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形态结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昆虫体积的增大而变慢;当一种昆虫身体的直 径超过20mm时,呼吸方式将不利于昆虫生命活 动的正常进行,这也可能是大型昆虫容易灭绝的 原因。
在描述昆虫的形状时,常用细长、长形、圆形、 椭圆形、扁平、侧扁等词语或以某一常见物体 的形状来说明。
1.3 昆虫的体向
在描述昆虫时,常以昆虫重心为中心(多为胸部) 给昆虫的各结构定位,常用的体向有前、后、背、 腹、侧、左、右、内、外、基、端等。
3.2.2单眼 根据其着生的位置和功能,可分 为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类。
——背单眼 为成虫和不全变态类的若虫(稚虫)所 具有。多为3个或2个,极少1个者,也有少数种类无背 单眼。背单眼一般着生在额区上方,3个排成三角形, (如蝗虫、蝉等)。背单眼一般只能辨别光的方向和强 弱,不能成像。 ——侧单眼 为全变态类幼虫所具有,位于头部两侧 的颊区下方,通常1~7对。如叶蜂类幼虫仅1对;鳞翅 目幼虫多为6对,成弧形排列。侧单眼虽能成像,但视 力极弱。
3.1.2 触角类型
丝状(蟋蟀、蝗虫) 刚毛状(蜻蜓、蝉) 锯齿状(叩头虫) 球杆状(蝶类) 栉齿状(雄绿豆象) 羽毛状(大蚕蛾) 念珠状(白蚁) 环毛状(雄蚊) 锤状(瓢虫) 鳃片状(金龟甲) 膝状(蜜蜂) 具芒状(蝇类)
3.1.3 触角功能
触角的主要功能是嗅觉和触觉作用,
前缘脉(Costa,C) 亚前沿脉(Subcosta,Sc) 径脉(Radius,R) 中脉(Media, M) 肘脉(Cubitus,Cu) 臀脉(Anal,A) 轭脉(Jugal veins, J) 横脉(crossvein)
前胸背板的变化
前胸背板因无翅的着生,而变异很大。如蝗虫的前胸背板呈马 鞍形;菱蝗菱形;半翅目和鞘翅目近梯形;螳螂长管状;角蝉则
形成各种形状的角突……。多数种类的前胸背板不发达,仅为一 狭片。
2.昆虫胸部的附器
2.1 胸足
2.1.1胸足的基本构造
基节 较粗短,着生在基节 窝内。 转节 较短小,少数2节。 腿节 较强大、粗壮,与胫 节以关节相连。 胫节 细长,常有刺和距。 跗节 由1~5个亚节组成, 常有跗垫。 前跗节 通常包括1对爪和1 个膜质中垫。
——构造 又称双刺吸式口器,为脉翅目幼 虫所特有。
刮吸式口器 蝇类幼虫(蛆)所特
有。
3.2 了解口器类型和为害特点的意义
帮助识别昆虫 了解口器类型和为害特点,可为正确选用农药及合理施 药提供依据。 防治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常选用胃毒性杀虫剂喷洒 在植物表面或制成固体毒饵,害虫取食时,杀虫剂随食 物一起进入害虫消化道,被吸收以后通过血淋巴扩散到 神经、肌肉等各种组织中,产生毒杀作用) 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应选用内吸性杀虫剂,喷 洒在植物表面,被植物吸收后,害虫取食时,将植物汁 液与药剂同时摄入体内,发挥杀虫作用。 ★触杀剂和熏蒸杀虫剂等不受口器类型限制。 可根据被害状大致判明害虫类群
3.⒊口器
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由于昆虫取食方式和食物的种 类不同,口器的类型变化很大。但主要为咀嚼式口器和刺 吸式口器两种类型。 咀嚼式口器:取食固体食物
蛾蝶 吸食暴露在物体表面 的液体物质 蝇类
虹吸式口器
口器类型 吸收式口器
取食液体食物
舐吸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 锉吸式口器
蝉
吸食植物体内的汁液 或吸食动物体液
下口式
前口式
后口式
口器着生位置
3、昆虫头部的附器
3.1 触角
大多数昆虫都有一对发达的触角,着生于头部两侧上方 的触角窝内,可自由活动。
3.1.1 触角构造
分3部分:触角基部第一
节称为柄节,第二节称为 梗节,以后各节统称 为鞭节。鞭节可分若 干亚节,变异大。
昆虫触角的模式构造图 1.柄节 2.梗节 3.鞭节
有的有听觉(雄蚊)或其他功能。
3.1.4 了解触角类型和功能的意义
●
鉴别种类的重要依据触角的形状、分节数目、着生位臵
以及触角上感觉孔的数目和位臵等随昆虫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因 此触角常作为昆虫分类的重要特征。
●
鉴别某些种类的雌雄
例如舞毒蛾雄虫的触角为羽状,
而雌虫的触角则为丝状;豆象科(Bruchidde)雄虫触角为栉齿状, 雌虫则为锯齿状。
胫节 转节 腿节 跗节
基节
前跗节
2.1.2胸足的类型
步行足(步行甲) 跳跃足(蝗虫后足) 捕捉足(螳螂前足) 开掘足(蝼蛄前足)
游泳足(龙虱后足) 抱握足(雄龙虱前足) 携粉足(蜜蜂后足) 攀悬足(虱类)
2.2 翅
翅脉
翅脉是由气管伸入双层翅面形成的。翅脉的排列形式称为 脉序。为了便于分析比较,人们抽象归纳出了假象脉序。 此外,有的还在翅面上形成翅痣和翅室。
第三节 昆虫的胸部
胸部是昆虫的第二个体段,由3个体 节组成,依次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 每个胸节的侧下方各生有1对分节的足。 多数昆虫在中胸和后胸侧上方还各生有1 对翅,依次称为前翅和后翅。足和翅都 是昆虫的运动器官。 ★ 胸部是昆虫运动的中心。
1.胸部的基本构造
有翅昆虫成虫的胸节一般近方形,由背板、腹板、2侧板4块骨 板组成。无翅昆虫和幼虫的胸节构造简单,各节大小、形状、结构 相似。 胸节的发达程度,与翅和足的着生及发达程度有关。前胸因为 无翅着生,变异较大;具翅胸节常高度骨化,背板、腹板和侧板均 发达。
头部的变化:头部向前延伸成喙(象鼻)状,如象甲、蝎蛉等; 额区向后倾,与头顶成锐角,如尖头蚱蜢。
2、昆虫的头式
⒈下口式 口器着生在头 部下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 的纵轴垂直。如蝗虫等。大
多见于植食性昆虫。
⒉前口式 口器着生在 头部前方,头部的纵轴与身 体的纵轴几乎平行。如步甲 等。捕食性、钻蛀性昆虫 ⒊后口式 口器向后伸, 贴在身体的腹面,头部的纵 轴与身体纵轴成锐角。如蝉 等。刺吸式昆虫 昆虫头式类型是识别昆 虫种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在昆虫取食、栖息、 群集、避敌、决定行动方向等活动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昆虫的眼有复眼和单眼2种。
3.2.1 复眼 复眼通常1对,位于头部侧上方。为成虫和若
虫(或稚虫)所具有。低等、穴居、寄生性者常退化;小眼表
面呈六角形,数目变化很大。
复眼能分辨出近距离的物体,特别是运动着的 物体,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
沿身体纵轴趋向头端为前方(anterior),趋向腹部 末端为后方(posterior),前方、后方分别又有头 向和尾向之称。 昆虫在一个平面上爬行或停落时,与该平面垂直方 向的近平面者为腹向(ventral),离平面者为背向 (dorsal)。 自背面观,在昆虫的头向与人头向一致时,人体的 左、右即为虫体的左右向,左右两向均为侧向。 侧向上,近体轴着为内方,远体轴者为外方。 基部与端部通常是对附肢或体表突出物而言,近着 生处者为基部,远离着生处者为端部;此外,对于 腹部和小盾片则是以靠近体前方者为基部,远离体 前方者为端部。
体长(body length)是指昆虫头部前端到腹部 末端的距离,不包括头部的触角和腹部末端的 外生殖器的长度。
翅展(wing span)是指两前翅展开时,两翅 顶角之间的距离。
不同的昆虫个体间大小差异很大。
现生的最大昆虫见于竹节虫目、鳞翅目和鞘翅目中。
最长的竹节虫体长可达330mm;最大的蛾子是产于中、南美 洲的强喙夜蛾,其翅展可近达320mm;亚历山大凤蝶的翅展 可达300mm;产于我国南部的乌桕大蚕蛾的翅展可达300mm; 身体最粗壮的当推鞘翅目一些昆虫,有些粪蜣身体的直径可 达50mm,巨犀金龟的体长达180mm。
外壳由18~21个环节组成,即体节(somite或 segment)所组成;大部分体节之间由柔韧的节间 膜相连。昆虫的体躯可以分为头(head)、胸 (thorax)、腹(abdomen)3个明显的体段。 一般认为头部由6节组成,成虫阶段很难找到痕迹; 胸部由3节组成,中、后胸往往愈合得很紧;腹部 有9~11节组成,有时可见腹节减少到3~5节,有翅 昆虫在成虫阶段腹部除外生殖器及尾须外,其他 附肢均消失。
刺吸式口器害虫的为害症状
使植株呈现各种颜色的斑点、或使叶片卷曲、皱缩、 肿胀或形成虫瘿等,或使枝条枯萎。如蚜虫、叶蝉 等。
其他口器类型
虹吸式口器
——构造 鳞翅目成虫特有。
锉吸式口器
缨翅目蓟马特有。
舐吸式口器
——构造 为双翅目蝇类所特有。
嚼吸式口器
兼有咀嚼和吮吸两种功
能,为蜜蜂类特有。
捕吸式口器
昆虫的咀嚼式口器 1.上唇 2.上颚 3.下颚 4.下颚须 5.下唇 6.下唇须 7.舌
咀嚼式口器害虫的为害症状
咀嚼式口器的害虫为害植物时,常咬食 叶片和茎部,或蛀食果实和种子,造成孔洞、 缺刻,甚至吃光叶片或蛀空果实、种子(造 成植物器官或组织残缺)。如叶甲及多种蝶、 蛾类幼虫。
◆刺吸式口器
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上唇退化成三角形小片,下唇延长 成管状的喙,上、下颚特化为4条口针。上颚口针较粗,端部有 倒刺,以防止口针在取食过程中退出;下颚口针较细弱,内侧有 2纵槽,两下颚口针嵌合时形成了两条细管,粗者为食物道,细 者为唾道;舌位于口针基部,短小,圆锥形。多见于半翅目、同 翅目和双翅目蚊类等。
第二节 昆虫的头部
头部是昆虫的第一个体段。昆虫 的头部通常着生有1对触角,1对复 眼,0~3个单眼和口器。 ★ 昆虫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1、昆虫头部的分区
头顶、后头区、额区、颊区、唇基区
昆虫头部构造图 一、正面:1.触角 2.颊 3.额 4.唇基 5.上颚 6.上唇 7.头顶 8.复眼 二、侧面:1. 头顶 2.单眼 3.唇基 4.上颚 5.上唇 6.后头 7.颊
蓟马
嚼吸式口器:兼食固体和液体2种食物
3.3.1 口器构造 ◆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等五个部分组成
上唇 是衔接在唇基前缘的一个双层薄片,外壁 骨化,表面具一些次生的沟。其内壁膜质,具密毛 与感觉器,称为内唇。上唇是口器的前盖,可以防 止食物外落。 上颚 是1对位于上唇之后的锥状坚硬构造,前 端有切齿叶以切断和撕裂食物,后部有臼齿叶以磨 碎食物。 下颚 位于上颚之后能相向或相背及前后活动。 分为轴节、茎节、内颚叶百度文库外颚叶、下颚须5部分 。作用:辅助上颚取食(刮切和握持食物)、感触 食物(触觉、味觉、嗅觉) 下唇 是位于下颚后面、后头孔下方的一个片状 构造,是口器的后盖,主要起托挡食物的作用。结 构与上颚相似,也由5部分(后颏、前颏、侧唇舌 、中唇舌、下唇须)组成。 舌 是位于口前腔中央的袋状构造,其表具浓密 的毛与感觉器,能帮助运送与吞咽食物,并有味觉 之用。
2. 昆虫的体躯
昆虫的体躯由坚硬的外壳和包藏的内部组织与器 官组成。 所有节肢动物的体躯都是由一系列环节(体节) 组成的。昆虫体躯分节的依据是:在胚胎期出现 过1对附肢、1对体腔囊和1对神经节。 昆虫的体躯一般由18~20个体节组成。体节之 间以节间膜相连,相邻前、后两节间膜之间的部 分,即为1个体节。
第一章 昆虫的形态结构
第一节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第二节 昆虫的头部 第三节 昆虫的胸部 第四节 昆虫的腹部 第五节 昆虫的体壁
第一节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昆虫的大小、形状与体向
昆虫的体躯
1.昆虫体躯的大小、形状与体向
1.1 昆虫体躯的大小
昆虫体躯的大小常用体长和翅展来表示。
有些已灭绝的昆虫体型更大,如出现在二叠纪的巨脉蜻蜓翅
展长达710mm。
最小的昆虫为一些寄生性的膜翅目昆虫,其成虫的 体长在0.2mm以下。 对大部分昆虫而言,体长多在5~15mm之间,而
翅展在15~45mm之间。
1.1 昆虫的大小
人们一般把昆虫分为巨、大、中、小、微5类。
●
用以害虫的防治 利用昆虫触角对某些化学
物质有敏感的嗅觉功能,可进行诱集或驱避。 如利用性信息素制成的性诱剂诱杀雄蛾,可用 于害虫测报和防治;利用某些夜蛾对糖、醋、 酒味的喜好,配制毒饵对其诱杀等。对某些储 藏害虫如蜚蠊、衣鱼等可用樟脑球散发的气味 进行驱逐,在害虫防治上这类药剂称为拒避剂。
3.⒉眼
巨型:体长在100mm以上 大型:体长在99~40mm之间; 中型:体长在39~15mm之间; 小型:体长在14~3mm之间; 微型:体长在2mm以下。
1.2 昆虫的形状
昆虫的外形可谓千姿百态,但大多数昆虫体躯为
圆筒形,一般直径不超过10mm。
因为昆虫的呼吸靠气管系统进行,气体扩散作用
使氧气沿着气管进入组织,但氧气扩散的速度会
在描述昆虫的形状时,常用细长、长形、圆形、 椭圆形、扁平、侧扁等词语或以某一常见物体 的形状来说明。
1.3 昆虫的体向
在描述昆虫时,常以昆虫重心为中心(多为胸部) 给昆虫的各结构定位,常用的体向有前、后、背、 腹、侧、左、右、内、外、基、端等。
3.2.2单眼 根据其着生的位置和功能,可分 为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类。
——背单眼 为成虫和不全变态类的若虫(稚虫)所 具有。多为3个或2个,极少1个者,也有少数种类无背 单眼。背单眼一般着生在额区上方,3个排成三角形, (如蝗虫、蝉等)。背单眼一般只能辨别光的方向和强 弱,不能成像。 ——侧单眼 为全变态类幼虫所具有,位于头部两侧 的颊区下方,通常1~7对。如叶蜂类幼虫仅1对;鳞翅 目幼虫多为6对,成弧形排列。侧单眼虽能成像,但视 力极弱。
3.1.2 触角类型
丝状(蟋蟀、蝗虫) 刚毛状(蜻蜓、蝉) 锯齿状(叩头虫) 球杆状(蝶类) 栉齿状(雄绿豆象) 羽毛状(大蚕蛾) 念珠状(白蚁) 环毛状(雄蚊) 锤状(瓢虫) 鳃片状(金龟甲) 膝状(蜜蜂) 具芒状(蝇类)
3.1.3 触角功能
触角的主要功能是嗅觉和触觉作用,
前缘脉(Costa,C) 亚前沿脉(Subcosta,Sc) 径脉(Radius,R) 中脉(Media, M) 肘脉(Cubitus,Cu) 臀脉(Anal,A) 轭脉(Jugal veins, J) 横脉(crossvein)
前胸背板的变化
前胸背板因无翅的着生,而变异很大。如蝗虫的前胸背板呈马 鞍形;菱蝗菱形;半翅目和鞘翅目近梯形;螳螂长管状;角蝉则
形成各种形状的角突……。多数种类的前胸背板不发达,仅为一 狭片。
2.昆虫胸部的附器
2.1 胸足
2.1.1胸足的基本构造
基节 较粗短,着生在基节 窝内。 转节 较短小,少数2节。 腿节 较强大、粗壮,与胫 节以关节相连。 胫节 细长,常有刺和距。 跗节 由1~5个亚节组成, 常有跗垫。 前跗节 通常包括1对爪和1 个膜质中垫。
——构造 又称双刺吸式口器,为脉翅目幼 虫所特有。
刮吸式口器 蝇类幼虫(蛆)所特
有。
3.2 了解口器类型和为害特点的意义
帮助识别昆虫 了解口器类型和为害特点,可为正确选用农药及合理施 药提供依据。 防治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常选用胃毒性杀虫剂喷洒 在植物表面或制成固体毒饵,害虫取食时,杀虫剂随食 物一起进入害虫消化道,被吸收以后通过血淋巴扩散到 神经、肌肉等各种组织中,产生毒杀作用) 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应选用内吸性杀虫剂,喷 洒在植物表面,被植物吸收后,害虫取食时,将植物汁 液与药剂同时摄入体内,发挥杀虫作用。 ★触杀剂和熏蒸杀虫剂等不受口器类型限制。 可根据被害状大致判明害虫类群
3.⒊口器
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由于昆虫取食方式和食物的种 类不同,口器的类型变化很大。但主要为咀嚼式口器和刺 吸式口器两种类型。 咀嚼式口器:取食固体食物
蛾蝶 吸食暴露在物体表面 的液体物质 蝇类
虹吸式口器
口器类型 吸收式口器
取食液体食物
舐吸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 锉吸式口器
蝉
吸食植物体内的汁液 或吸食动物体液
下口式
前口式
后口式
口器着生位置
3、昆虫头部的附器
3.1 触角
大多数昆虫都有一对发达的触角,着生于头部两侧上方 的触角窝内,可自由活动。
3.1.1 触角构造
分3部分:触角基部第一
节称为柄节,第二节称为 梗节,以后各节统称 为鞭节。鞭节可分若 干亚节,变异大。
昆虫触角的模式构造图 1.柄节 2.梗节 3.鞭节
有的有听觉(雄蚊)或其他功能。
3.1.4 了解触角类型和功能的意义
●
鉴别种类的重要依据触角的形状、分节数目、着生位臵
以及触角上感觉孔的数目和位臵等随昆虫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因 此触角常作为昆虫分类的重要特征。
●
鉴别某些种类的雌雄
例如舞毒蛾雄虫的触角为羽状,
而雌虫的触角则为丝状;豆象科(Bruchidde)雄虫触角为栉齿状, 雌虫则为锯齿状。
胫节 转节 腿节 跗节
基节
前跗节
2.1.2胸足的类型
步行足(步行甲) 跳跃足(蝗虫后足) 捕捉足(螳螂前足) 开掘足(蝼蛄前足)
游泳足(龙虱后足) 抱握足(雄龙虱前足) 携粉足(蜜蜂后足) 攀悬足(虱类)
2.2 翅
翅脉
翅脉是由气管伸入双层翅面形成的。翅脉的排列形式称为 脉序。为了便于分析比较,人们抽象归纳出了假象脉序。 此外,有的还在翅面上形成翅痣和翅室。
第三节 昆虫的胸部
胸部是昆虫的第二个体段,由3个体 节组成,依次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 每个胸节的侧下方各生有1对分节的足。 多数昆虫在中胸和后胸侧上方还各生有1 对翅,依次称为前翅和后翅。足和翅都 是昆虫的运动器官。 ★ 胸部是昆虫运动的中心。
1.胸部的基本构造
有翅昆虫成虫的胸节一般近方形,由背板、腹板、2侧板4块骨 板组成。无翅昆虫和幼虫的胸节构造简单,各节大小、形状、结构 相似。 胸节的发达程度,与翅和足的着生及发达程度有关。前胸因为 无翅着生,变异较大;具翅胸节常高度骨化,背板、腹板和侧板均 发达。
头部的变化:头部向前延伸成喙(象鼻)状,如象甲、蝎蛉等; 额区向后倾,与头顶成锐角,如尖头蚱蜢。
2、昆虫的头式
⒈下口式 口器着生在头 部下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 的纵轴垂直。如蝗虫等。大
多见于植食性昆虫。
⒉前口式 口器着生在 头部前方,头部的纵轴与身 体的纵轴几乎平行。如步甲 等。捕食性、钻蛀性昆虫 ⒊后口式 口器向后伸, 贴在身体的腹面,头部的纵 轴与身体纵轴成锐角。如蝉 等。刺吸式昆虫 昆虫头式类型是识别昆 虫种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在昆虫取食、栖息、 群集、避敌、决定行动方向等活动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昆虫的眼有复眼和单眼2种。
3.2.1 复眼 复眼通常1对,位于头部侧上方。为成虫和若
虫(或稚虫)所具有。低等、穴居、寄生性者常退化;小眼表
面呈六角形,数目变化很大。
复眼能分辨出近距离的物体,特别是运动着的 物体,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
沿身体纵轴趋向头端为前方(anterior),趋向腹部 末端为后方(posterior),前方、后方分别又有头 向和尾向之称。 昆虫在一个平面上爬行或停落时,与该平面垂直方 向的近平面者为腹向(ventral),离平面者为背向 (dorsal)。 自背面观,在昆虫的头向与人头向一致时,人体的 左、右即为虫体的左右向,左右两向均为侧向。 侧向上,近体轴着为内方,远体轴者为外方。 基部与端部通常是对附肢或体表突出物而言,近着 生处者为基部,远离着生处者为端部;此外,对于 腹部和小盾片则是以靠近体前方者为基部,远离体 前方者为端部。
体长(body length)是指昆虫头部前端到腹部 末端的距离,不包括头部的触角和腹部末端的 外生殖器的长度。
翅展(wing span)是指两前翅展开时,两翅 顶角之间的距离。
不同的昆虫个体间大小差异很大。
现生的最大昆虫见于竹节虫目、鳞翅目和鞘翅目中。
最长的竹节虫体长可达330mm;最大的蛾子是产于中、南美 洲的强喙夜蛾,其翅展可近达320mm;亚历山大凤蝶的翅展 可达300mm;产于我国南部的乌桕大蚕蛾的翅展可达300mm; 身体最粗壮的当推鞘翅目一些昆虫,有些粪蜣身体的直径可 达50mm,巨犀金龟的体长达180mm。
外壳由18~21个环节组成,即体节(somite或 segment)所组成;大部分体节之间由柔韧的节间 膜相连。昆虫的体躯可以分为头(head)、胸 (thorax)、腹(abdomen)3个明显的体段。 一般认为头部由6节组成,成虫阶段很难找到痕迹; 胸部由3节组成,中、后胸往往愈合得很紧;腹部 有9~11节组成,有时可见腹节减少到3~5节,有翅 昆虫在成虫阶段腹部除外生殖器及尾须外,其他 附肢均消失。
刺吸式口器害虫的为害症状
使植株呈现各种颜色的斑点、或使叶片卷曲、皱缩、 肿胀或形成虫瘿等,或使枝条枯萎。如蚜虫、叶蝉 等。
其他口器类型
虹吸式口器
——构造 鳞翅目成虫特有。
锉吸式口器
缨翅目蓟马特有。
舐吸式口器
——构造 为双翅目蝇类所特有。
嚼吸式口器
兼有咀嚼和吮吸两种功
能,为蜜蜂类特有。
捕吸式口器
昆虫的咀嚼式口器 1.上唇 2.上颚 3.下颚 4.下颚须 5.下唇 6.下唇须 7.舌
咀嚼式口器害虫的为害症状
咀嚼式口器的害虫为害植物时,常咬食 叶片和茎部,或蛀食果实和种子,造成孔洞、 缺刻,甚至吃光叶片或蛀空果实、种子(造 成植物器官或组织残缺)。如叶甲及多种蝶、 蛾类幼虫。
◆刺吸式口器
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上唇退化成三角形小片,下唇延长 成管状的喙,上、下颚特化为4条口针。上颚口针较粗,端部有 倒刺,以防止口针在取食过程中退出;下颚口针较细弱,内侧有 2纵槽,两下颚口针嵌合时形成了两条细管,粗者为食物道,细 者为唾道;舌位于口针基部,短小,圆锥形。多见于半翅目、同 翅目和双翅目蚊类等。
第二节 昆虫的头部
头部是昆虫的第一个体段。昆虫 的头部通常着生有1对触角,1对复 眼,0~3个单眼和口器。 ★ 昆虫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1、昆虫头部的分区
头顶、后头区、额区、颊区、唇基区
昆虫头部构造图 一、正面:1.触角 2.颊 3.额 4.唇基 5.上颚 6.上唇 7.头顶 8.复眼 二、侧面:1. 头顶 2.单眼 3.唇基 4.上颚 5.上唇 6.后头 7.颊
蓟马
嚼吸式口器:兼食固体和液体2种食物
3.3.1 口器构造 ◆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等五个部分组成
上唇 是衔接在唇基前缘的一个双层薄片,外壁 骨化,表面具一些次生的沟。其内壁膜质,具密毛 与感觉器,称为内唇。上唇是口器的前盖,可以防 止食物外落。 上颚 是1对位于上唇之后的锥状坚硬构造,前 端有切齿叶以切断和撕裂食物,后部有臼齿叶以磨 碎食物。 下颚 位于上颚之后能相向或相背及前后活动。 分为轴节、茎节、内颚叶百度文库外颚叶、下颚须5部分 。作用:辅助上颚取食(刮切和握持食物)、感触 食物(触觉、味觉、嗅觉) 下唇 是位于下颚后面、后头孔下方的一个片状 构造,是口器的后盖,主要起托挡食物的作用。结 构与上颚相似,也由5部分(后颏、前颏、侧唇舌 、中唇舌、下唇须)组成。 舌 是位于口前腔中央的袋状构造,其表具浓密 的毛与感觉器,能帮助运送与吞咽食物,并有味觉 之用。
2. 昆虫的体躯
昆虫的体躯由坚硬的外壳和包藏的内部组织与器 官组成。 所有节肢动物的体躯都是由一系列环节(体节) 组成的。昆虫体躯分节的依据是:在胚胎期出现 过1对附肢、1对体腔囊和1对神经节。 昆虫的体躯一般由18~20个体节组成。体节之 间以节间膜相连,相邻前、后两节间膜之间的部 分,即为1个体节。
第一章 昆虫的形态结构
第一节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第二节 昆虫的头部 第三节 昆虫的胸部 第四节 昆虫的腹部 第五节 昆虫的体壁
第一节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昆虫的大小、形状与体向
昆虫的体躯
1.昆虫体躯的大小、形状与体向
1.1 昆虫体躯的大小
昆虫体躯的大小常用体长和翅展来表示。
有些已灭绝的昆虫体型更大,如出现在二叠纪的巨脉蜻蜓翅
展长达710mm。
最小的昆虫为一些寄生性的膜翅目昆虫,其成虫的 体长在0.2mm以下。 对大部分昆虫而言,体长多在5~15mm之间,而
翅展在15~45mm之间。
1.1 昆虫的大小
人们一般把昆虫分为巨、大、中、小、微5类。
●
用以害虫的防治 利用昆虫触角对某些化学
物质有敏感的嗅觉功能,可进行诱集或驱避。 如利用性信息素制成的性诱剂诱杀雄蛾,可用 于害虫测报和防治;利用某些夜蛾对糖、醋、 酒味的喜好,配制毒饵对其诱杀等。对某些储 藏害虫如蜚蠊、衣鱼等可用樟脑球散发的气味 进行驱逐,在害虫防治上这类药剂称为拒避剂。
3.⒉眼
巨型:体长在100mm以上 大型:体长在99~40mm之间; 中型:体长在39~15mm之间; 小型:体长在14~3mm之间; 微型:体长在2mm以下。
1.2 昆虫的形状
昆虫的外形可谓千姿百态,但大多数昆虫体躯为
圆筒形,一般直径不超过10mm。
因为昆虫的呼吸靠气管系统进行,气体扩散作用
使氧气沿着气管进入组织,但氧气扩散的速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