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森林立地

合集下载

水保林学思考题

水保林学思考题

思考题:第二章●如何正确评价水保林对降雨的作用及根系的固土作用?●影响土壤水蚀因素有哪些?●水保林对降雨动能如何影响?思考题:第三章1、森林立地及森林立地类型的概念;2、森林立地因子包括哪些?3、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及特点思考题:第四章1、名词解释适地适树2、简答题(1)选择造林树种时应遵循哪些原则?(2)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

(3)如何确定适地适树的方案?3、论述题(1)试述造林树种选择的基础。

(2)以黄土高原某一流域为例叙述如何选择水土保持林树种。

思考题:第五章●1、简述造林密度的概念及意义。

●2、为什么密度增加导致林分分配给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减少?●3、林分密度是如何影响生物量的?●4、确定林分合理结构的关键是什么?●5、试述造林密度确定的方法。

●6、简述种植点配置的概念及方式。

思考题:第六章1、林分结构、森林树种组成、混交林等的概念。

2、论述树种混交的基本原理。

3、营造混交林的技术措施。

4、营造混交林有哪些好处?混交林中的树种分类及其作用。

5、何谓人工林的合理密度?有什么衡量标准?如何调控?6、试述造林密度在人工林形成和生长中的作用,以及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

思考题:第七章1、简述造林整地的作用。

2、简述造林整地对土壤水分的影响.3、简述全面清理的主要方法。

4、简答造林整地的主要技术规格。

5、常用的造林整地方式有哪些?请为湿润山区、平原、水湿地和干旱山地各选择一种合适的整地方法,并说明理由。

思考题:第八章1、播种造林和植苗造林的特点及应用条件。

2、影响造林苗木成活的因素。

3、分析苗木栽植前的保护和处理措施对苗木存活的时间的影响。

思考题:第九章1、松土除草的作用2、林木修枝的意义。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森林培育的基本原理第一章森林立地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

立地条件:是指在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森林立地因子概述: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文)、森林植被因子(类型、组成、覆盖度及其生长状况)和人为活动因子(最大干扰因子也是最重要的因子)。

物理环境因子:气候:温度、降水;地形: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型、小地形等;土壤: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土壤腐殖质、土壤酸碱、土壤侵蚀度、各土壤层次的石砾含量、土壤含盐量、成土母岩和母质的种类等;水文:地下水深度及季节变化、地下水的矿化度及其盐分组成。

森林立地分类原则:科学性、实用性(例:中山阳坡厚土层红壤立地条件类型)造林地种类:荒山荒地;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

四旁地:路旁、水旁、村旁和宅旁植树的造林地种类。

四旁植树:是指在路旁、水旁、村旁、宅旁进行成行或零星植树。

采伐迹地:森林采伐后腾出的林地。

火烧迹地:森林被火烧后留下来的林地。

第二章林种规划和树种选择森林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其中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称为商品林,而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称为公益林。

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林分。

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林分。

经济林:以生产木材以外的林产品为主要目的。

薪炭林:以生产木材燃烧(薪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和生产繁殖材料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林业区划的系统和命名:一级区(地区)8个,二级区(林区)50个,三级区(省级区)168个。

树种选择的原则:经济学原则、林学原则、生态学原则各林种对树种的要求:1、用材林的树种选择:速生、优质、丰产2、经济林的树种选择:早实、优质、速生、丰产3、防护林树种的选择:根系发达、枝繁叶茂、落叶丰富4、薪炭林及能源林地树种选择:生长迅速、适应性强、丰产5、特种用途林树种选择:母树林(通直、扭曲度小)、风景林(弯曲、花果枝要异样)、环保林(抗污染)。

森林立地类型的划分与应用探讨

森林立地类型的划分与应用探讨

森林立地类型的划分与应用探讨本文作者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阐述了森林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并对其在造林绿化、营林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对进一步做好造林绿化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与积极的现实意义。

标签:森林立地类型;划分方法;生产应用森林立地类型是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中的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就是把立地条件相近,具有相同生产力而不相连的地段组合起来,划为一类,按类型选用造林树种,设计营林措施。

现就森林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做如下探讨。

一、森林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1.利用主导环境因子分类根据环境因子,特别是主导环境因子的异同性,进行分级和组合来划分立地条件类型,有的辅以立地指数。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无林、少林地区,以及因森林破坏严重实在难以利用现有森林进行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地区。

其特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掌握,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广为应用。

但这种方法包含的因子较少,显得比较粗放。

2.利用生活因子分类根据生活因子划分立地条件类型。

具体做法如下:(1)以纵坐标代表土壤湿度,横坐标代表土壤养分;(2)土壤湿度从极干旱至湿润分为若干水分级,并以数字表示各自干湿程度,同时借助于植物组成和覆盖指示水分状况;(3)土壤养分按土类、土层厚度分为若干养分级,也以字母表示其养分高低;(4)最后制成二维表格形式。

3.利用立地指数代替立地类型用某个树种的立地指数级来说明林地的立地条件,具体做法见立地质量的评价。

这种方法有如下特点。

(1)应用于大面积人工林地区评估立地质量,易做到适地适树;(2)能够预测未来人工林的生长和产量;(3)编制立地指数类型表外业工作量大;(4)某一树种的立地指数类型表仅适用于该调查地区该树种,不同的树种要制作不同的立地指数类型表;(5)立地指数只能说明立地的生长效果,不能说明原因。

例如京西山区低山带25年生油松人工林,上层高5m左右的既有阳坡厚土层类型,也有阴坡中土层类型,而这二个类型显然是很不相同的,前者可用栓皮栎替代油松造林,或与之混交,后者则不能这样做。

森林培育学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学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学》名词解释林种:满足不同造林经营目的的森林种类。

森林生产力:指单位林地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森林所生产的生物量。

森林潜在生产力(气候生产力):一定气候条件下森林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达到的最高生产力。

森林现实生产力:现实的森林植被所具备的实际生产力。

立地(site):泛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的地段的植被及其环境物的总和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的综合。

森林立地: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物生产潜力,立地质量与树种相关联,并有高低之分。

立地质量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及生物因素。

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生产力进为判断或预测。

立地质量评价的指标多用立地指数(site index)。

立地指数(site index):也称地位指数,即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

立地条件:是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一定程度与立地质量通用。

立地分类(site classification):把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组成的单位称为立地。

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site type),立地类型是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相似地段的总称。

森林立地条件类型(植物条件类型):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森林立地的构成:主要是指与林木生长发育相关的立地因子(site factors),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子和人为活动因子。

主导因子:对造林成活及林木生长起主导作用的因子。

林业区划:根据自然条件和森林资源条件的一致性,社会经济条件的一致性,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业的要求和林业发展方向的一致性的划分。

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林学特性: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从而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质。

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

第一章 森林立地

第一章 森林立地

如:喜酸植物:杜鹃属、越桔属、茶花属、杉木、松树、橡胶树、帚石兰 喜酸植物:杜鹃属、越桔属、茶花属、杉木、松树、橡胶树、 喜盐碱植物:柽柳、沙枣、 喜盐碱植物:柽柳、沙枣、枸杞等
在造林之前人们经常测定各种土壤指标进行造林地(立地) 在造林之前人们经常测定各种土壤指标进行造林地(立地)分类和立 地质量评价。 地质量评价。
一 森林立地分类的特点
立地概念包括的内涵具有一定的空间地域和该地域上对森林 立地概念包括的内涵具有一定的空间地域和该地域上对森林 一定的空间地域和该地域上 有影响的环境两方面, 有影响的环境两方面,因此 两方面
立地分类不同于其它事物分类, 1、 立地分类不同于其它事物分类,它具有环境差异的划分 和地域区分的二重性。 和地域区分的二重性。 2、立地分类时由于组成立地的环境因子与空间是相连的, 立地分类时由于组成立地的环境因子与空间是相连的, 为此,低级单位是分类单位,而高级单位则是立地区划单位。 为此,低级单位是分类单位,而高级单位则是立地区划单位。 (分类单位可以重复出现,区划单位不能重复) 分类单位可以重复出现,区划单位不能重复) 立地分类是根据地域环境综合体的差异大小 地域环境综合体的差异大小在不同层次 3、 立地分类是根据地域环境综合体的差异大小在不同层次 上归类,因此,立地分类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完整系统。它在 上归类,因此,立地分类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完整系统。 不同层次以不同意义指导造林工作。 不同层次以不同意义指导造林工作。
三、人类活动因子 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取走枯枝落叶 严重开采地下水等 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取走枯枝落叶,严重开采地下水等 各立地因子间关系: 各立地因子间关系
组成立地的各个因子之间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组成立地的各个因子之间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形成一个综合体。 形成一个综合体。 如:气候影响土壤,气候的地带性分布也导致土壤呈地带性的分布。 气候影响土壤,气候的地带性分布也导致土壤呈地带性的分布。 气候土壤的地带性分布,导致植被也出现地带性分布。 气候土壤的地带性分布,导致植被也出现地带性分布。 因此,立地各因子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因此,立地各因子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某个因子的改变也影响 其他因子。 其他因子。

章节习题及章节习题答案_造林学

章节习题及章节习题答案_造林学

章节习题绪论一、概念1、森林培育学;2、森林培育二、简述题1、森林培育学的内容2.、森林培育的对象3、森林的三大效益三、论述题1. 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发展的趋势。

第一章森林的生长发育与调空一、概念1、林木个体生长,2、林木个体发育,3、林木生长的周期性,4、极性,5、再生二、填空题1、林木个体发育要经过()、()、()、老年期四个阶段。

2、林木群体生长发育要经过()、()、()、成熟林时期、()、()六个阶段。

3、属于前期生长类型的树种主要有()、()、()、()。

4、属于全期生长类型的树种主要有()、()、()、()。

5、大量研究表明任何单株和器官的生长都表现出基本相同的模式,即()曲线。

三、单项选择题1、树木直径生长规律符合()型曲线。

(1)S型;(2)J型;(3)反J型;(4)L型2、树木开花过程属于()过程。

(1)发育;(2)生长;(3)生长和发育;(4)再生3、树木在花芽分化前的生长为()。

(1)营养生长;(2)生殖生长;(3)发育;(4)个体生长4、通常根据一年中林木()生长期的长短,把林木分成前期生长类型和全期生长类型。

(1)高;(2)直径;(3)材积;(4)叶5、在一定范围内,林分的光合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范围后则产量()。

(1)开始减少;(2)继续增加;(3)保持恒定;(4)不再增加甚至还会减少四、简答题简述树木地上和地下生长的相关性。

简述树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简答林木个体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

简答森林经济收获量的形成过程。

五、论述题1. 论述提高森林产量的途径和措施2. 论述森林个生长发育时期的特点及应采取的经营措施。

第二章森林立地一、概念1、立地,2、立地质量,3、立地指数,4、立地级,5、立地主导因子二、填空题1、组成立地的因子有()、()、()、地形和水文因子。

2、立地级法是采用林分()高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

3、立地指数是采用林分()高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

第2讲 森林立地

第2讲 森林立地

6 1.67 3.27 4.40 5.28 6.00 6.61 7.13 7.60 8.01 8.39 8.73
8 3.22 4.99 6.24 7.21 8.00 8.67 9.25 9.76 10.22 10.64 11.01
10 4.78 6.70 8.07 9.13 10.00 10.37 11.37 11.93 12.43 12.88 13.30
15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5 森林立地分类
5.1 森林立地分类的途径 植被因子途径 环境因子途径 多因子综合途径
16
植被因子途径
A 林木生长效果的应用:地位级、地位指数 林木生长效果的应用:地位级、 B 植被组成 、 结构等特征的应用 : 前苏联的苏卡乔 植被组成、结构等特征的应用: 夫为代表的生物地理群落学派的林型学 生物地理群落学派的林型学, 夫为代表的 生物地理群落学派的林型学 , 把林型看 作是森林生物地理群落类型, 作是森林生物地理群落类型 , 生物地理群落是在一 定地表范围内相似的自然现象(大气、岩石、植物、 定地表范围内相似的自然现象(大气、岩石、植物、 动物、微生物、土壤、水文条件)的总和。 动物、微生物、土壤、水文条件)的总和。分类单位 依次为植被型、 群系纲、 群系组、 群系、林型组、 依次为植被型 、 群系纲 、 群系组 、 群系 、 林型组 、 林型。 如森林— 针叶林— 暗针叶林— 云杉— 林型 。 如森林 — 针叶林 — 暗针叶林 — 云杉 — 泥炭藓 云杉林。 云杉林。
20
综合多因子途径
A 前苏联的乌克兰学派:把森林看作是林分(林木) 前苏联的乌克兰学派:把森林看作是林分(林木) 和生境(大气、土壤和心土等)的统一体。 和生境(大气、土壤和心土等)的统一体。强调生 境的主导作用,认为环境因素中, 境的主导作用,认为环境因素中,光和热对森林 特征起主要作用。在大区域内, 特征起主要作用。在大区域内,森林的差异主要 受土壤因素的制约, 受土壤因素的制约,降水的影响是通过土壤来实 现的。分类时,将土壤养分分为贫瘠、较贫瘠、 现的。分类时,将土壤养分分为贫瘠、较贫瘠、 较肥沃、肥沃4 将土壤湿度分为非常干燥、 较肥沃、肥沃4级,将土壤湿度分为非常干燥、干 潮润、湿润、潮湿及水湿等6 组合类型。 燥、潮润、湿润、潮湿及水湿等6级,组合类型。 如肥沃土壤上的森林组( 组 林型—各种栎林、 如肥沃土壤上的森林组(D组;林型—各种栎林、 各种云杉林、各种山毛榉林) 潮湿栎林( ) 各种云杉林、各种山毛榉林)—潮湿栎林(D2)或 称森林草原栎林。 50~60年代对中国有很大影响。 60年代对中国有很大影响 称森林草原栎林。在50 60年代对中国有很大影响。 21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立地条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立地条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立地条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森林是地球上最为繁茂的生态群落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

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立地条件。

森林的立地条件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将分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分条件水分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其中大气降水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群体数量和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水的吸收和利用对于保持森林的健康生长和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森林立地条件中,水文条件的各种变化对森林健康和树种的生态位具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

森林土地的土壤水分状况是森林立地条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在一个区域内,极端的枯旱或洪涝状态都会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很大影响,由此发生的淹水或旱死等现象会极大地破坏森林生态系统。

二、土壤条件森林生长一般是依赖于土壤养分供给的,土壤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功能是决定森林生态空间分布模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的森林类型具有不同的土壤条件,土壤存有的各种养分组合也决定了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周期和生态位。

此外气候、土壤水分、关节灵活性、地形等条件也对森林土壤质量和土壤稳定性具有影响。

三、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它对森林物种的分布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气候条件对土壤养分、土壤水分、植物生长、生活区域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其他生态位因素都会带来影响。

不能忽视的是,气候条件越稳定,森林生态系统越健康稳定。

在气候条件不稳定的地区长期保护森林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植被类型不同类型的植被条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生命力和繁荣形成有着显著的影响,植被类型决定了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竞争关系、生长速度和生态位、以及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和动物的种类及其生态位。

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遵循不同的生态规律,具有不同的生态效应,可以相互转化,或者相互影响。

植被的种类和数量对林草有利影响的效果至关重要。

林学综合考试大纲

林学综合考试大纲

《林学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的性质林学综合考试涵盖《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和《森林昆虫学》三门课程的内容,三门课程均为林学的骨干专业课程,是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入学考试的重点内容。

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一)考试内容一、森林培育学部分绪论森林培育学概论第一篇森林培育的基本原理第一章森林立地基本概念:立地,森林立地,森林立地类型。

基本原理:森林立地的因子,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造林地的种类第二章林中规划和树种选择基本概念: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特殊用途林,适地适树。

基本原理:林种的类型,树种选择的基础,适地适树的途径与方法第三章植物组织基本概念:林分密度,初始密度。

基本原理:密度的作用,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种植点的配置方式,培育混交林的意义,树种混交的类型,混交树种原则,混交方法第四章森林的生长及其调控基本概念:森林生产力,森林的潜在生产力,森林的现实生产力。

基本原理:林木个体发育时期,林分生长发育的阶段,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

第二篇森林培育技术(上)人工造林第五章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基本概念:良种,种子成熟,种子生理成熟,种子形态成熟,净种,种子的寿命,净度,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种子休眠,种子催芽。

基本原理与技术:影响种子寿命因素,种子贮藏主要方法,种子催芽主要方法第六章苗木培育基本原理与技术:裸根苗的缺点,苗圃地施肥的原则,苗圃地追肥方法,苗圃地苗期管理的主要技术环节要点,硬枝扦插的主要技术环节,容器苗的优点,评价苗木质量的主要指标要点第七章植树造林基本原理与技术:造林的剩余物和植被清理的方式,造林的剩余物和植被清理的方法,造林的整理方式,造林地整地的方法要点,人工造林方法要点。

第八章农林复合经营基本概念:农林复合经营基本原理与技术:农林复合经营的主要类型,农林复合经营时间和空间结构的主要类型。

第九章苗圃总体规划设计与造林规划设计基本概念:工程造林第三篇森林培育技术(中)----- 森林抚育管理第十章林地及林木抚育基本原理与技术:灌溉的主要方法,林地施肥的意义,林地施肥的方法,林木修枝的意义。

(整理)北林林学10-1森林培育学复习参考

(整理)北林林学10-1森林培育学复习参考

森林培育学第一章森林立地1、概念: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立地:立地泛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的地段的植被及其环境的总和,是自然地理发展的自然综合体。

森林立地: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立地类型(Site type):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森林立地类型(Forest site type):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

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例子:森林、草原]。

立地条件(site condition):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

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可以通用。

2 、立地因子有那些?各有何特点?(1)物理环境因子,其中又包括:a、气候:大尺度—水热组合,决定着植被分布。

(从南到北的水平分布、从高到低的垂直分布)。

举例:森林分布特点:稳定、简单。

b、地形:包括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形、小地形等。

地形影响水热条件的再分配,并直接影响土壤条件。

特点:①稳定、直观,易于调查和测定;②与树木高生长以及植被生物量直接相关;是各项生态因子的综合反映结果。

c、土壤:包括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土壤腐殖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侵蚀度、土壤石砾含量、成土母质等等。

特点:①对树木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有调控作用;②与树木高生长密切相关;③比较容易测定;④综合性强,全面反映了林木根系生长空间和肥力水平。

d、水文:主要是地下水深度、矿化度、盐分组成,地面积水情况等。

林业工程师专业复习资料-森林营造

林业工程师专业复习资料-森林营造

重庆市林业技术人员职称考试专业知识部分第四章森林营造第四章森林营造第一节造林概述1. 人工造林: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

(从无到有)2. 人工更新:在各种森林迹地上用人工的方法恢复森林。

(从少到多)3. 造林:人工造林和人工更新以及对某些低价值林分采用人工造林的方法进行改造的措施都属于造林的范畴。

4. 森林分类:人工林、天然林。

第二节森林立地1.森林立地:主要是研究森林立地条件、立地分类、立地质量评价等内容,是实现科学育林的技术基础。

(1)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2)立地质量: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其高低与具体树种相关联。

立地质量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3)立地分类和立地类型:每一立地有其自身的特性,大面积的造林并非存在充分一致的立地条件。

狭义上,将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称为立地分类,组合成的单元称为立地类型(又称植物条件类型)。

(4)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为确定林分所属立地类型提供依据。

(5)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通常用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也称上层高)来表示。

2. 森林立地因子:在进行森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时,主要包括三大类:(1)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因子、地形因子、土壤因子、水文因子;(2)森林植被因子;(3)人为活动因子。

3. 森林立地主导因子:主导因子是对林木生长发育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

(1)主导因子的确定: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一是逐个分析各环境因子与植物必需的生活因子(光、热、水、养、气)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程度最大的环境因子;二是找出处于极端状态,有可能成为限制植物生长的那些环境因子。

(2)分析主导因子需要注意:一是避免只凭主观分析,需要客观调查分析总结;二是主导因子的地位离不开它所处的具体场合,场合改变,主要因子也会变化。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整理版第一章绪论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活动。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森林培育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前期阶段、更新营造阶段、抚育管理阶段和收获利用阶段。

森林培育工作的展望:1.多目标定向培育与多功能培育的结合2.森林培育要以提高森林质量和生产力为重点3.集约化培育和自然化培育的统一4.森林培育必须因地制宜,适当多样化5.处理好森林培育与其他森林经营措施及其他相邻行业的关系第二章森林立地生境:林木和其他活体生物生存和相互作用的空间场所。

立地质量: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能力。

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所有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能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即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

立地分类:把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组合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

森林立地的基本构成: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子和人为活动因子。

物理活动因子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文。

林型:反映林分的立地条件和生产能力指标,具有相同的立地条件、相同的起源、相似的林木组成,具有共同的森林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林分总体。

森林立地分类的依据(1)系统区划单位的划分依据主要依据地貌、水热状况、岩性等的分异。

(2)系统分类单位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立地因子的差异。

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直接评价法和间接评价法直接评价法:指直接利用林分的收获量和生长量的数据来评定立地质量,如地位指数法、树种间地位指数比较法。

间接评价法:指根据构成立地质量的因子特征或相关植被类型的生长潜力来评定立地质量的方法,如测树学方法、指示植物法。

森林立地类型:把立地条件相近、具有相同生产能力而不相邻的地段组合起来划为一类。

1第一篇-森林培育技术的基础理论

1第一篇-森林培育技术的基础理论
❖ SI=,(x1,x2,……,xn,Zl,Z2,……,Zn)
❖ 式中:SI一立地指数;
❖ xi——立地因子中定性因子(i=1,2…,n);
❖ Zi;——立地因子中可定量因子(i=1,2…,n)。
第13页,共119页。
第四节 森林立地分类
❖ 一、森林立地分类的途径 ❖ 200多年来,对森林立地分类进行了大量的
研究、实践和探索,但由于各国的自然土地理 条件、森林集约经营强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 度和研究人员的经历、认识不同,产生了各种 各样的分类体系,归纳起来,立地分类大体上 可概括为植被因子途径、环境因子途径和综合 多因子途径三个方面。
第14页,共119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植被因子途径
❖ 通过林木生长效果(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植被的各 种性质特征区别立地类型、鉴定立地质量。
第2页,共119页。
第一章 森林立地
❖ 第一节 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 ❖ 立地泛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的地段的植被及其
环境的总和,是自然地理发展的自然综合体。 ❖ 森林立地是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
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 等。
第3页,共119页。
❖ 生境(habitat):林学上的立地与生态学上的生 境的内涵趋于相同。实质上,立地包含地理位 置以及特定位置的环境条件的综合。
❖ 对于用材林培育总的要求是:速生、优质、丰产、定 向、高效和稳定。
第33页,共119页。
❖ (3)经济林
❖ 经济林是以生产除了木材以外的其他林产品为主要 目的的森林。
❖ (4)薪炭林
❖ 薪炭林是以生产木材燃料(薪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节约能源、提高 能源利用率,尽可能多地使用洁净能源取代高含碳量的 矿物燃料已成当今世界潮流。薪炭林是可再生生物能源 资源,是世界公认的洁净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社会 持续发展。

森林培育学大纲

森林培育学大纲

《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森林培育学课程名称(英文):Silviculture课程编码:开课学期:第5学期学时数、学分数:48学时(3学分)适用专业:林学先修课程、后续课程:先修课程:植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种苗学、树木学、气象学、林木病虫害防治等。

后续课程:森林经理学、经济栽培学、竹林栽培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林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地位和任务;了解国内外森林培育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从造林、幼林和成林抚育全过程中的主要生产环节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了解并掌握竹林、经济林培育的原理和一般技术;学会编制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和组织现场施工,初步具备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第一篇森林培育基本理论(12学时)第一章绪论(1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森林培育学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环境建设中的地位、任务和发展方向。

第一节森林培育学的概念第二节森林培育学的基本内容第三节森林培育学在林业生产中的地位第四节森林培育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森林培育学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环境建设中的地位、任务和发展方向。

难点:我国种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第二章森林立地(3学时)基本要求:掌握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森林立地质量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及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原则与方法。

了解森林立地研究的历史与发展趋势,造林地的种类。

第一节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第二节森林立地研究的历史与发展趋势第三节森林立地因子概述第四节森林立地质量评价第五节森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第六节造林地种类重点:造林区划的原则与方法及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原则与方法。

难点:造林区划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统一,具体实践中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方法的选用。

第三章林种规划与树种选择(3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我国森林经营的方针、林种及林种规划的原则与依据;掌握造林树种选择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方法,以及造林树种选择方案的确定。

《森林立地》课件

《森林立地》课件
农业开发
部分森林被转化为农业用地,如种植棕榈油、橡胶等经济 作物。然而,农业开发往往导致森林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 失。
生态旅游
越来越多的地区将森林作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为当 地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然而,旅游活动可能对森林生态环 境造成压力和破坏。
保护意义与措施
生物多样性保护
森林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保 护森林有助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森林立地》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森林立地概述 • 森林立地的形成与演化 • 森林立地的生态特征 • 森林立地的利用与保护 • 森林立地研究展望
CHAPTER 01
森林立地概述
定义与概念
定义
森林立地是指森林生长的环境条 件,包括土壤、气候、地形、水 文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概念
森林立地是决定森林类型、结构 、生长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也是 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 。
环境变化
环境变化如气候变化、土壤变 化等对森林的破坏和演化也具
有重要影响。
CHAPTER 03
森林立地的生态特征
植被特征
植被类型
森林立地的植被类型多样,包括针叶 林、阔叶林、混交林等,这些不同类 型的森林拥有独特的植被特征。
树木高度与密度
植物群落结构
森林立地的植物群落结构复杂,包括 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多个层次 ,这些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 植物群落结构。
可持续发展策略
合理利用与生态恢复相结合
在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应注重生态恢复和保护,实现森林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森林资源的消耗,推动绿 色产业发展。

一相关林学知识讲义

一相关林学知识讲义

⼀相关林学知识讲义相关林学知识⽬录第⼀章概述 (2)第⼀节森林资源概念及特点 (2)第⼆节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4)第三节现代林业的特点 (7)第⼆章森林营造 (9)第⼀节森林⽴地 (9)第⼆节适地适树与树种选择 (10)第三节林⽊良种 (12)第三章森林经营 (14)第⼀节抚育采伐的概念和⽬的 (14)第⼆节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法 (15)第三节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19)第四节林分改造 (21)第四章森林采伐与更新 (21)第⼀节择伐更新 (23)第⼆节皆伐更新 (24)第三节渐伐更新 (26)第四节森林采伐更新⽅式的选择 (27)第五节森林采伐管理 (27)第五章森林成熟与经营周期 (30)第⼀节数量成熟和⼯艺成熟 (30)第⼆节经济成熟 (31)第三节经营周期 (32)第六章森林区划及组织经营单位 (35)第⼀节森林区划 (35)第⼆节经营单位的组织 (36)第七章森林资产评估中投资收益率的确定 (39)第⼀节货币的时间价值 (39)第⼆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利率确定 (40)第⼀章概述第⼀节森林资源概念及特点森林是陆地⽣态系统的主体,森林资源是⼈类社会的极为重要的财富,是林业企业赖以⽣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产资料的重要来源。

森林还在⽔源涵养,⽔⼟保持、防风固沙、净化空⽓,美化环境等⽅⾯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是⼈类⽂明的摇篮、现代⽂明的重要标志,也是⼈类⽣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和环境条件。

长期以来认为森林资源主要是⾃然产⽣的,因⽽只有使⽤价值,⽽没有价值。

没有将森林资源作为资产来管理、来经营,这种错误的理解与认识使⼏⼗年的林业建设发⽣了很⼤的失误,产⽣了许多不良的后果,从⽽导致了森林资源锐减和不应有的环境破坏。

森林资源的资产化经营是森林资源经营的⼀个飞跃。

它是从资源产品经济向资源商品经济的必由之路。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进⾏森林资源的资产化经营的⼀项重要⼯作。

通过对森林资源资产进⾏评估,既能促进森林资源资产的合理流动,提⾼使⽤效能,⼜能正确体现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量,保障森林资源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维护森林资源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森林管护工培训内容

森林管护工培训内容

森林管护工培训内容第一篇森林培育的基础知识第一章树木识别(讲课6学时,实习4学时)1 植物的生物学特性2 植物的分类3 常见森林植物第二章森林立地(讲课4学时)1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2森林立地因子概述3森林立地质量评价4森林立地分类5造林地的种类第三章林种规划和树种选择(讲课2学时)1林种规划2树种选择第四章森林的结构及其培育(讲课2学时)1林分密度的概念和意义2种植点的配置3林分的树种组成第五章森林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讲课2学时)1林木个体的生长发育2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3森林的生产功能及其调控第二篇森林培育技术(上)人工造林第六章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讲课4学时,实习4学时)1造林用种与林木良种生产基地2采种与种实调制3种子品质检验与贮藏4种子休眠及催芽第七章造林苗木培育(讲课4学时,实习4学时)1裸根苗培育2移植苗培育3营养繁殖苗培育4容器苗培育5苗木质量评价第八章植树造林(讲课4学时,实习4学时)1造林整地2造林方法3 主要林种的营造第三篇森林培育技术(中)森林抚育管理第九章林地及林木抚育管理(讲课2学时)1林地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2林木抚育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十章森林抚育采伐(上)(讲课2学时,实习2学时)1抚育采伐的目的2抚育采伐的种类与方法第十一章森林抚育采伐(下)(讲课4学时,实习4学时)1抚育采伐的开始期2抚育采伐的强度3采伐木的选择4抚育采伐的间隔期5抚育采伐的效果和影响第十二章林分改造(讲课4学时,实习2学时)1林分改造的意义与对象2低价值人工林的改造3次生林的发生及其重要性4低价值次生林改造第四篇森林培育技术(下)森林收获作业法与森林更新第十三章择伐作业与更新(讲课2学时)1择伐作业的涵义与种类2择伐作业的理论根据3择伐作业的应用条件与评价第十四章皆伐作业与更新(讲课2学时,实习2学时)1皆伐迹地环境条件特点2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3皆伐迹地人工更新第十五章渐伐作业与更新(讲课2学时,实习2学时)1渐伐更新过程及其特点2渐伐的种类3渐伐的选用条件与评价第十六章其他采伐作业法与更新(讲课2学时)1矮林作业法与更新2中林作业法与更新第五篇森林保护第十七森林病虫害防治(讲课6学时,实习4学时)1 昆虫基础知识2 病害基础知识3 常见森林病、虫的识别及防治4 农药基础知识第十八章森林火灾预防(讲课6学时,实习4学时)1 森林火灾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2 森林火灾预防技术与措施3 森林火灾扑救技术与安全管理4 森林火灾的调查和统计。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

绪论一、概念1、森林培育学;2、森林培育二、简述题1、森林培育学的内容2.、森林培育的对象3、森林的三大效益三、论述题1. 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发展的趋势。

答案:一、1、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1、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2、人工林和天然林3、经济效益:既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所产生的效益生态效益:主要是指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带来的效益社会效益:森林对社会产生的效益。

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对人类精神产生的效益三、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服务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目前在发达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基本建立,如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

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内可收获大量木材。

我国目前也在进行该方面的研究。

3)森林培育出现定向化趋势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

对一个区域来讲,森林被划分成商品林和公益林。

01森林立地(20121025)

01森林立地(20121025)
森林的空间格局受到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地区,植被因子途径进行分 类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 环境因子途径 1. 气候与林木生长:大尺度、大区域
2. 地形与林木生长:简单地形或平原不能使用,在山区条件 下,气候和土壤可以通过地形来反映。对林木的作用是 间接的,精度相对低。 3. 土壤与林木生长:在相对一致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对森林
立地因子
(四) 石砾含量
• 分六级: 0% 无;<5% 极少;5-15% 少;
15-30% 中; 30-70% 多;>70% 全石砾
(五) 土壤的酸碱度(pH)
• 分七级:pH<4.5 强酸性土 pH5.5-6.5 弱酸性土 弱碱性土 pH8.5-9.5 碱性土 pH4.5-5.5 酸性土 pH7.5-8.5 >9.5 强碱性土 pH6.5-7.5 中性土
第一章 森林立地
*主导因子的确定 *地位指数
§1-1 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
• 森林立地主要研究森林立地因子、分类和评价等内容。 通过森林立地研究,能够选择最有生产力的造林树种, 提出适宜的育林措施,并预估将来的森林生产力及木 材产量,进而能够对森林的分类经营、森林经营的各 种效益、木材生产成本和育林投资做出估计。
二、森林立地分类的原则
(一)相对稳定主导因子原则 (二)有林地与无林地统一的原则 (三)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地域分异原则 (五)与其他分类相协调的原则
三、森林立地分类的依 据
1 环境条件
2 植被条件
3 林木生长状况
• 综上所述,在一定的地区内划分立地条件类型,应该
依据多因子的综合,其中主要依据主导地形因子和土 壤因子,还要以植被作参考,以林木生长状况作验证。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因子 如海拔 地质、地貌、地形(坡度、坡向 )植被
第二节 森林立地研究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 立地研究发展简史 • 森林立地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立地研究发展简史
(一)世界森林立地的研究 1. 欧洲
芬兰:生长地带---地位级 依据土壤、坡向、植被等因子分类
德国:18世纪后,用林分收获表划分林地生产力 俄罗斯:两大学派:生物地理群落学派和生态学 派
二、数量化立地指数表
黄土高原刺槐数量化地位指数表
(基 准 年 龄 1 2 年 )

项目数

类目
项目
峁顶、山脊

山、沟上部

山沟、中下部
X1
谷底

粗骨土、石渣土

红胶土、褐土、黄墡土
X2
粘土、黑垆土

1100 米 以 下

1100— 1300 米
X3
1300 米 以 上

凹形

平直
X4
凸形Leabharlann 坡26 以 上度
16— 25
X5
15 以 下

阳坡

X6
阴坡
复相关系数
剩余标准差
X1
X 1— X 2 X 1— X 3 X 1— X 4 X 1— X 5 X 1— X 4
9 .0 2 1 0 .1 8 1 1 .0 0 1 3 .2 8
7 .6 0 8 .3 9 9 .1 1 1 1 .5 1
0
0 .5 6
1 .9 9
二、森林立地研究的发展趋势
• 单因子分类---多因子分类 • 定性描述分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
类途径 • 单一利用方式评价---多利用方式叠加评
价 • 应用现代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
第三节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
• 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分析和评价 • 数量化立地指数表
一、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分析和评价
第二章 森林立地
•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 •森林立地研究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 •森林立地分类 •造林地种类
第一节 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
• 立地——指林地或造林地的具体环境,即指与 树木或林木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并能为其所利 用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的总和
• 立地条件——构成立地的各个因子
生活因子 如水、热、光、气
6 .3 6 7 .3 1 7 .9 0 1 0 .2 1
0 0 .4 5 1 .7 3
0 0 .9 9 0 .2 0
0 0 .3 3 1 .0 8
0 0 .6 6 0 .7 2
0 .8 1 1 3 1 .6 0 6
6 .3 2 7 .2 3 7 .8 1 1 0 .0 8
0
0 .4 5
1 .7 3 0
上层高
指数

龄阶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刺槐地位指数表
4
6
8
10
0 .11
1 .6 7
3 .2 2
4 .7 8
1 .5 5
3 .2 7
4 .9 9
6 .7 0
2 .5 6
4 .4 0
6 .2 4
8 .0 7
3 .3 5
5 .2 8
7 .2 1
9 .1 3
4 .0 0
( 一)全面掌握造林地的立地性能
1.地形 • 海拔高度 坡向 坡度 坡位 坡坡形 小地形 • 不同地形其水、热状况不同 2.土壤 • 土壤种类 厚度 腐殖质含量 结构 质地 PH值 3.水文 4.生物 5.特殊因子
(二)掌握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找出主导环境因子 (四)立地质量评价
⒈ 立地指数级 ⒉ 立地指数 立地指数(SI)-----基准年龄时林分上层木的平均高
项目数 立地 质量等级
优良 中等 合格

刺槐数量化立地质量等级表
(基 准 年 龄 12 年 )
X6
X5
X4
X3
X2
X1
﹥ 11 .9 8 9 .1 5 — 11 .9 7 6 .3 2 — 9 .1 4
6 .0 0
8 .0 0
1 0 .0 0
4 .5 5
6 .6 1
8 .6 7
1 0 .3 7
5 .0 2
7 .1 3
9 .2 5
11 .3 7
5 .4 3
7 .6 0
9 .7 6
11 .9 3
5 .8 1
8 .0 1
1 0 .2 2
1 2 .4 3
6 .1 5
8 .3 9
1 0 .6 4
1 2 .8 8
9 .4 4 11 .8 6 1 3 .5 8 1 4 .9 1 1 6 .0 0 1 6 .9 2 1 7 .7 2 1 8 .4 2 1 9 .0 5 1 9 .6 2 2 0 .1 4
二、数量化立地指数表
1.资料收集、整理 2.项目、类目的确定 3.数量化
引入示性函数 填写反应表
4.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数学模型,得到预 测方程
7 .4 2 8 .2 5 8 .9 3 1 1 .3 2
0
0 .1 9
1 .7 6 0
1 .0 3 0 .1 8
7 .0 0 7 .8 1 8 .4 1 1 0 .8 0
0
0 .4 2
1 .8 3 0
0 .9 6 0 .2 0
0 0 .3 4 1 .0 8
0 .7 5 1 5 0 .7 8 1 3 0 .7 9 7 4 0 .8 0 7 2 1 .8 0 1 1 .7 0 7 1 .6 5 3 1 .6 1 9
6 .4 5
8 .7 3
11 .0 1
1 3 .3 0
( 基 准 年 龄 12 年 )
12
14
16
6 .3 3 8 .4 2 9 .9 1 11 .0 6 1 2 .0 0 1 2 .8 0 1 3 .4 8 1 4 .0 9 1 4 .6 4 1 5 .1 3 1 5 .5 8
7 .8 9 1 0 .1 4 11 .7 4 1 2 .9 9 1 4 .0 0 1 4 .8 6 1 5 .6 0 1 6 .2 6 1 6 .8 4 1 7 .3 7 1 7 .8 6
2. 北美
加拿大和美国:50年代后,多因子立地分类方法
(二)我国森林立地的研究
•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已能按照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合理布局的原则指导林业生产, 以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
• 建国以后,我国森林立地发展经历了3个大 的发展时期:20世纪50~60年代主要学习苏 联经验,70~80年代受德国、美国、加拿大 和日本的影响,这两个时期只要探寻立地 分类的手段和方法。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 期属于立地分类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时期。
1 .0 0 0 .2 3
0 0 .3 1 1 .0 6
0 0 .6 5 0 .7 2
0
0 .2 2
0 .8 1 2 1 1 .6 0 6
偏相关系 数范围
0 . 382 0 . 76
0 . 307 1 . 73
0 . 250 1 . 00 0 . 212 1 . 06 0 . 143 0 . 72 0 . 064 0 .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