芎等。
2. 淤血证:多见于血液循环不畅,引起气血淤滞导致的各种疾病。
适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有桃仁、赤芍、丹参等。
3. 瘀血症候群:瘀血症候群是指多种不同原因引起的瘀血症状的综合表现,如心脑血管疾病、气血瘀滞等。
适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有桃仁、红花、三七等。
4. 内科瘀血:内科瘀血包括肝胆疾病、脾胃疾病等内脏瘀血。
适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有桃仁、红花、丹参等。
二、使用说明:1. 用法用量:根据个体情况和具体疾病选择中药进行活血化瘀治疗,一般采用口服剂型。
用量可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调整,一般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为15-30克,一日2-3次。
儿童用量应适量减少。
2. 注意事项:a. 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五脏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b. 对特定中药成分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c. 如出现过敏反应、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d. 在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常用中药活血化瘀的制剂:1. 芪苈活血片:主要成分有当归、桃仁、红花等。
适用于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的治疗。
2. 血瘀康胶囊:由川芎、赤芍等中药组成。
适用于血瘀证引起的关节疼痛、淤血等症状。
3. 当归活血胶囊:主要成分有当归、乳香等。
适用于血瘀所致的闭经、痛经等妇科疾病。
4. 桃红四物汤:由桃仁、赤芍、当归、川芎等组成,适用于治疗瘀血证引起的各种疾病。
四、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中药活血化瘀治疗瘀血症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浅述活血化瘀及其临床应用

黄连、 洒黄柏各 1g二花 1 水煎 、 2、 5 g、 红糖为引 ; 同时配 合静脉补液。次 日病牛精神明显好转 , 便血减少 , 里急 后重症状消失, 吃奶正常, 继服上方一剂痊愈。 22 在慢性前 胃弛缓治疗 中的应用 牛漫性前 胃弛 . 缓其病因比较复杂 , 兽医认 为多数属继发性 。中兽 医 称脾 胃不和, 引起脾虚慢草 、 胃寒等症。本病 的实质在 于脾 胃虚弱引起气虚血少 , 气虚就无力推动血流 , 血少 则 流动不畅 , 所以本病常存在着不 同程度的瘀血现象。 笔者在临床上用中兽 医辨证分型用药的同时, 加一些 活血化瘀 的药物 , 如脾虚慢草型在健脾补气消食的同 时加以活血化瘀药 。用 四君 四仙丁叩散加当归 、 牛膝 、 大黄等活血化瘀之 品; 胃寒型常用 天麻 散 , 中的当 其 归、 芎 、 川 槟榔 、 兰等均 属活 血 化瘀 之 药 。例 如 ,03 泽 20 年 8 1 祁连县八宝 乡下庄村马某 l 6 月 4日 头 岁黄乳 牛, 发病约 2 个多月 , 草料减半 1 , / 粪稀 , 2 形体消瘦 , 被 毛粗乱无光。检查 : 体温 3 .0 心跳 18 mn 呼 82 o C, 0 次/ i。 吸 3 次/ i, 胃蠕动 2 i 次 . 6 mn瘤 mn 1 波长 4, s口色黄白, 舌 质绵软。按脾虚慢草用四君四仙丁叩散 , 连投 3 隔 剂( 日 1 ) 月 6日复诊 , 剂 。9 主诉 : 服药后食欲略有增加 , 但仍为慢草 , 效果不佳检查 : 症状基本同前。治疗继用 原方 。 并加当归 、 川芎 、 香附子 、 郁金 、 大黄等活血化疲 之品。次 日食欲 大增 、 精神好转 , 继服上方 l 剂痊愈。 可见, 活血化瘀在本例中的作用 。 总之 , 只要遵循 中兽医的辨证原则 , 型施治, 分 随 证加减 , 当加用 活血 化瘀药物 , 适 其疗效确实 桴鼓相 应。 3 在 家畜慢 性 劳伤症 治疗 中 的应用 家畜慢性劳伤症临床表现 四肢无力 , 被毛粗乱 , 形 体消瘦 , 眼球下陷。病机则是气血俱虚 。气 血在生理 上两者相互依赖 , 互促进。气 虽 由血所生 , 相 随血而 行, 然而又必须在有气 的作用 , 才能发挥其生化活动的 作用 , 故有 :气为血 帅, “ 血为气母 ” 的说法。在病理上 气血两者也是相互影响, 虚则血流不畅, 如, 可致血瘀 , 血为气母 , 血少则气弱, 所以家畜慢性劳伤症也带有气 血运行不畅而瘀血内停 的病机。在临床上对本病 的治 疗常在补气补血的同时。 注意加用活血化瘀 , 就可获得 良好 的治疗效果。笔者对本病常用“ 加减大七伤散” 施 治。大七伤散是 《 享疗 马集》 元 治疗 “ 七伤 ” 寒伤 、 ( 热 伤、 水伤 、 饥伤 、 饱伤 、 肥伤 、 走伤) 所致慢性劳伤症的代 表方剂 , 大七 伤散 “ 有 调理 牛瘦 马添膘” 之谓, 以此 为
活血化瘀药在骨科临床中应用经验

活血化瘀药在骨科临床中应用经验摘要:活血化瘀药在临床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一般适用于血液运行不畅,淤血阻滞血脉导致的各类疾病,在临床骨科中应用较多,其中包括老年骨质疏松症、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突出以及骨折等,因为此类疾病产生的因素有很多,在接受活血化瘀药治疗时,依照药物配伍关系,一般进行相须配伍,也就是将性味功能相似的药物配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或是进行相使配伍,指的是性能功效存在某种共性的药物进行配伍使用,将一种药物作为主要用药,另外一种药物作为辅助用药,使主药治疗效果得到提升,临床中需要依照病因病机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选取最佳的配伍方案。
关键词:活血化瘀药;骨科;应用方法活血化瘀药也被称之为经血散瘀药,指的是通行血脉,消散瘀血为主的药物,在临床中骨科中应用比较广泛,治疗效果显著,目前比较常见的活血化瘀药包括当归、鸡血藤、山甲、川芎、三棱、五灵脂、桃红、血竭、红花、三七、莪术、牛膝、元胡等。
人体处于正常情况之下,血液在静脉中呈现川流不息景象,同时灌溉营养人体全身各个部分,确保正常生理功能,由此可见血液在人体中的流畅,对其健康非常关键,但是当人体遭受刀刺、撞击、弹片、坠堕、压力以及跌打等猛烈外因,就会导致脏腑经络产生多种内伤,造成皮破伤、筋伤、挫伤以及扭伤等,引发骨折和脱位,上述所说的内伤和外伤都会造成机体脉道不通,血液受阻现象,受伤部位产生肿痛瘀血斑,严重者会造成脉道破裂,气机阻滞,血离经脉,受伤部位产生明显肿胀、瘀血以及疼痛等。
临床中大部分骨伤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以及治疗方式不当,离经血凝而不祛,或是产生精神抑郁,脉络瘀阻,也会引发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淌入遇到上述情况,不管患者属于哪一类损伤,血脉是否出现破裂,但凡存在肿痛症状,需要考虑有无瘀血以及怎样进行活血化瘀治疗[1]。
1 软组织损伤和骨折由于外力因素导致的软组织损伤和骨折现象临床中十分多见,在患者受伤初期,因为经脉受伤,气血受损,局部产生肿胀和疼痛,依照瘀不去新不生的治疗原则,需要给予患者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以及化瘀生新治疗,选取活血化瘀药物中的桃仁和红花进行配伍,同时加用三七进行异类配伍,如果患者存在局部红肿需要加用清热解毒药物黄芩、蒲公英、黄柏以及金银花等。
2021年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治中医内科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
结果:观察组经活血化瘀法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活血化瘀法;中医内科;临床应用血瘀是中医辨证中常见的一种证型,是常见的病理产物,分布于众多疾病中,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对患者的脏腑器官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中医学上常用的活血化瘀法,能够根据患者的发病机制和特征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能有效地清除患者体内的瘀血,促进血液流通,缓解病症。
目前大部分患者采用西医方法治疗,往往不能完全治愈,中医活血化瘀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有效地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主要探讨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xx年2-10月收治中医内科疾病患者100例,经实验室检查和中医辨证均确认为血瘀证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0.2~67.4岁,平均(43.57土1.34)岁;体重44.6~ 83.2 kg,平均(64.5±1.78)kg;病程1个月~13年,平均(4.32±0.26)年;疾病类型为偏头痛16例,腹痛11例,胸痹6例,心悸9例,妇科炎症8例。
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19.5~ 70.4岁,平均(44.56±1.27)岁;体重43.1~ 80.2 kg,平均(62.8±1.73)kg;病程3个月一14年,平均(4.43±0.24)年;疾病类型为偏头痛13例,腹痛9例,胸痹8例,心悸10例,妇科炎症10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血化瘀药在临床的应用(综述)
0929017
刘莹关键词活血化瘀药近期研究临床应用合理用药
引文
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活动的基本物质。
血液运行于周身,不但起着营养全身脏腑组织的作用,而且也是人体神智精神活动的调节物质,故血液成分的异常或血行的障碍对机体的危害不容小觑。
正所谓“久病入脉则血瘀”,当身体某部位发生血瘀,相应部位的症状则会出现,严重者形成栓塞可导致死亡。
可见临床中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活血”就是促进血液循环,所谓“化瘀”就是消散瘀血,活血化瘀就是针对血液循环瘀滞所致的“血瘀证”而立的。
临床中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有很多,主要作用即为疏通血脉,祛除血瘀,根据其药物作用的特点,可分为养血活血药,如丹参、当归、赤芍等;活血祛瘀药,如川芎、红花、蒲黄等;祛瘀止痛药,如乳香、没药、延胡索等;破血散结药,如三棱、莪术、桃仁等。
作用原理也主要分为三点,分别是改善血流动力、改善微循环和改善血液流变和抗血栓形成。
正文
一、国内的研究现状简述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国内外学者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对血瘀证及活血化瘀从临床、基础及理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现代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并初步建立了血瘀证诊断标准,被临床中医师及中西医结合学者们广泛采纳和应用。
目前,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的研究已被列入国家重点研究课题,是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最为活跃,且已成为中西医结合学术研究最受国内外关注的领域之一。
但目前对于活血化瘀及血瘀证的研究及认识,尚存在问题
二、活血化瘀药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
1.1脑部疾病的治疗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我发现活血化瘀药在临床中脑部疾病的治疗应用最为广泛。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对脑出血的治疗作用,随着现代生活压力大增大和多种不健康的饮食方式的形成,高血压患者逐渐增多,且向低龄化发展,故脑出血的发病率也成逐年上升趋势。
为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病死率和病残率,可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尽快清除颅内血肿,对颅内压升高的重症患者同时应用脱水剂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4.9%。
活血化瘀药在出血性中风的治疗中也有良好效果。
实验研究表明,丹参和多种活血化瘀药物对凝血机制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某些活血化瘀药具有加速和促进血肿溶化与吸收以解除脑受压的作用,有利于脑神经功能的恢复。
另一个重要方面为癫痫病的治疗,因为颅内血瘀形成癫痫,所以占有“瘀痫”之称。
癫痫反复发作,迁延数日,病久痰留气滞,容易导致血瘀;颅脑外伤引起的癫痫,因脑髓气血失调,窍络易生瘀阻,所以痰浊内生。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活血化瘀中
药可改善全身微循环,使局部供血得到改善,并可改变血液流变性质,从而有利于癫痫的控制。
治疗心血管疾病
1.2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我国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的研究与治疗已领先国际水平,国家重点支持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获得重大突破。
在临床方面,研究首创了以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首创以活血化瘀防治介入治疗冠脉再狭窄及心绞痛复发。
目前,活血化瘀已成为全国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主流方法,活血化瘀药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成为不可缺少的药物。
实验证明,当在常规西药中加入活血化瘀方时,有效率远远高于西药组,通过临床症状的观察发现:中药组在改善咳嗽、咳痰、喘促、心悸、紫绀、水肿等主要症状均较西药组为优(P<0.05)。
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方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疗效。
1.3眼部疾病的治疗
活血化瘀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众所周知血化瘀药具有行血、祛瘀、消肿、定痛等作用。
适用于血滞或血瘀所致的眼部出血久不吸收,胞睑肿块、结节,眼底渗出、变性,眼部固定性疼痛等。
常用的药物有川芎、丹参、红花、桃仁、苏木、泽兰、牛膝、茺蔚子、乳香、没药、五灵脂、穿山甲、郁金、莪术、三棱等。
这些药物有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扩张血管、镇痛、增加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降血脂、抗炎、镇静、提高耐
缺氧能力、能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抗动脉粥样硬化、促进免疫功能、抑菌等作用。
1.4抗肿瘤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较为复杂,在诸多因素中肿瘤血管的形成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血管生成对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至关重要,因此,阻断肿瘤血管生成、切断肿瘤组织获得营养途径已经成为新的抗肿瘤治疗靶点。
实验研究发现,丹参、赤芍可增强实验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和肿瘤血管的形成,可认为丹参、赤芍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发生,这与丹参、赤芍用于抗肿瘤治疗相矛盾,分析此结果认为,可能与活血药抗肿瘤治疗是与不同组织血管的选择性有关。
1.5急诊:呼吸衰竭
多见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急性期和肺性脑病等疾病过程中,属喘证、肺胀、饮证、水肿等多种危重症范畴。
中医学认为痰热壅肺、血瘀水阻为其主要病机。
因而在本病治疗中,活血化瘀法可以改善微循环,促进肺换气以及组织换气的改善,降低血液粘度,较单纯改善肺通气(如氧疗气管切开及呼吸辅助等)方法要优越,可提高疗效。
实验者采用活血化瘀开窍法对32例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患者,进行前后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87.5%,治疗前后患者PaO2、PaCO2、RI等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表明本法对提高患者通气功能、增加通气/血流比例各项均有疗效。
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慢性呼吸急性发作最基本行之有效的法则临床常选用活血化瘀中药如桃
仁、红花、赤芍、丹参、地龙、泽兰、川芎、丹皮、当归、田七粉、复方川芎嗪、复方丹参注射液等。
1.6 消化道疾病治疗
胃粘膜纤体萎缩病程缠绵,各种病因都不同程度地导致血瘀,瘀血变化始终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
瘀血不仅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临床应根据瘀血证的轻、中、重将活血化瘀药分为三大类:一为和血类,如当归、赤芍、丹皮等;二为活血化瘀类,如川芎、蒲黄、刺猬皮等;三为破血逐瘀类,三棱、水蛭、地鳖虫、血竭等。
由于活血化瘀的药往往药性峻烈,临床运用必须针对病人体质状况、病情轻重、证候情况选择恰当的活血化瘀药
三、活血化瘀的合理用药
活血化瘀药应用不当就会破气伤正,有害无益。
在临床常见的血瘀证中多见以疼痛、肿块、瘀斑,另外肌肤甲错、脉涩、出血多呈紫暗色伴有块状,提示多有血瘀的可能。
活血化瘀药临床可分为一般活血化瘀药,如红花、川芎、益母草等;养血化瘀药如当归、赤芍、丹参等,逐瘀散血药如大黄、玄胡、水蛭;峻烈活血化瘀药如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另外活血化瘀药又有作用全身和局部之分,又有偏寒偏热之分,峻缓之分,故临床治疗血瘀时要辨证施治。
活血当分寒热:血瘀一症,无论病程久暂,没有不偏寒或偏热的。
血液在经脉中流行不休,遇寒则凝。
活血不忘止血: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活血化瘀可明显降低全身血粘稠度,抑制血小板凝聚,增强毛细血管张力,使局部血液通畅,血液灌流量增加。
但同时又有临床研究提示,活血
化瘀药能降低凝血功能,使血小板减少,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并能在体内蓄积,中药活血与止血兼顾可以调整机体的溶—凝血平衡,既可以改善瘀血的病理状态,又能预防出血和制止出血。
活血宜辨虚实:血瘀-证有虚实之别。
有因虚致瘀,亦有因瘀致虚者。
阴虚气少不能行血温煦而致血瘀,阴血津液亏乏,血少滞湿致血瘀,血瘀阻滞脉道,血气难以达之,故病区气血或有不足,阳气不足宜以温阳活血法治之。
活血兼顾肝肾。
活血勿忘理气:气与血互根,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凝则血聚,气逆则血冲,气大热则血妄行,气虚极则血无所主而外出。
经过这次查阅大量中医药类文献,我不仅从中了解到活血化瘀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与其相似的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发展,还从中认识到以活血化瘀药为代表我国传统中医药已被大量应用于临床具体治疗,且在某些方面具有西药所无法替代的功能。
但经仔细分析也不难发现,中医药存在优势的同时,也有一些弊端,或者说是模棱两可的地方,比如活血化瘀药在抗肿瘤的治疗中的作用,临床应用有益,但实验分析却表明会加重病情,这些问题都有待于科研人员日后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同时,合理用药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西药讲究用药的剂量时间等,中药也不例外,而且在中药应用还讲究辩证思维,辨虚实、便寒热都是极其重要的部分。
参考文献
活血化瘀药的临床应用及其药理作用中国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10期王笃英
活血化瘀药的抗肿瘤血管生长研究述略中医药学刊,2003年12期,陶旭辉唐德才
活血化瘀法在内科急诊中的应用家庭科学与新医学, 2009年5期程珍
活血化瘀开窍法治疗32例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中医急症,1995年4期周晓红等
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脑出血急性期适宜性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7年4期李弘等
活血化瘀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国中医药报》第3278期潘琳陆为民
活血化瘀方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年14期卢华
活血化瘀药在临床的合理应用华夏医学 2000年第4期第13卷李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