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折射静校正软件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系统研制小结
2.2 主要功能
(8)基准面的定义和静校正量的计算 ● 可定义水平、浮动基准面 ● 剥离低速带厚度转换的时间,计算静校正量 ● 剥离延迟时,计算静校正量 ● 计算结果输出到ASCII格式文件
2. 系统研制小结
2.2 主要功能
(9)监控功能
● 初至的单炮及曲线显示 ● 延迟时离散点及平均值曲线 ● 静校正量曲线 ● 地表高程曲线 ● 高速层顶界平滑前后的曲线 ● 折射界面速度、离散点和拟合直线显示 ● 延迟时比较曲线 ● 高速层顶界比较曲线
iR
arcSin(V 0(R)) V 1(R)
3. 方法原理
3.2 延迟时的计算
(一) 大折射资料使用互换法 RM (Reciprocal Method )
炮点
A
a
检波点
G
炮点
B
检波点
DTG
1 2
F B
_ time(A,G)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FB
_ time(B,G)
FB _ time(A, B)
3. 方法原理
3.2 延迟时的计算
GRM 广义互换法 (Generalized Reciprocal Method)
A
XG Y
B
DTG
1 2
F B
_ time(A,Y )
FB _ time(B,
X
)
FB _ time(A, B)
高精度折射静校正软件
报告内容
1 前言 2 研制小结 3 方法原理 4 软件工作流程 5 软件简要展示 6 模型正演与反演 7 软件应用及效果 8 结束语
1. 前 言
1.1 研究的意义
复杂地表静校正技术,至今仍是地震勘探中的一 项高难度课题,是制约西部油气勘探的瓶颈 。
由于地形和低降速带厚度与速度的变化,造成:
2. 系统研制小结
2.2 主要功能
(6)交互确定炮检距范围 ● 两炮追逐时差曲线,单条曲线双边选择 ● 三炮追逐时差曲线簇,多条曲线双边选择 ● 人工定义炮检距范围,在实际记录上交互修改
2. 系统研制小结
2.2 主要功能
(7)折射延迟时的计算 ● 大折射采用互换法 (RM) ● 二维生产记录采用拟互换法(SRM) ● 三维生产记录采用拟互换法 (SRM) ● 迭代统计法(ISM)
2. 系统研制小结
2.2 主要功能
(2)数据加载
● 已定观的SEGY格式的二维地震数据 ● 未定观的SEGY格式的二维或三维地震数据 ● 深度-时间曲线离散数据 ● 测量数据 ● 井深数据
2. 系统研制小结
2.2 主要功能
(3)地震记录的显示 ● 波形、变面积、波形+变面积 ● 可设置显示的起止时间、幅度因子 ● 可调节纵横向比例 ● 增益控制(AGC、trace、globle) ● 滤波显示 ● 主要道头字的跟踪显示
其中
DTS :炮点延迟时 DTR :检波点延迟时
3. 方法原理
3.1 基本折射方程
上式可简化为:
offset(S, R)
FB _ time(S, R) DTS DTR
V1
DTS
h0(S ) V 0(S)
Cos(iS
)
DTR
h0(R) V 0(R)
Cos(iR )
iS
arcSin(V 0(S)) V 1(S)
● 静校正前后单炮效果对比
2. 系统研制小结
2.2 主要功能
(10) 形成CGM绘图文件
● 延迟时曲线 ● 静校正量曲线 ● 地表高程和高速层顶界曲线 ● 折射界面速度、离散点和拟合直线
2. 系统研制小结
2.3 关键技术和方法
1)折射初至交互拾取和修改 2)目的折射层确定和追踪 3)二维折射延迟时的计算 4)高速层顶界折射速度的计算 5)三维观测系统的定义与抽线处理 6)三维折射延迟时的计算 7)基准面静校正方法
1)代替人工大折射解释工作 2)在二维生产记录上进行野外静校正计算 3)在三维生产记录上进行野外静校正计算
报告内容
1 前言 2 研制小结 3 方法原理 4 软件工作流程 5 软件简要展示 6 模型正演与反演 7 软件应用及效果 8 结束语
2. 研制小结
2.1 软件设计思想 2.2 软件主要功能 2.3 关键技术和方法
2. 系统研制小结
2.1 软件设计思想
● 界面采用POSC标准
● 按树状结构进行工区管理
● 能同时处理二维和三维数据
● 处理结果图形化表示
● 菜单驱动和快键驱动相结合
● 按数据流设计
2. 系统研制小结
2.2 主要功能
(1)数据管理 ● 工区管理: 建立、删除、修改、备份与恢复 ● 测线管理 生成、删除和选择
报告内容
1 前言 2 研制小结 3 方法原理 4 软件工作流程 5 软件简要展示 6 模型正演与反演 7 软件应用及效果 8 结束语
3. 方法原理
地表模型如下:
S
3.1 基本折射方程
R
h0(x)
is
iR
V0(x)
S'
R'
V1(x)
基本折射方程(BRE):
R' dx
FB _ time(S, R) DTS DTR S' V 1(x)
2. 系统研制小结
2.2 主要功能
(4) 观测系统定义与道数据校正 ● 能对二维地震记录进行观测系统定义 ● 能对三维地震记录按束进行观测系统定义 ● 能对三维地震记录按检波线和非纵距进行 抽线处理 ● 能对二和三维地震记录进行空间校正
2. 系统研制小结
2.2 主要功能
(5)折射初至的拾取、修改与监控 ● 交互拾取折射速度,进行 LMO 校正 ● 定义种子炮参考初至,批量自动计算初至 ● 对井炮激发拾取波谷,对震源激发拾取波峰 ● 初至时间可显示在地震记录上,交互修改 ● 可显示单炮初至曲线,并联动到实际记录上 ● 能对选定的炮检距范围的道进行浏览
目前存在的问题: 1)方法的假设与实际情况不一致; 2)反演的多解性没有得到较好地解决; 3)在三维地震勘探中,应用效果较差; 4)长波长静校正误差较大。
1. 前 言
1.3 总体目标
研制一套高精度折射静校正软件系统,能够 综合利用沙丘曲线、微测井、大折射或生产记录, 准确有效地反演低速带底界,计算炮点和检波点 野外静校正量。
1) 反射资料不能同相叠加 (短波长) 2) 地下构造形态发生扭曲 (长波长)
3) 多道相干处理的效果变差 (短波长)
因此,研究复杂地表静校正方法及其软件,对于 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降低钻探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 意义。
1. 前 言
1.2 国内外现状
主要有两种: ● 折射波静校正 ● 层析反演静校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