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教材中国近代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六,康有为回国治罪;……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
2019部编教材中国近代史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这份“礼物”指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这是因为,鸦片战争( )
A .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B .激化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C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

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是( )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4.抗战老兵张步风在回忆录中写到:“1940年秋天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拔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多少据点,现在都已经记不清楚了……”张老所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 、卢沟桥之战
B 、平型关大捷
C 、百团大战
D 、台儿庄战役
5.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

历经苦难的中国因哪一条约的签订,戴着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枷锁进入了20世纪(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6.“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

”这些内容应出自(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7.如果用一组词来概括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点。

下列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繁荣与开放并存
B .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 .国家巩固与危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并存
8.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设立五个租界
B .要求设立公行
C .规定五口通商
D .中国自开商埠
9.右侧内容是一则近代民间自拟的对外“和约”,从内容上
看,这份“和约”最可能出现在( )
A. 鸦片战争过程中
B.英法联军入侵前
C.《马关条约》签订时
D.戊戌变法失败后
10.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
步”。

这主要是指洋务运动( )
A .创办新式学堂
B .兴办近代企业
C .建立现代海军
D .传播西方思想
1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如果说国藩开辟了西化之路的话,左宗棠和李鸿章则是斗志昂扬地紧握了西化的火把。

”文中“西化”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2.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

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为()
①“民主”“科学” ②三民主义③变法图强④“自强”“求富”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②③D.④②③①
13.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次年2月l2日,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成为末代皇帝。

这一历史事件
的深远意义在于:使中国()
A.摆脱了殖民统治 B.推翻了两干多年的封建帝制
C.开启了近代化探索 D.改变了社会性质
14.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

”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C.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15.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胡适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二是《新民丛报》,三是《新青年》。

”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科学时代 C.民主共和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
16.人们的普遍心情:
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

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

”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
17.台湾新党主席在“新五四运动”集会上表示,当年的五四运动,知识分子请来“德先生”(民主)、
“赛先生”(科学)救亡图存,今天我们则需要另一位“劳先生”(法治)。

中国请来“德先生”、“赛先生”最早是在()
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8.历史影视作品能艺术地再现重大历史事件。

下列四部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建党伟业》②《南昌起义》③《重庆谈判》④《建国大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19.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下列属于合则两利的是()
A.北伐战争、抗日战争B.辛亥革命、黄埔军校
C.北伐战争、解放战争D.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20.红军长征期间,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这次会
议召开的地点是()
A.井冈山 B.遵义 C.延安 D.西柏坡
21.热播电视剧《北平无战事》讲述了1948年潜伏于国民党空军的中共地下党员方孟敖,受命于国民党彻查贪腐、参与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并为和平解放北平做出艰难抉择的故事。

结合历史知识分析,该剧剧情涉及三大战役中的(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2.“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

”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增强国力B.地方自治C.拥蒋反共D.逼蒋抗日
23.“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描述了中国守军与侵华日军激战的情形。

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C.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 D.全国性内战的开始
24.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D.中国人民在没有外来援助的情况下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25.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这一战役的战果是()
A.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B.拉开了战略大决战的序幕
C.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D.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二、非选择题(31题18分,32题12分,33题20分,共50分)
31.长久以来,中西文明大致沿着各自的历史发展轨迹前进。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的兴起,中华文明终于被卷入到工业文明的浪潮中,经历了文明与野蛮的洗礼,几经波折,终获重生。

阅读下列材料,重温这段历程。

(14分)
文明
内容
中国西方
材料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顾炎武
“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
状,制造大批冤狱。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p101
17、18世纪,西欧先进的思想家们相信,人类社会也受到一定法则的支配,人有能力靠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去发现这个法则。

为了张扬这种理性的力量……他们著书立说,激烈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p15
材料二
图31-1 明朝中央机构图31-2清朝政治结构图31-3 处死查理一世图31-4 攻占巴士底狱
材料三
图31-5 江南制造图31-6 “嫁接”
总局炮厂炮房图31-7 贝尔发明的电话图31-8 爱迪生
发明的电灯
材料四“……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
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是用外观
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
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由袁世凯以
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
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
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
国……
──摘自《清帝逊位诏书》
图3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市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一反映出明清时期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的什么举措?(2分)西欧先进思想家著书立说,发起什么运动?(2分)
问题二:材料二图31-1和图31-2说明了当时中国政治的什么特点?(2分)图31-3和图31-4分别反映西方历史上的什么事件?(4分)
问题三:材料三的图片分别反映出中西方在经历何事件?(4分)结合图31-6简单评价中国的这一运动。

(2分)
问题四:阅读材料四,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促成《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2分)分析图31-7、图31-8和图31-9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

1874年,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主要依靠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

后来,遇到新工艺时,也只是暂时雇佣少数洋匠。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义》
材料三:(中华民国建立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识,陈独秀认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Democracy和Science)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问题一:依据材料一,写出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的主要原因。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于哪一运动时期?写出该运动对中国产生的两点积极影响。

(4分)
问题二: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变法的关键是什么?你认为这应该是哪一派别的主张?列举一项该派别在“开学校”上的成就。

(3分)
问题三:材料三中陈独秀等人认为“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为此掀起了什么运动?除此外,请列举陈独秀在近代中国作出的另一项贡献。

(2分)
问题四: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如何实现“强国梦”(3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

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
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材料三:蒋介石曾三度努力收回香港,其中第三次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盟军统帅部公布了各盟国接受日军投降的地区,香港被规定在中国受降区内。

这样,理所当然由中国接受香港的日军投降了,蒋介石决定乘此机会,恢复在香港行使主权。

但最终在英国和美国的双重压力下没能成功。

材料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问题一: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和“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6分)
问题二: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创的?于哪一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6分)
问题三: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于哪年召开?此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开创的?(6
分)
问题四:依据材料及所学,为什么在抗战胜利后的中国不能收回香港?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能够收回香港主权?(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DABCA; 6—10、CCCDB; 11—15、ABBAB;
16—20、BDAAB; 21—25、BDCDC;
26.问题一:举措:八股取士、文字狱;运动:启蒙运动
问题二:特点:皇权专制达到顶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图31-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图31-4:法国大革命
问题三:中国:洋务运动;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
评价: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培养了技术人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它没有触动封建制度,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正面反面各写出1点即可)
问题四:历史事件:辛亥革命;联系: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分)
27.问题一:洋匠挟技居奇,唯利是图(有其他表述,意思相近即可);洋务运动时期;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人才
问题二:关键在于变革封建官制;资产阶级维新派;京师大学堂
问题三:新文化运动;陈独秀领导五四运动
问题四:技术创新;坚持改革;重视思想文化
28.
问题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问题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去政权的道路;毛泽东;1949年
问题三:1978年;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
问题四:抗战胜利后的中国仍然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仍然受到帝国主义的压制;
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中国已经取得独立自主的地位,国力强盛,有能力收回香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