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统计局-对人口日趋老龄化的预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人口日趋老龄化的预测分析[201313]

/xw!detaPage.action?tid=27682&type_no=302

哈尔滨统计局2013-08-30 09:42:00

人口年龄结构是人口自然增长和迁移变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今后人口再生产变动的基础和起点。它不仅对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速度和趋势等有重大的影响,而且对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将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本文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点,对未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进行预测分析,并提出问题思考与建议。

一、人口年龄结构现状

按照年龄结构分析方法,通常按少儿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的一定数值,将人口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三种类型。

1、总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哈尔滨市人口年龄结构的现状为,少儿人口比重为11.00%,比“五普”降低6.99个百分点,老年人口为比重为8.09%,比“五普”增加2.12个百分点,老少比为73.50%,比“五普”增加40.32个百分点,年龄中位数是38.08岁,比“五普”增加6.49岁。依据国际划分标准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少儿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四个指标均达到“老年型”人口标准。

2、总人口负担减轻,老年化进程加快

2010年哈尔滨市人口总抚养比为23.59%,比2000年的31.50%下降7.9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每100位15-64岁人口需要负担的少儿和老年的人数由2000年的31.50人下降到2010年的23.59人,抚养负担明显减轻。这主要是因为少儿抚养比下降,即由2000年的23.65%下降至2010年的13.60%,下降10.05个百分点,从而导致全市总抚养比下降。同时2010年全市老年抚养比为9.99%,与2000年的7.85%相比,提高了2.14个百分点。老、少抚养比的一增一减,说明全市老年化的进程在加快。

二、对未来哈尔滨市人口年龄结构的预测

预测未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及早了解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所带来的影响,可以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调整产业结构提供参考。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采用人口预测软件对哈尔滨市2010年至2020年人口年龄的变动进行简单预测,软件中的人口预测模型基于两个特定的假设条件,一是未来人口的死亡模式保持不变,二是所研究的人口为封闭人口(即不考虑人口流动状况),将2010年作为基期,未来10年人口结构的变化预测为:

1、到2024年前后人口总量达到最高值。按现有总和生育率595.66‰水平不变的状况

下,未来十多年时间哈尔滨市总人口处于平缓上升阶段,至2024年前后达到最高值1120万人。

2、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未来10年全市每年进入劳动年龄人口与退出劳动年龄人口之比由2010年的96.34%下降为2020年的44.02%,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量低于退出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所以致使劳动年龄人口总量持续下降。

3、人口红利即将消失。总人口负担系数由于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少年人口比重减少,老年人口增加速度大于少年人口减少速度,致使总人口负担系数逐年增加,总人口抚养比由2010年的23.59%,上升为2020年的31.09%,每百位15-64岁人口负担少年人口和老年人口由2010年的23.59人上升为2020年的31.09人,其中负担少年人口由2010年的13.60人下降为2020年的11.10人,负担老年人口由2010年的9.99人上升为2020年的19.99人。

三、问题与建议

人口构成与地区产业结构息息相关,人口状况及其变动又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根据上述简析的我市人口年龄结构特点和对未来人口年龄变动的预测提出以下问题与建议。

(一)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1、老年人口比重提高,我市将逐渐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老年人口大量增加,造成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各行业用工的选择,对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也将有一定影响。

2、老年人口比重提高加重社会及家庭的赡养负担。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生活的经济来源,依靠退休金的占52%、由家庭其他成员供养或者是政府的救济的占34%。居住在不同区域的老年人生活来源又有明显的差异,在城镇依靠离退休金的为主占74%以上,在乡村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为主占65%,因此乡村老年人赡养负担加重更为明显。

3、老年人口增加对社保基金形成较大的冲击。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市人口预期寿命78.71岁,比十年前“五普”增加了3.67岁。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退休年龄人口不断增加,而且年限不断上升,领取社保退休金、医保基金的人数也大幅增加,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退休人员领取的退休金也在逐年提高。2010年至2012年全市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基本保持在119万人左右,而全市享受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由67.6万人,增至73.7万人,增长9.02%。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2011年的2.6万人,增加到5.8万人,增长1.2倍,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由2.6万人,增加到3.6万人,增长38.46%。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由2010年的356.1万人,增加到364.1万人。由此带来的是:一方面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减少了养老金的供给;另一方面,领取社保退休金人员的增加和退休金的提高,对养老基金的刚性要求不断增加,给未来社保基金的支付能力带来严峻的挑战。

4、老龄工作管理问题日显突出。目前哈尔滨市老龄工作尚未完全纳入法制化、规范化

管理的轨道,老龄工作机构网络还不够健全。老年人口日益增多,使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四化”叠加的发展特征更加明显,导致的家庭问题和社会矛盾增多,对改革、发展以及社会稳定产生等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对策与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卫生医疗条件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正在不断加强,人口预期寿命也逐渐提高,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

1、广开就业门路,进一步发展老龄产业。老龄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巨大,应将其培育成一个经济增长点。老年群体特殊需求的扩大,是老龄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建议围绕老年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对一些产业进行结构调整,鼓励和引导老年产品市场的发展,提供老年人口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做到“老有所为”。建议相关部门制定一些必要优惠政策,扶持为老年人服务的、具有福利性质的产业发展。

2、加大政府投入及社会公共服务力度,健全社保基金体系。由于养老水平提高和离退休人员大幅增加,养老基金短缺的问题日渐显现。单靠提高个人和企业上缴资金及年限来解决这一问题,显然压力较大,必须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和政府公共服务的力度,体现政府责任,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越的晚年生活保障。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进程。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新型养老制度起步较晚,城镇和农村的养老制度仍存在极大差距。农村养老保险涉及面宽、人数多,需要大量资金,部分村级单位已没有经济实体,资金难以筹集,各级财政压力很大。建议由各级财政共同承担政府补助被征地农民缴纳养老保险费,所需费用从政府的土地收益中支出,土地收益没结余的,可以列入财政预算,减轻农民的负担,以达到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的目的。

4、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和机构养老作用。传统型家庭养老仍然是目前养老的主要方式,老年人口的衣、食、住、行主要靠子女及亲戚照顾。随着80年代出生的城乡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和传统观念的改变,这种赡养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需要并将逐渐淡化。未来要采用政府与个人结合或老年人互助养老等多种渠道的养老方式,促使各种养老服务各显其能,以适应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养老需求,使老年人能更好地安度晚年。

执笔人:社会处贾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