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脊柱畸形资料

合集下载

内科学_各论_症状:脊柱的成角畸形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症状:脊柱的成角畸形_课件模板
诊断: 额突出,胸部易见串珠,但四肢及手指短 粗,腰椎明显前凸,血钙磷正常,干能端 变宽,但轮廓仍光整,。
内科学症状部分:脊柱的成角畸形>>>
检查项目: 血常规、红细胞沉、核磁共振、脊柱MRI、 胱氨酸。
内科学症状部分:脊柱的成角畸形>>>
相关症状:
脊柱和四肢畸形 脊柱后突 腰背酸痛 腰部酸胀及无力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脊髓压迫。
内科学症状部分:脊柱的成角畸形>>>
相关疾病: 脊柱侧凸 脊柱裂和有关畸形 脊柱裂。
谢谢!
内科学症状部分:脊柱的成角畸形>>>
简介:
到出生后完成一部分。 胚胎发育到第 14~21天时有板状细胞层将羊膜腔和卵黄 囊分开。从此分为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 层。外胚层形成神经板,其中部下陷成为 神经沟,继之发育成神经管。 脊索源于 间叶细胞,位于神经管的深层,上自枕后 下达尾椎。沿正中线围绕脊索形成42对体 节。中胚层沿神经管形成原
诊断:
似压乒乓球的感觉,多见于8-9个月或以 上的患者,十字状颅型,出牙延迟,胸部 肋骨串珠,鸡胸或漏斗胸,
3,多见于6个月以上的患者,形成钝 圆环状隆起,患者行走后可出现“o”形 腿或“x”形腿,其他 小儿学坐后可致脊 柱后突或侧弯,
本病的诊断根据儿童营养史及x线检 查不难作出,前
内科学症状部分:脊柱的成角畸形>>>
内科学症状部分:脊柱的成角畸形>>>
简介: 始的体节渐演变成”生骨节”,沿神经管 和脊索发育,最后形成椎体。
内科学症状部分:脊柱的成角畸形>>>
病因:
一、结构性脊柱侧凸 1. 特发性脊柱侧凸:至今病因未明, 一般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除基因异常外, 考虑与生后姿势和动作有关。部分小婴儿 总朝单一方向平卧而不翻身,使未发育成 熟的软颅骨和骨盆受引力影响而发生变形, 同时胸廓受压影响脊柱,可能是特发性脊 柱侧凸的诱因。 A. 婴儿型

脊柱健康小知识

脊柱健康小知识

脊柱侧弯小知识——脊柱弯曲的危害性1.椎骨的改变椎骨的畸形是脊柱侧凸的基本病理改变,除先天性侧凸外,侧凸患者常随侧凸的加重而产生椎体两侧或椎体前后的高度不等,即楔形改变,左右楔变形成侧凸,前后楔变,常常是前侧高度减少,造成后凸,若两者合并存在则形成侧后凸。

椎体两侧不对称,凸侧增大,凸侧椎弓根增粗增长,同侧的横突隆起,椎板增厚,而凹侧椎弓根变短,使椎管呈凸侧长凹侧短而近似横三角形。

棘突偏离中线而倒向凹侧。

整个椎骨向后旋转。

2.肋骨与胸廓的改变随着椎骨的旋转,肋骨产生一侧隆起,一侧平陷,凸侧的肋椎角变锐,而凹侧的肋椎角增大,凸侧肋间隙变宽,凹侧肋间隙变窄。

由于凸侧肋骨隆起,肋骨角度变小,因而胸廓畸形,凸侧胸腔变窄。

肋骨本身也常由扁平形改变为三角形。

3.椎间盘改变椎间盘的形态随着椎体的楔变而楔变。

在凸侧椎间盘增厚,纤维环层次增多,而凹侧间盘变矮,纤维环变薄,而髓核移向凸侧。

尽管椎间盘在显微镜下改变不大,但文献报告侧凸患者椎间盘中氨基乙糖含量明显减少。

相反,酸性磷酯酶含量增加。

同时侧凸可以引起间盘蛋白糖结构变化。

4.椎管的改变由于脊柱侧凸,生理曲线消失,椎管变形,使脊髓及神经根弛张不一,脊髓偏离椎管中央,常偏向凹侧,紧贴凹侧椎弓根旁,因而畸形加重,可产生脊髓受压或神经根牵拉。

5.椎旁肌改变脊柱侧凸患者常伴有椎旁肌萎缩,两侧不等,凹侧更为明显。

在显微镜下观察,有些肌肉有变性,横纹消失,肌核减少,间隙纤维增生。

有些学者发现侧凸患者的椎旁肌部分肌梭结构发生改变,在侧凸角度大于50°者更为明显。

有些学者认为特发性脊柱侧凸是肌源性的。

6.胸腔内脏改变主要是肺脏和心脏的功能改变,由于脊柱侧凸,椎体旋转,引起胸廓畸形及呼吸肌疲劳,肺扩张相应受限。

肺功能障碍后,可导致缺氧,低氧血症又可引起血球体积增大,进而导致血粘度增高,微循环阻力加大,肺动脉压升高,右心负荷加大。

严重者最后可导致心肺功能衰竭。

脊柱侧弯小知识——脊柱弯曲的预防医学研究认为,脊柱弯曲患者多为先天性、后天性、特发性、结核性、外伤性以及类风湿等多种原因所引发,使脊柱的韧带、肌肉和骨骼发生病变,从而导致脊柱的非正常生长发育,形成躯干外型姿态的严重缺陷。

常见脊柱畸形课件

常见脊柱畸形课件

脊柱畸形的分类
总结词
脊柱畸形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根据畸形的部位、类型和严重 程度等。
详细描述
根据畸形的部位,脊柱畸形可以分为颈椎畸形、胸椎畸形、腰椎畸形等;根据 畸形的类型,脊柱畸形可以分为前凸畸形、后凸畸形、侧凸畸形等;根据畸形 的严重程度,脊柱畸形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等。
脊柱畸形的病因
01
02
详细描述
胸椎畸形可能导致背部疼痛、僵硬和 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心 肺功能。
03
胸椎侧弯
胸椎侧弯是指胸椎在水平面上向一侧 弯曲,可能导致背部不平整和不对称 。
05
04
胸椎后凸
胸椎后凸是指胸椎在垂直面上向后凸 出,可能导致驼背和呼吸困难。
腰椎畸形
腰椎畸形是指腰椎的形态

或结构发生异常,常见的
颈椎后凸
颈椎后凸是指颈椎在垂直面上向 后凸出,可能导致颈部前屈受限 。
颈椎发育不良
颈椎发育不良是指颈椎骨发育不 全或异常,可能导致颈椎稳定性 差和容易受伤。
胸椎畸形
总结词
胸椎畸形是指胸椎的形态或结构发生 异常,常见的类型包括胸椎侧弯、胸 椎后凸和胸椎发育不良等。
胸椎发育不良
胸椎发育不良是指胸椎骨发育不全或 异常,可能导致胸椎稳定性差和容易 受伤。
骶骨隐裂
骶骨隐裂是指骶骨处存在隐性裂缝或缺陷 ,通常无明显症状,但可能在某些情况下 导致疼痛和不适。
骶椎裂
骶椎裂是指在骶骨处存在裂缝或缺陷,可 能导致骶骨稳定性差和容易受伤。
03
脊柱畸形的诊断与评估
X光检查
01
X光检查是脊柱畸形诊断的基础, 可以观察脊柱的形态、排列和结 构,以及是否存在异常的骨性结 构。

脊柱畸形

脊柱畸形

根据病因分类 一.结构性脊柱侧凸 二.非结构性脊柱侧凸
一.结构性脊柱侧凸
1.特发性(idiopathic)
(1) 幼儿型(0~3岁)(2)儿童型(4~9岁)(3)青少年型 (10~16岁)
2.神经肌肉性 (1)神经源型 (2)肌源型 3.先天性 4.神经纤维瘤病 5.间质形成障碍
6.风湿性疾病 7.外伤性 8.脊柱外瘢痕挛缩
(1)脓胸后(2)烧伤后
9.骨软骨营养不良 10.骨感染 11.代谢性疾患
(1)佝偻病(2)成骨不全(3)高胱氨酸尿症
12.腰骶部异常 13.肿瘤
二.非结构性脊柱侧凸
1.姿势性侧凸 2.癔症性侧凸 3.神经根刺激性侧凸
Milwaukee支具
又称颈胸腰骶支具。适用于治疗颈胸段和 胸段侧凸。
胸腰骶支具 胸腰骶支具适用于
胸腰段和其以下水 平的侧凸
年长峡部骨质硬化,血供减少,间盘退变
间盘退变需跨节段固定 MRI有助间盘诊断
手术适应证
无或有症状,青少年>50% 进行性滑脱者 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非手术治疗无法矫正畸形和明显
步态异常者 下肢出现神经症状或马尾综合症
手术方法
椎板切除减压 峡部直接修复植骨内固定 脊柱融合 复位内固定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还有不少患者合并有脊髓异常其中脊髓纵裂,脊 髓栓系综合症是最常见的。因此对于先天性脊柱 侧凸患者应全面检查作出正确诊断。 对于先天性
脊柱侧凸最重要的是判断侧凸的进展,但有时初 诊时很难作出决定。例如某些混合型畸形的患者 因为同时存在多种畸形,包括半椎体,骨桥畸形 不同的部位可能抵消了相互之间的作用而使脊柱 达到平衡,进展可能性小。这样需要密切随访, 对畸形进展的潜力作出及时而正确的评估

脊柱专科常见病

脊柱专科常见病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

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压迫腰椎神经,而出现腰腿放射性疼痛。

腰间盘相当于一个微动关节,是由透明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组成,存在于腰椎的各个椎体之间,对腰椎椎体起着支撑、连接和缓冲的作用,它的形状象个压扁的算盘珠,由髓核、软骨板、纤维环三部分组成。

当由于外伤、退变等原因造成纤维环后凸或断裂,髓核脱出,就称为腰间盘突出。

由于脊髓由间盘的后方经过,当突出的间盘压迫脊神经或马尾神经引起腰腿痛、麻痹或大小便失禁、甚至引起瘫痪。

腰椎间盘突出按突出程度基本可分为三种:1.腰椎间盘膨出;2.腰椎间盘突出;3.腰椎间盘脱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人群: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以往以重体力劳动者多见,现代生活工作模式改变,长期站立或伏案工作者、驾驶员等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

一般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易致腰椎间盘突出。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上看,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最大,其活动度也最大,而位于这两个节段的后纵韧带却相对较窄(只有上部宽度的1/2),因而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是最容易受损的部位,临床上也是以腰4~腰5及腰5~骶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A 腰椎间盘突出是怎么引起的?(一)常见原因:(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引起椎节失稳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综合因素造成腰椎节段的不稳定。

(2)外力的作用: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轻微损害,日积月累地作用于腰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

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因素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就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从而造成髓核突出。

儿童少年常见病防治—脊柱弯曲异常课件

儿童少年常见病防治—脊柱弯曲异常课件
侧弯异常程度
– 轻度(Ⅰ度):脊柱运动试验仍有侧弯,但俯卧试验 侧弯消失;弯曲与中轴线的最大距离<1.0cm
– 中度(Ⅱ度):俯卧试验侧弯未完全消失,或前屈试 验有单侧肋骨明显隆凸或单侧肌肉挛缩;弯曲与中轴 线的最大距离1.0-2.0cm
– 重度(Ⅲ度):侧弯不消失,且伴有挛缩性肌肉隆起 和胸廓畸形;弯曲与中轴线的最大距离≥2.1cm
如何早期发现脊柱侧弯
1. 一侧髋部比一侧高,腰部不对称,弯曲的凹面看 起来比凸面高;
2. 一侧肩膀比另3. 领口不平,一侧肩部比另一侧高;
4. 女孩双乳发育不均等,左侧的乳房往往较大。但 正常女性有30%存在两侧乳房不对称的情况,应 加以区别。
姿势性脊柱弯曲异常的预防与矫治
检查方法 – 受检者立正侧向检测者,检查外耳道、肩峰、大转 子是否在同一垂直面上。
诊断 – 驼背(humpback):胸曲增大,外耳道处于肩峰、大转子垂
直面之前
– 圆背(round-shoulder):脊柱胸段和腰段均后凸 – 直背(straight back):脊柱无生理性弯曲 ,外耳道在肩峰与
脊柱侧弯角度的测量——Cobb测量法
确定侧弯的端椎。上、下端椎是指侧弯中向脊 柱侧弯凹侧倾斜度最大的椎体。
在上端椎的椎体上缘和下端椎椎体的下缘各划 一横线。对此两横线各做一垂直线。
该二垂直线的交角就是 Cobb 角。对于较大的 侧弯,上述两横线的直接交角亦等同于 Cobb 角。
2.脊柱前后弯曲检查
脊柱运动试验:经一般检查怀疑有侧弯,而前屈试验无异常体征者, 缓慢做脊柱前屈、背伸、左侧弯、右侧弯和左右扭转运动各两次,然 后取立正姿势,重新检查脊柱侧弯。
俯卧试验:让受检者在诊查床上平直俯卧、放松,检查原来的侧弯 是否消失。

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最早是在60年代初期,由美国的Harrington 医生开始的,Harrington 发明了哈氏棒,开始使用它治疗小儿麻痹症导致的脊柱侧弯,经过手术患者可以坐起来,以后逐渐应用到了脊柱侧弯的手术矫正。

1974年墨西哥的医生Luque发明了鲁氏棒和钢丝矫正技术,将Harrington棒(哈氏棒)的二点固定发展为多点固定,提高了矫正效果。

国内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是80年代初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吴之康教授到美国和墨西哥,师从Harrington和Luque 教授学习后,1983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开展了国内最早的脊柱侧弯矫正手术。

在后来几年里面,除了协和,广州的陈志白教授、山西的马景昆教授也先后开展了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

1986年吴之康教授退休,被聘为306医院的顾问,那时候306开始在吴教授的指导下开展脊柱侧弯矫正手术。

到了90年代初期,国内不少医院都作脊柱侧弯矫正手术,比较出名的除了上述的医院,还有成都的饶恕成教授、哈尔滨的姜洪和教授等。

也是在90年代初期,由于医疗条件和技术的限制,脊柱侧弯矫正手术出现了不少并发症,一度很多医院都停止了这个手术。

到了90年代中期,北京协和医院引进了CD三维矫正技术和理论,以及现代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脊柱侧弯的矫正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效果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南京鼓楼医院的邱勇教授是在90年代中期留学法国,师从C、D两位教授中的Cotrel教授学习脊柱侧弯矫正理论和技术,1997年邱教授回国开始脊柱侧弯的三维矫正,治疗了不少患者。

国内其他治疗脊柱侧弯的医院大概情况是这样的:90年代末北京304医院史亚民教授开始做侧弯,上海的李眀教授2002年开始做侧弯手术,301医院的王岩教授2002年开始做侧弯手术。

注意观察,避免孩子脊柱长歪暑假,很多家长会带孩子去验视力、矫牙齿,鲜有人会带孩子检查脊柱。

“小孩哪会有脊柱问题?那不是中老年人的病吗?”众多爸妈如此认为。

脊柱

脊柱
脊椎脊髓发育异常
颈胸椎序列尚可,腰椎序列不整齐,生理曲度反曲,腰2-5椎体形态异常,腰2-4椎体中央可见一裂隙,相应椎间盘信号缺失,椎间隙变窄,腰2、3椎体部分融合,腰1-5椎板未完全愈合,脊髓圆锥位于腰4水平,腰3-5平面脊髓中央见一纵行异常信号将脊髓一分为二,上下端又合为一体,胸9-腰1平面脊髓中央见长T1长T2异常信号,余未见明显异常。
胸10-骶2椎体及部分椎体附件信号异常,部分椎体变扁,T1WI信号减低,T2WI信号不均匀,椎旁未见异常软组织影,相应椎管未受累,所见脊髓未见异常。
胸10-骶2椎体及部分椎体附件骨质破坏,结合病史,考虑为转移瘤。
胸腰段MRI未见异常
胸腰段序列整齐,生理曲度存在,椎体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椎间隙正常,椎间盘形态信号未见异常,硬膜囊无明显受压,黄韧带无明显增厚。脊髓信号及形态未见异常。
颈椎MRI平扫未见异常。
星形细胞瘤
颈椎椎体序列尚可,生理曲度变直。延髓至胸5椎体平面脊髓增粗,T2信号增高,C2-C4平面脊髓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为主。增强扫描,C2-C4平面脊髓内椭圆形明显强化区,大小约4.5×1.4cm,且脊髓囊变区有周边强化,水肿不强化。
延髓至胸5椎体平面脊髓内异常信号影,病灶内有囊变,周围水肿明显,与周围脊髓分界不清,考虑为髄内占位性病变,星形细胞瘤或室管膜瘤可能。
1.延髓及C1-7椎体平面椎管内脊髓内占位性病变,多考虑为室管膜瘤,不除外血管母细胞瘤或星形细胞瘤。
2.胸1-3椎体平面脊髓水肿。
室管膜瘤术后
胸椎序列整齐,生理曲度存在,约胸10-12棘突及椎板却如,相应硬膜囊局部增宽,胸11-12平面脊髓内见少许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胸4-9脊髓中央见一线状异常信号,椎体椎间盘形态信号未见异常。

图文详解脊柱侧弯的成因、评估及康复

图文详解脊柱侧弯的成因、评估及康复

图文详解脊柱侧弯的成因、评估及康复脊柱侧弯是什么?▼脊柱侧弯是脊柱的非正常弯曲。

正常的脊柱在肩部有向后的弯曲,而在腰部有向前的弯曲。

典型的脊柱侧弯包括三维的脊柱和肋骨畸形。

根据度数的变化,脊柱从侧面弯曲,有时椎骨有轻微旋转,导致髋部或肩部出现不平衡。

可能发展至下列情况:主要是侧面的弯曲(类似英文字母C)或(图1)有两个弯曲(一个主要的弯曲和一个次要的弯曲,导致形成S形),脊柱侧弯最常发生在上背(胸椎区域)与下背(腰椎区域)之间。

还有可能只在上或下背发生侧弯。

脊柱侧弯在一般人群中相对比较常见(美国2-3%的人受到脊柱侧弯的影响),与脊柱弯曲的角度有关。

有大概10%的青少年有一定程度的脊柱侧弯,但是只有不到1%的人脊柱侧弯需要进行纠正治疗(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

据报道在美国1000个人里面有1.5人的脊柱侧弯超过25度。

有60%的弯曲在青春期前曲度增长很快.一般来说,曲度小于30度,在成年骨骼成熟后不会继续发展。

脊柱侧弯成因▼脊柱侧弯引起的原因包括先天,后天或退化性问题,但是大部分脊柱侧弯的原因并不知晓,这种我们称为特发性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有很多类型,下面是最常见的四种:脊柱侧弯畸形图先天脊柱侧弯。

这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先天脊柱畸形。

这种情况一般在幼年时期脊柱已经出现畸形。

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弯。

这种情况一般由于脊柱肌肉无力或由于神经问题导致的脊柱向一侧弯曲。

这种类型的脊柱侧弯特别是在因为潜在神经肌肉问题而不能走路(例如肌肉萎缩或大脑性麻痹)的人里面出现。

这也被称为退化性脊柱侧弯。

退化性脊柱侧弯。

当脊椎的关节退化,脊柱侧弯也可以慢慢发生,使北部产生弯曲。

这种情况我们有时称作成年脊柱侧弯。

特发性脊柱侧弯。

目前最常见的脊柱侧弯即这种类型(有80%的脊柱侧弯属于此类,而且还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为7:1。

常常发生在青春期,特别在快速成长期内会加速发展。

脊柱侧弯的表现•头有侧倾,并且与髋部不在一条直线•肩胛骨突出•一边的髋部或肩部高于另外一边,导致衣服下摆不一致•倾向某一边多过另外一边•在发育中的女孩,乳房大小不一•当儿童两膝并拢向前弯,两臂自然下垂时,一边的上背要高于另外一边。

医学知识之脊柱畸形

医学知识之脊柱畸形

脊柱畸形一概述脊柱的冠状位,矢状位或轴向位偏离正常位置,发生形态上异常的表现,称为脊柱畸形。

二病因根据脊柱畸形的原因考虑,可以分为特发性,先天性,神经肌肉型,间质性,创伤性等原因。

对于侧凸来说,特发性是其常见原因;对于后凸来说,以神经纤维瘤病I型,Scheumann病为常见冠状位畸形,将其畸形位置分为上胸段,中胸段,胸腰段/腰段。

1.特发性即特发性脊柱侧凸,从病因学上来讲,并不十分明确,但是和基因和遗传具有一定关系,此外还存在椎旁肌肉本身分布不平衡的原因。

形态学是指椎体本身没有结构异常,椎体分隔正常,拥有对称的椎弓根,发育正常的椎板和关节突。

2.先天性(1)先天性脊柱侧凸对于先天性脊柱侧凸或者后凸,通常是指椎体本身结构异常而导致的脊柱畸形。

其病理结构类型,通常分为椎体骨骼形成不全或者分隔不全。

椎体形成不全可以发生在冠状位或者矢状位,从而造成了脊柱侧凸或者后凸。

(2)先天性脊柱畸形是由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发育前6周)形成的脊索和髓节发育异常。

通常伴有其他脏器的发育畸形,可以用VACTERL来缩写,即为V-椎体发育畸形,A-肛门闭锁,C-心血管畸形,TE-气管食管瘘,R-肾脏发育不良,L-肢体发育不良。

同时还可能伴发翼状肩胛(Sprengel Deformity),Klipp el-Feil综合征等病变。

(3)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是由于椎体的先天性融和(分隔障碍)造成的,和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发病机理是类似的,但是形态上只是对于矢状位曲度存在影响。

同样由于形成角状后凸畸形的形成,容易导致脊髓受压,或者由于脊髓本身血运障碍导致双下肢瘫痪症状。

3.疾病因素(1)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主要是由于全身肌肉系统病变,导致胸背部本身肌肉无力和病变所造成椎旁肌不能够很好的支撑脊柱所造成。

(2)神经纤维瘤病也是造成脊柱侧(后)凸的重要原因。

神经纤维瘤病本身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导致多系统损害。

(3)马方综合征也是引起脊柱侧凸的原因,男女发病比例类似,是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5号染色体15q21.1变异造成),但是也有约25%的患者是染色体变异造成的。

常见脊柱畸形资料

常见脊柱畸形资料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脊柱畸形的常见误区几个需要知道的事实

脊柱畸形的常见误区几个需要知道的事实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脊柱畸形的常见误区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脊柱畸形的基本知识 2 脊柱畸形的常见误区 3 脊柱畸形的正确认知 4 脊柱畸形的案例分析 5 如何避免脊柱畸形的误区
脊柱畸形的基本知识
脊柱畸形的定义
脊柱畸形是指脊 柱的形态、结构、
功能异常
包括脊柱侧弯、 脊柱后凸、脊柱
脊柱畸形的正确认知
脊柱畸形的病因
遗传因素:家族中 有脊柱畸形病史
发育异常:胎儿在 子宫内发育过程中
出现异常
环境因素:母亲 孕期吸烟、饮酒、
营养不良等
外伤:出生时或出 生后受到外伤导致
脊柱畸形
脊柱畸形的治疗方式
非手术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 手术治疗:包括脊柱融合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椎体切除术等 保守治疗:包括佩戴支具、牵引治疗等 综合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治疗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脊柱畸形的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 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肌肉力量 和柔韧性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 烟、酗酒等不良习惯
定期进行脊柱检查,及时发现 和治疗脊柱畸形
脊柱畸形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先天脊柱畸形患者的治疗历程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病情等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 治疗效果: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改善等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饮食、运动、心理调整等
预防脊柱畸形的措施和注意事 项
正确对待脊柱畸形的治疗方式
添加 标题

脊柱畸形病例征集模板

脊柱畸形病例征集模板

脊柱畸形病例征集模板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病史:15岁女性患者,主诉发现脊柱侧凸3年余,合并腰背痛1年。

患者12岁发现脊柱弯曲,近几年有较明显进展,未做其他治疗。

近一年诉腰背部疼痛,休息后缓解,活动后加重。

两年前月经初潮,否认其他系统疾病。

从事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无受限。

患者不满意其身体外观不对称,并且主诉肩部不等高和躯干旋转(包括胸廓和乳房不对称)。

查体:患者系青少年,健康,体型中等,营养良好,右肩稍高,轻度腰部不对称。

无双下肢不等长,皮肤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

影像学检查:图1站立位AP片主胸弯Cobb角54°,腰弯48°,Risser5,躯干轻度向左倾斜,偏距2.8 cm.图2 仰卧位AP像,主胸弯37°,腰弯35°图3 侧方屈曲位像示主胸弯减小到15度,腰弯减小到24度,图4a,临床外观像图4B,临床大体示剃刀背。

诊断及理由∙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理由:1)患者为青少年期(12岁)发现脊柱侧凸的“正常”女孩;2)右侧主胸弯(T4-T12)54°,顶椎在T8和T9之间的椎间盘;3)矢状面顶椎区平背畸形(Sagittal T5-T12 < 10°);4)未见先天性发育异常的椎体;5)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8)其它无异常。

分型及理由∙Lenke 1CN型∙理由:1)右侧主胸弯;2)上胸弯T1-T4 = 29°(未提供左侧bending,应该<25°),矢状位T2-T5后凸+7°(<20°),上胸弯和主胸弯之间未见交界性后凸,故上胸弯为非结构性上胸弯。

3)Bending像腰弯T12-L5 = 24°(<25°),Adam test未见腰弯有明显骨性隆起,矢状面胸腰段T10-L2 = -5°,未见交界性后凸,故腰弯为非结构性弯;4)患者是右主胸弯(Right Major Thoracic Curve),Lenke 1型;5)CSVL 处于非结构性腰弯顶椎L2凹侧缘的外侧,故腰弯修正弯C。

脊柱侧弯-疾病研究白皮书

脊柱侧弯-疾病研究白皮书

脊柱侧弯-疾病研究白皮书第一部分脊柱侧弯-疾病概述 (2)第二部分脊柱侧弯-疾病的病因分析 (3)第三部分脊柱侧弯-疾病的主要症状及临床表现 (5)第四部分脊柱侧弯-疾病的发展趋势分析 (7)第五部分脊柱侧弯-疾病患者的分布情况 (9)第六部分脊柱侧弯-疾病的鉴别诊断 (11)第七部分脊柱侧弯-疾病的权威治疗医院与机构 (13)第八部分脊柱侧弯-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案 (15)第九部分脊柱侧弯-疾病的护理方案 (17)第十部分脊柱侧弯-疾病的科学管理 (19)第一部分脊柱侧弯-疾病概述脊柱侧弯(Scoliosi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它表现为脊柱的非正常侧弯,使得脊椎在水平方向上产生弯曲,形成“C”或“S”形的曲线。

这种异常侧弯可能会导致脊柱不稳定,进而影响身体姿态和运动功能,严重时还可能会对内脏器官造成压迫,引起其他健康问题。

脊柱侧弯可以按照年龄发病分为婴幼儿脊柱侧弯、儿童脊柱侧弯和成人脊柱侧弯三类。

其中,儿童脊柱侧弯是最常见的类型,多发生于10岁至16岁之间,特别是女性。

成人脊柱侧弯可能是儿童时期未被发现的侧弯逐渐发展或者由于年龄增长、脊椎退变等因素引起。

脊柱侧弯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遗传因素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某些家族中脊柱侧弯的发病率较高,表明基因在该疾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一些特定的神经肌肉疾病、先天性畸形和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脊柱侧弯。

临床上,脊柱侧弯的程度可以从轻度到重度不等,一般通过测量Cobb 角来评估侧弯的严重程度。

Cobb角是指脊椎侧弯时两个最边缘的脊椎椎体之间的角度。

轻度脊柱侧弯通常在10度以下,中度在10度至40度之间,重度脊柱侧弯则超过40度。

在许多轻度和中度病例中,脊柱侧弯的症状可能不明显,患者可能感觉到轻微的背痛或不适,姿势可能稍微不协调。

但对于重度脊柱侧弯,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肩膀和腰部不对称,胸廓畸形,身体侧倾等。

治疗脊柱侧弯的方法因病情轻重而异。

对于轻度脊柱侧弯,观察和监测是常见的处理方式,确保脊柱的发展不会进一步加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椎体旋转的三维脊柱畸形。
国际脊柱侧凸研究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 SRS
)对脊柱侧凸的定义为:站立位脊柱正位X线片上,脊
柱偏离中心,且Cobb角大于10度。
矫形器学
矫形器学
背面观:脊柱侧弯,双肩不等高,肩胛骨不对称
矫形器学
矫形器学
矫形器学
病因学分类
矫形器学
手术适应证
一般认为对于Cobb角在40°以上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
凸,因今后侧凸进展的几率较大,应考虑手术治疗。
在支具治疗过程中若出现侧凸明显进展(超过5°/天)
,则提示保守治疗失败,也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的选择不应单纯依靠Cobb角的大小,患者的年
Ⅲ度:凸侧椎弓根移至中线,凹侧椎弓根消失; Ⅳ度:凸侧椎弓根越过中线,靠近凹侧。
矫形器学
矫形器学
矫形器学
③髂骨骨骺移动或称Risser征: Risser将髂嵴分为4等份,髂骨骨骺骨化由髂前上棘向髂
后上棘移动,骨骺移动
0-25%为Ⅰ度,
25%-50%为Ⅱ度,
50%-75%为Ⅲ度, 75%以上为Ⅳ度, 骨骺与髂骨融合为Ⅴ度。 Risser征是判断骨骼发育成熟度的重要标志,Risser征Ⅳ
成熟前。
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最为常见。 在超过30°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女性与男性的
比例为10:1。
矫形器学
侧凸的评估
①弯曲度测量:目前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是cobb法。在
脊柱站立位全长正位片上以侧弯头尾两端向凹侧倾斜 最大的椎体为上下端椎。上端椎上缘的垂线与下端椎 下缘垂线的交角及为cobb角。一般认为cobb角的大小 与侧凸的进展程度密切相关。
埃-当综合征
短颈
均属于间充质病变。
矫形器学
3.静力学和动力学平衡的破坏
3.1 神经肌肉静力学和动力学平衡(SRS将神经肌肉型侧凸按以下分类)

神经源性疾病(Neuropathic)

(一)上神经元病变(Upper motor neuron) 脑瘫(cerebral palsy) 脊髓小脑变性、共济失调、Charcot-Marie-Tooth病、Roussy-Levy病 。 脊髓空洞症 脊髓肿瘤 脊髓外伤 脊髓灰质炎 创伤 脊髓性肌萎缩 Riley-Day综合征
1个顶点为PUMCⅠ型, 2个顶点为PUMCⅡ型, 3个顶点为PUMCⅢ型。 根据侧凸的不同三维特点继续分为13个亚型。
PUMC分型将分型与融合范围、融合节段、手术入路
相结合,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邱贵兴等利用此分型指导15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
,随访19.5个月,未出现失代偿病例。

胸廓成形术后,严重的胸廓瘢痕挛缩等。
4. 特发性脊柱侧弯

原因不明的脊柱侧凸最常见,约占总数的75%-80%。根据其发病年龄分 为婴儿型(0-3岁)、少儿型(3-10岁)及青少年型(10岁后)。
脊柱与脊髓畸形的诊断基础
病史

矫形器学
发现畸形的时间 畸形的影响 患者的一般状况 家族史及患者的发育情况等 大体观察 站立位检查:前面观、侧面观、背面观 行走步态 神经系统检查
治疗;
④在支具治疗过程中若侧凸进展超过5°/年,且cobb角
大于40°,应行手术治疗。
矫形器学
支具治疗脊柱侧凸
目的:矫正或控制脊柱弯曲,改善脊柱平衡和外观,
防止弯曲增加,并使脊柱稳定。
矫正器根据矫治侧弯位置的高低,大体分为两类: 一类是带有颈圈或颈托及上部金属结构的支具,通常
被称为颈胸腰骶支具(cervicothoracic lumbarsacral orthosis),如Milwauke支具。此类支具矫治脊柱侧凸 的范围可至颈椎。
撑开力总是在弯曲侧,压缩力总是在凸侧。每一个作
用力应该终止在一个弯曲的端椎,而不应该延伸至另 一个弯曲的椎体,否则作用力会进一步扩大本来已经 张大的椎间隙,导致脊柱的不平衡。
对矢状面的作用力是应该被首先考虑的,第一根钢棒
将建立矢状面序列,而第二根钢棒对矢状面的影响是 非常小的。
撑开总是产生绝对的或相对的脊柱后凸,加压总是产
其病因不清,患者一般无神经及肌肉功能的异常,影像学上
无脊椎发育异常。
按首次发病年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婴儿型(infantile type),发病年龄在0-3岁之间;
少儿型(juvenile type),发病年龄在4-10岁之间; 青少年型(adolescent type),发病年龄在10岁至骨骼发育
度和Ⅴ度代表骨骼发育成熟,侧弯进展几率较小。
矫形器学
矫形器学
④脊柱柔韧性判断:
脊柱柔韧性的判断对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是判断融合
节段和融合范围的重要依据。
常用的方法包括仰卧位左右弯曲像、牵引像和支点弯
曲像。
其中止点弯曲像重复性较好,可真实反映胸段侧凸的
僵硬程度,预测侧凸的矫正效果。
矫形器学
(二)下神经元( Lower motor neuron )

其他病毒性脊髓炎
矫形器学

肌源性疾病(Myopathic)

多发性关节挛缩 肌营养不良 纤维比例失调 先天性肌张力低下 肌萎缩性肌强直病
3.2 姿势动力学平衡

视觉障碍,前庭功能障碍,双下肢不等长
3.3 胸廓静力学平衡
≥20°的侧弯成为结构性侧凸。
矫形器学
包括6种冠状面分型、3种腰椎修正型和3种矢状面修正
型,共有42种类型。
Lenke分型虽然较全面但较为复杂,在实际临床应用中
有一定的难度。
目前对于该系统中结构性侧凸的定义还存在较大争议。
PUMC(协和)分型
国内邱贵兴等2003年报道
矫形器学
根据顶点个数将将青少年特发性侧凸分为三型:
另一种不带颈圈,高度仅达腋下的支具,称之为胸腰
骶支具(thoracolumbarsacral orthosis),如Boston支 具。此类支具只适用于弯曲中心在T7以下的脊柱侧凸 患者。
矫形器学
Milwauke支具
机理:通过在侧凸顶点施加侧方应力,并结合纵向牵引力 。 适应证:主要用于胸段脊柱侧凸的矫正。 单胸弯或双胸弯, Risser征小于等于Ⅱ度, 如果出现侧弯明显进展或者初次就诊时侧弯度数在20°-
非结构性侧凸:是指脊柱及其支持组织无内在的固有
改变,侧凸在侧方弯曲像或牵引像上可以完全矫正,
累及的椎体未固定在旋转位上。如因姿势不正、神经
根刺激、双下肢不等长等原因引起的侧凸。在病因得 到治疗后侧凸即可消除。
结构性侧凸:是指伴有椎体固定旋转畸形的侧方弯曲
,患者无法通过平卧或侧方弯曲自行矫正侧凸,或虽 矫正但也无法维持。
1.2 局部运动学的异常
创伤:如骨折、椎板切除术后、胸廓成型术、放射治疗后
脊柱滑脱,先天性腰骶关节畸形等
风湿病、骨感染、肿瘤等
矫形器学
2、韧带结构的改变
马凡综合征
40%-75%合并脊柱侧凸 临床表现:瘦长体型、细长指、漏斗胸、鸡胸、高腭弓
、扁平足、主动脉瓣和二尖瓣闭锁不全等。
潮后满3 年。ຫໍສະໝຸດ 矫形器学密尔沃基型脊柱侧凸矫形器
矫形器学
胸腰骶支具
高位型:用于侧凸顶点在T8或T8水平以下脊柱侧凸。
低位型:通过一侧腰垫可用于腰段脊柱侧凸的矫正。
治疗原理:通过三点或四点力来达到矫正侧凸的目的。
典型的是Boston支具:优点是穿戴方便,且可被衬衣所
掩盖,故容易被患者接受。缺点是随患者年龄增长及身 高变高,需不断更换支具。
矫形器学
矫形器学
Cobb角测定
矫形器学
矫形器学
矫形器学
矫形器学
矫形器学
②椎体旋转度测量: 通常采用Nash-Moe法,根据正位X线片上椎弓根的位
置将其分为5度。
0度:双侧椎弓根对称; Ⅰ度:凸侧椎弓根移向中线,但未超过第一格,凹侧
椎弓根变小;
Ⅱ度:凸侧椎弓根移至第二格,凹侧椎弓根消失;
40°之间者。
矫形器学
构造:主体部分由骨盆部、两个后方纵向连接杆、一
个前方纵向连接杆和颈圈组成。
佩戴:一般要求23小时/天。
复查:每4个月一次,要求摘除支具4小时后再拍摄脊
柱站立位X线片。
时间:佩戴至患者骨骼发育成熟后,结束支具治疗的
指标为男性Risser 征Ⅴ度,女性Risser 征Ⅳ度且月经初
矫形器学
矫形器学
治疗目的:矫正侧凸、获得稳定、维持平衡、尽可能减
少融合范围。
治疗原则:观察、支具治疗、手术治疗。 具体原则:
①初次就诊时侧凸cobb角小于20°,应严密观察;
②在观察过程中如果侧凸进展超过5°/年,且cobb角大
于20°,应行支具治疗;
③初次就诊时侧凸cobb角在20°-40°之间,应行支具
矫形器学
常见脊柱畸形种类
与治疗原则
白金柱
《矫形临床学》试行版(2011),洪毅主编。 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临床康复教研室
矫形器学
常见脊柱畸形种类
脊柱侧凸(后凸)
特发性
先天性脊柱畸形 神经肌肉型
脊柱裂
退变性脊柱畸形 病理性脊柱畸形
骨质疏松 脊柱炎症、结核、肿瘤
矫形器学
特发性脊柱侧凸分型
King 分型:1983年,无法反映脊柱侧凸的三维畸形情
况,在指导三维矫形方案时不断有失代偿现象出现。
Lenke分型: 2001年,将脊柱侧凸分成三部分,上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