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j
的顶端和底端。
——第j层柱高
12
cjk表示第j层第k号柱,t(top)、b(bottom)分别表示柱
6.梁端弯矩
梁端弯矩按节点平衡及线刚度比得到。 (1)边节点 顶部边节点: 一般边节点:
Mb M c
M b M c1 M c 2
13
6.梁端弯矩
(2)中节点:按线刚度比 进行分配。
(0.7) B (0.6) A
F E
(0.9)
(0.8)
(0.9) J (0.8) I
二层: CB
GF
0 .7 0.280 0.7 0.9 0.9 0 .9 KJ 0.360 0 .7 0 .9 0 . 9
29
底层:
(2)求各柱在反弯点处的剪力:
0 .6 BA 0.272 0.6 0.8 0.8 0.8 FE JI 0.364 0 . 6 0. 8 0 . 8 D

层 其余计算从略。
25
(3)梁端弯矩
16
其余计算从略。
26
(4) 弯


27
用反弯点法求下图框架的弯矩图。图中括号内的数 值为该杆的线刚度比值。
37kN
D (1.5) (0.7) (0.6) (1.7) (0.7) G (0.9) (2.4) (0.6) A E F (0.8) (1.2) (1.0) H (0.8) (0.9) K (0.9) 3.3m J (0.8) 3.9m I M
7
2.反弯点高度的确定
反弯点高度y的定义为反弯点至柱下端的距离。
h 上部各层柱 2 y 2 h 底层柱 3
h——层高
8
3.柱子的抗侧移(抗推)刚度d
柱子的抗侧移刚度:物理意义表示柱端产生相 对单位位移时,在柱子内产生的剪力。 柱子端部无转角时,柱子的抗侧移刚度:
12ic d h2
由此可见,反弯点法的关键是反弯点的位置 确定和柱子抗推刚度的确定。
4
1.反弯点法的假定及适用范围 ①假定框架横梁抗弯刚度为无穷大。 如果框架横梁刚度为无穷大,在水平力的作用 下,框架节点将只有侧移而没有转角。实际上,框 架横梁刚度不会是无穷大,在水平力下,节点既有 侧移又有转角。但是,当梁、柱的线刚度之比大于 3时,柱子端部的转角就很小,此时忽略节点转角 的存在,对框架内力计算影响不大。 由此也可以看出,反弯点法是有一定的适用范 围的,即框架梁、柱的线刚度之比应不小于3。
5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 架的变形情况:
当梁刚度无限 大时,水平荷载作 用下框架的变形情 况:节点转角为0, 各节点水平位移相 同。
6
②假定底层柱子的反弯点位于柱子高度的2/3 处,其余各层柱的反弯点位于柱中。 当柱子端部转角为零时,反弯点的位置应该 位于柱子高度的中间。而实际结构中,尽管梁、 柱的线刚度之比大于3,在水平力的作用下,节点 仍然存在转角,那么反弯点的位置就不在柱子中 间。尤其是底层柱子,由于柱子下端为嵌固,无 转角,当上端有转角时,反弯点必然向上移,故 底层柱子的反弯点取在2/3处。上部各层,当节点 转角接近时,柱子反弯点基本在柱子中间。
ic h
——柱子的线刚度;
——柱子的层高。
9
4.同层各柱剪力的 确定
V jk d jk Vj
jk
d
k 1
m
V jk ——第j层第k柱所承受的层间剪力;
d jk ——第j层第k柱子的抗侧刚度;
Vj ——水平力在第j层产生的层间剪力;
m
——第j层的柱子数。
10
4.同层各柱剪力的确定
一般,当同层各柱的高度相等时, 由
18
解:作三个截面通过各柱的反弯点(一般层反反弯 点高度为1/2柱高,首层为2/3柱高),如图所示:
19
由于框架同层各柱高h相等,可直接用杆件线刚度 的相对值计算各柱的分配系数。 (1)柱的剪力 三层:
20
二层
21
首层
22
(2)柱端弯矩 三 层
23
(2)柱端弯矩 二 层
24
(2)柱端弯矩
37kN 74kN
5.3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 近似计算方法:
一、反弯点法 二、改进反弯点法——D值法
1
一、反弯点法
(一)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
框架所承受 的水平荷载主要
是风荷载和水平
地震作用,它们 都可以转化成作 用在框架节点上 的集中力。
2
一、反弯点法
(一)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
1.各杆件的弯矩图
均为直线,一般情
况下每根杆件都有
一个弯矩的最 大弯矩均在杆件两 端。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图
3
如果在反弯点处将柱 子切开,切断点处的内力 将只有剪力和轴力。 如果知道反弯点的位置 和柱子的抗侧移刚度,即 可求得各柱的剪力,从而 求得框架各杆件的内力, 反弯点法即由此而来。
3.3m
74kN
C
80.7kN
B
2.7m
8.1m
28
解:由于框架同层各柱 h 相等,可直接用杆件线刚度的相对值计算各柱的 M D H 分配系数。 (0.7) (0.6) (0.9) (1)求各柱剪力分配系数: K G C
顶层:
DC HG MK
0.7 0.318 0.7 0.6 0.9 0.6 0.273 0.7 0.6 0.9 0.9 0.409 0.7 0.6 0.9
1 2i c d h2
V jk i jk

i
k 1
m
Vj
jk
i jk
——柱子的线刚度
11
5.柱端弯矩
求得各柱子所承受的剪力以后,由假定(2)便可 求得各柱的杆端弯矩。 h1 t 对底层柱 M c1k V1k
b Mc 1k
3 2h1 V1k 3
上部各层柱,上 hj t b M cjk M cjk V jk 下柱端弯矩相等 2
14
7.梁内剪力
15
8.柱内轴向力
自上而下逐层
叠加节点左右的
梁端剪力。
16
反弯点法的主要计算步骤:
1、计算柱子的抗侧刚度; 2、将层间剪力在柱子中进行分配,求得
各柱剪力值;
3、按反弯点高度计算柱子端部弯矩;
4、利用节点平衡计算梁端弯矩,进而求
得梁端剪力;
5、计算柱子的轴力。
17
例题:用反弯点 法计算右图所示 框架的弯矩,并 绘出弯矩图。图 中圆括号内的数 字为杆件的相对 线刚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