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共35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的道路、交通、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由技术性能相同的一
种标准车辆,以最小车头时距连续行驶,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
断面的车辆数。
可能通行能力
通常道路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
设计通行能力
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服务水平时,道路上某一断面
的通行能力。
城市道路分类
车流密度与速度
交通密度 单位长度路段上,某一瞬间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地点车速 车辆通过道路上某一地点(断面)的瞬时速度。 时间平均车速、空间平均车速 交通流中各参数的关系:Q=VS.D
密度与速度成反比关系。V大时、D小, V小时、D大 。
道路通行能力
基本通行能力(理论通行能力)
机动车道
理论通行能力 3600/车头时距(2.2秒)
约1800辆 小汽车/小时.车道
可能通行能力: 1600辆 小汽车/小时.车道
设计(实际)通行能力
小汽车 500~1000 辆/小时.车道
公共汽车 50~100 辆/小时.车道
混合交通 400
辆/小时.车道
多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
1、国标分类(4类):
快速路(交通功能为主)
主干路(交通功能为主)
次干路(集散功能为主)
支 路(生活性功能为主)
2、道路功能分类(2类):
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
3、道路分类系数:快速路 0.75、 主干路 0.80 次干路0.85、支路0.90
车辆视距及视距限界
a. 种类
停车视距: 车辆遇前方障碍物或行人,及时停车保证安全的
如不设复曲线,曲线间的直线段一般不短于3秒行程。
四、道路纵断面设计
1、纵坡确定
最大纵坡
影响因素海拔、地形、气温)等
机动车(与设计速度有关)
快速路4%—5%
主干路 5%—6%
次干路 6%—7%
支 路 7%—9%
非机动车 2.5~3.5%
最小纵坡
最小宽度 :
大城市3米,中小城市2米
c. 分隔带(分车带)宽度
2米以上
d .道路绿化
绿化宽度(含行道树、分隔带等)占道路路幅宽度的比例一般为
15~30%
一排行道树最小宽度 1.0~1.5米
e. 道路横坡及路缘高度
道路横坡:中高级路面0.3~3.0%(超高除外),常见为1~2%。
交通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地点的车辆或行人数。 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pcu/d (月、周)平均日交通量(MADT、WADT) pcu/d 年最高小时交通量 年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
高峰小时交通量 高峰小时流量比 高峰小时系数( PHF ) 交通量的方向分布(方向不均匀系数) 交通量的车道分布(车道分布系数)
纵断面:
通过限制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保证视距。
横断面:
选择会车视距、停车视距。
交叉口:
视 距 三 角 形 —— 由 最 靠 右 的 一 条 直 行 车 道 与 相 交 道
路最靠中的一条直行车道的停车视距组成的三角形。
视距包络线限界
纵向视距限界
视距三角形限界
二、道路横断面设计
1、道路通行能力
驾驶员最小视线(行驶)距离。
会车视距: 同一车道上对向会车,及时停车保证安全的最小
视线(行驶)距离。
b. 长度
停车视距: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 会车视距:2倍停车视距
c. 视距应用
平面:
弯道上的视距包络线及最大横净距,要求清除其范围内大于驾
驶员视线高度内的障碍物。
路缘高度:10~20厘米
3、道路横断面形式的选择与组合
a . 形式
一块板:混合式
两块板:分向式
三块板:分车式
四块板:分车分向式
b . 选择依据
道路性质
交通特征
用地条件
管线综合
远近结合
三、道路平面设计
1、道路平曲线(园曲线+缓和曲线)
园曲线最小半径:保证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不横向滑移、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主要内容
1、 基础知识 2、 道路横断面设计 3、 道路平面设计 4、 道路纵断面设计 5、 道路交叉口设计 6、 道路附属设施(停车场库、停车港、标志与标线、
等)
一、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
1、城市交通形式(客运、货运) 2、道路交通流特征(流量、密度、速度) 3、道路通行能力(理想、可能、设计)
不倾覆;
包括: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最小半径
设超高的推荐半径
设超高的极限最小半径
机动车的受力情况
平直路段基本受力:牵引动力、阻力(空气阻力、地面摩阻力)、
( 重力、地面支撑力)等。
弯道路段:基本受力+离心力
坡道路段:基本受力+ 重力分力
2、道路平曲线要素
切线长度、曲线长度、外距、(半径、偏角)
自行车道 人行道
中央车道 1.00、第二条 第三条 0.65~0.78 800~1000 辆/条.小时 1800~2100 人次/米.小时
0.80~0.89、
2、道路宽度的确定
a .车道宽度:车道数×每条车道宽度(3.0~4.0米)
车道数=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设计通行能力
双向一般不超过4~6条
机动车道宽度
一条3~4 米,双车道7~8 米,四车道14~15 米
非机动车道宽度
两条2.5米、三条3.5米、四条4.5米 ……
专用非机动车道最小宽度为2.5米。
b .人行道宽度:满足人行交通需要(每条步道0.75~1.0米)
满足绿化需要(绿化加路灯:最小1.5米)
满足地下管线要求(管线与绿化最小水平净距要求)
排水需要,其值为0.2~0.5%。
一般情况下0.5%,困难情况下0.3%,特殊困难时0.2%。
当小于0.2%时,应设锯齿型街沟。
2、坡长限制
最大坡长限制:坡度大于5%时,需考虑限制最大坡长 。
最短坡长限制:为保证纵向线形平顺而要求,长度为
3、小半径平曲线的处理
超高
城市道路一般2~6%
加宽
半径小于250米时设置,其值为0.28~3.5米
超高、加宽值大小与曲线半径、车型、车速有关
设超高与加宽时,两端设过渡段,长度不小于15~20米
缓和曲线
直线与较小半径之间的过渡曲线。
4、曲线的衔接
复曲线:
包括:同向复曲线、反向复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