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的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2 塑件壁厚设计
就设计原则来说要求同一塑件各处的 壁厚均匀一致,否则制品成型收缩不均, 易产生内应力,导致制品开裂、变形。如 图3-9,3-10,3-11.
当无法避免壁厚不均时,可做成倾斜 的形状,如图,使壁厚逐渐过渡。或者使 壁厚相差过大的两分别成型然后粘合成为 制品。
3.4.3 加强筋及其它增强结构
3.4.1 脱模斜度设计
在压塑成型深度较大的塑件时,不 但要求阴阳模均有脱模斜度,而且还 希望阳模的斜度大于阴模的斜度。在 压模闭合时,由于尖劈作用使塑件上 部密度得以保证。
3.4.2 塑件壁厚设计
塑件的最小壁厚应满足的条件: *保证塑件的使用时的强度和刚度。 *使塑料熔体充满整个型腔。 塑件壁厚过小,则塑料充模流动的阻力很 大,对于形状复杂或大型塑件成型较困难。 塑件壁厚过大,则不但浪费塑料原料,而 且还给成型带来困难,尤其降低了塑件的生 产率,还给塑件带来内部气孔、外部凹陷等 缺陷。 所以正确设计塑件的壁厚非常重要。壁厚 取值应当合理。
3.2 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
3.2.2 尺寸精度的确定
表3—1是模塑件尺寸公差国家标准(GB/T 14486-1993),表3—2是常用塑料材料的 公差等级选用。
将表3—1和表3—2结合起来使用,先查表 3—2,根据模塑件的材料品种及用要求选定塑 件的尺寸精度等级,再从表3—1中查取塑件尺 寸公差。然后根据需要进行上、下偏差分配。 如基孔制的孔可取表中数值冠以(+)号,如基 轴制的轴可取表中数值冠以(-)号,其余情况则 根据材料特性和配合性质进行分配。
3.2 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
3.2.3 表面质量
1、塑件制品的表面质量要求: ①表面粗糙度要求。
②表面光泽性、色彩均匀性要求。 ③云纹、冷疤、表面缩陷程度要求。 ④熔结痕、毛刺、拼接缝及推杆痕迹等缺陷 的要求。
3.2 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
3.2.3 表面质量
2、型腔表面粗糙度要求
①一般,型腔表面粗糙度要求达0.20.4mm。
塑件设计成圆角的作用: ⑴避免产生应力集中。 ⑵提高了塑件强度。 ⑶利于塑料的充模流动。 ⑷塑件对应模具型腔部位设计成圆角,可以 使模具在淬火和使用时不致因应力集中而开裂, 提高模具的坚固性。
3.4.8 塑件上孔的设计
孔与孔的距离,孔边至塑件边缘距离 应不小于孔径。固定用孔因承受较大负荷, 可设计周边增厚来加强。如图3-23所示。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塑料制品的设计
第3章 塑件设计 本章基本内容
塑件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 塑件的形状结构设计
第3章 塑件设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塑件成型工艺性与模具结构关系 掌握塑件形状结构与模具结构的关系
பைடு நூலகம்
第3章 塑件设计
本章重点
对塑件的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的理解。 塑件形状结构的设计。 螺纹塑件及带嵌件塑件的设计。
塑件上的孔分通孔和盲孔两大类,下 面分别介绍它的成型方法。
成型通孔时型芯的这三种结构形式, 是根据通孔大小和深度的具体情况从而满 足型芯足够的抗弯能力的需要出发而设计。 如图3-24
3.4.8 塑件上孔的设计
盲孔:盲孔只能用一端固定的型芯来 成型。为避免型芯弯曲,对于注射和压注 成型,孔深不得大于孔径的4倍;对于压 缩成型,平行与施压方向的孔深度为孔径 的2倍.
3.5.5 带嵌件塑件的设计
3、嵌件设计的要点: ⑴ 防止嵌件在塑件中转动或被抽离。柱
状嵌件可在外形滚直纹并切出沟槽,或 在外表面滚菱形花纹。针杆状嵌件可切 口或冲孔。如图3-34所示。
3.5.6 嵌件的主要结构形式
⑵防止成型时嵌件周围产生严重 的应力集中和熔接痕。嵌件转折处应 以斜面或圆角过渡,在机加工后应进 行去毛刺和去油污处理。
第3章 塑件设计
本章难点
对塑件成型工艺性、塑件的形状结构与模 具结构的关系的理解。
第3章 塑件设计
3.1 塑件设计原则 3.2 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 3.3 形状和结构设计 3.4 壁厚与脱模斜度 3.5 嵌件的安放与塑料螺纹、齿
轮设计 3.6 思考题
3.1 塑件设计
塑件设计原则: ⑴满足使用要求和外观要求 ⑵针对不同物理性能扬长避短 ⑶便于成型加工 ⑷尽量简化模具结构
3.5.3 模塑螺纹的结构设计
由模具的螺纹成型机构对应获得三种结构 型式的模塑螺纹。它们是整圆型螺纹、对拼型 螺纹和间断型螺纹。
整圆螺纹是由完整的螺纹型腔或螺纹型腔 或螺纹型芯成型出来,螺纹表面光滑无痕,塑 件脱离模具时,模具螺纹成型零件需做旋转脱 离动作;
对拼螺纹是由两瓣螺纹型成型的,塑件表 面在两瓣型腔拼合初呈现出一道线痕(分型 线),两瓣型腔分离塑件即可脱出模具;
3.3.1 形状
当塑件的内外侧凹陷较浅,同时成 型塑件的塑料为聚乙烯、聚丙烯、聚 甲醛这类仍带有足够弹性的塑料时, 模具可采取强制脱模。
3.3 形状和结构设计
3.3.2 结构设计
为使强制脱模时的脱模阻力不要过 大引起塑件损坏和变形,塑件侧凹深 度必须在要求的合理范围内,见图 3—6下面的说明(公式),同时还要重 视将凹凸起伏处设计为圆角或斜面过 渡结构。
3.4.1 脱模斜度设计
脱模斜度的选择原则:
⑴热塑性塑料件脱模斜度取0.5°-3.0°。 热固性酚醛压塑件取0.5°-1.0°。
⑵塑件内孔的脱模斜度以小端为准,符 合图样要求,斜度由扩大方向得到;外形 以大端为准,符合图样要求,斜度由缩小 方向得到。
⑶塑料收缩率大,塑件壁厚大则脱模斜 度取大些。
⑷对塑件高度或深度较大的尺寸,应取 较小的脱模斜度。
3.4.1 脱模斜度设计
当塑件成型后因塑料收缩而包紧型芯, 若塑件外形较复杂时,塑件的多个面与型 芯紧贴,从而脱模阻力较大。为防止脱模 时塑件的表面被檫伤和推顶变形,需设脱 模斜度。如图3-7
一般来说,塑件高度在25mm以下者可 不考虑脱模斜度。但是,如果塑件结构复 杂,即使脱模高度仅几毫米,也必须认真 设计脱模斜度。
间断螺纹为螺纹在周向上断离为几截,有 断为两截、三截、四截等。内螺纹断为两截时, 用内侧抽芯机构可快速完成塑件脱模动作。 将 外螺纹断为若干截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少螺纹 副间的结合面,提高旋合性。
3.5.3 模塑螺纹的结构设计
模塑螺纹起止端不能设计退刀槽,也不宜 用过渡锥面结构。这一点与金属螺纹件的要求 不同。模塑螺纹起止端应设计为圆台即圆柱结 构,以提高该处螺纹强度并使得模具结构简单 。
图3-2b避免了组合式型芯, 模具结构简单。
a
b
图3-1具有侧孔的塑件
a
b
图3-2塑件内侧表面形 状改进
3.3 形状和结构设计
3.3.1 形状
图3-3、3-4的图a形式需要侧 抽芯,图b形式不需侧型芯。
a
b
图3-3取消塑件上不必 要的侧凹结构
a
b
图3-4无需采用侧向抽 芯结构成型的孔结构
3.3 形状和结构设计
生凹陷和气泡。如图3-14 ⑶加强筋以设计矮一些多一些为好。 ⑷筋与筋的间隔距离应大于塑件的壁厚。
3.4.5 增加刚性减少变形的其他措施
将薄壳状的塑件设计为球面,拱曲面等, 可以有效地增加刚性、减少变形。
薄壁容器的沿口是强度、刚性薄弱处赐于 开裂变形损坏,故应按照下图所示方法来给 予加强。
当塑件较大、较高时,可在其内壁及外壁
设计纵向圆柱、沟槽或波纹状形式的增强结 构。
3.4.6 塑件支承面的设计
当塑件上有一面作为支承面来使用时,将该 面设计为一个整面是不合理的,如图3-19所示。
因为平板状在成型收缩后很容易翘曲变形, 稍许不平都会影响良好的支承作用,故以边框 式或点式(三点或四点)结构设计塑件支承面。 如下图塑料盘所示。
②透明制品型腔和型芯粗糙度一致。 ③非透明制品的隐蔽面可取较大粗糙度, 即型芯表面相对型腔表面略为粗糙。
3.3 形状和结构设计
``
3.3.1 形状
3.3.2 结构设计
3.3 形状和结构设计
3.3.1 形状
设计塑件的内外表面形状要尽量避免侧 凹结构,以避免模具采用侧向分型和侧向抽 芯机构,否则因设置这些机构而使模具结构 复杂.不但模具的制造成本提高,而且还会在 塑件上留下分型面线痕,增加了去除飞边的 后加工的困难。
对于细长型芯,为防止其弯曲变形,在 不影响塑件的条件下,可在塑件的下方设 支承柱来支撑。如图3-25所示。
斜孔或形状复杂的孔可采用拼合的型 芯来成型。如图3-26所示
3.5 嵌件的安放与塑料螺纹、齿轮设计
3.5.1 塑料铰链设计 3.5.2 模塑螺纹的特点 3.5.3 模塑螺纹的结构设计 3.5.4 塑料齿轮的设计 3.5.5 带嵌件塑件的设计 3.5.6 嵌件的主要结构形式 3.5.7 嵌件的设计要点
3.4.6 塑件支承面的设计
当塑件底部有加强筋时,应使加强筋高 度低于支承面至少0.5mm 。如图3-20
固用的凸耳或台阶应有足够的强度,以 承受紧固时的作用力。应避免台阶突然过 渡和支承面过小,凸耳应用加强筋加强 , 如图3-21.
3.4.7 塑件圆角的设计
塑件除了必须要保留的尖角外,凡转角处应 采用圆弧过渡。一般即使取0.5也可以增加塑件 的强度。设计塑件内外表面转角圆角时,应象 图3-22所示确定内外圆角半径。
3.5.1 塑料铰链设计
对于聚乙烯、聚丙烯等软性带盖容 器,可以将盖子和容器注射成型为一个 整体,其间用铰链结构连接。
图3-30是铰链的截面形式。由图可 知,铰链部位塑件壁厚减薄,且减薄处 以圆弧过渡,盖子与容器合拢打开时这 段薄片弯曲转动。
3.5.2 模塑螺纹的特点
1、塑件上螺纹成型可用以下三种成型方法 ①模具成型 ②机械加工制作 ③在塑件内部镶嵌金属螺纹构件。 2、模塑螺纹的性能特点: ①模塑螺纹强度较差,一般宜设计为粗牙螺纹。 ②模塑螺纹的精度不高,一般低于GB3级。
为了提高塑件的强度和防止塑件翘曲变形, 常设计加强筋,如图筋的设置位置应沿塑料 充模流向,降低充模流动阻力.见图3-12
加强筋的正确形状和尺寸比例如图3-15 所示。
3.4.4 加强筋的主要形式
加强筋的设计原则: ⑴沿塑料流向设置,从而降低塑料的充模流
动阻力。如图3-13 ⑵应避免或减少塑料的局部集中,以防止产
以成型侧孔和凸凹结构为例。比较两种 方案,从而选择优良的设计方案。
3.3 形状和结构设计
3.3.1 形状
图3-1a所示塑件在取出模 具前,必须先由抽芯机构 抽出侧型芯,然后才能, 取出模具结构复杂。
图3-1b侧孔形式,无需侧 向型芯,模具结构简单。
图3-2a所示塑件的内侧有 凸起,需采用由侧向抽芯 机构驱动的组合式型芯, 模具制造困难。
3.3 形状和结构设计 3.3.2 结构设计
图3—6 可强制脱模的浅侧凹结构
a)(A-B)×100%/B≤5% b) (A-B)×100%/C≤5%
3.4 壁厚与脱模斜度
3.4.1 脱模斜度设计 3.4.2 塑件壁厚设计 3.4.3 加强筋及其它增强结构 3.4.5 增加刚性减少变形的其他措施 3.4.6 塑件支承面的设计 3.4.7 塑件圆角的设计 3.4.8 塑件孔的设计 3.4.9 采用型芯拼合复杂型孔
⑶保证嵌件安装准确并具有良好 的稳定性。模具的定位孔、定位杆或 定位槽与嵌件之间采用间隙配合,配 合长度应足够使嵌件抵抗物料的冲击。 图3-35、3-36分别所示螺杆嵌件和螺 母嵌件的定位安装方法。
a
b
c
3.5.4 塑料齿轮的设计
设计时应避免模塑、装配和使用塑料 齿轮时产生内应力或应力集中;避免收缩 不均而变形。为此,塑料轮要尽量避免截 面突变,应以较大圆弧进行转角过渡,宜 采用过渡配合和用非圆孔(见图3—40b)
连接,不应采用过盈配合和键连接。
图3-40
3.5.5 带嵌件塑件的设计
1、塑件中镶入嵌件的目的: 增加局部强度、硬度、耐磨、导磁、 导电性能,加强塑件尺寸精度和形状的 稳定性,起装饰作用等。 2、嵌件结构有柱状、针杆状、片状 和框架等如图3-34所示。
3.2 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
3.2.1 尺寸精度 3.2.2 尺寸精度的确定 3.2.3 表面质量
3.2 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
3.2.1 尺寸精度
1、塑件尺寸概念 塑件尺寸——塑件的总体尺寸。
2、塑料制品总体尺寸受限制的主要因素: *塑料的流动性 *成型设备的能力
3.2 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
影响塑件尺寸精度的因素: 1、模具制造的精度,约为1/3。 2、成型时工艺条件的变化,约为1/3。 3、模具磨损及收缩率的波动。 具体来说,对于小尺寸制品,模具制造 误差对尺寸精度影响最大;而大尺寸制品 则收缩波动为主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