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合集下载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梁祝》是由中国作曲家陈其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也是他著名的作品。

这部作品也被誉为中国上世纪80年代最重要的一部古典音乐作品之一,也被公认为是中国新音乐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背景来自莎士比亚的爱情剧《威尼斯商人》,陈其钢在这部作品中把浪漫伦理的东方特色和西方浪漫的特征结合在一起,通过复杂的乐曲语言,表达了梁祝、友情和爱情之间的不同成分。

整部曲子是以主题ABA形式组成,采用独奏曲以及三重奏形式,从民族音乐延伸出华丽的曲式,乐曲里有着浓郁的民族色彩,带有广大中国民族音乐的神韵,表现了中国特色的爱情及其悲剧的景象。

乐曲的两个结构段中,陈其钢精心构筑了几个相对独立的小段,每个小段实现了对原有风格的发展。

其中,A小节以准备乐章和发展乐章组成,给乐迷们以强烈的节奏感,B小节以急板和慢板两个部分构成,慢板段以不同的抒情曲让乐迷们传达浓郁的悲痛情绪。

这部作品极是考究,极为精致,乐曲变化多端,乐句层次分明,节奏变化明显,一起的抒情融入了波澜壮阔的民族风格,在小提琴的伴奏下,唱出了一支深情款款的悲歌,使得莎士比亚的原著更加引人入胜,成为中国古典音乐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一部曲子,由韩德君作曲,被誉为中国
新音乐的经典之作。

这首曲子融合了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
两者结合出不一样的风格,是一部十分有特色的音乐作品。

这首曲子原篇是电影《梁祝》的主题曲,讲述的是一个神话故事:一只蝴蝶携着神仙传报来到梁山,两位牛郎织女心痒难耐,从此幸福
美满,过上了如同神仙一般的生活。

曲子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引
人入胜,以小提琴的独奏,夹杂着唢呐、笛子的演奏,形成一个浪漫
的氛围,以及隐约的哀愁。

曲子里的旋律编排极其精美,总令人心不
禁起波澜,让人激动潸然,非常完美地表达出了牛郎织女之间浓烈而
又幸福的爱情。

《梁祝》歌颂美好的爱情,旋律变化自如,表演非常灵动,动听
而又豪放。

小提琴的独奏音色清冽而高昂,融合了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令人陶醉,十分动人。

曲子以小提琴把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人感到一种温馨浪漫的情怀,让人沉醉在小提琴的旋律里,体会牛
郎织女之间的爱情实践。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韩德君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它将中国
民乐与西洋古典音乐融合,创造出了一种独特而又完美的音乐风格。

小提琴曲子以淡淡的婉转旋律把浓浓的爱情情怀表达得非常出色,旋
律动人,节奏轻快活泼,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曲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梁祝》是中国小提琴协奏曲《六乐章》中之一,作者是韦正发,写于1976年。

本作品以中国民间故事为题材,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
特色。

《梁祝》中描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运用了多首民间
曲子,如《眉杆子》、《千里姻缘一线牵》、《飞燕回》等,融合古
典和民间音乐元素,创作出一部流传着千百年的文化瑰宝。

开头抒情和缓,舒缓而焦急,以小提琴单簧管主旋律,伴以柔和
的大提琴和钢琴,温柔抚慰;随着节奏加快,管乐调子上升,小提琴
演奏地更加热情,显得活泼;用抒情抒怀,加以伴奏,演绎出“梁山
伯与祝英台”美妙的爱情故事;再进行紧张的节奏,表现出激动的场景;小提琴沉浸在要求技巧的音乐中,弦音之间抒发出深情的思慕,
又彰显出激昂的热情。

《梁祝》的创作,充分展示了作曲家对古典曲风的演绎,也勾起
了无尽的遐想,重新激发了人们对爱情的思考。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抒情音乐的经典代表作,被广泛用
于节日庆典、歌舞表演、电影、电视剧等媒体之中。

它融合了中国传
统音乐和西洋古典音乐的特点,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语言。

《梁祝》的主题是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叙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不可
分割的爱情故事。

《梁祝》使用了中国传统节奏,大部分采用8/4、4/4、7/4以及
9/4等多种节奏。

同时,作曲家混入了中国传统乐曲《十面埋伏》的旋律,使全曲更有节奏感和抒情性。

作曲家也融入了欧洲古典音乐的形式,用不同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和浓郁的戏剧性来表达多变的情感。

比如,在这首曲子中,作曲家使用了三类主旋律,而它通常由小提琴
演奏出来。

在《梁祝》中,小提琴的音色极具特色,清晰的声音与传统的乐
器形成了富有对比的音乐效果。

它的技巧包括滑音、按音、揉音、闷
击等,充分表达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缠绵悱恻、痴心萝浮情意的过程。

而管弦乐的特殊处理、古典乐曲的欣赏性和节奏的错落有致,一起形
成一幅梦幻的画面,令人怦然心动。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极富感染力,深受乐迷和同行的喜爱。


所蕴含的爱情、生命与传统文化素材,令人神往而又伤感。

不仅如此,它还为流行文化带来了许多有趣的新意见,并为西方音乐界带来了很
多新的思想。

(完整版)《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鉴赏

(完整版)《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鉴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一九五九年,并于同年在上海初演,《梁祝》是著名音乐家何占豪先生与陈刚先生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中国音乐史上成功地将西洋乐器与本土文化结合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低回婉转的小提琴协奏和缠绵悱恻的历史传说故事相融合,综合采用了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淋漓的展示了一部柔美又激昂的乐章。

乐曲一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由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华彩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情的主题。

整个引子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下,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接下来,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谓煞费苦心。

何占豪先生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

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

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

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

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

这个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律轻松活泼。

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

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

抒情而徐缓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

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鉴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鉴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鉴赏1. 引子:音乐的魅力说到小提琴,大家肯定都会想起那些优雅的旋律,还有那种能让人心里暖暖的感觉。

而提到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哎呀,那可真是如沐春风啊!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曲音乐,它还蕴含了中国古代美丽的爱情故事,真是让人听了就心醉神迷。

你能想象吗?在一场音乐会上,乐声起伏、情感交织,就像在看一部扣人心弦的爱情电影,简直让人忍不住想要流泪。

2. 故事背景2.1 经典爱情故事《梁祝》的故事其实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你想啊,这两个小年轻为了真爱,竟然女扮男装、跨越重重阻碍,真是“为爱奋不顾身”的典范啊!最后,他们为了爱情不得不忍受离别,甚至化作蝴蝶,飞舞在一起。

听到这里,多少人不禁感叹:“爱情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所以,当小提琴的音符响起,我们就能感受到那种无法言喻的情感,仿佛一切都历历在目。

2.2 音乐的语言音乐能够传达情感,绝对是小提琴的强项。

尤其是《梁祝》,在指尖跳动的旋律中,你会感受到一种浓浓的忧伤和深深的思念。

听着听着,仿佛能看到梁山伯在追逐祝英台的身影,而每一个音符都是他们爱情故事中的点滴瞬间。

那种“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感觉,简直让人心痛不已。

3. 音乐的表现3.1 旋律的起伏再说说音乐本身吧。

《梁祝》这曲子有着非常鲜明的旋律,轻快的部分让人心情愉悦,而悲伤的片段则能瞬间把人带入深渊。

你听,开头的那段旋律,简直像是在描绘春天的花开,柔和又美好。

接下来,当音乐进入悲伤的部分时,那种凄婉的旋律就像秋风扫落叶,让人一下子感受到悲情的压迫。

简直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让人无法自已。

3.2 演奏的魅力小提琴演奏家更是将这段音乐演绎得淋漓尽致。

看他们手指在弦上飞舞,那种流畅与激情,真是让人目不转睛。

你能想象吗?每一次弓弦的摩擦,都像是在讲述着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浑然天成。

那种与音乐深情对话的感觉,让人真心觉得,音乐就是一种最美的语言。

连那些平时不太喜欢音乐的人,听了也会被深深吸引,真是“琴声何处诉情愁”啊!4. 总结:爱的永恒总的来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不仅仅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它更是一段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详细赏析这首经典的小提琴协奏是1959年由何占豪和陈钢根据同名越剧传说于上海音乐学院创造,由呈示、展开和再现三个部分组成。

呈示部分开曲部分由轻柔的炫乐和定音鼓的背景下,长笛吹出了清新秀丽的引子,仿佛故事在一片花香鸟语的原野上展开了。

双簧管吹出了一段歌谣式的旋律,呈现出一幅美丽江南的美丽图画。

在柔和的竖琴的伴奏下,充满 着女性美的小提琴奏出了主旋律,这里描写的是梁祝相遇。

这时候出现的大提琴与小提琴的二重奏象征着梁祝二人在草桥结拜。

主旋律的重复,华彩的乐章暗示着两人的情谊更加的深厚。

随后,小提琴独奏的部分,描写的是祝英台窃喜的心情,窃喜找到了心上人。

随之而来的是一段欢快的旋律,描写的是梁祝二人三载幸福的同窗生活,二人两情相悦,欢快嬉戏。

然而,好景不长,祝英台将奉召回家,乐曲改为慢板,变得柔和,表现出二人的别恨离愁。

小提琴与大提琴的二重奏表现出祝英台与梁山伯二人的窃窃私语,两人难舍难分。

这里就是著名的“十八相送”。

背景音乐部分描绘出他们依依惜别,望着对方远去的身影。

展开部分紧接着,沉重的大提琴、大管等低音乐器奏出了不祥的音调,预示着悲剧将要来临。

铜管表现出了严厉的封建主题,显示出父亲逼婚的场面。

小提琴的散板表现出祝英台惶惑不安和痛苦的心情。

小提琴奏出了激动和反抗的音调。

描写封建主题的背景音乐与小提琴单调交替出现,形成祝英台抗婚的场面。

代表封建主题的铜管逐渐占据了上风,小提琴表现出无奈与妥协。

祝英台被迫答应嫁给马家。

定音鼓显示出了扣人心炫的效果。

鼓声过后,乐曲转入慢板。

梁山伯去探看祝英台。

小提琴表达了祝英台对梁山伯的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哀怨。

大小提琴表达出两人对答,两人悲悲泣泣。

这一段就是著名的“楼台会”。

梁山伯痛苦地回到家里,在相思的煎熬下一命呜呼。

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音乐急转直下。

祝英台在梁山伯的坟前哭诉着,音乐凄楚、哀怨和愤慨。

在钟鼓齐鸣,紧张的音乐,描写了祝英台含恨投坟的场面。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篇1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事物,无论它是以何种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其意境和美的感觉都是相通的,比如:文字是以纸张或网络为载体,作者用神奇的方块汉字描述了自己的感悟和内涵,给人以美的享受;舞蹈是以肢体的语言,配以欢快或忧伤的乐曲,舞者将自己的情感和感触展现出来,给观众以动态的美的享受。

而音乐的语言,则是通过跳跃的音符,跌宕起伏的旋律,或欢快,或忧伤,或激昂,或悲壮!我认为,一部好的音乐作品,有着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它可以吹响战斗的号角,也可以唤回迷失的灵魂;它可以是气势恢弘的交响乐,也可以是温柔缠绵的小夜曲;它可以是一首温婉的小诗,也可以是一首犀利的檄文。

它可以波动心弦,也可以撼动心潮。

……而在我所听过的乐曲当中,我认为只有《梁祝》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具备上述的任何一种特质。

是的,它既是一曲缠绵哀婉的爱情颂歌,又是一部慷慨悲壮的爱情悲剧。

不知多少次夜深人静时,用心聆听这首《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总会被它那优美的曲调打动,心儿不知不觉中总会随着音符的跳跃而颤动不已,总会沉浸陶醉在那美妙的天籁之音里……这首《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取材于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用奏鸣曲式完成,乐曲的开头用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小提琴一遍又一遍地奏响爱情的主题旋律,缠绵悱恻,优美动人的旋律,仿佛是在诉说着那段心心相印,耳鬓厮磨,剪影共读整三载的同窗生活……接下来一段欢快活泼的大小提琴协奏描绘了两人追逐嬉闹的情景,纯洁的友谊在祝英台的心中慢慢幻化为纯真的爱情,祝英台暗暗倾慕才气俱佳的梁山伯,无奈自己女扮男装,难以启齿倾诉衷肠,只有草堂结拜为异性兄弟。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题材简介:从题材上看,这首作品是协奏曲,协奏曲是一种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作品。

他的特点是独奏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技巧性,在音乐作品进行中,独奏与乐队常常轮流出现,相互对答、呼应和竟奏,《梁祝》是小提琴协奏曲,是小提琴与乐队的协同演奏,其中小提琴有很多高难技巧演奏,协奏曲一般分为三个乐章:一乐章是热情的快板;第二乐章是抒情的慢板,具有叙事风格;第三乐章是欢快的舞曲。

《梁祝》是单乐章的协奏曲,既有热情的快板,也有抒情的慢板,更有中国戏曲音乐的紧拉慢唱,故深为大众所爱!作品背景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作者简介陈钢;上海市人。

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十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钢琴。

建国后入部队文工团,十五岁开始音乐创作,曾经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间奏曲等作品。

1955年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从师于丁善德、桑桐和苏联专家,毕业后留校任教。

大学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蜚声国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以后又编写了《苗岭的早晨》、《我爱祖国的台湾》、《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清水江恋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它器乐作品。

何占豪(1933-)浙江诸暨人。

曾在浙江省越剧团乐队工作,后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班学习小提琴,并和几位同学组成“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问题。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

毕业后,转入作曲系,随丁善德学作曲。

除《梁祝》外,主要作品还有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越剧《孔雀东南飞》的音乐等,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作品中心思想介绍《梁祝》以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为题材,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这个故事有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情节----相爱、抗婚、化蝶。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与演奏特征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与演奏特征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与演奏特征赏析摘要:一、引言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三、创作特点1.曲式结构2.旋律特点3.和声处理4.节奏变化四、演奏特点1.技巧要求2.音乐表现3.情感传达五、赏析《梁祝》的魅力1.音乐艺术的创新2.中西文化的交融3.民族风格的体现六、结论正文:一、引言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我国著名的音乐作品,自1959年创作以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备受好评。

本文将从创作与演奏两个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详细的赏析。

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梁祝》的创作背景源于一个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自古以来便被无数艺术家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便是其中之一。

作曲家何占豪、陈焕庭在充分挖掘民间素材的基础上,创作出了这部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作品。

三、创作特点1.曲式结构《梁祝》采用了奏鸣曲式结构,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分为三个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

呈示部展示了故事的起源和梁山伯、祝英台的相识;展开部描绘了两人相爱、别离的悲剧;再现部则表现了梁山伯、祝英台化蝶的重生。

2.旋律特点《梁祝》的旋律优美、富有表现力。

作曲家巧妙地将民间曲调与西方音乐相结合,创作出极具东方特色的旋律。

如呈示部中的主题旋律,采用了浙江民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3.和声处理《梁祝》的和声处理独具匠心。

作曲家在保持传统和声的基础上,运用了富有创意的和声手法,如七度和弦、九度和弦等,使作品具有丰富的音响效果。

4.节奏变化《梁祝》的节奏变化多样。

作曲家巧妙地运用节奏的变化,展现了故事情节的紧张与舒缓,如在展开部中的悲剧场景,节奏紧凑、气氛紧张;而在呈示部与再现部中,节奏相对宽松,表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的美好。

四、演奏特点1.技巧要求《梁祝》的演奏技巧要求较高。

小提琴演奏家需要在快速演奏中保持音准和音色的稳定,同时掌握各种技巧如双音、颤音、泛音等,以表现作品的细腻情感。

音乐鉴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音乐鉴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音乐鉴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第一篇:音乐鉴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音名著鉴赏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学院:班级:学号: 姓名:日期:2013/10/26《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大千世界声音是必不可少的,而声音中最美妙的就是音乐。

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

没有声音的世界是枯燥乏味的,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生机。

因此音乐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首先,我很高兴我们学校开设了艺术方面的课程,同时这学期我很幸运地选上了这么艺术课程--音乐名著赏析。

它给了我一次正面面对艺术的机会,让我从过去对音乐的懵懵懂懂逐渐开始更加深刻的认识音乐。

半个学期以来,我们欣赏了国内外许多优秀的作品,通过各方面方面系统的认识,我领略到了世界各个地方的艺术之美。

柴可夫斯基说过:“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静穆”。

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对,通过音乐名著赏析这门课程作为平台,我们才能安安静静的欣赏音乐,也只有在这门课上,我们才能用心聆听每一句歌词背后的故事,从繁杂的事物中脱离,给自己的精神补给营养。

这个学期的音乐课虽短,所欣赏的音乐和音乐电影也有限,但并不妨碍我们对音乐的了解,因此我选择了《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来赏析。

其实从高中开始,《梁祝》就一直是我的最爱,在我手机的音乐播放器中,《梁祝》一直是保留曲目,标准的28分钟的音乐,每次听完都是一次享受。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何占豪两位老师根据同名越剧改编的小提琴协奏曲,此曲融合了中西方的音乐元素,堪称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曾经看过有关《梁祝》民间传说: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家村祝家庄,聪明扫盲情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

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出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

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标题: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陈锡煌创作的一部具有浓郁中国情怀的音乐作品。

本文将从其创作背景、音乐结构、情感表达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赏析。

**1. 创作背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与中国古代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密切相关。

这个传统的爱情故事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之一。

陈锡煌将这一动人的爱情故事融入音乐创作之中,使得《梁祝》不仅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 音乐结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结构清晰,表达了悠扬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

整个曲目分为多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独特的音乐主题和情感表达。

陈锡煌运用了丰富的和声、旋律和节奏手法,使得整个作品既富有中国古典音乐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表现手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 情感表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情感表达极为丰富。

从开首的温柔婉转到后来的激昂澎湃,音乐中蕴含着爱情的甜蜜、悲伤和绝望,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跨越时空的真挚情感。

每一个音符都像是在述说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人心生共鸣,感受到爱情的力量和美好。

**4. 影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成为了中国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协奏曲不仅被广泛演奏,也成为了许多小提琴演奏家的必备曲目。

它的音乐情感深沉,旋律优美动人,不仅在音乐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赞誉,也深受听众喜爱,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综上所述,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其独特的创作背景、清晰的音乐结构、丰富的情感表达和广泛的影响,成为了中国音乐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展现了作曲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也展示了中国古典音乐在现代音乐中的独特魅力。

愿这首美妙的音乐作品能够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音乐的魅力与韵味。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一起来看看吧。

下面是爱汇网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供大家参阅!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梁祝——1.[呈示部-相爱]-引子(春景)[1~11小节]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简短的引子音乐,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春光明媚,鸟语花香,青山绿水,草桥亭畔,好一派秀丽的江南春色!梁祝——2.[呈示部-相爱]-主部(爱情主题)[12~49小节]在轻淡的竖琴伴奏下,独奏小提琴奏出了主部爱情主题,它纯朴、甜蜜而深沉:这个旋律取材于越剧唱腔,它先由小提琴在明朗的高音区呈示出来,然后又低八度重复一遍,表现了梁山伯、祝英台真挚、甜美的爱情。

接着,大提琴奏出的旋律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这里运用了复调写法。

这段音乐感情深挚婉转,为我们展现了梁祝草桥亭畔深情结拜的动人情景。

对答以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

主部到这里结束。

梁祝——3.[呈示部-相爱]-连接部(小提琴华彩)[50小节]接下来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小提琴奏出技巧高超、节奏自由的华彩乐段。

它是主部到副部的过渡段音乐。

梁祝——4.[呈示部-相爱]-副部(同窗三载)[51~243小节]副部主题是根据越剧中的过场音乐变化而来的: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变奏反复)这段欢跳、轻盈的小快板与温柔、深情的爱情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着是独奏小提琴与乐队交替出现。

这段音乐时而明朗欢快,时而温柔幸福,时而热情奔放,使我们自然联想到梁祝三载同窗、朝夕相处的各种生活画面:他们或是欢歌笑语,或是促膝长谈,或是追逐嬉戏,或是脉脉含情。

第一插部为副部主题动机的变化发展,由木管与独奏小提琴信弦乐与独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

第二插部更轻松活泼,独奏小提琴用E徵调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马友谊作曲的一部协奏曲,它的前奏曲
和主歌独具灵气,令人耳目一新。

前言采用飞燕舞的旋律,清新优美,创造出一种浪漫且亲切的情调,让梁祝传说中的怦然心动之感洋溢于
每一个音符,仿佛置身梁祝俩人间的圆舞曲。

主题曲从节奏结构上来看,有着十分精巧的组合配置,在节奏上
搭建出一个又婉约又高昂的气氛,节奏的变化也构成了乐章中的悬念
设置,更能引发观众对梁祝故事的想象。

同时,它的旋律也凸显出马
友谊自己的国风特色,延续了自然的感染力,尤其是在高潮时刻,更
能够体现出曲折的激情与婉约的优雅,令人耳目一新。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优美的旋律,精巧的结构,架构出一个
绚丽多姿、灵动跳动的梦幻般的舞台,以浪漫的节奏,感动人心,带
时所闻闻后。

它的激情深沉,动情无比,又表现出历史悠久的传统音
乐精神,可谓一曲得之不易,独步天下。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由马友谊谱写,是一首经典的小提琴协
奏曲。

它是根据古老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而成的。

这首曲子以大乐队形式配置,其风格独特而多彩,使人情感激荡。

“梁祝”的开场以小提琴演奏一段浪漫的小调旋律,为这首曲子揭开
序幕。

其次,小提琴曲将前奏旋律延伸,展现出深沉的悲怆情绪,表
现出祝英台的懊悔之心。

曲调又有羞怯、温柔的態度,雅而浪漫,令人不禁想起李白诗中“梁祝挽歌一曲中”的恩怨。

極高声部用一種簡單、高亢而激昂的表
達方式,夸張着爱情的美好,深沉而芬芳。

詮釋者通過游刃於天馬行空與精準把握的方式,把作品的情調和
精神力量完整地表達出來,尤其是在考虑到快速的演奏技術,令人信
服而又讚嘆不已。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由马友谊谱写,它是一首经典的小提琴协
奏曲,有着浪漫而又懊悔的曲调,把爱情的恩怨及力量完整地表達出來,這首曲子處於激情與憂傷關係中,不成文地影宿了每個人心中深
夜的憂傷。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梁祝》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黄宗羲谱写的一首古典音乐作品,1920年,他将此曲传世,从此大受欢迎。

这首曲子最初是一首歌剧《梁祝》,它是一部来自成都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

在此,展现出农民情感深刻的新婚之夜,小蝴蝶与大灰蝶由衷彼此张扬浪漫,宣告人间有爱的崇高气氛。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以小提琴为主要乐器,带有明显的中国风情。

从整首乐曲的节奏、音型、旋律上看,小提琴协奏曲展现了中国古典音乐特有的柔和抑扬顿挫的特色。

在如此抑扬顿挫的节奏下,小提琴还注入了许多的情感色彩,使听众仿佛置身于梁祝故事中,感受到梁小蝴与大灰蝶之间古朴而深情的爱情。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古典音乐的传统特色,又融合了众多的情感元素,营造出极具催人泪下的梦幻氛围。

它流淌出一股激昂、抑扬顿挫、婉转悠扬、细腻柔美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使听众沉醉于这一独特的浪漫气息之中,令人目不暇接。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古典音乐的重要代表作,它的旋律柔美动人、抑扬顿挫,在完整展现古典音乐的精髓的同时,也体现了爱情的深情浪漫,是中国古典音乐中最美妙的创作之一。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梁祝》是中国印象派作曲家高斯林(1925—1997)的代表作,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它是一部独奏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966年,由国家礼拜厅赞助。

这部协奏曲使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突出了中国特色,反映出中国典故和民间传说,大受欢迎。

《梁祝》是一部节奏多变的小提琴协奏曲,乐曲由七个乐章组成,七个乐章体现了不同的情绪,而小提琴独奏又以其完美的弹奏技巧,将这七个乐章完美地展现出来。

首先是前奏,小提琴演奏出了婉转悠扬的旋律,从淡雅到激昂,然后进入第一乐章“梁祝”,小提琴在这里演奏出了一段令人着迷的旋律,像是两个人相拥而欢,歌颂着他们的爱情。

其次是第二乐章“梦游”,小提琴在这里弹奏出一段旋律,充满了畅快的欢乐气息,特别是在乐章的尾声处,小提琴的旋律带有几分抒情的气质,更加凸显了这段旋律的委婉之美。

接下来是第三、四乐章“深秋”、“将军要望”,这两个乐章的旋律也很有特色,前者小提琴把深秋的思考气氛展示得栩栩如生,而后者则以凝重深远的旋律,展示了将军们坚定的斗志,彰显了中国军事文化的韵味。

第五乐章“梁落”描写了梁家抵抗袁家的战斗场面,小提琴以流畅而慷慨的旋律,把梁家士兵勇敢奋战的场面描绘出来,激发出人们对爱国主义情结的共鸣。

第六乐章“梁落后”随后回到了安宁之中,小提琴演奏出一段优美的旋律,唤起了关于爱情的思绪,弥漫着淡淡的温馨之情。

最后是第七乐章“梁祝重奏”,以清丽的旋律表达了两个人重聚,重新开始他们的爱情之旅,这段旋律温柔而感人,令人留连忘返。

综上所述,《梁祝》是一部国际公认的经典小提琴协奏曲,它凝练而流畅的旋律,细腻的表现力,恰如其分的节奏,以及对中国人文典籍的巧妙运用,彰显了高斯林卓越的作曲技巧和鉴赏力。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提琴协奏曲《梁祝》采⽤奏鸣曲式,并选取民间故事《梁祝》中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

1.引⼦⾳乐⼀开始,在弦乐颤⾳的背景下,长笛吹奏出优美、轻柔的旋律,仿佛从天上俯瞰⼈间,拨开云层,⼈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由⼩提琴奏出主题,⼆长⼆短加上⼀个结束句,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仿佛祝英台在⾝旁说著昔⽇的故事。

描绘了梁祝求学路上春光明媚、鸟语花⾹的故事背景。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调,取⾃越剧的过门⾳乐。

然后在低⾳重复⼀次主题,回到⼈间。

2.呈⽰部(1)相爱:在竖琴伴奏下,⼩提琴奏出传颂千古的爱情主题。

此主题取材于越剧的⾳乐素材,此主题的旋律特点强弱强,强时仿佛表现梁祝对幸福⽣活和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弱则好像预⽰他们⽣活中的曲折及有情⼈难成眷属的痛苦⼼情。

⼤提琴代表的梁⼭伯和⼩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分别出现,⼤⼩提琴鸣奏著主题,渐渐的⼩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次。

等乐⾳渐歇,⽊管接续旋律慢慢落下。

⼩提琴独奏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表⽰祝英台对将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坚定相信⾃⼰。

勇敢去爱吧!情绪轻快,笛声嘹亮,⼤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天两⼈春游。

⼩提琴展现技巧,风华绝代。

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相送。

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

⼤⼩提琴⼆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

在这段末尾由弦乐第⼀次奏出哭调主题,预⾔悲剧结局,这构成了全曲的呈⽰部「相爱」。

此处由独奏⼩提琴从⾼⾳区转⼊中⾳区,⼤提琴以潇洒的⾳调与独奏⼩提琴“⼀唱⼀合”,形成对答,仿佛描绘梁祝“草桥结拜”的情景。

接着,乐队以充沛的感情奏出这个主题,充分表现出梁、祝相互欣赏和倾慕之情。

(2)连接部:为独奏⼩提琴的华彩乐段。

在华彩乐段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其表演技巧,连接部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的曲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作品创作背景简析: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间称为《梁祝》)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下面依结构欣赏作品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

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

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

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

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

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

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

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

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

(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

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

)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

)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

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

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

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

)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

(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

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

)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

再现部: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

“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

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

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

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

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乐曲介绍版本:俞丽拿/英国广播音乐会管弦乐团/李坚指挥/时长:25’43)《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单乐章奏鸣曲式的小提琴协奏曲它把民间传奇故事浓缩为“草桥结拜”、“同窗三载”、“长亭惜别”、“逼嫁”、“楼台会”、“投坟”、“化蝶”等7个主要情节。

〈引子〉钢琴引出秀丽的长笛声声(0’45) 和弦乐的演奏,展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音画世界。

一、“草桥结拜” (1’12)自1’12秒起小提琴奏出优扬、柔情的音乐,(1’53)随着大提琴声的息息相通,(2’38)发展为大、小提琴的一段协奏,好似兄弟情投意合,(3’08)弦乐的齐奏将此情深意笃的情感推向了高潮,(3’59)音乐还续上了一段柔和而又令人陶醉的乐章。

与其是从“草桥结拜”的故事情节中去理解音乐,还不如从爱情主题来理解为好。

独奏小提琴那纯朴而又含蓄的爱情主题,确实使人如醉如痴。

二、“同窗三载” (4’51)以欢快、跳跃和激情的三分钟时间的音乐分别讲述了三年的同窗学习情景和如胶似漆的友情。

三、“长亭惜别” (7’33)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在长亭惜别时的依依不舍的乐句,很有情感,令人缠绵悱徊。

四、“逼嫁” (10’18)不安的音乐带出铜管乐器那凶暴的主题,显示以祝员外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威逼。

(11’21) 小提琴以散板形式奏出的音调,揭示出祝英台的痛苦心情。

强烈的切分和弦构成的反抗音调,与凶暴的主题交替出现,(12’20)导致英台抗婚的乐曲高潮,隆隆的鼓点以示汹涌澎湃的心潮和愤怒的对抗以结束此乐章。

五、“楼台会” (14’07)小提琴与大提琴那对话般的乐章,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在楼台相会时的互诉衷情,难依难舍、委婉动情。

六、“投坟” (16’32)急转直下的音乐,从戏曲借鉴来的散板和快板乐章,是英台在山伯坟前向苍天的控诉。

在一片寂静中,(19’33)唯有一个小提琴独奏出悲愤的绝句,(19’46)凄惨和悲壮的钹和锣声令人心碎……。

(20’09)随之是管弦齐鸣,讴歌英台反封建精神。

七、“化蝶” (20’18)晶莹的竖琴、(20’38)清脆的长笛,将人们引入了秀丽的意境,(21’25)装有弱音器的独奏小提琴再现了爱情主题,使之成为带有神奇色彩的终曲。

音乐展现了人们对梁、祝两人化蝶的美好遐想和祝愿。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

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

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

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

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

到了读书年龄,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鲜庵读书。

在碧鲜庵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庄,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引为知己,遂于善卷后洞的草桥结义金兰,兄弟共勉,相互提携。

英台与山伯在碧鲜庵同窗三载,期间曾同往齐鲁谒拜孔圣,又同到东吴游学。

两人日则同食,夜则同眠,诗文唱和,形影相随。

山伯不仅才高学富,而且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爱慕。

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终衣不解带,山伯虽屡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过去。

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笃,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意。

三年后,梁山伯要继续去余杭游学,而祝父因英台年届及笄,不许英台前往。

二人依依不舍,互赠信物。

山伯赠与英台古琴长剑,英台回赠山伯镏金折扇,亲书“碧鲜”二字。

在山伯去杭城时,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怀,暗示爱慕之情。

但忠厚淳朴的山伯浑然不觉,不解其意。

临别时,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许于梁山伯,并约定时日,请山伯来祝家相访求婚。

英台学成回家后,岂料其父母已将英台许配邑西鲸塘马氏。

山伯从余杭游学回来,到祝家造访,英台红妆翠袖,罗扇遮面,前来相见,山伯方知其为女子。

当得知英台已聘马氏后,柔肠寸断,悲痛至极。

两人临别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双。

”梁祝泪别后,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桥。

英台闻讯悲痛欲绝,决意以身殉情。

出阁当日,坚持要经胡桥祭奠。

轿至胡桥山伯墓时,英台上前祭吊,恸哭撞碑,突然狂风大作,天空混沌,飞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台堕入其中。

风停雨过后,彩虹高悬,有二只硕大的蝴蝶,蹁跹起舞,传为梁祝两人之精灵所化,黑者即祝英台,黄者即梁山伯,情侣依依,形影不离,比翼双飞于天地之间。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笔者曾看到过有资料这样记载: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

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

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

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

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从此敷衍出动人的传说。

近年,浙江越剧团的傅派传人陈艺主演了新版《梁祝》的“祭坟”和“化蝶”两场。

总之,经典就是经典,仿佛有演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意韵,道不完的感叹。

现在已是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的陈钢说:尽管迄今为止已有无数中外小提琴家演奏过《梁祝》,但我认为最具代表性的有三位。

第一位是俞丽拿。

《梁祝》1959年5月在上海艺术剧院首演时,担任小提琴独奏的就是俞丽拿,其时年方十八,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

俞丽拿的演奏特点是身心极为投入,肢体语言和表情丰富,颇具现场感力她演奏的《梁祝》唱片、音带和CD目前已发行了200多万张。

第二位是日本小提琴家西崎崇子。

早在1979年,西崎崇子就灌录了第一张《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唱片。

为了让海外听众更好地理解《梁祝》,西崎崇子将《梁祝》改名为《蝴蝶情侣》。

西崎崇子采用的是国际化的小提琴演奏语言,音色优美,力度好。

她迄今灌录发行的唱片、音带和CD有六个版本,将近1000万张。

第三位是旅美青年小提琴家吕思清。

吕思清对中国文化有极高的悟性,加之他的演奏技巧一流,具有时代感,他对《梁祝》的演绎别具一格,颇受新一代的青年观众欢迎.22222222222“指点梅花曲皆无,扶醉且听梁祝。

”当拨起《梁祝》这断魂的琴弦,心从来没有过的感动、悲凄、落泪、无奈···唯有这凄凉的琴声还能告诉现世的世界,爱情是存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