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瘢痕处妊娠的临床分析

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瘢痕处妊娠的临床分析目的:观察、研究分析切口妊娠的不同处理方式。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

院2009年3月-2010年7月收治的50例患者分切口妊娠的不同类型进行治疗。结果:药物治疗的10例均获得成功,占患者总体20%,手术治疗28例均获得成功,占患者总体的56%,使用手术加上药物治疗12例均获得成功,占患者总体24%。不同方法治疗下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此病症不是疑难杂症,可以依据患者症状、医师技术水平、医院B超技术、医院科室设施,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达到满意治疗效果或者完全治愈。

标签:剖宫产;切口妊娠;临床分析

剖宫产切口妊娠全称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后瘢痕处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并且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1]。近几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此病的发生率也在呈上升趋势。此病如果没有及时地发现,那么随着妊娠的继续,绒毛将会粘连并且植入子宫肌层,可能加大临床处理的难度,易在处理中发生大出血;一旦延误诊断和治疗的时间,可能导致失血性贫血,失血性休克,甚至子宫破裂并且进行子宫切除,因此早期及时发现,才是治疗的关键[2]。现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瘢痕处妊娠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在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患者年龄6~42岁,平均29.6岁;均有刮宫史,均属于子宫下段横切口的剖宫式;剖官产后发病的时间为9个月~16年,平均3.8年;既往产1次44例,2次6例;怀孕1~6次,平均怀孕3.2次,使用人工流产1~3次的18例,3次的32例。50例患者中采用工具避孕21例,官内节育器避孕1例,未避孕28例。50例患者各自都有停经的情况,停经时间在45~60 d,平均55 d;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情况在50名患者中部分出现过。42例患者无腹痛的表现,8例表现出轻微的下腹胀痛。经妇科检查发现:39例宫颈外观的大小正常,11例宫颈膨大;15例宫体的大小正常,35例病患宫体增大。

1.2 方法

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瘢痕处妊娠的治疗方法上,主要是依据于不同的切口妊娠类型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切口妊娠的类型主要分为稳定型和大出血高危型,治疗方法如下。

1.2.1 稳定型切口妊娠此类型切口表现出停经早孕,常规B超检查发现,无腹痛及阴道流血等自觉症状。在其治疗处理上通常采用如下的方法。第1种方法是药物治方法,即使用B超定位、穿刺注射MTX(50 mg/m2)同时配合止血、

抗炎、止血、米菲司酮杀胚进行治疗,在β-hCG大幅度下降后,备血情况下行清宫术。第2种方法是手术治疗方法,即直接进行开腹剖宫取胚胎术,局部注射MTX,术中彻底缝合创面、止血,必要时麦角新碱注射止血。

1.2.2 大出血高危型切口妊娠此类型切口妊娠停经后大量阴道流血,加急B 超发现切口妊娠,见血流丰富,伴活动性出血,伴或不伴失血性休克等临床表现。在对其治疗处理上通常是依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而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第1种是临床表现出生命体征平稳的特征,则采用方法是手术加上药物治疗的方法,即建立静脉通道,补液、备血、加急行清宫术,如能止血,可予术后配合药物治疗(MTX、米菲司酮)。但是如果出血汹涌,那么可行导尿管放置宫腔,其内充50~60 ml液体,压迫止血,如能止血,可待病情稳定后,补充药物治疗(MTX、米菲司酮)。如压迫止血,自引流端仍继续出血,量多,则需加急剖腹探查,创面止血,术中清除病灶,创面缝合止血,严重时需要切除子宫。第2种临床表现为失血性休克,生命垂危的症状,则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即抗休克、补液、输血同时进行,在全麻插管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清除病灶,如能修补、缝合止血,则保留子宫,如病灶范围主,已突破子宫,伴腹腔内大量出血在,显示保留子宫困难,则行子宫全切术,以抢救患者生命。

总结起来不同病情情况下所使用的三种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方法、药物加上手术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依据病患切口妊娠的情况的不同采取相应不同的措施。

2 结果

此次50例病患的剖宫产相关情况为,剖宫产次数均有1次或1次以上,剖宫产方式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至发病的时间最短9个月,最长16年,平均3.8年。

50例患者中6例使用注射甲氨蝶呤肌和口服米非司酮相结合进行治疗,使得血hCG下降,但是在B超监测中发现子宫前壁光团显示有增大的趋势,治疗3 d后因为阴道大出血而进行急诊子宫切除术,手术中可见子宫前壁肌层缺如,浆膜层蓝染并且腹腔内没有积血,与剖宫产瘢痕妊娠相符合,子宫没有完全破裂。另外有10例患者在入院后首先进行一次宫颈注射甲氨蝶呤,剂量为50 mg,连续口服5 d的米非司酮,剂量为每天50 mg,并切进行动态监测血hCG逐渐下降,B超监测胚胎组织出现缩小,血流信号变弱,行B超监测下负压吸宫术,吸出物可见绒毛组织,术后口服中药辅助治疗并动态监测血hCG变化,进行治疗1个月之后血hCG恢复到正常水平,B超提示子宫回声很均匀,显示保守治疗成功。另外6例因没有明显阴道出血入院后行宫腔镜下胚物切除术,手术后宫颈注射一次甲氨蝶呤,剂量为50 mg,2周之后血hCG恢复到正常水平,B超提示子宫回声很均匀,显示保守治疗成功。使用开腹楔型切除治疗的有22例,6例院外因为宫外孕失血性休克而转入笔者所在医院,手术中确诊并进行了子宫次全切除手术,治疗都很成功。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治疗方法与住院天数之间的关系例

治疗方法>1 d >11 d >21 d

药物治疗(n=16)2 4 2

手术治疗(n=6) 2 22 14药物加上手术治疗(n=28) 2 1 3

3 讨论

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瘢痕处妊娠属于一种比较罕见的异位妊娠病症,但是由于近些年剖宫产率的提高,切口妊娠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3]。而且就本次的资料来看,初诊的误诊率高达74%,容易误诊为早孕而进行人工流产术或者药物流产,从而引起术中或者术后大出血,延误了诊断与治疗,还可能引起子宫破裂,致使子宫切除,患者生育能力缺失,患者并发症增加等[4]。

剖宫产手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在临床表现基本上没有出现太大的特异,所以在早期很难做出正确的诊断,也是因为妊娠早期时临床表现和自然流产的表现相似度很高。往往由于表现在短暂停经后就会出现的阴道不规则出血现象来判断。很容易被误诊为先兆性流产或不全流产等情况,仅仅只有少数的患者在停经之后未出现无阴道出血的情况,在本分析资料中就有6例患者无阴道出血。由于剖宫产手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期,因此在刮宫术、自然流产时绒毛不能够完全的剥离,使得子宫下段肌纤维缺乏,进而导致肌肉不能进行自由、有效的收缩,也导致血窦开放不能够自行控制,往往出血时便不能自已,最终致使手术后阴道出现大出血。

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瘢痕处妊娠的治疗已由全子宫切除术逐渐过渡到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局部病灶切除加子宫修复术、宫腔镜手术等。因为直接清宫有极大危险性,易出现大出血的情况,还可造成子宫穿孔、破裂等严重后果。本次报告中有1例是因为手术前检查不充分而盲目清宫导致的大出血。子宫切口妊娠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危及生命的出血。本次搜集的数据资料中显示:手术治疗的出血量明显多于使用药物和介入治疗。因此早期采取合理方法处理病患病情,某种程度上可减少患者出血。

总的而言,此病症不是疑难杂症,可以依据患者症状、医师技术水平、医院B超技术、医院科室设施,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达到满意治疗效果。但是仍要积极探索切口妊娠的不同治疗方法带来的不同疗效,以及分别对应不同的症状类型进行用药,努力探索更加先进的方法以造福病患。

参考文献

[1] 田海涵.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介入疗法[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3):531.

[2] 骆桂英,谢其燕. 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1例[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

专业,2012,14(22):21.

[3] 李丽芳.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的护理[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5):351.

[4] 金建华,周庆调,郑小东. 剖宫产切口妊娠的临床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2,10(17):178-179.

子宫切口妊娠临床治疗分析

子宫切口妊娠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36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注射液肌内注射,观察组在阴道超声的辅助下直接向孕囊内注射甲氨蝶呤注射液稀释液。两组患者均配合早晚口服米非司酮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转阴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β-HCG转阴时间为(8.9±2.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2±3.1)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阴道超声的辅助下将甲氨蝶呤注射液稀释液直接注入孕囊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血β-HCG转阴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子宫切口妊娠;甲氨蝶呤;米非司酮 Analysis of clinical treatment for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LIU Gui-ying,HUANG Gui-lan,DING Han-xiang. Gaoyou City People’s Hospital,Gaoyou 2256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 for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after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36 patients with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1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methotrexat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ransvaginal ultrasound-assisted direct injection of methotrexate diluent in gestational sac. Both groups received morning and night oral administration of mifepristone tablets. Comparison was made on curative effect and blood 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β-HCG)clearance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4.4% than 66.7%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lood β-HCG clearance time as (8.9±2.3)d,which was much shorter than (14.2±3.1) d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Direct injection of methotrexate diluent in gestational sac with assistance of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can improve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and shorten bloodβ-HCG clearance time,and this method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Cesarean scar pregnancy;Methotrexate;Mifepristone 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是指剖宫产后再次妊娠,胚胎着床于手术后的子宫瘢痕处,是少见的异位妊娠[1,2]。本病早期诊断较困难,常被误诊为宫内早孕或流产,盲目行药物流产、人工流产术,常造成术中大出血、子宫穿孔,甚至导致子宫切除危及患者生命[3-5]。目前临床上治疗子宫切口妊娠方法尚未统

瘢痕子宫再妊娠临床分析

瘢痕子宫再妊娠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我科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52例瘢痕子宫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本次病例中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共18例,分娩率为34.6%;4例阴道试产失败改剖宫产。剖宫产34例,分娩率为65.3%;无一例发生子宫破裂。结论瘢痕子宫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只要病例适当,严密监护下可经阴道分娩。 【关键词】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指征的放宽,社会因素的介入,剖宫产率增加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瘢痕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一种少见的剖宫产远期并发症。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时,胚胎着床在前次剖宫产的子宫切口处,随着妊娠的进展,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严重者可造成子宫破裂[1]。2009 年3 月至2010 年 3 月我科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52例,采用剖宫产34例,18例经阴道分娩,现将结果回顾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2009 年3 月至2010 年3 月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共52例,其中有2次剖宫产史7例。年龄24~46岁,平均35岁,孕周38~42周;前次剖宫产距此次妊娠时间2~10年,其中不足2年4例;前次手术的术式为子宫纵形切口4例,子宫下段横切口48例。 1.2 阴道试产的条件前次剖宫产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无感染,B超显示子宫下段延续性好,无缺陷,瘢痕厚度达2~4 mm;此次分娩距上次剖宫产已2年以上;胎先露已入盆,试产中产程进展顺利;前次剖宫指征不复存在,也未出现新的手术指征;具有较好的医疗监护设备,专人密切观察1 d,发现异常,即行剖宫产;本次自愿参加阴道试产。 1.3 剖宫产选定的条件有不适合于阴道分娩的并症存在;前次剖宫产切口为古典式或术式不详;有2次或2次以上剖宫产史的;有明显的产科手术指征;距上次剖宫产不足2年;耻骨联合处有自发痛和压痛的;B超提示子宫下段菲薄,自浆膜面膨隆,楔状突出的;其他因素。 2 结果 2.1 在52例中18例阴道试产,试产率34.6%,成功率60%,没有发生一例子宫破裂;4例阴道试产失败改剖宫产。再次剖宫产共34例,其指征分布:头盆不称3例,先兆子痫1例,羊水过少4例,臀位3例,巨大儿2例,胎儿窘迫11例,先兆子宫破裂1例,产程延长2例,只选择剖宫产9例,选择性剖宫产占比例最大,这与孕妇及其家属的心理因素关系较大。 2.2 新生儿Apgar评分阴道试产组9~10分2例,5~8分1例;剖宫产组9~10分28例,5~8分5例;两组均无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 5)。 2.3 出血量阴道分娩组出血量100~500 ml,再次剖宫产组出血量155~2 050 ml,再次剖宫产出血量多于阴道分娩者,两组出血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临床诊治分析

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临床诊治分析 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临床诊治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振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特征,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本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5例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忆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有23例经阴道超声检查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本病初诊误诊19例,误诊率76%,25例患者中保守治疗22例,21例痊愈,占95.45%;2例治疗失效而行全子宫切除术。结论: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因停经就诊时,要常规行阴道超声检查,对阴道超声疑心切口妊振的病例,有必要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诊断切口妊振的主要方法;甲氨蝶吟加清宫术可作为治疗切口妊振的主要方法,可有效地防止子宫切除。 关健词:异位妊振;剖宫产后切口;诊断;治疗 剖宫产后切口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它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时,胚胎着床在前次子宫切口处,随着妊娠的进展,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人,严重者可穿透子宫造成子宫破裂,导致子宫切除;如果误诊为早孕而行人工流产时那么易发生术中大出血。近几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此病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本研究对2000年7月—2021年12月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下段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共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忆性分析,探讨切口妊娠的发病机理以及临床处理中出现的问题,以便为临床能够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此病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收集2000年7月一2021年12月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人民医院因剖宫产后切口妊娠住院的患者25例,经血β-HCG测定、经阴道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以及其它辅助检查确诊。患者年龄为22一39岁,平均30.52士3.53岁;剖宫产次数为1-2次,剖宫产方式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距前次剖宫产的时间最短8个月,最长11年,平均3.86士 2.40年。有22例在前次剖宫产后6年内发生剖宫产后切口妊娠,占88%,另3例距前次剖宫产时间为大于6年,占12%,住院时间最短2天,最长60天,平均19.48士11.20天。 1.2 临床表现25例患者以无痛性的不规那么阴道流血为主要病症,19例阴道流血发生在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后:25例中22例有停经史,占88%,3例无停经史,占12%,22例患者停经时间最短41天,最长93天,平均53.13上10.64天;5例在人工流产术时发生大出血,11例人工流产术或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淋漓不止,6例为未行任何处理出现的不规那么阴道流血。25例患者中有6例再次行清宫术后仍阴道流血淋漓不止。25例患者中2例有早孕反响、1例伴有下腹轻微不适,其余均无明显的伴随病症。妇科检查12例无明显异常,其余13例中5例触及子宫下段膨大,8例子宫大于正常。25例患者中有19例初诊在外院误诊为宫内孕而行人工流产或清宫术,最少1次,最多4次。 1.3 输助检查25例患者超声检查宫腔内未见确切占位。25例中有13例经阴道超声检查和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其中有10例在子宫峡部或在子宫下段体颈交界处查见不均质团块,3例查见孕囊;10例中2例团块中或周边无血流显示,其余均有血流显示。4例单独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发现,子宫下段峡部团块,其中1例团块内可见彩色血流。6例采用经阴道

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妊娠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妊娠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剖宫产的并发症之一,是一种特殊的异位妊娠,指的是受精卵或滋养细胞种植于子宫切口瘢痕处而发生的异位妊娠。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手术的增多,发病率明显增高。该病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部分患者严重时甚至需要切除子宫,因此丧失生育能力。本文分析了沈阳市妇婴医院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沈阳市妇婴医院收治的26例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ormone,β-HCG)等检查确诊。年龄21~41岁;4例患者剖宫产2次,22例患者剖宫产1次,26例患者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距前次剖宫产时间6个月至9年。孕次1~6次;产次1~2次。行人工流产术或清宫术,最少0次,最多5次。 1.2 临床表现26例患者均有停经史,停经时间39~94天。25例有阴道流血,仅1例无阴道流血;1例外院药物流产后阴道淋漓流血2个月;1例外院人工流产后阴道流血超月经量;1例外院药物流产后阴道大量流血;4例术中大出血(400 mL)并输血治疗。妇科检查3例无明显异常,23例子宫稍大于正常。

1.3 辅助检查血β-HCG入院时为34.22~***** mIU/mL;26例(100%)均经超声确诊,其中1例患者入院时诊断“葡萄胎?”,入院后经过手术室床旁超声确诊,9例患者在子宫峡部或体颈交界处见非均质包块,14例患者在子宫峡部或体颈交界处见妊娠囊。 1.4 诊断标准①妊娠囊位于子宫前壁峡部;②宫颈管内没有妊娠的证据;③宫腔内没有妊娠的证据;④在妊娠囊及膀胱之间缺乏子宫肌层组织。 1.5 治疗方法采用药物结合手术治疗共19例。其中药物治疗的方法:3例甲氨蝶呤75mg,超声引导下妊娠囊内注射,同时口服米非司酮25mg,每日2次,共3d。2例口服米非司酮25mg,每日2次,共3d,第四日口服米索0.6 mg。14例甲氨蝶呤50 ~80mg,超声引导下妊娠囊内注射或宫颈注射。药物治疗后血清β-HCG明显降低,或者彩超提示切口处包块周围的血流已经消失、包块明显缩小、胚胎死亡,进一步行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下子宫切口妊娠病灶切除术7例;宫腔镜下子宫切口妊娠病灶切除术7例,一例失败转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清宫手术治疗3例;阴式手术治疗2例,1例失败转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直接手术治疗7例,切口妊娠病灶清除术加子宫修补术2例;宫腔镜下清宫术2例;3例阴式手术,2例阴式手术失败转行腹腔镜手术治疗。 2 结果 26例均治愈出院,均成功保留子宫,随访血清β-HCG均正常,月经复潮与一般妊娠无异常。病理标本均可见绒毛。 3 讨论

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瘢痕处妊娠的临床分析

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瘢痕处妊娠的临床分析目的:观察、研究分析切口妊娠的不同处理方式。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 院2009年3月-2010年7月收治的50例患者分切口妊娠的不同类型进行治疗。结果:药物治疗的10例均获得成功,占患者总体20%,手术治疗28例均获得成功,占患者总体的56%,使用手术加上药物治疗12例均获得成功,占患者总体24%。不同方法治疗下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此病症不是疑难杂症,可以依据患者症状、医师技术水平、医院B超技术、医院科室设施,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达到满意治疗效果或者完全治愈。 标签:剖宫产;切口妊娠;临床分析 剖宫产切口妊娠全称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后瘢痕处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并且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1]。近几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此病的发生率也在呈上升趋势。此病如果没有及时地发现,那么随着妊娠的继续,绒毛将会粘连并且植入子宫肌层,可能加大临床处理的难度,易在处理中发生大出血;一旦延误诊断和治疗的时间,可能导致失血性贫血,失血性休克,甚至子宫破裂并且进行子宫切除,因此早期及时发现,才是治疗的关键[2]。现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瘢痕处妊娠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在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患者年龄6~42岁,平均29.6岁;均有刮宫史,均属于子宫下段横切口的剖宫式;剖官产后发病的时间为9个月~16年,平均3.8年;既往产1次44例,2次6例;怀孕1~6次,平均怀孕3.2次,使用人工流产1~3次的18例,3次的32例。50例患者中采用工具避孕21例,官内节育器避孕1例,未避孕28例。50例患者各自都有停经的情况,停经时间在45~60 d,平均55 d;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情况在50名患者中部分出现过。42例患者无腹痛的表现,8例表现出轻微的下腹胀痛。经妇科检查发现:39例宫颈外观的大小正常,11例宫颈膨大;15例宫体的大小正常,35例病患宫体增大。 1.2 方法 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瘢痕处妊娠的治疗方法上,主要是依据于不同的切口妊娠类型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切口妊娠的类型主要分为稳定型和大出血高危型,治疗方法如下。 1.2.1 稳定型切口妊娠此类型切口表现出停经早孕,常规B超检查发现,无腹痛及阴道流血等自觉症状。在其治疗处理上通常采用如下的方法。第1种方法是药物治方法,即使用B超定位、穿刺注射MTX(50 mg/m2)同时配合止血、

剖宫产瘢痕妊娠误诊8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瘢痕妊娠误诊8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以往罕见的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SP)的发生率逐渐增多,其有巨大的潜在危险,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8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8例,年龄22~40岁,平均28.6岁,均剖宫产1次,剖宫产距本次妊娠2~8年,平均5.8年,剖宫产后有人流及清宫史4例,有宫内宫内节育器1例。 临床表现:①停经史:8例患者均有停经史,停经42~89天,平均49.5天。 ②阴道流血:停经后5例有少量不规则阴道流血,其余3例无阴道流血。③妇检:5例子宫大小与停经天数相符,3例子宫大小较停经天数小。 辅助检查:①常规行肝肾功能、血常规、出凝血、抗HIV、肝炎、梅毒检查,血型及备血,5例术前未查血HCG,3例清宫术后查血HCG 68~6770mIU/ml,平均4821mIU/ml。②B超检查4例为正常早孕,2例孕卵停孕,1例难免流产,1例孕卵停孕合并子宫肌瘤。 结果 治疗情况:8例中,3例行人流术,5例行药流+清宫术,8例患者均出现大出血,根据病情及患者的要求,2例行子宫切口妊娠病灶清除+子宫切口修补术,2例行子宫全切除术,3例给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1例再次清宫后观察血HCG 降至正常。 随访2例子宫全切患者,3个月后复查阴道残端愈合好,2例行子宫切口妊娠病灶清除+子宫切口修补术的患者,3个月后子宫正常大小,血HCG阴性。4例保守治疗患者B超提示子宫正常,血HCG阴性。 讨论 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作为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并因其特殊性而逐渐引起重视。目前剖宫产子宫切口选择子宫下段已成为常规,产后子宫复旧下段恢复为子宫峡部,受精卵着床于子宫峡部前壁原子宫切口瘢痕处,易发生胎盘植入。临床上便以无痛性阴道出血、药物流产时不见绒毛或胎盘排除,人流或清宫时可有大量出血、子宫壁异常包块、HCG 持续不降或以腹腔内出血休克等为主要症状。其病理机制可能是胚胎穿透剖宫产瘢痕处的微小裂隙着床而引起[1]。一般认为胎盘种植深浅取决于绒毛组织的侵蚀力与蜕膜组织反应间的平衡,当蜕膜本身发育缺陷或蜕膜层损伤时,蜕膜反应不完全,绒毛就会显著侵入子宫肌层。由于剖宫产损伤子宫内膜,产生瘢痕,引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论文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诊断与治疗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论文: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 娠的诊断与治疗 [摘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诊断与治疗,探讨其早期诊断和最佳治疗方法。减少误诊率,减少子宫切除率。方法选择2004年至2010年期间收治的剖宫产疤痕处妊娠病例5例,通过临床观察对其分析总结。结果 1例行子宫动脉栓塞后随访,hcg逐渐下降,子宫瘢痕处妊娠组织逐渐吸收;1例清宫中出血多,行子宫切除;其余2例均予mtx+米非司酮保守成功;1例子宫动脉栓塞+mtx治疗后随诊,保守治疗成功。结论随着剖宫产的提高,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的发生率有所上升,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法有子宫动脉栓塞+mtx药物治疗及米非司酮+mtx联合应用等。对于有剖宫产史的早孕患者,早期应行b 超检查排除切口疤痕处妊娠,防止盲目清空引起大出血。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诊断;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孕囊或胚囊着床于既往子宫剖宫产瘢痕处,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是异位妊娠中罕见的一种[1]。剖宫产的患者再次妊娠时,因子宫峡部薄弱,肌纤维收缩力差,孕囊着床于此处清宫时易发生子宫破裂和无法控制的大出血,可危及患者生命或丧失生育能力,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尤为重要[2]。

1 临床资料 5例患者年龄在28-36岁之间,平均年龄岁,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距前次剖宫产3年-9年,距离首次剖宫产平均年限5年,停经时间49-93天,平均天,均采用门诊b超检查诊断本病入院,一般资料及治疗方法详见表i。 表i患者一般资料与治疗与方法 2 结果 其中1例自查早孕后,自服药流后阴道出血50多天就诊,b超提示子宫前壁下段范围可见63×51mm混合回声区,当时清宫中出血凶猛即停止操作,双合诊压迫止血,转上级医院子宫动脉栓塞,一个半月后我院复查b超子宫基本恢复正常,血hcg降至正常,第二例外院清宫中出血多,急转我院剖腹探查,术中见子宫下段切口处膨大,宫体部正常,下段肌壁菲薄呈紫蓝色,前壁瘢痕处尤薄,宫壁内粗糙,活动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后恢复好。病检宫体下段宫壁妊娠,查见胎盘绒毛组织;第三例患者予mtx+米非司酮应用后hcg 下降明显。分别予清宫及随诊。第五例患者外院人流中出血多急转我院当即行子宫动脉栓塞+mtx保守治疗成功。 3 诊断 鉴于剖宫产率的提高,本病的发生率亦有升高趋势,对本病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以便提高检出率。对有剖宫产史、停经史或停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患者,血hcg阳性或尿hcg

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护理

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护理 子宫瘢痕妊娠是指在子宫切除术后,由于伤口不良愈合形成的瘢痕导致受精卵着床在瘢痕处的一种妊娠。由于瘢痕组织的缺乏弹性,妊娠发展过程中,瘢痕可能会发生撕裂或破裂,妊娠病变也会出现,严重者可能会危及母婴生命。 临床护理上,子宫瘢痕妊娠需要特别重视,护理措施也要加强。 一、精心护理术后伤口 瘢痕妊娠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手术伤口没有得到较好的治愈,因此护理术后伤口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并且需要精心关注和管理。在伤口愈合期间,要避免皮肤受刺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带保护性绷带,防止细菌侵入,同时要加强营养和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二、注意胎儿的成长情况 由于瘢痕组织的缺乏弹性,子宫瘢痕妊娠常常导致其发生破裂或撕裂,因此,在妊娠期间,需要加强对胎儿成长情况的关注,尤其是对胎儿和子宫两个位置的关系要及时地进行评估和恰当的处理。 三、监测血液指标 瘢痕组织的形成需要时间较长,因此术后一定要好好的进行监测和常规治疗,同时要保证营养的均衡和补充合理的维生

素,这样可以预防伤口长期不愈合。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高龄产妇或有瘢痕子宫手术史的产妇,要进行更加细致的监测,对血液指标、尿液情况、胎位大小进行全方位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四、合理的麻醉和手术干预 手术中要避免对病人的肌肉组织粗暴干预,尽量避免对人体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在手术结束后,要切实注意术后伤口的护理,避免术后分泌物的染污和不规范的护理行为。 五、对于出现预防性破裂的处理 在瘢痕妊娠的治疗过程中,如果胎儿发育偏小或者胎盘的移位出现异常,可能会出现破裂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产妇进行转介医院的处理,保证产妇与胎儿安全。 总之,瘢痕妊娠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对于这类病人,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细致跟踪胎儿大小和体位,合理的营养补充和呵护,避免不同处罚程度的长期损害并在日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对预防和治疗方法、工具、并发症、预后情况的全面了解能够为护理瘢痕妊娠的病人提供重要的指导。

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病例浅析

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病例浅析 Abstract: Keywords: 剖宫产瘢痕处妊娠指受精卵、滋养叶细胞种植于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处,在瘢痕处生长发育。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随着剖宫率的上升,剖宫产瘢痕处妊娠的患病率明显上升。由于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不易确诊,常因误诊为宫内妊娠行人工流产术导致大出血、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我院2009至2012年共收治5例,现将病例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 例1:患者,34岁,孕3产1,剖宫产1次,以“停经45天,阴道流血7天”为主诉入院,入院查生命体征平稳,妇检:阴道少量暗褐色分泌物,子宫略大,质软,无压痛。彩超示:子宫肌层回声均匀,内膜厚 8mm,子宫下段切口处探及范围约44×28mm混合回声不均区,边界尚清,CDFI示血供丰富,子宫前壁下段子宫肌层仅为15mm,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血-HCG示:***-*****mIU/ml。诊为剖宫产瘢痕处妊娠。因我院是基层医院,技术水平有限,转诊省级医院。 例2:患者,32岁,孕2产1,剖宫产1次,以“药流后半个月,阴道流血未净”入院,该患者因停经46天,于当地乡镇医院超声提示“宫内早孕”行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药流后一直流血未净半个月入我院,入院时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妇检:宫颈光滑,子宫前位、略大、质软、无压痛。彩超示:子宫下段前壁见范围约47×44mm不均质偏低回

声,边界尚清,CDFI示血供较丰富,子宫下段前壁肌层仅18mm,余肌层回声均匀,内膜居中,厚7mm,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血-HCG:***-*****mIU/ml诊为CSP,转诊上级医院。 例3:患者,27岁,孕2产1,剖宫产术后1年半,因停经11周,超声提示“宫内早孕,头臀长56cm”于我院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醇药物流产,并米索加量,只有少量阴道流血,未见胎儿排除,加用卡孕栓亦未排除。药物流产失败,遂行钳刮术,钳出胎儿及胎盘,术中出血较多,约400ml,术中静点缩宫素,宫颈注射缩宫素,舌下含服卡孕栓,流血好转。术后一周返院复查B超,B超提示子宫正常大小,子宫前壁下段外突范围约60×60mm不均质回声,边界尚清,考虑剖宫产瘢痕处巨大血肿,转诊省级医院。 例4:患者38岁,孕3 产2,剖宫产1次,以“停经21周,要求终止妊娠”入院,因瘢痕子宫予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米非司酮75mg,日2次口服,2天,第三天口服米索,根据宫缩情况调整米索用量,胎儿自然娩出,胎盘滞留,行钳取胎盘术,术中钳取大部分胎盘组织,阴道出血汹涌,似流水样,立即予静滴催产素,宫颈注射催产素,舌下含服卡孕栓,肌注垂体后叶素,无效,向家属交待病情,立即行开腹探查术,同时输血输液抗休克对症治疗,术中见子宫约妊娠10周大,子宫前壁峡部原切口疤痕处明显隆起,范围约65×60cm,呈紫蓝色改变,避开膀胱,于原瘢痕处做一横切口,见前壁下段肌层菲薄,约15mm,其表面粗糙不平,似胎盘组织附着,考虑植入性胎盘前置,遂行瘢痕处病灶切除+子宫修补术。

剖宫产瘢痕妊娠诊疗规范

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CSP)诊疗常规 一、诊断、鉴别诊断及其依据 (一)诊断标准: 1、剖宫产史,停经史≤12周、早孕表现、可有阴道少量 流血、轻微下腹痛 2、超声表现:①宫腔内、子宫颈管内空虚,未见妊娠囊; ②妊娠囊着床于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相当于前次剖宫产子 宫切口部位),部分妊娠囊内可见胎芽或胎心搏动;③子 宫前壁肌层明显变薄、甚至消失;④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显示妊娠囊周边高速低阻血流信号。 3、血β-HCG升高,与停经时间相符 (三)鉴别诊断: 1、子宫颈妊娠:超声提示妊娠囊着床于子宫颈管内,子宫前 壁下段的肌层连续性无中断。一般无剖宫产史。 2、宫内妊娠难免流产:超声检查需注意妊娠囊或包块在子宫 瘢痕处无高速低阻血流、前次剖宫产子宫瘢痕处的肌层连续性无中断。 3、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一定要详细询问上次流产史,是否有 水泡样组织排除;流产前、本次就诊时血HCG水平,一般要高于正常妊娠时段的水平。子宫瘢痕处肌层连续性是否中断,瘢痕以外肌层是否有高速低阻血流信号。 二、明确诊断需要哪些检查检验

1、血β-HCG 2、盆腔彩超(明确妊娠囊位置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妊娠 部位肌层厚度) 3、盆腔核磁:如超声不能明确妊娠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时, 可见进行核磁检查 三、手术方式及手术适应证、禁忌证、 (一)手术方式: ✧腹腔镜监测下宫腔镜妊娠物清除术; ✧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检查、吸宫术、妊娠物电切术;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腹腔镜子宫修补术、宫腔镜妊娠 物电切术、吸宫术 (二)手术适应证: Ⅰ型(8周内): 有修复子宫瘢痕要求者:在腹腔镜监测下,行宫腔镜妊娠 物清除术,再用吸管清除所有蜕膜组织。然 后行腹腔镜子宫瘢痕修复。 无修复子宫瘢痕要求者:在超声引导下,先行宫腔镜检 查,行宫腔镜妊娠组织清除术,再用吸管 清除所有蜕膜组织,最后再行宫腔镜检查 并严密止血。 拒绝宫腔镜治疗,要求药物治疗的:给予甲氨蝶呤肌肉 注射50mg/m2。适应症:1. 生命体征平稳,血

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体会探讨

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 娠的临床价值体会探讨 摘要:目的:随着医疗行业领域的发展,分娩方式也不再是单一的一类,特 别是剖宫产分娩方式成为很多孕产妇选择的治疗方式,但是这类患者再次怀孕时,有较大的几率出现子宫瘢痕妊娠情况,此次就围绕子宫瘢痕妊娠方面的内容进行 探究。方法:以科室接收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目标,共 筛选68例,根据给患者运用的治疗方式进行小组划分,其中传统清宫手术为对 照组,宫腔镜手术干预是观察组,对患者手术治疗指征方面进行了整体调查。结果:针对此次患者手术治疗时间方面进行调查,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偏短,患者 恢复情况较好,早期办理出院,对患者治疗期间的出血情况进行了评估,对照组 部分患者出血量较多,有比较意义(P<0.05)。结论:患者选择剖宫产术后发生 子宫瘢痕妊娠情况,此次对患者实行宫腔镜手术治疗,临床治疗疗效显著,操作 便捷,治疗时间短,患者早期出院回归正常生活。 关键词: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子宫瘢痕妊娠;临床价值 前言 很多孕产妇在生育时,会选择剖宫产手术,但是在再次怀孕时,较易出现子 宫瘢痕妊娠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患者孕囊、胚囊在以往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 痕位置着床造成,医学临床上将这类表现称为异位妊娠。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 生育政策的推行,剖宫产手术在临床上运用越来越多,一旦行剖宫产术后,会有 较大的几率发生子宫瘢痕妊娠情况。过去对于这类医疗问题缺乏认知,认为主要 为子宫肌层滋养细胞侵犯等因素造成,进而发生误诊的现象。异位妊娠有着极高 的风险性,如果不给予积极治疗,会造成产妇手术期间发生大出血等异常情况, 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1]。鉴于此,应该早期诊断治疗干预,不仅能够保证预后,更能提升产妇的生活质量。对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治疗,大多 数医生会给患者进行清宫术干预,但是这类方法存在较高风险性。随着医疗技术

剖宫产瘢痕妊娠11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瘢痕妊娠1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CSP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例病例中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有停经后阴道出血,彩超是诊断此病的可靠依据。结论:一旦确诊,应及时终止妊娠。治疗包括药物和保守性手术治疗,以尽量保留患者生育功能为目的,但选择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仍在探讨中,有待进一步临床总结及研究。 标签:瘢痕妊娠;早期诊断;治疗 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cesarean scars pregnancy,CSP)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发生率逐渐增多,由于该瘢痕处肌壁薄弱且纤维组织多,此处妊娠后容易发生大出血、子宫破裂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分析我院于2004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11例CSP患者,探讨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年龄22~43岁,有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史1次者7例, 2次者4例;距本次妊娠间隔时间2~11年;剖宫产术后有人工流产史1次者4例,2次者3例。 1.2 临床表现 停经时间39~68 d,有少量阴道出血者6例,有轻微腹痛者1例,阴道大出血2例。血β-HCG均为阳性。 1.3 实验室检查 彩超检查结果:患者宫腔内均无明显的异常影像学改变。3例在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处见孕囊图象,其中2例有胎芽,1例有原始心管搏动;5例可见混合性包块侵及子宫下段肌层;1例检查示孕囊外突明显;8例切口处血流丰富。孕囊与膀胱之间的子宫肌层厚薄不均,其中最薄处约2 mm。血HCG值:1 026~10 287 U/L。 1.4 方法 入院后1例患者因院外刮宫导致失血性休克而给予全子宫切除术,1例患者因彩超示孕囊外突明显者给予局部病灶切除子宫修补术。其余9例患者均行保守治疗。在超声引导下妊娠囊穿刺术+甲氨蝶呤(MTX)囊内注药50 mg并配合肌注MTX 50 mg,12 h后给予四氢叶酸5 mg肌注,MTX总量不超过200 mg,定期行血β-HCG及彩超检查。当测得血β-HCG明显降低及彩超检查子宫切口处血流信号明显减弱,于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术中若出血多则用纱条填塞。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