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庸小说中各种文化的交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金庸小说中各种文化的交融

【摘要】金庸武侠小说包涵着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可以说,金庸借写武侠这种方式,写出了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及自身的深广学养,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互为启发,相得益彰,使武侠小说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文化层次,也使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了金庸小说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金庸还大胆地借鉴西方先进的知识和思想文化,从而为中国古老的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其更加生机勃勃、坚强有力!

【关键词】金庸小说;传统文化;文化交融

引言

金庸,原名查良镛,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1] 金庸博学多才。就武侠小说方面,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凡历史均有篡改,在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均有涉猎。本文便是从其中国传统文化入手,

对金庸小说各种文化的交融做简要分析。

金庸与梁羽生、古龙不同,他善于将浑穆轩昂的文化意象和谐地传达出来,他的侠义小说给人的是一种内力的震荡,内力的激越,即使在写凶残暴虐时也给人这样的感觉。这体现了金庸对古老中华传统文化的迷恋,包括对琴、棋、书、画、医、武诸艺,儒、道、佛诸学的倾倒,但也不乏对新文学以及西方艺术手法的借鉴。因此我们说,各种文化是以一种综合的形态交融于金庸的小说之中的。

一、传统文化在金庸小说中的存在形态

金庸小说中的传统文化不只是外在装饰,而且是内在的渗透,是从内容到形式都浸润着的、弥漫在整个作品、充溢在字里行间的。它兼容了儒、墨、释、道、法各家的精华。又对其不足给予了深刻的批判,他以理性的、哲学的、批判的、现代的眼光去看待、接纳和传播中国文化,将传统文化溶解在具体的人物之中,又将文化赋予文学形象之中,使其具有深重的内涵与典雅的品格,而且对传统并非一味的肯定。也通过其高超的幽默才能对传统的负面效应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嘲讽和批判。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金庸小说中是以综合的形态存在的。如金庸对小说男主角的描写,便吸收了许多古典长篇名作的手法,形成了他独有的浑穆蔼然、从容超俗的总风格。《红楼梦》写家境方面的细腻入微,写情爱方面的含蓄和美与天真浑朴,对金庸小说影响极大,从章法到人物出场都可看出。尤其是侠义门派之间的争斗,或运筹帷握,或揭竿而起,或携敌入

室,或化仇为友,明显是罗贯中惯有的手法。江湖行侠,仗义行武,尤其是对现世相的刻划更切近《水浒传》梁山泊群图。金庸小说对一些人物进行了巧妙的讽刺与揶揄,如对慕容复一生追求国位大权予以讥嘲,让他患了神经病,口中兀自喋喋不休,这是儒林笔调。段誉的父亲段正淳,人们一看便知有西门庆的影子,一生荒淫风流,到处都有他的孩子,五六女子被他搅得铭心彻骨,不能自休。《天龙八部》在时序上又有《西游记》模式,写段誉一段流浪故事,从家里出走,又回到家里。与《西游记》取经去西天又回来有相似处。另外不时鬼火忽闪,有《聊斋》气象,有时有村落、有井尸、有货郎、有巫医,更似“三言二拍”家数。

由此可见,金庸小说中的传统文化不只是外在的装饰,而是从内容到形式都浸润着的内在的渗透;它弥漫在整个作品中,充溢在字里行间。金庸小说不但写传统的武林世界,作为侠士魂魄的“义气”地道属于民族传统的特质,而且连小说语言和表述方式也尽可能富有传统的色彩。这也是传统文化在他小说中以综合形态呈现的标志。

二、各类文化在金庸小说中的交融体现

金庸博学多才、见多识广,不仅全面深入地吸取中国文化的精华,同时也广泛吸取西方文化的精华。自古希腊悲剧至十八九世纪的英法小说,及至世纪的西方电影,古罗马的历史著作至西方近现代的理性主义哲学和各种文艺理论,金庸都认真学习,深入思考,

化为自己小说创作的文化底蕴。谈到文学创作的根底,金庸肯定了自己小说中有中国传统文学、五四新文学以及西方文学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并不局限于具体的情节和细节,还包括对艺术形象的整体把握。在《书剑恩仇录》中的香香公主喀丝丽身上,我们能看到《荷马史诗》中的著名美人海伦的影子;在《天龙八部》中的萧峰等人物身上,能看到古希腊悲剧的神奇的力量。在金庸小说中我们还能觉到莎士比亚、司各特、大仲马、托尔斯泰等等西方名家名著的影响。金庸的《鹿鼎记》与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名著《堂吉诃德》的比较,会进一步让我们认识金庸出众的才华以及金庸小说中古今中外文化的交融并蓄。

古今中外的文化积淀,太深厚,后世作者要想完全不受前人、他人影响是很难的。这一影响,有时候甚至作者本人也未必明确意识到,不知不觉间已然“中毒”,就像金庸所言:“许多文学作品往往受到民间传说的滋养而作者不一定自知。”当时不知,事后惊觉,这种情况,最起码金庸有过三次:一次,见于《射雕·后记》,“写《射雕》时,我正在长城电影公司做编剧和导演,这段时期中所读的书主要是西洋的戏剧和戏剧理论,所以小说中有些情节的处理,不知不觉间是戏剧体的,尤其是牛家村密室疗伤那一大段,完全是舞台剧的场面和人物调度。这个事实经刘绍铭兄提出,我自己才觉察到,写作之时却完全不是有意的……”。另一次,则见于他与池田大作的《对话录》,“我在写成小说《连城诀》后,忽然惊觉,狄

云在狱中得丁典授以《神照经》一事,和《基督山恩仇记》太接近了,不免有抄袭之嫌。当时故意抄袭是不至于的,但多多少少是无意中顺了这条思路。”而《连城诀》的主题其实与巴尔扎克《高老头》相似,主人公狄云面对大批金银珠宝无动于衷,却极其珍惜他与丁典的朋友情谊,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实现丁典的遗愿。它揭露的是贪婪使人们异化成为兽类。这是对世俗的物欲、贪欲的否定,同时也可以说是对儒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道德原则的肯定。可以说是金庸小说中西文化交融的又一综合呈现……

金庸不仅了解中国历史,写了具有民族传统特质的武林世界,而且对传统文化采取了分析的态度,既有赞扬,也有批判,既有吸收,也有摒弃。同时,金庸还精通西学并了解世界,具有世界历史的眼光。大胆地借鉴西方先进的知识和思想文化,从而为中国古老的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其更加生机勃勃、坚强有力!

结语: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金庸武侠小说包涵着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可以说,金庸借写武侠这种方式,写出了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及自身的深广学养,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互为启发,相得益彰,使武侠小说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文化层次,也使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了金庸小说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