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策略的教学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策略的教学训练
摘要:“学习策略获得的条件,从主观方面看,主要与学习者的年龄特征、智力水平、元认知发展水平、动力水平和知识背景等密切相关;从客观方面看,则与学习任务难度、教师、教学环境、学习时间和反馈时间等相联系。”①从拥有策略的知识到能够运用策略,实质上是策略能否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和迁移使用的问题,而对于在校学生,这一过程和教师的引导及教学训练是息息相关。作为教师,在学习策略的教学训练中,要掌握自己的地位,做好自己的工作,通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等策略教学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关键词:学习策略学会学习学习策略的教学训练
正文:
学习策略的概念是在1956年布鲁纳提出“认知策略”的概念之后逐步形成并确立起来的,但关于学习策略的界定存在不同的观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本中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使用的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能及调控方式,具有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又有外显的程序与步骤。学习策略是一种学习谋略,但不等于具体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与具体学习任务相联系,有较强的情境性、针对性和专一性;学习策略除与具体学习任务相联系,又与一般的学习过程相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学习策略是要借助具体的学习方法加以表现的,同时当一种学习活动特别适合某一个学习者的时候,这一学习活动就变成了策略性活动。所以说,学习策略是学会学习的标志。可见,学习策略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帮助是很大的。
然而,学生缺少对“学习策略”的知识建构,缺乏能将学习策略持续高效利用的能力已非个例。很多学生学习过程呈现盲目状态,并且不能将已有的学习策略应用到其他类似的学习过程中。在没有人对学生进行引导或者专门训练的时候,学生学习策略的缺失也是正常的。众所周知,人的认知与智能都是出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人理解外在世界,一个人思考并解决问题进而掌握知识的能力都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然而,对于学生,是否需要独立的策略教学?同时,对于老师,如何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
在探讨第一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另外两个问题:策略是否具有可教性,策略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林吉尔等人(Ringel & Springer,1980)的研究发现,经过策略教学后,先前不能自发地调节与控制学习策略的使用的学生,在紧随的测验学习中,将会使用已证实为有效的方法。然而,在以后类似的学习任务中,如果不给他们以明确的提示,他们通常会
放弃或遗忘这些方法。”从上例可以看出,策略教学是具有一定效果的,同时学习策略在教予之初具有实效性,学习策略的记忆与实际应用能力也遵循记忆曲线的发展规律,即若在此后类似的学习任务中,加以适时适当的明确提示有助于学习策略的掌握。然而对于“如何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主张专门地进行学习策略的训练,特设独立的课程,以系统地提高学生的智力技能;二是主张结合各科教学,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传授特定学科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另外有一部分人对学习策略的训练持质疑态度,强调让学生获取结构性知识比获得学习策略更为重要,他们认为策略不需要专门的教学,认为学习策略的建构是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形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所能教会的。
现有的研究对第一种看法作出了肯定的回答,理由有三:策略是外显性与内隐性的统一;教与学的调控是可以通过教学形式传授给学生的;人类学习虽存在差异,但亦有共同点,一些基本的通用策略是可以教授的。
也有不少人是赞同第三种观点的,他们对学习策略的训练是持怀疑态度的。他们认为虽然用于构成策略的态度、概念和具体的方法是可教的,但策略性思维能力本身是难以直接传授的。这种能力是个体在长期学习实践中自然诱发的经验,可以说策略是学习者实践经验积累而成的副产品。影响学习策略掌握的因素主要与学习者的年龄特征、智力水平、元认知发展水平、动力水平和知识背景等密切相关,进而说明学习策略的掌握是具有鲜明的个体性的。
但许多心理学家如格里诺(Greeno,1978)是比较赞同第二种观点的,他认为学习策略的明确教学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并对其优点及缺点进行了具体的剖析。“学习策略的明确教学的主要优点是:(1)会使那些在目前教学情况下感到困难的学生的作业得到改进;(2)可以使学生,或许也可使教师更好地鉴别问题情境的性质。”“其缺点主要是:(1)可能减缓教学进度;(2)脱离知识的单纯策略训练;(3)可能使学生养成过于机械的问题解决风格。”②针对这些缺点,他认为采用专门训练与学科结合训练交叉进行的模式是比较有效的。这种观点认为要更好地教授学习策略,教学策略应遵循具体步骤,主要是三方面内容。第一,要注重知识的掌握。有学者指出问题解决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某一领域所积累的知识经验的多少,进行策略教学和训练并不能代替基础知识的学习,相反,只有以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为前提,策略教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第二,教师的策略教学应有技巧。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观察法、模仿法、有指导的参与法等;要科学安排教学次序;要及时复述策略的使用;训练的内容及制订的目标应符合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状况;同时注意训练不宜密集进行。第三,要促进学生学习策略迁移的发生。同时教师的这种策略教学涉
及到许多方面,如课堂学习的策略、课后巩固的策略、专门学科教学的策略等,其实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进行教学策略的训练,例如课堂教学时老师对含义及重要概念通常会复述几遍,这就是一种策略的教授,即复述策略。
学习策略的明确教学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个体的接受能力与个体的发展情况,所以在策略教学中要明了影响学习策略掌握的因素,如性别、归因、动机、元认知发展水平等。有研究表明,女性在语言表达、短时记忆方面优于男性,女性比较偏重于对文字语言材料的记忆和机械识记,而男性在分析、综合、推理能力和空间知觉方面优于女性,更偏好理解记忆,所以教师在具体的学习策略的教学当中也应对不同性别的学生区别对待。又如“归因”的影响,将成功归因于自身的人往往比将成功归因于外界的人学习效率更高,学习成功的可能性也会相应提高,所以教师在学习策略的教学训练中还要对学生的心态进行引导,同时也应明确告诉学生这种“归因”将有可能造成的不同影响,让学生能从个体的自身出发去督促自己思想上的转变。再者就是“动机”的影响。一切学习都是为己之学,倘若学习缺乏内在动机,那学习将是一件多余的事,更无需学习策略的教学训练了。策略性思维本身就是难以直接教授的,要在自我的学习意思和学习动机之下,加以老师的引导与训练而在漫长的时间里慢慢形成的。所以,教育者在策略教学的同时要让学习者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让学习者对获得有用知识的学习过程本身发生兴趣。这就要求教育者在策略教学中能注意技巧的应用,注意教学方法、教学秩序、教学重点等,引发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兴趣。
学习策略指导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有观念训练,即让学习者了解策略的相关知识;元认知训练,即给学习者主体提供有关认知活动进展的信息,以保证其随时调节,采取更接近目标的解决办法与手段;再者是具体策略训练,包括短时训练和长时训练。但归根结底来说,学习策略的教学训练是具有鲜明的个体性的,教育者在这种策略训练中要学会因材施教,不同学习者区别对待。同时学习策略的教学训练只是掌握学习策略的一部分推力,最终对掌握学习策略还是要靠个人的理解和努力,教学时要特别强调这一点。
①张大均主编的教学心理学丛书《教与学的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1页
②张大均主编的教学心理学丛书《教与学的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1~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