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义-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与“构型相”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14
5、理论和现实:构型如何表征?
@ 表征什么?哪些非均质要素? @ 砂体“叠合样式”和地震属性的对应关系 @ 表征的难点? @ 如何等效? @ 表征流程?
15
5、理论和现实:构型如何表征?
Kx、Ky、Kz
1-毛厚度、净毛比(累积净厚度) 2-夹层厚度、夹层层数 3-夹层类型、夹层倾角 4-储层展布(厚度、面积) 5-储层物性(孔、渗) 6-储层的韵律性
地震响应与实际地震相关系数体
6、任重道远:未来面临的课题?
构型级次合理细分? 网格体系如何划分? 数值模拟如何一体化? 。。。
25
现代河流沉积的探地雷达测量(100Mhz)解释结果 --构型级次合理细分?非均质性表述精度
26
27
三、取得的主要成果
2.叠合模式识别
地震记录
叠合模式
21
三、取得的主要成果
2.叠合模式识别
相同的 相、不 同的叠 合模式
砂体叠合模式与相对比剖面
22
三、取得的主要成果
2.叠合模式识别
相控 POR 模型
叠合 模式 控制 下的 POR 模型
Ex2it3
三、取得的主要成果
非相控
地质统计学
相控
叠合模式控
4
4
2、生产中遇到的挑战
1-井间的变化:如何预测? 2-分辨率制约:①地震和钻井资料尺度差异、穿时
②地震属性的解释不是唯一解
5
5
井间问题:地震属性包治百病?
BZ34-1-7
BZ34-1-7
6
2014-10-21
6
2、生产中遇到的挑战和分类
由于碎屑物源供给速率和盆地可容空间在各个历史演化阶段的不同步,造成了 砂泥岩比率、厚度、空间位置和及其它相互关系的差异。 ①厚度 ②砂泥百分比 ③夹层数 ④砂体空间位置 ⑤粒度韵律性 ⑥物性
空间变化可以由“空变因子”(λ)约束导出。
13
13
3、砂体叠合样式:概念和分类
该方法的核心是:
9 有依据地赋予地震属性以鲜活的沉积学意义,使得 沉积构型与地震属性相实现了一一对应。
9 进而,该建模方法不仅能“相控”模型的属性,而 且还能控制储层的内部构型。因此该数学参数具有 了空间结构的表征意义,故称为“空变因子”。
channel complex
堆叠接触
离散接触型(DC)
A12
A13
A14
层序界面之 上,处于LST
中。
砂体叠合样式(复合砂体构型)及其分类体系图版
8
8
2、生产中遇到的挑战
将地震可分辨尺度的“砂泥岩组合”, 即“构型”,进行了大量的正演和地 震属性统计分析:各类构型的地质属性与其地震属性密切相关
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与“构型相” 胡光义
中海油研究总院 二〇一四年十月•黄岛
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与“构型相”
1、构型和复合砂体构型的概念 2、为什么提“构型相”:生产中遇到挑战 3、砂体叠合样式:概念和分类 4、地震响应:所代表的地质属性 5、理论和现实:构型如何表征 6、任重道远:未来面临的课题
2
1、构型和复合砂体构型的概念
16
砂体“叠合样式”和地震属性的对应关系
砂体类型 剖面特征
பைடு நூலகம்
孤立型
平面特征
地震正演模型
地震响应模型
λ
λ `
4
2
反演模型
侧叠型
λ 4
堆叠型
敏感地震属性 网状图
侧叠型
17
5、理论和现实:表征的难点?
18
5、理论和现实:如何等效?
19
5、理论和现实:表征流程?
1. 地震沉积单元标定和解释 2. 地震属性提取及其相关性分析 3. 已知井(单井)等效模型建立 4. 构建沉积单元平面构型地震相模型 5. 构建沉积单元精细格架模型 6. 整体属性模型建立
由Allen在1977年第一次国际河流沉积学研讨会上提出 著名河流沉积学家Miall于1985年运用于河流相构型研
究 储层构型(Reservoir Architecture)是指不同级次储
层构成单元的形态、规模、方向及其叠置关系(吴胜和 :储层表征与建模)
3
3
1、构型和复合砂体构型的概念
储层构型分析研究实质上是描述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最终用于进 一步挖潜剩余油,提高油气采收率
开辟了储层表征的新途径,以“构型相”为基础的等效 地质建模方法
12
12
基于地震空变信息的井、震联合油藏表征技术基本思路
既然地震信息空间变化特征是可以确定的,如果我们把空间某个位置
的储层构型属性看作一种信息,不妨定义为储层特征序列,那么另一
位置的储层特征序列可以通过地震信息的空间变化特征估算得到。该
A12
A13 A14
B9 B10 B11
B12
7
7
3、砂体叠合样式:概念和分类
地震可分辨尺度的“储层构型”问题:“复合砂体构型”
河型 砂体类型
接触关系
突变接触
孤立型(IS) isolated sandbody
突变接触
冲刷充填 接触
曲 流 河
侧叠型(SC) stacked channel
叠置接触
剖面特征
孤立河道(IC) 决口扇(CS)
下切侵蚀河道(IIC) 紧密接触型(IC) 疏散接触型(EC)
平面特征
地震特征
A12
A13
B10
B11
B12
I
B14
层序 发育位置
位于TST内部 。
TS面附件, 位于TST中。
层序界面底 。
B11
B12
堆叠河道之 上,位于LST
中部。
堆叠型(ACM) amalgamated
9
9
3、砂体叠合样式:概念和分类
地质模型
地震正演 模型
地震相应 属性分析
10
10
4、地震响应:所代表的地质属性
地质属性:单元厚度、夹层数、单层厚度、综合物性、净毛比
11
11
3、砂体叠合样式:概念和分类
与复合砂体构型地质属性密切相关的、特殊的 地震响应属性,定义为与构型有关的地震相, 简称“构型(地震)相”
14
5、理论和现实:构型如何表征?
@ 表征什么?哪些非均质要素? @ 砂体“叠合样式”和地震属性的对应关系 @ 表征的难点? @ 如何等效? @ 表征流程?
15
5、理论和现实:构型如何表征?
Kx、Ky、Kz
1-毛厚度、净毛比(累积净厚度) 2-夹层厚度、夹层层数 3-夹层类型、夹层倾角 4-储层展布(厚度、面积) 5-储层物性(孔、渗) 6-储层的韵律性
地震响应与实际地震相关系数体
6、任重道远:未来面临的课题?
构型级次合理细分? 网格体系如何划分? 数值模拟如何一体化? 。。。
25
现代河流沉积的探地雷达测量(100Mhz)解释结果 --构型级次合理细分?非均质性表述精度
26
27
三、取得的主要成果
2.叠合模式识别
地震记录
叠合模式
21
三、取得的主要成果
2.叠合模式识别
相同的 相、不 同的叠 合模式
砂体叠合模式与相对比剖面
22
三、取得的主要成果
2.叠合模式识别
相控 POR 模型
叠合 模式 控制 下的 POR 模型
Ex2it3
三、取得的主要成果
非相控
地质统计学
相控
叠合模式控
4
4
2、生产中遇到的挑战
1-井间的变化:如何预测? 2-分辨率制约:①地震和钻井资料尺度差异、穿时
②地震属性的解释不是唯一解
5
5
井间问题:地震属性包治百病?
BZ34-1-7
BZ34-1-7
6
2014-10-21
6
2、生产中遇到的挑战和分类
由于碎屑物源供给速率和盆地可容空间在各个历史演化阶段的不同步,造成了 砂泥岩比率、厚度、空间位置和及其它相互关系的差异。 ①厚度 ②砂泥百分比 ③夹层数 ④砂体空间位置 ⑤粒度韵律性 ⑥物性
空间变化可以由“空变因子”(λ)约束导出。
13
13
3、砂体叠合样式:概念和分类
该方法的核心是:
9 有依据地赋予地震属性以鲜活的沉积学意义,使得 沉积构型与地震属性相实现了一一对应。
9 进而,该建模方法不仅能“相控”模型的属性,而 且还能控制储层的内部构型。因此该数学参数具有 了空间结构的表征意义,故称为“空变因子”。
channel complex
堆叠接触
离散接触型(DC)
A12
A13
A14
层序界面之 上,处于LST
中。
砂体叠合样式(复合砂体构型)及其分类体系图版
8
8
2、生产中遇到的挑战
将地震可分辨尺度的“砂泥岩组合”, 即“构型”,进行了大量的正演和地 震属性统计分析:各类构型的地质属性与其地震属性密切相关
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与“构型相” 胡光义
中海油研究总院 二〇一四年十月•黄岛
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与“构型相”
1、构型和复合砂体构型的概念 2、为什么提“构型相”:生产中遇到挑战 3、砂体叠合样式:概念和分类 4、地震响应:所代表的地质属性 5、理论和现实:构型如何表征 6、任重道远:未来面临的课题
2
1、构型和复合砂体构型的概念
16
砂体“叠合样式”和地震属性的对应关系
砂体类型 剖面特征
பைடு நூலகம்
孤立型
平面特征
地震正演模型
地震响应模型
λ
λ `
4
2
反演模型
侧叠型
λ 4
堆叠型
敏感地震属性 网状图
侧叠型
17
5、理论和现实:表征的难点?
18
5、理论和现实:如何等效?
19
5、理论和现实:表征流程?
1. 地震沉积单元标定和解释 2. 地震属性提取及其相关性分析 3. 已知井(单井)等效模型建立 4. 构建沉积单元平面构型地震相模型 5. 构建沉积单元精细格架模型 6. 整体属性模型建立
由Allen在1977年第一次国际河流沉积学研讨会上提出 著名河流沉积学家Miall于1985年运用于河流相构型研
究 储层构型(Reservoir Architecture)是指不同级次储
层构成单元的形态、规模、方向及其叠置关系(吴胜和 :储层表征与建模)
3
3
1、构型和复合砂体构型的概念
储层构型分析研究实质上是描述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最终用于进 一步挖潜剩余油,提高油气采收率
开辟了储层表征的新途径,以“构型相”为基础的等效 地质建模方法
12
12
基于地震空变信息的井、震联合油藏表征技术基本思路
既然地震信息空间变化特征是可以确定的,如果我们把空间某个位置
的储层构型属性看作一种信息,不妨定义为储层特征序列,那么另一
位置的储层特征序列可以通过地震信息的空间变化特征估算得到。该
A12
A13 A14
B9 B10 B11
B12
7
7
3、砂体叠合样式:概念和分类
地震可分辨尺度的“储层构型”问题:“复合砂体构型”
河型 砂体类型
接触关系
突变接触
孤立型(IS) isolated sandbody
突变接触
冲刷充填 接触
曲 流 河
侧叠型(SC) stacked channel
叠置接触
剖面特征
孤立河道(IC) 决口扇(CS)
下切侵蚀河道(IIC) 紧密接触型(IC) 疏散接触型(EC)
平面特征
地震特征
A12
A13
B10
B11
B12
I
B14
层序 发育位置
位于TST内部 。
TS面附件, 位于TST中。
层序界面底 。
B11
B12
堆叠河道之 上,位于LST
中部。
堆叠型(ACM) amalgamated
9
9
3、砂体叠合样式:概念和分类
地质模型
地震正演 模型
地震相应 属性分析
10
10
4、地震响应:所代表的地质属性
地质属性:单元厚度、夹层数、单层厚度、综合物性、净毛比
11
11
3、砂体叠合样式:概念和分类
与复合砂体构型地质属性密切相关的、特殊的 地震响应属性,定义为与构型有关的地震相, 简称“构型(地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