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富营养化解决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水体富营养的途径
解决水体富营养的途径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人类工业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的日益增多,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最主要面临的水污染问题之一。
解决水体富营养化刻不容缓。
我国对水体营养化的研究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综合各个方面,提出了控制富营养化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法多种方法综合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水体富营养解决途径
【正文】所谓的水体富营养化就是:主要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体加速自然演化过程,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出现的富营养问题,即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和海湾等缓流水体,导致水体中营养盐浓度过高,引起那些藻类(主要是蓝藻、绿藻)及其他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生产能力提高,主要引起两种现象:一是藻类泛滥,称为藻型富营养化,即“水华”或“赤潮”;二是出现水生植物疯长成灾现象,称为草型富营养化。
而后使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造成藻类、浮游生物、植物、水生生物和鱼类衰亡甚至绝迹的水质恶化污染现象。
水体日趋严重,不断蚕食着我国的河流、湖泊、海洋。
富营养化具有缓慢、难富营养化以逆转的特点。
所以无论是从环境、人类健康、社会发展上看,水体富营养的危害和损失都不容小觑。
1.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人为活动引起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象的愈来
愈明显,人口就集中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干涉水资源水环境的操作越来越多,引起了水资源的“不满”,累积到一定程度,便会引发一系列的危害。
既水体富营养化。
主要从以下方面产生:
1.1工业废水、生活用水排入水体
近些年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废水
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成为主要的营养物质来源之一。
有时候难免会监督不严而引起管理不善,有些工厂直接排放那些没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或者处理以后仍会含有大量氮、磷的污水排入水体,如一些含磷的洗涤剂的应用,食品厂、化工厂、毛皮工业等都会带来大量的营养物。
人们平时生活中也会制造一些含磷丰富的生活污水,如含磷洗涤剂等,这些污水很大可能随着下水管道直接排放到河流等水体中,同时城镇路面大部分是不透水地面,由人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及某些工业废水所携带的氮、磷营养物易随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中,这些原因都会并发造成水中营养物质的富集,一旦条件适宜时,就会形成富营养化。
1.2 农业施肥和水土流失
我过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很小,为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人们常施用较多的氮肥和磷肥,它们很容易在降雨或灌溉时发生流失。
此外,为了增加产量,大量农药、杀虫剂都作用于农作物,这样就会有相当大一部分残留在农作物上,随雨水的冲刷流入水体中,很大程度上污染了水体环境。
氮磷营养物可随地表径流进入地面水体
中或下渗,通过土壤进行横向运动,然后排入地表水体中.这是导致地表水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而且现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滥垦滥伐的现象,风沙也在侵蚀着绿洲,所以很多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水土中含氮肥、磷肥丰富,水土流失提高了水体中营养物质的量。
而且,营养物质从土壤中流失量与施肥量有密切的关系。
1.3 牲畜粪便
在一些畜牧、养殖、喂鱼发达的地区,畜牧排泄会产生大量营养物质进入土壤;圈养家禽、家畜也会产生大量富含营养物和细菌的排泄物;鱼类排泄物也含有大量营养物质直接通过水体,这些排泄物极易随地表径流、亚表面浸流流入江河、湖泊而污染水体。
有资料报道,在网箱养鱼时,每生产1 t鱼,每年要产生15 kg的磷和1.037 kg的生化耗氧量(BOD),因而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1.4 大气沉降
大气沉降不仅仅是悬浮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来源之一,也是氮的主要来源之一。
当火山爆发,还有燃料燃烧时,氮元素可以以氮氧化物的形式进入空气,随雨雪等形式降落在土壤或水体表面,直接污染地表水源。
随着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大气沉降也成为重要的水域性的水体富营养化原因之一。
2.危害
2.1 影响水体的生态环境
首先,富营养化水体中是生长着大量的蓝藻、绿藻等藻类。
这些藻类会形成一层“绿色浮渣”,使水质变的浑浊,透明度降低。
富营养化
程度严重的水体透明度只有0.2m,另外,水体富营养化还会破坏水体自然景观,本来是清澈的下或蔚蓝的海水下充满了绿色的植物,使人们的视觉严重受到冲击。
很多本来是旅游景点的海洋、湖泊便会失去其价值,影响发展。
那些藻类的过度繁殖,死亡后藻类有机体被异养微生物分解,会消耗水中的大量溶解氧,使水中溶解的氧含量急剧下降。
与此同时由于水面被藻类覆盖,影响大气的复氧作用,使水中严重的缺氧,甚至造成厌氧状态。
此外,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也会阻塞鱼鳃和贝类的进出水孔,使之不能进行呼吸而死亡。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时主要表现为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因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的不同而水面往往呈现出蓝色、红色、棕色和乳白色等,在江河、湖泊和水库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中称为”赤潮”。
这些因素将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2.2 破坏生态环境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出现以后,会降低水体透明度,使下层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严重受阻,而且植物呼吸本身也消耗大量的氧气。
氧的生成和释放量减少很多。
当藻类大量繁殖到一定程度,水体营养消耗枯竭时又会发生大面积的死亡,微生物分解那些死尸的时候会消耗大量氧,两种结果综合作用下会导致水中溶解氧浓度降低,从而引起水生动物,如鱼类、虾类的死亡。
而且有些蓝绿藻本身也可以释放出对鱼类和人类有毒的藻毒素,使水中生物大量死亡。
这样看来,整个水体生态结构都被破坏,直接影响生物链。
长久以往,还会加速海洋、湖
泊的消亡。
2.3 影响人类健康和城市的供水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某些物质本身就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如植物营养素氨氮,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转化为亚硝酸盐,它是亚硝胺的前体。
众所周知,亚硝胺、黄曲霉毒素、苯并芘是世界上三大致癌物质。
另外,水环境中某些藻类可释放出剧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可以进入鱼类的体内,鱼肉中很容易合成胺类物质,它们会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们的餐桌,通过饮食损害人体健康甚至严重时可以致人死亡。
水体一旦发生富营养化,整个水质都会变坏,会散发出腥臭味道,里面甚至会含有毒素,这样下来,人们便不可以放心的安全饮用,水体需要严格的进行消毒、灭菌,富营养水体由于缺氧而产生硫化氢、甲烷和氨类等有毒有害气体以及水藻产生的某些有毒物质,更增加了制水过程中的技术难度,这样下来既影响制水厂的出水率,同时也加大了制水成本费用。
污染严重时,甚至会失去饮用价值。
所以直接影响城市供水。
2.4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水体一旦发生富营养化,影响水质,就直接影响养殖业,造成直接损失;很多江河湖海本身就是旅游景点,水体富营养化,使水体散发腥臭,引发“水华”或“赤潮”,观赏价值严重降低,旅游系统便会崩溃,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而且,水体发生污染,国家就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治理,这样算来,水体富营养造成的损失不
可估计。
3 防止与防治方法
3.1防止方法
防止方法主要依据产生原因提出,首先,要减少工业废水、生活用水的排放,科学的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最重要的是减少含磷洗涤剂的制备,那些工业用水、生活废水要加强检测和管理,当它们处理到那些营养物质含量在一定水平下之后才准许排放。
其次,发展生态农业,减少肥料用量。
农业施肥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施肥,改善施肥方法,减少肥料的使用量,同时保护水土,多种些树木涵盖水土,抵制开山伐木,避免水土流失带走大量的营养物质。
然后在畜牧业和养鱼业中,处理好动物的排泄物,不让它们直接随雨水等形式甚至直接进入水体污染江海湖泊。
3.2防治措施
3.21 物理方法
(1)工程性措施:清淤挖泥、深水曝气、湖内下层水抽取、人工打捞、引水稀释等措施。
引水冲污和稀释是指向富营养水体中引入寡营养盐、水质较好的水,冲刷并置换湖内的富营养水体,像我们大家洗碗一样,用干净的水,洗去碗里的脏东西。
但这个方法仅可在短期内缓解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若外源和内源污染不能有效控制,引水冲污和稀释的效果不能长期保持。
清淤挖泥是对改善那些底泥营养物质含量高的水体一种有效的手段,但需要注意地点和深度。
当挖掘表层底泥后,可能会正好暴露出深层底泥高含量的可溶性磷和氨氮,使更
多的磷和氮从底泥中释放出来,进一步恶化水质。
所以,一定要事先观测好水下的各层次的含氮磷的泥土情况,这样便可以有目的的进行挖掘。
同时,我们要进行打捞,但是藻类太多的情况下,操作起来会相当困难。
虽然这类工程型措施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但是成本偏高,可操作性差。
(2)吸附法与膜过滤法
这些都是最近研究出来的方法。
所谓吸附法就像吸铁石吸附铁一样,用活性炭和沸石等比表面积高的吸附物质来吸附水体中的藻类、悬浮物等,达到净化富营养水体的效果。
膜过滤法就是利用膜过滤技术以外加压力或化学势差为推动力,利用高分子膜实现藻类等杂质与水的分离。
这两种方法效率高,速度快,但是成本太大,只适用于小范围操作。
(3)紫外线法
大家都知道我们常用于紫外线的消毒灭菌作用,这种方法同样对藻类适用。
藻类等微生物在受到紫外线(波长190-400nm、)照射时,藻类细胞内的DNA螺旋体被紫外线的电磁能所破坏,导致细胞失去增殖的能力,从而达到灭活效应。
直接杀死藻类,但是这种方法虽然直接见效,成本太大。
3.22 化学方法
(1)化学药剂:讲到化学方法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化学药剂。
现在已经研究出来很多种化学药物来杀死藻类。
常见的有硫酸铜、二氧化氯等。
一般适合已经形成“水华”即污染严重的水体。
但是尽管藻类被
杀死,水藻腐烂分解仍旧会释放出磷。
所以,死藻应及时捞出,或者再投加适当的化学药品,将藻类腐烂分解释放出的磷酸盐沉降。
虽然化学杀藻剂杀藻效果比较好,但由于水体水体流动性等的影响,会造成时效性差,不能立竿见影;同时,藻类被杀死后腐烂分解释放出的磷,会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而且化学物质可能会释放些毒素,影响鱼类生长,污染水源。
所以,我们要开发研究新型的化学药剂,向污染小,见效快的方向发展。
(2)凝聚沉降:有许多种阳离子可以使磷有效地从水溶液巾沉淀出来,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价格比较便宜的铁、铝和钙,它们都能与磷酸盐生成不溶性沉淀物而沉降下来。
通过向水体添加铁盐或铝盐,吸附或絮凝水体中的无机磷酸盐,降低水体中磷的浓度。
同时,铝盐能够形成氢氧化铝,沉淀在沉积物表层形成“薄层”,阻止沉积磷的释放。
同时粘土也可以吸附磷,将它们沉降下来。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添加大量的混凝剂,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我们要斟酌水体污染程度,酌量而施。
3.23 生物技术
现在科学发展迅速,所有方法都向着安全生物生态的方向即生物技术进行。
在治理水体富营养化上的生物技术主要有:
(1)植物替代法
藻类在水体泛滥成灾,很大一方面就是他们占据了水体中有限的生态位,那么,如果我们将选用合适的替代品这些生态位占据了呢?经实验研究,凤眼莲、灯心草、知风草、鸭拓草、水翁、空心菜等都
是对氮、磷高吸收的植物,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种植这些植物,均会不同程度的收到对水的净化效果。
而且这些作物长了之后占据了生态位,同时又净化水体,两全其美。
这些植物生长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我们再把它转移出来,大量的营养物质便随之从水体中输出。
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做好风险评估,尽量选择本地物种,避免造成生物入侵现象。
(2)加入微生物菌剂、吞噬藻类的生物
微生物作用与化学药物相类似,但环保,安全。
微生物进入水体后被迅速激活,并与水中藻类竞争营养源,从而使藻类因缺乏营养而死亡,沉入水底。
同时那些微生物还能继续降解死亡藻类,直至将其消灭,使水体变清。
生物修复除藻剂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生物修复除藻产品,包含了能适合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十几种活性微生物和相应的酶,对水体中的水生生物以及人类等不产生危害及副作用。
自然界吞噬藻类的生物有很多,如饲养草鱼就可以控制藻类繁殖。
草鱼生长在亚洲,以水生植物和丝状藻为食。
因此可以作为一种生物方法来控制有害植物生长。
同时还有研究表明:鲢、鳙鱼对蓝藻消化率为3O~40%,鲢、鳙鱼每增加1kg生物量,就有50kg蓝藻被消耗掉。
还有一种噬藻体(Cyanophage)是以蓝藻为寄主的浮游病毒类群(也称蓝藻病毒),因其能特异性地感染蓝藻并导致其死亡,是蓝藻“水华”潜在的控制因子。
微生物是降解废水、废物的主力,利用通过遗传工程改造的微生物将会成为治理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有效方法。
不过这些方法使用的关键是如何选择能吞噬藻类的鱼类微
生物,并进行群落和数量的合理确定。
这个方法和生态位替代一样,必须做好风险评估。
基因工程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我们可以通过改造吞噬藻类的那些鱼类、微生物的基因,让他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总结】
水体富营养化是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生态环境,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它的发生和治理直接关系我们的生存环境,所以我们要加快科学的研究步伐,向新型的无污染治理方向发展。
同时要保护环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严重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安峰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与控制技术综述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Anhui Agn.Sci.2012,40(16):9041—9044,9062 【2】陆洪省曹晓强水体富营养化控制的研究进展
【3】郭玉峰,郑轶荣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与治理产业与科技论坛【4】胡耐根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5】陈火君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浅析科技信息
【6】周扬高州水库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与控制对策研究
【7】陈旭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进展及对策
【8】孙铁衍《污染生态学》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