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四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
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学习《春望》
1.听录音,自由朗读。
2.简介背景,知人论世。
3.指名读,思考:
哪些词句写出了当时国家兵荒马乱的形势?
题为“春望”,作者站在长安城头,到底望见了一些什么?
4.品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妙。
5.联想、想象:
本诗最后一句(尾联)让你头脑中浮现出怎样一个人物形象?哪一个动作刻画得十分传神?6.通过写所见,诗人到底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何得知?
7.背诵。
学习《泊秦淮》
一、导入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是谁写呀?(杜牧<<山行>>)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板书:泊秦淮)
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呀?(五言绝句)
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三、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四、赏析诗歌。
1、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
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五、齐读并背诵全诗。要求:读出忧伤、悲愤。
六、积累:
1、《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第二课时
1、学习《过零丁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两首诗,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背诵。
3、有感情的背诵和默写
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1、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
2、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
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一、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师: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陆游写的古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对陆游,你有哪些了解?把你课前搜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
学生可能交流陆游的生平、作品等。
师:南宋光宗三年农历十一月四日深夜,阴山骤起一场大雨,震响了僵卧孤村的六十八岁诗人陆游的心弦,虽然他已隐居两年,但老骥伏枥而志在千里。此刻,诗人灵感又随风雨同至,
写下了这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十一月四日的夜晚。出示古诗,教师感情朗读。
二、自读古诗,了解诗意
1.自读古诗,要求:
(1)反复读古诗,做到读通顺,正确。
(2)找出生字,读准字音并识记字形。
(3)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大概意思。
(4)把不懂的地方作出标记。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读古诗,齐读古诗。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并说说怎么记。
(3)通过刚才的自学,你学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理解的字词或诗句意思。
(4)还有那些不懂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学生提出不懂的词句,互相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帮助。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和交流,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学生说整首诗大概的意思。
融入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次齐读古诗。
三、深入品读,感悟诗情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诗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词句理解体会。
如:前两句,诗人很爱国,还想着为祖国守卫边疆。(读前两句,读出爱国之情。)
师:为什么不去,而只是还想着?再读,说说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前两句古诗,在读中体会,抓住重点词理解。
“僵卧孤村”——诗人当时的境遇,年老力衰、孤独无助、与世隔绝。
“不自哀”——教师通过提问:作者如此凄凉,为什么还“不自哀”呢?体会作者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境遇放在心上。
“尚思”——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
再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后两句,诗人忧国忧民连做梦都梦见自己身赴战场。
“入梦来”——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
问:作者为什么只能在梦中身赴战场?
生:结合前两句,诗人年老力衰。
是介绍背景:作者所处年代正是南宋与金兵交战之时,作者也曾当过官,他一直坚持抗金,并且也曾多次身赴战场,奋勇杀敌,保卫自己的祖国。但当时统治者却腐败无能,面对强敌只知道逃离,于是,与他们思想格格不入的陆游处处受到排挤,最终被罢官,隐居在阴山故居。作者目睹自己的祖国面对强敌,国土丧失,人们在金兵的铁蹄下苦不聊生。作者空有一颗报国之心,却不能实现。
问: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对统治者的愤恨;不能实现愿望的痛苦;在梦中实现愿望的高兴;醒来后的失望……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作者复杂的心情。
师:是啊,作者的内心充满了渴望万里从军,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但却壮志难酬,无路请缨,心中充满了悲愤之情。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执著,对理想愈是执著,它的悲愤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