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四氢呋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四氢呋喃,又名聚四亚甲基醚二醇,是生产热塑性弹性体如聚酯(HYTRELO)、聚氨酯(弹性纤维)的重要软化段。THF与阳离子引发剂反应后,生成聚四氢呋喃。

工业上运用一些有限的催化剂系统,如用FSO3H,H2SO4/SO3,HClO4/酸酐,CTSO3H来生产中等分子量的聚四氢呋喃,该分子量范围的四氢呋喃主要用于生产热塑性弹性体。分子量取决于催化剂的浓度、特性及链转移剂(如酸酐及三氧化硫)。但这些催化剂系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要生产所需分子量的聚合物,催化剂的浓度要高。其次,聚合反应后,需用碱或酸水解,方可在聚合物的端基上获得羟基并生成分子量分布较窄(低于2.0)的聚合物。再次,水解反应产生大量的强酸,如HF或硫酸。

为克服上述缺点,我们需尝试研究新的催化剂系统。最近PAPPAS和ENDO曾报道用于环氧树脂、苯乙烯、双环邻位酯、邻位螺环烃聚合的高效潜热催化剂。他们使用各种盐作为引发剂,如锍、碘、膦或季铵盐。

1实验

从ALDRICH化学公司购买了六氟锑酸钾,α-溴-对二甲苯(98 %),邻-氰基吡啶(99 %),不经提纯直接合成新引发剂。聚合级的四氢呋喃未经提纯可直接用作单体。表氯醇用通用方法除去水分后,进行蒸馏,然后贮存在4A的分子筛中。吡啶用CaH2干燥24 h后,进行蒸馏。

1.1合成对二甲苯基-邻氰基吡啶溴酸盐

在一个双颈圆底烧瓶中分别加入α-溴-对二甲苯(14.95 g,70.2 mmol),邻氰基吡啶(8.53 g,81.15 mmol),氰甲烷(45 mL),在室温下搅拌8 d。反应完成后,氰甲烷被蒸发掉,剩余固体在二乙醚中再搅拌12 h后进行过滤,除去未反应的物质。过滤出来的绿色沉淀物在30 ℃不减压干燥24 h,得到18 g(78 %)的产品。

1.2合成对二甲苯基-邻氰基吡啶六氟锑酸盐新催化剂

把配置好的吡啶溴酸盐(1.0 g,3.35 mmol)溶解在20 mL的蒸馏水中,在通氮气的情况下搅拌2 h,把六氟锑酸钾溶解在20 mL蒸馏水中后,加入到溴酸盐溶液中,搅拌10 min,收集到白色沉淀,然后在50 ℃下真空干燥24 h,收率40 %。

1.3THF的聚合

把THF(10 mL)、引发剂及助催化剂的均相混和物加入到配置有冷凝器的圆底烧瓶中,在硅油浴中进行聚合反应。加入1 N HCl(1 mL)后搅拌10 min,反应终止。用苯/蒸馏水(40 mL/120 mL)萃取反应混合物,在有机层中加入无水硫酸镁(2 g),搅拌3 h,除去残留水分。苯滤液用旋转蒸发仪进行蒸馏。残留的黏性聚合物在30 ℃下真空干燥24 h。我们还通过改变催化剂的浓度、反应时间、温度及助催化剂的浓度对聚合反应进行了研究。

1.4黏度的测量

30 ℃下,用Ubbelohde型黏度计测量苯溶液中聚四氢呋喃的特性黏度。

1.5聚四氢呋喃的水解

把准备好的聚四氢呋喃(0.61 g)和1 N HCl(60 mL)回流12 h,冷却至室温。用二氯甲烷/蒸馏水(50 mL/50 mL)萃取3次,直到pH值中性。有机层中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后过滤。蒸发滤液,除去二氯甲烷溶剂。生成的黏性聚合物在减压下干燥24 h,可得蜡状的聚四氢呋喃,端部羟基含量达80 %。

2特性

用Varina Gemini—300摄谱仪做H—核磁共振,用Brucker IFS48光谱仪做红外试验。在Perkin-Elmer 7 seriesDSC上以10 ℃/min的速率加热;通氮气的情况下测量热变温度(Tg和Tm)。用ShimazuLC-4A GPC,STYRAGEL柱,THP作为溶剂,聚苯乙烯进行标定来测量分子量分布。

3结果及讨论

3.1合成催化剂

对二甲苯基-邻氰基吡啶六氟锑酸盐(MPH)为一种新型催化剂。通过邻-氰基吡啶与ɑ-溴-对二甲苯反应,然后与水溶液中的反离子SbF6-交换而成。

我们通过H-核磁共振及FT-IR红外光谱确认催化剂的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典型的几个峰分别为对于甲苯基中的甲基和亚甲基。苯基在质量分数为2.4×10-6,6.1×10-6和7.4×10-6时出峰,在9.2×10-6,

8.8×10-6,8.7×10-6和8.4×10-6时分别观察吡啶基团中的4种质子,它们的结合比例与预期效果相同。催化剂的红外光谱在约3 000 cm-1时出现弱峰,在1 614 cm-1~1 434 cm-1区间出现中等吸收峰,主要是由于芳香烃及脂肪烃的C-N官能团及吡啶基团造成的。我们同时也观察到637 cm-1处由于存在SbF6-基团,出现强峰。催化剂特别容易吸水,所以在3 525 cm-1处开始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因此,聚合前把催化剂中的水分降至低于质量分数为20×10-6是非常必要的。

3.2聚合

为了检验催化剂的活性,我们通过改变催化剂的浓度、聚合时间及温度、表氯醇(EPH)助催化剂的浓度,进行了THF的本体聚合试验。

反应生成的聚四氢呋喃转化率较低,仅为1.0 %~40 %,数均分子量范围为800~5 300,随着转化率的升高,其范围相应地变大。聚合物分子量分布(Mw/Mn)范围为1.4~1.6,比较窄,在工业生产中有一定的优势。自从聚四氢呋喃在工业上用作热塑性弹性体的软化段以来,要求聚合后要有一种分馏工艺,以便生产出分子量分布低于2.0的聚合物。其熔融范围为17 ℃(Mn830)至42 ℃(Mn5 210),这些结果与工业产品的结果相符。

聚四氢呋喃在 1 N HCl中水解,在聚合物端基上获得羟基。水解样品与醋酸酐反应,然后用 1 N NaOH(ASTMD-1638)滴定来分析端基,确定羟基数。羟基数的测量结果与工业产品相当,如Mn1 980,羟基数约为50。

3.3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图2给出了分子量和转化率相对于反应温度的趋势。温度变化范围为30 ℃~55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量和转化率均增加,但在55 ℃以后,它们均急剧下降。主要是由于THF的聚合平衡及本体聚合的上限温度较低(Tc=83 ℃±2 ℃)所致。当温度等于或高于上限温度Tc时,无聚合物生成;低于Tc时,单体浓度将低于平衡浓度,不会发生聚合反应。

为得到高转化率及所需分子量的聚合物,分别在45 ℃和55 ℃时进行聚合试验,根据阿列纽斯表述,我们计算出使用新催化剂时,聚四氢呋喃本体聚合的活化能Ea为62 kJ/mol。

3.4聚合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我们在55 ℃时获得的分子量和转化率较45 ℃时要高,但2 d后两种温度下的转化率和分子量又急剧下降,可能是由于聚四氢呋喃的解聚反应超过THF的聚合反应,所以我们在以后的实验中把聚合时间压缩至2 d。

3.5助催化剂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在未加助催化剂表氯醇(EPH)的情况下,以摩尔比为1.0的催化剂进行聚合反应,结果只有少量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助催化剂的浓度对聚合物的分子量和转化率影响很大,当助催化剂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时,分子量和转化率最佳。相反,当摩尔比大于1.0时,助催化剂的活性急剧下降。

3.6催化剂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催化剂与助催化剂摩尔比为1∶1的情况下,随着催化剂浓度的增加,转化率升高,而分子量则逐渐下降。4聚合机理

根据讨论结果,我们得出了新型催化剂对二甲基苯基-邻氰基六氟锑酸盐(MPH)阳离子聚合的可能机理。对二甲基苯基-邻氰基吡啶六氟锑酸盐分解为对二甲苯阳离子和邻氰基吡啶,并达到动态平衡。阳离子(Ⅱ)通过苯基的共振效应趋于稳定,随着反应向K1反应方向移动,吡啶阳离子(I)变得不再稳定。另外,邻氰基吡啶六氟锑酸盐(1)的位阻效应,加大了C-N键的断裂程度。生成的阳离子(Ⅱ)充当THF聚合反应的活性种,即阳离子(Ⅱ)与THF反应,生成四氢呋喃氧盐(IV),氧盐(IV)与THF单体反应进行扩链,生成聚四氢呋喃。另外,在表氯醇助催化剂(EPH)存在的情况下,阳离子(Ⅱ)与表氯醇的环氧乙烷环作用,生成新的氧离子盐(Ⅲ),如图1所示。助催化剂的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在前面已讨论过,与本结果相一致。另外,当助催化剂表氯醇的浓度大大超过催化剂浓度时,阳离子(Ⅲ)的扩链仅仅集中在助催化剂上。

在链终止阶段,催化剂中释放出来的吡啶进攻扩链端的THF氧盐离子,终止THF的聚合反应(如图2所示)。链终止后的聚合物中加入1 N HCl进行水解,链端基团转化为羟基。核磁共振及红外光谱数据强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