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的美学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园林的美学特点
“园之布局,虽变幻无尽,而其最简需要。

实全含于‘园’字之内。

今将‘园’字图解之:‘口’者围墙也。

‘土’者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

‘口’字居中为池。

‘氏’在前似石似树。

”这是《中国园林志》中对园林的一个描述。

从中可看出园林的主要亮点就在于其中精致的宛若天成的人造景观,再配以亭台楼榭,通过蜿蜒错落,仿佛一位老者娓娓道来一个优雅的故事。

一、道法自然,追求仿造自然之神韵
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独树一帜,自成体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与欧洲园林整齐的布局不同的是,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天人合一”,强调自然美与人工美的无缝结合,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寄情于景,抒发内心的山水情怀。

其中一句“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言明了拙政园给人的绝妙体验。

中国山川秀美壮丽,让人十分热爱山环水抱的生活环境。

所以许多园林,尤其是皇家园林,都是依山傍水而建,或者是包络原山真湖,亦或是不惜代价开山造湖,人工堆叠。

仰能观山,俯可听泉,旁魄竹树云石,身偎山林涧溪。

怪石林立,奇花异草,曲径通幽。

高大的乔木与灵秀的花草形成高低对比,池塘与亭台交相辉映,山峰的高低回环,来自设计者的观察模仿和高超技艺,力争将最自然的一面展现眼前。

模拟自然,模拟仙境,汉武帝曾建有蓬莱、方丈、赢洲三仙山,开创一池三山的传统。

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

中国传统园林讲究自然不做作,并不强调明显的、对称性的轴线关系,却又恰到其处的绘出一幅和谐平衡的画面,并且拥有非常强烈的整体感,无论从你眼前拿走哪件东西,都会让你觉得缺了那么一点味道。

园林中对自然元素的运用,不仅仅是朴素的自然美学的推崇,
更是一种对自然所蕴含比拟的人格精神的追求。

其中,山与水结合
在风水理论中就认为是阴阳两极的结合。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而把山水与人的品格结合起来,山的刚毅,水的灵动,寄予了人的
美好希望。

中国古典园林对于园林主人来说超越了视觉感官的乐,
而达到了一种心灵上的乐,对于他们来说,园林是精神居所,是文
人的寄托,使他们骨子里追求隐逸生活的一种这种的方式,这种主
人通过园林来表情达意的行为以及园林本身所蕴含的道德精神。

二、以小见大,聚天下之精华
传统园林,特别是不如皇家园林华丽广大的私家园林,常用虚实结合、曲折、暗示等手法来使园林用较小的空间给人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

宋代宋徽宗的良岳曾被誉为括天下美,藏古今胜。

而清代圆明园中的九州清虽则是将中国大地的版图凝聚在一个小小的山水单元之中来体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

《长物志》中也曾强调“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造园立意。

虚实结合是一种扩大空间体验感受的方式,也是中国园林特有的
意境美。

实物使用不同的层次和方式出现、布局,使观赏者的审美感受和情感在虚虚实实的交相呼应中不断地改变,递进。

这是中国园林的一个特点,其展现的是很多不同层次画面的组合,给你无限琢磨和探索的乐趣,不拘泥于狭小的空间。

为了达到虚实相间的效果,采用院落、连廊、穿堂、亭子、假山等手法让你在每个场景中都有不同的思考,让每个实物都发挥不同的作用。

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植物与建筑的高低错落,营造大的空间感受。

在这种自然式园林中,仿造自然的山形水势,永恒、奇特的建筑造型与结构,多彩多姿的树木花草,弯弯曲曲的小路,让人身临情感与梦想的交织,分不清虚拟与现世的喜与悲。

叶圣陶曾在《苏州园林》中写道“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园林讲究的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

不同的角度形成不同的空间体验,让人感觉奇妙无穷。

有水就离不开桥,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都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塘里常常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观赏者看“鱼戏莲叶间”,不由得让人心旷神怡,气定神闲。

三、造园要素密集化,手法精致高超
园林创作,从选址到造园要素的组合,因境成景,设计师要合理分析园林的有利、不利的因素,穷尽毕生之阅历与想象,通过合理布局、组织,再对细节进行反复推敲。

其中造园四要素,山,水,建筑,植物的巧妙安排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了。

山体的形态(秀美或是峻峭)、趋势走向、坡度的缓陡、凸凹虚实的变化,主峰、次峰的位置、高度差,水池的大小形状及组合方式,岛堤、桥的运用及材质,建筑造型和组合方式,园林植物的种类选取与种植方式,园路的走向及用材等问题都牵扯到园林给人的整体认知。

楼阁是一种普遍的建筑形式,给人的印象以高耸为主,有一种飞阁崛起,层楼俨以承天的气势。

在它多建在抱山衔水,景色清幽,视线开阔的地方。

轩的特征是前檐突起,出廊部分上有卷棚,即所谓“轩昂欲举”。

所谓中国建筑都有着一种飞动之美,古人运用神奇的想象力塑造了许多虚幻生动的动物形象,常常给人一种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感觉。

在这些艺术形象里,有我们耳熟能详的飞腾的龙,绚丽多姿飞舞的凤凰,也有愤怒的异兽,寓意驱走厄运,有红颜色的鸟雀,象征喜气临门。

而各式各样的镶嵌艺术,也被引用到造园上来,主要见于路面铺设和墙面嵌缀。

墙面嵌缀以园记、诗画、游记、碑帖为主要内容,以石刻、砖刻为基本形式。

此外,还有甬道和窗台的装饰,它们既分隔了景致,又美化了环境,加强了园林气氛。

简单的原材料,各种形色的鹅卵石、砖料、瓦片都可利用,赋以生动灵巧的图案,朴素之美、技巧之精总让人深深为之惊叹。

四、蕴含诗情画意
园林的魅力不仅在于其自然元素排列组合之精巧,更因为它被赋予了深深的情感,融入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

山水诗、山水画、书法艺术与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给文人骚客带来无限遐思与灵感。

园林被定位为自然与人达到平衡的思想,也表达了古人为人处世的态度——寄情山水、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

谢灵运在个人庄园建设中就阐明自己的希冀,“四山周回,溪涧交过,水石林竹之美,岩帅暇曲之好”。

一个园林的闻名,离不开其中景观的秀美,更离不开其中包含的雅致情趣,这就体现在园林的名称,著名作品等,就像人生的见证一般。

漫步于园林之中,感受其中的自然之美,人文之奇。

就像一个
人静下心品尝香茗,阅读书籍,体会生命的多面与奇妙。

中国园林
群英荟萃,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人民共同的财富。

走进园林,欣赏艺术,领略大师风格,陶冶自我身心,体会人生真谛,一切尽在不言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