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研究状况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1月
第35卷第1期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ournal of S ocial Science of Hunan N ormal University
V ol.35 N o.1
Jan.,2006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研究状况分析Ξ
孙梦云,杨国辉,曹友华
(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的理论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到现在经历了起步、发展和相对成熟三个阶段。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仍面临评估范围、效益与技术的三大困境。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研究的发展,必须实现新目标的确立与研究理念、评估内容研究、评估方法研究三个方面的创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研究状况;三个创新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529(2006)0120059205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和管理者为了检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有效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经验总结而运用测量、统计、系统分析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等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参与者、现象、活动程序的价值判断过程。本文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与评估、评价这两对相近概念不作区分。复旦大学的邱柏生教授说:“这些年来,人们一直在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但主要是根据社会经验,而不是根据科学的评估指标进行有效评估得出的结论。”[1]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理论的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价值论的密切相关,更揭示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研究的有限性。科学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理论,对理论研究的历史阶段、现状与发展走向做一个客观的梳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需要。
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发展阶段
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认识,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这三个阶段里,可以看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一些发展轨迹。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的起步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为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的应用研究。在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时,往往只运用事实和直观经验的结果范式,比如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传家宝”,其根据是思想政治教育代代相传,并保证了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因此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价值是一个无需证明的真命题。在这样一个阶段,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研究相当有限。1986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陆庆壬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其中有一章专门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一共分为四节,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意义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标准和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范围和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途径和方法。可以说,这些研究只是触及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皮毛。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引起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新审视。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人们的个体意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和价值理论开始萌芽。以1988年3月31日发表于《中国教育报》的《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估中发现的两个问题》为标志,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环节,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研究也逐步开展起来,关于评估问题的研究开始进入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理论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对效益的关注。比如在这一时期编辑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教材,1989年贺忠强主编的《思想政治工作学原理》,用一章篇幅专门论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问题。其二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探讨。如1988年张耀灿教授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章节中有一节即“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可行性和指标体系”。其三是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方法新视角。张耀灿教授还在评估一章中提到了模拟情景评
95
Ξ收稿日期:2005204205
作者简介:孙梦云(19482),男,河北唐山人,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副教授;
杨国辉(19792),男,湖南娄底人,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曹友华(19652),男,湖南衡阳人,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估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第一次在教材中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定量评估。这时期还出版了戴钢书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定量分析方法的专著《思想政治教育的统计与分析》。文中大量运用化学分析和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等,整个评估似乎可以区分得十分细致,从而使人觉得非常科学和理性。但把一个人文科学的应用学科弄得过于高深莫测,这不过是一种局部与枝节化的做法,易于让人们忽视对评估工作整体和主要关系的理解,使学科失去应用的生命力。
第三个阶段是进入新世纪后的相对成熟阶段。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由政治元社会向经济元社会的转换,受到二元并构理论影响,学理界开始了一场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大争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究竟能不能成为一门科学,受到了挑战。在这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和价值论得到充分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是这时期由武汉大学的两位博士———沈壮海和项久雨分别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两本专著。以1999年《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第6期发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模式探微》为标志,学术界以更加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评估,使评估理论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研究开始进入相对成熟阶段。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研究的框架基本形成,研究的横向范围更大。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模式探微》之后,《求索》2000年第5期、《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年第11期与2004年第5期分别发表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模式新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评估指标体系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评价结构分析》,学术界从结构整体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进行了深入探讨。另外,无论是
评估的标准、原则,还是方法、程序设置等问题,都有专门的文章进行了论述。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研究的思想基本成熟,研究的纵向深度更高。郭政教授2002年发表的《关于评估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思考》中,首次提出评估标准体系由根本标准、基本标准和具体标准组成。济南社会科学院王鲁宁2003年发表的《思想政治工作评估标准的哲学探讨》使评估标准的研究从经验层次上升到哲学的层次,开始从本质层次和前提批判角度去探索和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还有学者提出了系统分析方法、目标检验法、比较法、效益计算法、认同程度计算法,并提出了用数学模型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问题。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与2001年分别出版了邱伟光、张耀灿主编和张耀灿、陈万柏主编的两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这两本教材都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进行了一些探索,使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进入一个更加微观的层面。总的来说,评估的理论研究从过去的扁平结构向纵向的层次结构转变,研究理论更有深度。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研究的热点基本统一,研究的发展态势更稳定。对国内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主要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其中1994年与1995CNKI上的论文数量分别为7篇与10篇,但实际上其中《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形态与评估行为的导向功能》一文分别在1994年与1995年不同的期刊9次重复发表。因此,实际上1994年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类的论文数量为5篇,而1995年为4篇。自1999年起,评估理论的论文数量趋于相近,详见表1。如果从曲线图图1来看,能更清楚的看出研究态势趋于稳定。虽然2004年评估理论方面的论文数量有所下降,但其中还有部分论文还没有完全进入数据库。
表1
年份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论文数54244611512115
(注:以上篇数是排除C NKI与万方数据库中所收纳的新书评价、机构介绍、两数据库重叠部分等文章后的统计数据
)
图1
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理论研究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对评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议论上,少部分集中于评估的原则和范围、以及相应标准的讨论之上,缺乏对评估指标体系的深入建构。而评估的内容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理论的热点已经转移到科学评估模型的系统构建上。另外,使如何量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更科学,更便于操作,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范围的重新确立也是目前学界较难形成共识的一个热点。[2]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