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及防控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产; 2、检查牲畜; 3、饲养放牧病畜; 4、接触病畜的尿、粪; 5、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 6、剪羊毛或从事皮毛加工; 7、挤奶或加工病畜奶制品; 8、采取病畜、病人的血液和病理材料; 9、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畜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水、土、 草料、棚圈、工具用品等; 10、从事布氏菌实验操作。
二、病原学
布氏菌的形态:是一组微小球杆状细菌,下分6个 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3型)、牛种(8型)、 猪种(5型)、犬种、森林鼠种和绵羊副睾种。但 仅前4型对人类致病,另2型对人的感染国内外均无 报道。 布氏菌的染色特点:可被所有碱性染料着色,革 兰氏阴性菌。柯兹洛夫染色为特异性染色。 布氏菌培养条件:布氏杆菌属无芽孢的革兰氏阴 性小球杆菌,可在弱酸或弱碱性培养基上生长繁殖, 适宜PH值为6.6-7.4,适宜温度为20-40℃,最适宜 温度为37 ℃,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通常要经4-6 天,有的甚至要经20-30天才能长出菌落。
一、概述
(我省疫情2012年第10位,2013年发病率10,发病数11)
一、概述(全省疫情)
1500
1000 500 0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全省 榆林
延安
渭南
2007-2013年我省以及高发地区布病发病数
(2013年渭南数据不含韩城)
一、概述(全省疫情)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鼠布生防科 范锁平 2014.03.31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四、布病诊疗
五、监测 六、防控措施 七、疫情处理 八、防控策略
一、概述
布鲁氏菌病( Brucellosis ,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
菌属(Brucella)的细菌(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 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临床特 点为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炎、睾丸炎、肝脾肿大、 易复发、易变为慢性,亦称波浪热或波状热。 目前,有学者将其命名为:布鲁菌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 染病。
二、病原学
抵抗力:对湿热、消毒剂、紫外线、抗生素敏感,对低热、
干燥有较强的抵抗力。 一般自然环境:水、土、粪、圈生存4个月以上。 畜舍:4-5个月以上 水:5天-4个月 鲜牛乳:2天-18个月 土壤:4天-4个月 冻肉:14-47天 尘埃:21-72天
毒力:布氏菌有高度的侵袭力,所以被列于二类菌毒种之
一、概述(我国疫情)
1991-2013年全国布病时间分布特点
2012年:全国发病39515例,死亡1例,发病率上升3.08% 2013年:全国发病43486例,发病率上升9.51%
一、概述(我省疫情)
近年来我省布鲁氏菌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20052008年全省布病疫情快速上升,2009年、2010年发病 率有所下降,但此wk.baidu.com又呈现缓慢上升趋势。2013年全 省共报告布病病例848例,发病率2.26/10万,除过杨 陵区全省各设区市及韩城市均有发病,多年没有发病 的安康、汉中也出现了暴发疫情。

三、流行病学(贮存宿主及传染源)
布氏菌的宿主很多,已知有六十多种动物(家禽、
家畜、野生动物、驯化动物)可以作为布氏菌贮存 宿主。然而,布病往往先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传播, 随后波及人类,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各种饲养动物:羊(山羊和绵羊)、牛、猪在布病 流行病学上最为重要,既是动物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也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羊是主要传染源,有些地方牛 是主要传染源。
三、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布氏菌可以通过体表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
机体,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 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常见于与病畜接触的畜牧 兽医、饲养放牧人员、布病专业工作者和畜产品加工 企业等职业人群中,因此,我国和某些国家或区把布 病定为职业病。
三、流行病学(传播途径—皮肤黏膜)

三、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通过食物或饮水,布氏菌 经口腔、食道黏膜进入机体,喝生奶、吃生奶制 品、吃生拌肉或生肝、吃未煮熟的肉(烤肉、涮 肉等)或者手不洁拿吃食物等都容易患病。
病畜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草场、水源,
是牲畜消化道感染的重要原因。
一、概述(危害)
布病造成的危害及损失:布病造成的损失是双重 的,即人、畜两个方面都受损失。 影响人体的健康:人患布病常因误诊而转为慢性, 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少数患者会导致死亡。 阻碍畜牧业的发展:有资料表明:绵羊患布病后 流产率为57.5%,牛布病流产率31.2%。 挑战食品安全,影响社会稳定:近年,在牛分泌 物中分离到羊种3型,提示羊种菌有可能转移宿主 引起牛的感染,如果这一情况增加,将会使得牛 布病疫情进一步复杂恶化,对人类产生不可估量 的威胁。
1920年被正式命名为“布病”。
一、概述(发展史)
1905年我国重庆曾报告了两例布病。
1932年内蒙古王爷庙发现109头牛中有21头流产。同年日
本人北野正次在吉林白城子进行羊群调查时,发现羊感染 率33%,1938年在该地发现布病患者。 1952年,第四军医大学从地方国营定边种羊场一位兽医患 者血液中培养出羊种布氏菌,这是我省首次分离出的布氏 菌株。截止目前,我省人畜间共分离出3种232株布氏菌。 新中国在成立前就有布病流行。
30 25 20 15 10 5 0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全省 榆林 延安 渭南
2007-2013年我省以及高发地区布病发病率
一、概述(疾病分布)
时间分布
我省2013年疫情与往年一致,在春、夏季发病较多,4-
9月的病例数占全年病例总数的69.81%。 人群分布 男女性别比为3.22﹕1; 以青壮年为主,发病较多的年龄组为40-、50-岁组; 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87.74%。
一、概述(发展史)
在世界上有广泛流行,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至今 世界上已有14个国家和地区宣布消灭布病。 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70多个存在人 畜布病,已分布于世界各大洲。
冰岛和维尔京群岛无。
1860年命名为“地中海弛张热”
1897年命名为“波状热”。
一、概述(布病流行概况)
目前,布病在全国29个省市区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于50-60年代在我国人畜中有较重流行,自70年代布 病疫情逐年下降,至90年代初人间感染率仅为0.3%, 发病率只有0.02/10万。 但自1993年布病疫情出现了反弹,1996年我国部分省 区疫情明显回升。1991年我国布病暴发点为零,1996 年上升为76个,这个现象与世界上部分地区的布病疫 情遥相呼应。 1996年,以榆林地区绥德县为中心,发生了人间布病 爆发流行,全县23个乡镇中22个均有病人,每村发病 10人以上的爆发点就有数十个,与此同时,我省布病 老疫区渭南、延安、铜川等地市相继发生流行,仅当 年全省就新发910例患者。
三、流行病学(贮存宿主及传染源)
羊作为传染源的意义:羊是人类布病最主要的传染源。
山羊、绵羊都对布氏菌易感,感染率可高达40%以上。 装满细菌的口袋:指胎盘和流产羔羊中含有大量布氏菌。 实验布病绵羊流产后1-3个月经常在乳汁、尿、阴道分泌 物中检出布氏菌。有的病羊产羔一年后,乳汁中仍带菌。 绵羊感染布病后1.5-2年,约有23%的羊能在体内检出病 原体。在羊布病疫区,人群感染率可高达42%,患病率高 于7%。
三、流行病学(贮存宿主及传染源)
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布病患者可以从乳汁、脓 汁、尿、阴道分泌物排出布氏菌已得到细菌学证 实。国内外也报道了一些感染人的实例:有的在 家中护理病人感染;有的通过性生活感染。然而, 大量的病例调查分析绝大多数均为非病人传染所 引起,在病人家和医院内交叉感染很少见。就人 类布病而言,因动物传染而发病多见,由人与人 发生传染罕见。
疫情以散发为主,局部地区出现暴发:我省2013年报告暴发疫情9起,大荔县 暴发2起。多年没有布病发病的安康市汉滨区和石泉、旬阳、岚皋县,汉中市 汉台区出现了由于从外地购买布病羊而造成的聚集性疫情或者暴发疫情。 职业人群高发特征明显: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主要集 中在4-9月份,职业以从事养殖和畜产品加工的人员为主。
一、概述(疫情特点)
发病人数逐年增加:2010年以来,人间布病发病快速上升。 2013年发病人数 为788例,发病率为2.12/10万,发病率较2012年上升了33.02%。今年1-3月份 报告发病人数为139例较去年同期上升23.01%。我省在全国各省(市、区)年 报告新发病人数中排序一直在6-10位。在我省报告乙类传染病排序中,人间布 病病例数居第八位。 疫情空间分布范围逐渐扩大:2013年全省除过杨陵区外在10个设区市的57个县 (市、区)均有病例出现。发病数居前3位的是榆林、渭南和延安市,三地报 告病例占全省的90.61%,大荔县病例数占全省的19.8%,该县18个镇15个均有 发病,南部沙苑地区疫情逐年加重并向北部蔓延。
布氏菌不产生外毒素,只产生内毒素(是细胞壁外膜的类
脂、多糖和蛋白质的复合物),有致热、致炎作用,可导 致休克。
附:双相血培养瓶培养布鲁氏菌的说明
一、采样对象 1.对急性期和慢性活动期病人未用药前进行血液采集。 2.认真做好病人登记,务必使病人编号与培养瓶编号一致。 二、采样方法 1.使培养瓶恢复至室温、编号。 2. 去掉培养瓶的保护帽。 3. 用酒精或碘消毒瓶塞。 4. 用注射器无菌静脉穿刺采集血液5mL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将血液注入血培养瓶。 5. 再次消毒瓶塞和保护帽,盖好保护帽。 6. 从一侧到一侧倾斜培养瓶数次,混匀血液和肉汤。 7. 采集样本后尽可能立即送给实验室。 三、培养方法 1. 将瓶子水平放置用肉汤冲洗琼脂5-10分钟以接种琼脂。 2. 37℃直立培养。每隔一天观察一次结果,如未长菌,可通过冲洗再接种一次。30天 未出菌,可定为阴性,其血培养瓶经高压灭菌处理。认真做好记录。 3. 培养后观察肉汤和琼脂:出现下列一种或更多现象者为阳性结果: 琼脂上:出现菌落或产生气体。 肉汤中:出现浑浊、沉淀或溶血。
三、流行病学(贮存宿主及传染源)
牛作为传染源的意义:黄牛、水牛、奶牛、牦牛均易感
染布病,牛布病阳性率可达23%以上。世界各国特别是乳 牛在发达国家都曾有过布病。 世界上畜间布病以牛种布氏菌感染牛的布病为主,占家 畜布病分布的1/2以上。 在牛布病疫区,人的感染率高达30%-40%,但出现明显临 床症状的人仅占0.3-0.5%。 病牛主要在牛群中传播,可引起爆发性布病流产,但对 人的致病意义小于羊。
首。布氏菌不同种、型菌株,甚至同一生物型的不同株, 毒力强弱亦有差异。从种上来说,羊种毒力最强,牛种和 猪种次之,而犬种菌很弱,几乎不引起人发病。
二、病原学
抗原及内毒素
布氏菌的抗原成分十分复杂,存在 A、M 和 G 抗原成分。 A
对牛种菌有特异性,M对羊种菌有特异性,G为两种菌共有。 还与多种细菌存在共同抗原,因而有血清交叉反应。
三、流行病学(贮存宿主及传染源)
猪作为传染源的意义:猪对布病敏感,感染率 10%以上。通常由猪种布氏菌侵犯。
猪布病也是以流产为特征,从流产的猪胎儿、胎
盘、羊水,甚至尿液以及公猪的精液都能检出布 氏菌。 我国从接触猪的饲养员和屠宰工人检出12株猪种 菌,证实了猪是不可忽视的传染源。我国广东、 广西是猪3型菌为主的布病疫区。
经呼吸道感染:常见于吸入被布氏菌传染的飞沫、
尘埃。
三、流行病学(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布氏菌普遍易感,患病后有较强的免疫力, 各型之间有交叉免疫。
布氏菌苗保护率低、持效时间短、副作用多,人
多次接种可使机体致敏,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 因此,不提倡大范围使用菌苗。在诸如生物恐怖 袭击等紧急状态时,可使用菌苗进行预防接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