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导学案
编写:夏茂胜审核:廖肃清日期:
班级:姓名:组别:组号:
一、【学习目标】——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1、识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根本任务,知道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与途径。
明确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2、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自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
3、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学习重点】(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习难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二、【自学案】————把握基础,夯实基础
一、培育“四有”公民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建设。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1)培育一代又一代、、、
的公民。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和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1)地位: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
(2)要求:
①要坚持教育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②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③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1)地位:科学技术是。
(2)要求:
①大力加强科学建设;
②普及,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③坚持和并重,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①要大力发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②要加快发展___________,推动其成为国民经济__________产业。
③要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三、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______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①目的通过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尊老爱幼、互爱互助、的社会风尚
②形式: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__________的形式。
2.对当代青年的要求
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三、【探究案】————理解运用,探究提高
★海南省政府在“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海南文化公园。
该公园总投资约6亿元,包括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省文化艺术中心以及公园配套设施等。
海南文化公园为开放性文化主题公园,体现以人为本、群众性、大众化的特点,不设围墙、不售门票,以文化普及、艺术生产为主,休闲健身为辅,兼顾文化商业设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社交范围市民的文化艺术需求。
谈谈海南加大文化投入,建设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的意义。
①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弘扬传统文化;
②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们文化素养,提升精神境界;
③推动文化事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3)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能够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出贡献。
成为精神文明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四、【达标训练案】————勤学苦练,游刃有余
1.河北廊坊曾凭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0年排名全省第一等多项指标,获得“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人居环境范例奖”、“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等众多的国字号荣誉;廊坊人又以这些荣誉为荣,大力提升经济发展速度。
这表明()
①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②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政治保障③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④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有机统一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2.报考普通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在向大众化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
关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②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加大教育投入③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深化教育改革④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3.浙江永嘉农民陈立飞立志环保事业,在家乡珠岸村倡导建立“中国无塑料第一村”。
他的这种倡导()
A.可取,因为从此可以彻底消除白色污染B.不可取,因为人们道德意识已经减弱C.可取,因为可以使人们思想觉悟受到启发D.不可取,因为人们已形成固定的生活习惯4. “吃好饭,有戏看”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比经济,比文化”是国家、民族、地域之间竞争中永远的焦点。
这就要求我们()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文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消费水平③发展先进文化,促进政治文明建设④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近年来东莞市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据此回答5-6题
5.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基础。
市民素质的形成()
A.离不开社会实践 B.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 C.也可以是天生的 D.家庭教育最重要
6、12月5日是国际志愿日,志愿者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赢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活动。
开展志愿者活动()
①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②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境界
③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对于东莞市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文化力量是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之所在
B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C文化是推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力量
D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8.当前,我们有的媒体,时不时地搞一些擦边球的东西,内容低俗、格调不高。
宣传报道上,为了“炒作”而不顾事实,为了“卖点”而不顾品位,为了“轰动效应”而不顾社会效益。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动
②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③这是现实的客观需要④作为文化产业,应该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④
9.“山寨”文化以其通俗性、娱乐性广为群众所接受,市场空间巨大,但良莠不齐,某些内容雅俗共赏,某些内容却低级粗俗。
这说明()
①必须加强对大众文化发展的管理和引导②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发展大众文化必须坚持提倡多样化与弘扬主旋律相统一④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应当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吉林省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重点,放在边境地区,并列为全省要全力办好的十个方面的民生实事之一。
全年完成683个边境地区广播电视“盲村”“村村通”工程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难的问题,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 ( B )
A.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B.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C.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D.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11.“要富口袋,先富脑袋”,成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深切体会;“科教兴省”“文化强市”“城市为体、文化为魂”,成为许多地方的发展思路;“充电”“考本”“学习型”“知识型”,成为社会时尚;“三下乡”“村村通”“手拉手”“心连心”“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百县千乡文化工程”,进一步深入展开。
上述情况表明 (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呼唤着先进文化的蓬勃发展
③先进文化的蓬勃发展推动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④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2.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 )
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13.前一阶段省会合肥开展的“我是公民”的主题活动,引起广泛反响,开展这一活动旨在唤醒每个人的公民意识,“践行责任,拷问良知”。
这项活动的开展 ( )
①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②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④是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五、【知识总结】————构建体系,由厚到薄
六、【学后反思】————冥思苦想,自我升华
预习中不明白的弄清楚了吗?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课后还应升华哪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