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政治与法律丨

Z

浅议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

胡 婷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校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 本文根据十九大报告中对行政体制改革的新提法、新部署进行分析,指出了我国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梳理了我国机构与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从不同方面就如何统筹推进机构与行政体制改革提出我国今后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和任务:从党政军群团到事业单位层面,从中央机构到地方机构层面,从制度化到法定化要求,从机构改革到职能转变要求。

【关键词】 行政体制改革;机构改革;职能转变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今年是十九大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发展波澜壮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改革在各个领域全面发展不断深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作为政治体制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体制改革也在持续推进,逐步深入,从政府职能转变、组织结构优化,行政区划调整,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流程再造到行政权力制约,行政队伍建设,各方面各环节改革举措接连不断,改革亮点纷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体制保障,也促进了其他相关领域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近40年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科学把握当今国内外的发展趋势,直面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把我国改革大业推向一个新阶段,新境界。去年召开的十九大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适应新的历史方位要求,报告就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中央改革目标要求,才能切实把改革任务贯彻好落实好。

一、深刻理解我国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国家行政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行政体制作为上层建筑,需要与生产力的进步、经济基础的变化相适应。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不断探索行政体制创新,使机构设置、职能配置方面改革层层推进,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体系。而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国家的发展进入了新征程,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对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2、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中国各项事业走向胜利的法宝,党的长期执政能力,体现了新时代党的使命与担当。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就要求从机构设置与职能配置上做好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保障。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体现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深化机构和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准则。

3、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优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使国家实现科学有效的治理格局,使多元主体能有序参与治理,优化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安排,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就是要科学解决当前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的问题,解除当前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存在的障碍和弊端,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为国家“善治”的实现提供制度基础。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夙愿。要实现中国梦,首先需要实现行政管理和政府治理的现代化,但我国现行的机构与行政体制,与新时代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只有加快构建适应新时代新任务要求的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基本框架,形成合理的机构设置,优化的职能配置、科学的权责结构才能更好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我国机构与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回顾

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在这40年里,行政体制改革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就。回顾和总结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对我们理解新时期深化改革新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之前,主要是冲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模式,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进行积极探索。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模式,国家统得多,管得死,使广大企业和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抑制。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央非常重视行政体制改革与创新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精简机构、人员,取消领导干部终身制,调整经济管理部门,首次实行“三定”新思路,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的命题。通过这一阶段的改革,初步摆脱了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模式的羁绊,激发了经济社会活力,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第二个阶段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随之向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转变。值得一提的是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提出了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目标。不过,这几次机构改革主要集中在政府直属部门层面,以职能优化、精简机构为主要改革方向,对内设机构没有涉及,这使得各个政府部门呈现雷同的机构设置,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第三阶段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推进“放管服”改革,行政体制改革逐步向纵深推进。十八届二中全会中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