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水硅高处理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电力2002年第6期
吴功庭安徽合肥发电厂
摘要合肥发电厂#3机组(125MW)1996年6月大修期间更换部分大型热力设备后未进行化学清洗,启动后炉水硅含量严重超标(最高达16000μg/l)且居高不下。采取了一种非常规处理方法;人为向给水系统加入硬度物质使之与炉水硅反应,经锅炉排污除硅。本文尝试探讨该方法的机理,提出高硅低硬炉水体系硅溶胶聚沉假说。该假说可以应用于新建机组整套启动“洗硅”过程。关键词硅硬度水汽质量标准溶胶聚沉
1 概述
1996年5月3日至6月17日,合肥发电厂#3机组(容量:125MW,主汽压力:13. 73MPa,主汽温度:540℃,额定蒸发量:420t/h)在大修中更换了凝汽器全部铜管、低压再热器等大型热力设备,因工期紧张未对热力系统进行化学清洗,并网后炉水硅含量最高时达到16000μg/l。为保证大修能达到全优工程标准,机组不能“调停”进行任何处理。
在并网之后的168h内,我们只能通过强化排污——增大连排开度至100%(正常运行中连排开度为10~40%)、增加定排次数(1次/3h,正常运行中1次/24h)——试图缓解此异常状况,但炉水SiO2降至4000μg/l左右后便不再下降,给水、凝水、蒸汽SiO2含量均超标。如图1、2所示:
SiO2的有关控制及参考控制指标如下表所示。
样品名称给
水炉
水
蒸
汽
凝结水
控制标准≤≤≤≤
30μg/l1500μg/l20μg/l50μg/l
2 48小时非常规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取了一种非常规处理方法——通过给水除氧剂加药系统向给水中加入生石灰水溶液,同时控制给水硬度≤0.1μmol/l,期望其进入炉水系统后,与炉水硅反应产生“硅-钙”性水渣,并与炉水中的“磷-钙”性水渣相互絮凝,经锅炉排污以降硅。
在此期间,加强炉水磷酸盐处理(PO43–2~4mg/L),维持上述排污强度,发现炉水SiO2确实如我们预期的那样开始大幅下降。我们连续48h采取这种非常规处理方法之后,炉水SiO2含量终于降至1500μg/l以下,给水、凝水、蒸汽SiO2含量均达到控制标准要求,如图3、4所示。48h非常规处理后,停止向给水系统加入生石灰水溶液,而水汽品质逐渐趋于正常,炉水SiO2含量稳定在1500μg/l以下并最终稳定在1000μg/l以下,如图5所示(图中每日炉水SiO2含量为运行分析数据的日平均值)。
3 高硅炉水非常规处理机理探讨
3.1 常规工况下的炉水组分
此时,因炉水较为纯粹,如忽略杂质离子,主体组分是磷酸盐的各级水解离子PO43-、HPO4 2-、H2PO4-、OH-和与阴离子总量等摩尔的Na+、NH4+。
一般情况下,炉水中的硅是常规方法可测的,常称其为溶硅,以SiO2表示。但实际上,由于“硅-氧键”的特性,水介质中的SiO2单元通常是“多聚”的,在碱性炉水的条件下,此多聚体由于
解离出H+而成为负电性胶粒,具有胶体的一般特性,其结构如下所示:
当n值较低时,虽是多聚体,但仍是可测的。而且仅当水溶液pH高达10以上时,此胶粒才逐渐显著地解离出SiO32-(pH=10时的解离度接近1%)。
注:只有当n足够大时,才是一般所称谓的“胶硅”(炉水中高n值的胶硅是不能存在的),得利用F-与硅的特殊亲和性(即形成氟-氧键)破坏硅-氧键,解聚后使其转化为“可测”。
显然,常规工况下,炉水中如果因某种原因仅仅富集了硅化合物,是没有降低硅的多聚体胶粒稳定性的组分的。
3.2 高硅低硬炉水体系中的化学反应
我们向给水中加入生石灰水溶液后,生石灰的水化物Ca(OH)2水解产生Ca2+、OH-,其反应如下:
CaO+H2O→Ca(OH)2 (1)
Ca(OH)2→Ca2++OH-(2)
Ca2+与硅的作用有两种情况:
(a) 与硅的多聚体的微量解离体SiO32-反应:
其结果是生成了呈溶胶状态的钙硅酸盐。
注:由于Ca2+浓度较低,可能主要参与与PO43–的反应,反应(3)、(4)的产物相对较少。(b)对硅多聚体胶粒的稳定性施加影响:
Ca2+向胶粒的紧密层扩散,同时也促使炉水中的Na+作同样的扩散,从而使ζ电位降低,扩散层变薄,胶粒间静电斥力减小而引起胶体聚沉。Ca2+的聚沉能力约是Na+的80倍,Ca2+在炉水中的存在使得炉水中能引发胶体脱稳的反离子(阳离子)有效浓度大为增加。
Ca2+与磷酸根发生如下反应:
10Ca2++6PO43–+2OH-→3Ca3(PO4)2·Ca(OH)2↓(5)
反应(5)产生的碱式磷酸钙是水渣的主要成分,但由于PO43–浓度较硅低,生成的碱式磷酸钙量较少,易转化为一系列“磷-钙盐”的羟基水合络离子,其反应机理如下:
其最终结果是形成了“磷-钙”盐颗粒的胶体(以下简称“磷—钙”溶胶),结构如下所示:
3.3 高硅低硬炉水体系硅溶胶聚沉假说
简单的说,在高硅低硬炉水体系中,由于引入Ca2+,形成了“磷—钙”溶胶,其影响硅溶胶(硅多聚体胶粒分散于炉水中形成)的聚沉体现在电解质Ca2+的作用与胶体(“磷—钙”溶胶与硅溶胶)的相互作用两个方面,从而使硅溶胶发生聚沉形成水渣,然后随定期排污、连续排污系统排到系统外部。这样,就达到了除硅的目的。
在高硅炉水体系中投加生石灰后,水中胶体脱稳和凝聚的动力学过程如下所述:
(1)水解聚合和硅溶胶脱稳
向高硅炉水体系中投加生石灰后,生石灰的化合与水解,碱式磷酸钙的形成与水解,“磷—钙”溶胶的形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一方面由于Ca2+的加入,导致呈负电性的硅溶胶脱稳;另一方面由于“磷—钙”溶胶呈正电性,同样导致硅溶胶脱稳。
(2)硅溶胶聚沉
聚沉是溶胶不稳定性的主要表现。影响聚沉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电解质的作用、胶体的相互作用、溶胶的浓度和温度等等。
在高硅炉水体系中,我们认为存在硅多聚体胶粒,也就是说高硅炉水体系可以看成是硅溶胶体系。在向这一体系加入生石灰后,发生了硅溶胶脱稳,进而发生硅溶胶聚沉现象。聚沉现象表现在两个方面:
(a) Ca2+的加入改变了硅多聚体胶粒的带电情况(即改变ζ电位),Ca2+进入硅多聚体胶粒的紧密层,使ζ电位降低,扩散层变薄,胶粒间静电斥力减小而引起溶胶聚沉;
(b)由于硅多聚体胶粒胶核呈负电性,而“磷—钙”溶胶胶核呈正电性,这两种电性相反的溶胶混合,发生聚沉,即胶体的相互聚沉。
在硅溶胶开始发生聚沉后,到完全形成水渣的过程实际包含凝聚与絮凝两个交替进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