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共35页
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PPT课件( 65页)
![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PPT课件( 65页)](https://img.taocdn.com/s3/m/066b655e9b6648d7c1c746f0.png)
• 21、下列哪项不是城镇体系规划有关城镇发展条件分析的主要内容: • A不同时期城镇演变的规律 • B.区域资源条件 • C.区域农业结构和发展方向 • D.各级城乡居民点不同时期人口变动的规律
– 2、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 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注意原则
– (1)符合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与全国城市发展政策相符, 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其他相关法定规划相协 调
– (2)协调区域内各城市在城市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基础设 施布局等方面的矛盾,有利于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协调 发展,避免重复建设
• 9. 城市园林绿化、开敞空间、非建设用地 • 10、住房及居住环境
• 11、市政公用工程系统 • 12、城市环境
–
– 调查方法:
• 1. 现场踏勘或观察 2. 抽样问卷调查 3. 访谈和座谈会 4. 文献资料的运用
– 自然条件分析
• 土地资源的功能:承载、生产、生态
• 城市用地的特殊性:区位、集约、固定、整体性
E.排水设施
• 84、下列哪些项属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专项规划范畴 • A.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 • B.科教义卫等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 C.农产品交易市场规划 • D.交通网络规划 • E.生产力布局规划
• 2007 • 城镇体系空间布局 • 城镇职能分工的特点是 • 市域城镇包括:多选 • 不属城镇体系的内容的是 • 有关空间管制的问题 • 远期规划阶段和近期规划阶段
•
• 19.下列关于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市政
![市政](https://img.taocdn.com/s3/m/61265ee3e009581b6bd9eb6e.png)
按城市骨架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按功能分类: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
按交通目的分类:疏通性道路、服务性道路;
2.城市道路系统的结构形式:
放射环式(优点:便于市中心与外围市区的快速联系,道路分工明确,路线曲直均有,较易适应地形变化;缺点:容易把车流导向市中心而造成中心交通压力过重)、
道路雨水排水系统按构造特点分为:明沟系统(沟盖板、涵管)、暗管系统(包括街沟、雨水口、连接管、干管、检查井、出水口)、混合系统
8.城镇燃气、供热管道系统:
城镇燃气供应方式分为:管道运输、瓶装;
城镇燃气管网系统组成:燃气管网、燃气分配站、储气站、压送机站、调压计量站、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
供热系统包括:热源、供热热网、热用户
它们之间的区别:a.环境保护方面:合流制排水系统管径大,污水厂规模大,建设费用高。分流制排水系统,将城市污水全部送到处理污水厂,可以做到清、浊分流,对保护环境十分有利;合流制排水系统会周期性的给水体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b.基建投资方面:合流制的造价一般还是比完全分流制的低。c.维护管理方面:合流制管道维护管理简单,维护费用可以降低,但进入污水厂的水量变化很大,运行管理复杂,增加运行费用;分流制管道流量稳定,可以保持管内的流速,不致发生沉淀,且进污水厂的流量和水质比合流制变化小得多,污水厂的运行、管理易于控制。d.施工方面:合流制管线单一,减少与其他地下管线、构筑物的交叉,管渠施工较简单。
视距三角形:交叉口转角处由两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所组成的三角形。
12.排水工程图:
排水管道的布置要求:P93
明沟:
暗管:
了解标注尺寸中每个值的意思:P99
13.道路工程结构、施工:
郑州市商圈分析(35页).doc
![郑州市商圈分析(35页).doc](https://img.taocdn.com/s3/m/cc86110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9.png)
郑州市商圈分析(35页).doc郑州市商圈分析⼀、郑州市情况简介郑州市,地处中原腹地,“雄峙中枢,控御险要”,⼀直以来都是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通讯枢纽,是新亚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是国家开放城市和历史⽂化名城,是中国⼋⼤古都之⾸。
郑州是著名的绿城,更是中原地区具有重要地位的商贸城市。
⼗九世纪初,由于陇海铁路和京⼴铁路的建成,郑州成为中国东西、南北⼤动脉的纽带,使得它的经济地位逐步开始上升。
世纪年代,郑州被定为国家级商贸试点城市,轰动全国的“商战”也是在这⾥打响。
世纪初确⽴郑州的中原城市群核⼼地位。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北临黄河,西依嵩⼭,东南为⼴阔的黄淮平原,是典型的平原城市。
郑州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化中⼼。
辖个县(市)、区,其中县个、县级市个、区个。
据年的统计资料,全市总⾯积平⽅公⾥,其中市区⾯积平⽅公⾥,建成区⾯积平⽅公⾥;年末全市总⼈⼝万⼈,市区户籍⼈⼝万。
郑州地处国家地理中⼼,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城市和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之⼀。
国家级战略“中原经济区”的中⼼城市。
清末朝廷⼤⾂盛宣怀勘察芦汉铁路时,将郑州站辟为甲等⽕车站,直接影响了郑州近现代的发展进程。
如今拥有亚洲最⼤的列车编组站郑州北站和中国最⼤的零担货物转运站郑州东站。
未来郑州将成为全国普通铁路和⾼速铁路⽹中唯⼀的“双⼗字”中⼼,形成以郑州为中⼼的中原城市群“半⼩时经济圈”和全国“⼩时经济圈”。
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中⼼,⼀个半⼩时航程内覆盖全国三分之⼆的主要城市、五分之三的⼈⼝。
郑州是国务院确定的个商贸中⼼试点城市之⼀,是国家服务业综合改⾰试点城市,现代物流、会展、⽂化旅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是中部地区最⼤的物资集散地。
其中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三⼤全国性商品交易所之⼀,我国第⼀家期货市场。
商朝早期都城在郑州境内,郑州有“商都”的雅号。
郑州被认为是中国商业的发源地之⼀,⼜是中国国务院确⽴的商贸中⼼试点城市之⼀,因此“商都”也具有“商业之都”的含义。
《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
![《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https://img.taocdn.com/s3/m/685ef6154431b90d6c85c74c.png)
《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解读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更好的发挥道路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落实“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战略思路,积极推进我市轨道交通建设,市规划局迅速展开了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修编工作。
目前,《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编制完成。
《规划》分为12个章节、两万余字,涵盖了远期交通规模预测、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对外交通系统规划、道路系统规划、物流货运系统规划、停放车系统规划、交通管理系统规划等城市交通的各个方面,为我们清晰地描绘出未来青岛的立体交通框架。
该《规划》由青岛市规划局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组织编制,由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和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承接编制。
构建高效、便捷、舒适、安全、环保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服务体系本次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重点研究范围为中心城区,面积1408平方公里;对外交通部分兼顾市域,面积10654平方公里。
据了解,规划专家通过建立青岛市交通预测模型,采用“四阶段”法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得到以下预测结果:2020年,居民一日出行总量由现在776万人次/日增加到1276万人次/日;机动车发展规模由现在52.3万辆增加到120万辆左右,千人拥有率由149辆增加到220-280辆;公交出行比重由现在21.5%提高到35%左右,其他机动化出行由现在31%提高到41%左右;公交车辆由现在5030标台增加到12000-13000标台;前湾港疏港交通由现在约4万标准货车/日增加到10-12万标准货车/日。
规划提出了未来交通体系发展总目标:营造一个与城市性质和职能相匹配的、相协调的,以人性化、生态化、集约化为特征的安全、清洁、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在发展模式上,将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小汽车适度发展、非机动化交通得到提倡、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的交通发展模式。
规划提出了构建“高效、便捷、舒适、安全、环保”的交通服务体系的目标。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规范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97cd97b168884868762d66d.png)
6.1. 法定文件的成果要求.............................................................................................40 6.2. 技术文件的成果要求.............................................................................................40
2.3. 技术文件的成果构成
1.技术文件是制定法定文件的基础性文件,是规划管理部门执行控制性详 细规划的参考文件,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建设项目规划管理提供指 导。
2.技术文件包括基础资料汇编、说明书和编制文件。其中,基础资料汇编 包括现状基础资料和现状图纸;说明书包括规划说明和规划系统图。
3. 整单本市中心城、新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成果均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新市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成果参照执行。
2.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构成
2.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构成
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包括法定文件和技术文件两部分。
2.2. 法定文件的成果构成
1.法定文件包括图则和文本两部分。图则包括普适图则和附加图则。 2.普适图则是以单元为单位出图的图纸,包含街坊编号、地块编号、用地 面积、用地界线、用地性质、混合用地建筑量比例、容积率、建筑高度、住宅套 数、配套设施、控制线、备注、建筑界面控制线、道路中心线控制点坐标等普适 性控制要素。
1.1. 目的和依据...............................................................................................................4 1.2. 适用范围...................................................................................................................4
咸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9-2030年精品文档85页
![咸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9-2030年精品文档85页](https://img.taocdn.com/s3/m/fdadf58d227916888586d70c.png)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性质和规模 (3)第三章城市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4)第四章区域协调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第五章城市规划区城乡一体化规划 (27)第六章主城区用地规划 (35)第七章综合交通规划 (44)第八章绿地系统规划 (50)第九章景观特色营造规划 (52)第十章旅游体系规划 (55)第十一章市政基础设施与综合防灾规划 (57)第十二章空间发展时序与近期建设规划 (69)第十三章规划实施及管理措施 (72)附则 (73)附表 (74)附件一专家评审意见 (80)附件二、咸宁市委专题会评审意见 (80)附件三、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复文件 (80)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编制背景第一条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进程中,以京广高速铁路、武咸城际铁路、大畈核电站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上马为契机,地处“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之间中心位置的咸宁,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按照咸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战略决定和“五个一工程”为核心的战略目标,结合当前区域发展的新形势,完善城乡规划成为咸宁市立足武汉城市圈、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2008年10月咸宁市政府组织开展了《湖北咸宁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并获专家评审通过。
经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咸宁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咸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主要任务第二条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咸宁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强化咸宁在武汉城市圈南部地区中心的辐射、带动与链接作用,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思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型循环经济,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持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和谐城市。
2011年城市规划实务
![2011年城市规划实务](https://img.taocdn.com/s3/m/5750153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a.png)
四、城乡规划方案的评析
1、城镇体系规 划(2与)城空市间布、局镇。 发的可 ①能展评产考布析业核空的局间内布方容局:案是否恰当,有无与市(县)情况相违背的地方(如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且无国家、
省级军事、科研基地,规划建设高新科技工业园区)
② 交通组织是否合理:
路网的疏密(与城镇等级的关系);
第33页,共86页。
四、城乡规划方案的评析
7、其它专项规
划(2方)案公的交评场析站 ( 以①道同路向交换通乘为<5例0M,异向换乘<100M,对置设站错开30M。停靠 )② 站应从交叉口相应后退一定的距离。
② 交叉口,换乘D<150M,不得大于200M。
③ 快速路、主干路、郊区双车道公路上的停靠点不占用行车车
布局合理(各项设施的客观要求,火力发电厂是否水源充足,电 厂出线走廊预留的可行性,学校、医院各项设施的服务半径;机 场选址的相关技术性要求);
避让因素:地质灾害、基本农田、相邻地区的不安全因素、防洪
要求、不宜在滩湿地布置。
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处理:道路的衔接、基础设施等
第11页,共86页。
四、城乡规划方案的评析
④ 道、采用港湾布置,市区公交港湾停靠站长度至少2个停车
⑤ 位。 ④ 长途客运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主要出入口50M设公交车站
⑤ 公交站应与快速轨道交通换乘。 ⑥ 公汽首未车应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1000-1400㎡。 ⑦ 调度中心工作半径<8㏎,500㎡。
第34页,共86页。
四、城乡规划方案的评析
四、城乡规划方案的评析
5、修建性详细
规(3)划环方境案塑和造建 设项目总平面 图的评析
私密空间和公共开放空间
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PPT课件
![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389cc3192e45361166f504.png)
枢纽之间的长距离运输
——利用城市间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线路等进行。 ——交通需求者对这部分的关心程度较低,相反运输企业 会在 这个阶段对自己的运力、运输线路的安排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
第21页/共76页
2.3.1 与城市内外交通的关系
交通枢纽运转机理
2.3.1 与城市内外交通的关系
枢纽内部的短距离运输
——应交通需求者利用城市内道路进行的,它与交 通需求者对运输路径和站点位置的选择行为有关,并与城市交通融 为一体。
——从微观意义上讲,选择什么路径、什么场站完全取决 于交通需求这个人对整个交通运输网络的判断和期望,政府只能借 助完善城市内部交通网络的方式实现对需求者个人行为的合理诱导。
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活动都是在扩大的地域空间中进行的自然条件是影响交通枢纽规划与布局的重要因素自然条件对交通枢纽规划的影响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减少但自然条件对交通枢纽场站的选址建设投资运输能力以及建成后的运输成本和运营费用支出的影响仍不可忽视必须给予正确的估价交通枢纽所在地区的地理位臵和自然条件各有不同因此交通枢纽的总体规划必须从当地的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出具体的规划方案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取土问题企业文化就是传统氛围构成的公司文化它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诸如进取守势或是灵活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规范
第26页/共76页
2.3.3 与城市布局的配合
三角形和十字形枢纽 ——城市基本上位于枢纽的某一象限内(图a)
[特点]:互相干扰少,城市也有一定的发展余地 ——枢纽将城市分割为二(图b)
[特点]:互相干扰较大 ——城市被十字交叉的铁路干线分割成多块(图c)
第八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75页PPT
![第八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75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bcd49cbb84254b35effd3440.png)
车站不能象机场一样远离市区,应该靠近市区边缘, 同时要提高便捷快速、强有力的集输运交通能力。
2019/11/17
50
三、公路交通规划
1、公路交通的特点和现状
1.1汽车运输的特点
机动灵活
可以直接运输到用户门口
装卸方便
短途速度较快
1.2我国公路建设现状
2019/11/17
31
分割城市
2019/11/17
32
(2)三角形,十字形枢纽 城市位于枢纽某一象限
2019/11/17
33
城市被铁路枢纽分割为两部分,受较大干扰
2019/11/17
34
城市跨铁路枢纽三个象限发展,受到严重干 扰
2019/11/17
35
(3)顺列式枢纽,带状城市常用的方式
(1)路网性编组站 (2)区域性编组站 (3)地区性编组站
2019/11/17
29
2019/11/17
30
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节约土方,少占 良田。
5、铁路枢纽与城市的关系
在铁路网的交叉点或尽端,有几个协 同作业的专业车站与线路组成的整体, 叫铁路枢纽。
(1)一站枢纽
与城市关系简单,但也要防止分割城 市
2.2世界随对外交通的发展而变小
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 信息的传播
2019/11/17
8
3、对外交通方式的基本原则
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运营特点、货流条 件与地区条件,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综合 运输体系(综合利用、共同发展、互相协助、互相
补充、各尽其长、各尽其用)
满足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要求
Ⅰ级铁路
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
场地竖向设计演示文稿
![场地竖向设计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7f83e07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e.png)
4.7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
• 影响标高确定的主要因素有:
▫ 不被水淹,利于雨水的顺利排除。 ▫ 地下水位及地质条件影响。 ▫ 场地内、外道路连接的可能性。 ▫ 减少土石填、挖方量和基础工程量。
第37页,共48页。
• 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或等于城市设计防洪、防涝 标高;沿海或受洪水泛滥威胁地区,场地设计标 高应高于设计洪水位标高0.5-1.0m,否则必须采 取相应的防洪措施。
下缘种植槽仅考虑花草、小灌 木和爬藤植物种植。
第15页,共48页。
第16页,共48页。
• 4. 边坡与挡土墙
边坡和挡土墙均能保持土体或岩石的稳定
边坡占地大,挡土墙占地小
边坡造价低,挡土墙高 挡土墙稳定性比边坡更高,更能保证场地安全
在风景区注重自然景观效果的场地应优先考虑边坡
第17页,共48页。
4.1场地竖向设计概述
■ 1.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或称垂直设计、竖向布置)是对基地的自然
地形及建筑物(构筑物)进行垂直方向的高程(标高)设 计,将场地地形进行竖直方向的调整,充分利用和合理 改造自然地形,合理选择设计标高,使之满足建设项目的 使用功能和经济、安全和景观等方面的要求,成为适宜建 设的建筑场地。
• (3)施工技术条件; • (4)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之间的高程关系 • (5)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填挖土方量。
第7页,共48页。
4.2 场地设计地面形式
• 场地设计地面形式是将自然地形改造成为满足使 用功能的人工地形,依据不同的自然地形坡度, 可分别设计成平坡式、台地式及混合式。
第8页,共48页。
第20页,共48页。
第21页,共48页。
• 为使图形清楚起见,竖向设计图中通常不绘制园林植物。
影响城市道路网规划布局的因素PPT课件
![影响城市道路网规划布局的因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c1c49401f69e31423294ae.png)
武汉汉江
第4页/共42页
波士顿
第5页/共42页
第6页/共42页
1.2山区城市道路网
考虑因素:
• 道路走向 • 道路坡度 • 桥梁架设 • 道路网密度宜大于平原城市
第7页/共42页
第8页/共42页
2 城市规模
2.1城市内部交通 中小城市
城市规模小 居民出行强度、货物运输强度小 运距短 道路用地比例小
影响因素
• 1自然条件 • 2城市规模 • 3用地布局形状 • 4对外交通设施 • 5人为因素
第1页/共42页
1自然条件
• 地形 • 河流 • 岸线 • 地质 • 矿藏
第2页/共42页
1.1水网城市道路网
考虑因素:
• 航道的等级和净空 • 桥梁的标高 • 桥梁与旧城道路接坡 • 桥头的用地控制
第3页/共42页
第34页/共42页
棋盘式 西安
第35页/共42页
巴塞罗那
第36页/共42页
巴黎环形放射路网
第37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2页
重庆自由形
第38页/共42页
哥本哈根混合式
第39页/共42页
第40页/共42页
返回
第41页/共42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42页/共42页
人为
城市规划 设计者 决策者
第23页/共42页
第24页/共42页
第25页/共42页
结束 谢谢
第26页/共42页
第27页/共42页
第28页/共42页
第29页/共42页
第30页/共42页
第31页/共42页
第32页/共42页
第33页/共42页
• 方格式 又称棋盘式。其优点是设计简单,房屋朝向 易于处理,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城市交通拥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的道路、交通、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由技术性能相同的一
种标准车辆,以最小车头时距连续行驶,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
断面的车辆数。
可能通行能力
通常道路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
设计通行能力
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服务水平时,道路上某一断面
的通行能力。
城市道路分类
车流密度与速度
交通密度 单位长度路段上,某一瞬间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地点车速 车辆通过道路上某一地点(断面)的瞬时速度。 时间平均车速、空间平均车速 交通流中各参数的关系:Q=VS.D
密度与速度成反比关系。V大时、D小, V小时、D大 。
道路通行能力
基本通行能力(理论通行能力)
机动车道
理论通行能力 3600/车头时距(2.2秒)
约1800辆 小汽车/小时.车道
可能通行能力: 1600辆 小汽车/小时.车道
设计(实际)通行能力
小汽车 500~1000 辆/小时.车道
公共汽车 50~100 辆/小时.车道
混合交通 400
辆/小时.车道
多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
1、国标分类(4类):
快速路(交通功能为主)
主干路(交通功能为主)
次干路(集散功能为主)
支 路(生活性功能为主)
2、道路功能分类(2类):
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
3、道路分类系数:快速路 0.75、 主干路 0.80 次干路0.85、支路0.90
车辆视距及视距限界
a. 种类
停车视距: 车辆遇前方障碍物或行人,及时停车保证安全的
如不设复曲线,曲线间的直线段一般不短于3秒行程。
四、道路纵断面设计
1、纵坡确定
最大纵坡
影响因素海拔、地形、气温)等
机动车(与设计速度有关)
快速路4%—5%
主干路 5%—6%
次干路 6%—7%
支 路 7%—9%
非机动车 2.5~3.5%
最小纵坡
最小宽度 :
大城市3米,中小城市2米
c. 分隔带(分车带)宽度
2米以上
d .道路绿化
绿化宽度(含行道树、分隔带等)占道路路幅宽度的比例一般为
15~30%
一排行道树最小宽度 1.0~1.5米
e. 道路横坡及路缘高度
道路横坡:中高级路面0.3~3.0%(超高除外),常见为1~2%。
交通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地点的车辆或行人数。 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pcu/d (月、周)平均日交通量(MADT、WADT) pcu/d 年最高小时交通量 年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
高峰小时交通量 高峰小时流量比 高峰小时系数( PHF ) 交通量的方向分布(方向不均匀系数) 交通量的车道分布(车道分布系数)
纵断面:
通过限制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保证视距。
横断面:
选择会车视距、停车视距。
交叉口:
视 距 三 角 形 —— 由 最 靠 右 的 一 条 直 行 车 道 与 相 交 道
路最靠中的一条直行车道的停车视距组成的三角形。
视距包络线限界
纵向视距限界
视距三角形限界
二、道路横断面设计
1、道路通行能力
驾驶员最小视线(行驶)距离。
会车视距: 同一车道上对向会车,及时停车保证安全的最小
视线(行驶)距离。
b. 长度
停车视距: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 会车视距:2倍停车视距
c. 视距应用
平面:
弯道上的视距包络线及最大横净距,要求清除其范围内大于驾
驶员视线高度内的障碍物。
路缘高度:10~20厘米
3、道路横断面形式的选择与组合
a . 形式
一块板:混合式
两块板:分向式
三块板:分车式
四块板:分车分向式
b . 选择依据
道路性质
交通特征
用地条件
管线综合
远近结合
三、道路平面设计
1、道路平曲线(园曲线+缓和曲线)
园曲线最小半径:保证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不横向滑移、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主要内容
1、 基础知识 2、 道路横断面设计 3、 道路平面设计 4、 道路纵断面设计 5、 道路交叉口设计 6、 道路附属设施(停车场库、停车港、标志与标线、
等)
一、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
1、城市交通形式(客运、货运) 2、道路交通流特征(流量、密度、速度) 3、道路通行能力(理想、可能、设计)
不倾覆;
包括: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最小半径
设超高的推荐半径
设超高的极限最小半径
机动车的受力情况
平直路段基本受力:牵引动力、阻力(空气阻力、地面摩阻力)、
( 重力、地面支撑力)等。
弯道路段:基本受力+离心力
坡道路段:基本受力+ 重力分力
2、道路平曲线要素
切线长度、曲线长度、外距、(半径、偏角)
自行车道 人行道
中央车道 1.00、第二条 第三条 0.65~0.78 800~1000 辆/条.小时 1800~2100 人次/米.小时
0.80~0.89、
2、道路宽度的确定
a .车道宽度:车道数×每条车道宽度(3.0~4.0米)
车道数=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设计通行能力
双向一般不超过4~6条
机动车道宽度
一条3~4 米,双车道7~8 米,四车道14~15 米
非机动车道宽度
两条2.5米、三条3.5米、四条4.5米 ……
专用非机动车道最小宽度为2.5米。
b .人行道宽度:满足人行交通需要(每条步道0.75~1.0米)
满足绿化需要(绿化加路灯:最小1.5米)
满足地下管线要求(管线与绿化最小水平净距要求)
排水需要,其值为0.2~0.5%。
一般情况下0.5%,困难情况下0.3%,特殊困难时0.2%。
当小于0.2%时,应设锯齿型街沟。
2、坡长限制
最大坡长限制:坡度大于5%时,需考虑限制最大坡长 。
最短坡长限制:为保证纵向线形平顺而要求,长度为
3、小半径平曲线的处理
超高
城市道路一般2~6%
加宽
半径小于250米时设置,其值为0.28~3.5米
超高、加宽值大小与曲线半径、车型、车速有关
设超高与加宽时,两端设过渡段,长度不小于15~20米
缓和曲线
直线与较小半径之间的过渡曲线。
4、曲线的衔接
复曲线:
包括:同向复曲线、反向复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