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配电网运行风险识别与安全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述配电网运行风险识别与安全管理
摘要: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关系到整个配电网的运行质量,关系到供电服务水平。
加强配电网运行的安全管理,提高配电网运行质量,采用先进、科学的配电网安
全管理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配电网运行包括内外风险因素,不同的风险因素有着
不同的特点,只有加强配电网安全运行管理,积极控制并排除风险因素,才能提
高配电网运行质量。
本文针对配电网运行风险识别与安全管理进行了简要分析与
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配电网运行;风险识别;安全管理
1风险识别的含义及方法
1.1风险识别的含义
安全管理的前提和技术就是利用感官认识和实际的经验积累,依靠电力专业
知识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对隐藏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识别。
风险一般包括
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所谓内部风险一般是指由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也包括管
理风险。
人力是内部风险最关键的因素。
外部风险大都指自然破坏、环境破坏以
及人为破坏等。
1.2风险识别的方法
一是头脑风暴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风险识别没有思路和进展时,利用发散
性思维解决问题的创新型方案。
首先需要罗列许多看似无关的却发生在事故周围
的现象,通过总结分析归纳出影响事故发生的时间,并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其中
的必然联系。
一般会通过开会的形式进行。
二是故障分析法。
故障分析法是用事
件代表符号、逻辑门的符号和转移符号描述整个故障中的所有事件的因果,最后
绘制成倒立的树状分析图。
故障图完成后,利用其确定故障的起因并消除引起故
障发生的因素并采取措施纠正。
三是数据统计法。
统计分析法其实就是利用原有
的数据积累,对相关事故发生地方概率进行统计分析。
并且也对故障发生的原因
进行整理,计算出风险原因的发生概率,最后分析出概率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四是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是通过因果图有效的表现出来的。
与头脑风暴法有
一定的联系。
在寻找事故发生原因的时候,利用头脑风暴法找到影响因素,按照
中间的关联形成因果图,从而进一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更加直观醒目、条理
分明。
2配网运行风险的识别
2.1内部风险
配网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内部风险为主要风险,来源于多方面,主要包括:
调度操作风险,具体是指由于调度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技术、能力、经验等达
不到合格标准,从而导致调度操作失误,带来风险隐患等。
管理风险也是一大内
部风险,具体体现在缺少健全完善的社会制约机制,管理岗位分布过多、层次混乱,管理观念落后等,这些管理因素造成信息失真、失准,管理执行不畅等。
内
部因素中最关键的就是人力因素,人力资源的专业技能、素质和水平等都直接影
响着风险的产生、识别与处理。
2.2外部风险
随着电力行业改革的进行,电力体制正在面临着新一轮的改革,其经营逐渐
走向开放化、市场化,面临着复杂的竞争,电力体制改革随之为配网的安全运行
带来诸多的外部风险因素,具体包括:管理模式的调整与成本控制制度的实施会
影响电网的安全、平稳运行,电力部门的重组导致安全责任体制的变化,电网运
行面临更加复杂的体制约束。
除了体制内的影响外,其他外部风险因素则侧重指外部运行环境风险,例如:自然力破坏、社会环境的污染、人为破坏等,常见的电力线路、设备等遭受人为破坏、盗窃等,诸多的外部风险因素会影响电网的安全架构、妨碍电网的安全运行,甚至造成电气设备运转失灵、故障频发、功能失常等。
3配网运行风险的评估
风险指的是某一项人类活动于某一时段内将要导致的破坏性危害,此危害主要同两大因素密切相关,具体为:可能性概率与严重性后果,前者用P表示,后者用C表示,最终形成的风险值用R表示,三者之间关系如下:R=PC。
从以上公式能够看出,风险评估既要重视日常事故,又要关注潜在性危险事件。
配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具体的风险大小一般通过计算停电损失得出。
所谓的停电损失,就是缺电成本,简单说就是当电力系统运行故障,无法安全持续进行供电服务的状态下,由于社会各项事业运转不灵所导致的整个社会需要担负的损失,这其中不仅有供电企业自身的经济损失,也包括广大用户的损失。
供电企业的损失具体包括以下几大方面:电费损失、停电检修的费用支出、电力设备更新的成本支出等。
配网运行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运行风险故障所导致的损失的计量也相对复杂,通常来说,由配网线路与设备所引发的故障风险等级各不相同,对应形成的损失也有所差异,低压线路与设备带来的风险较小。
4基于风险识别的配电网运行的安全管理措施
4.1积极预测并回避风险
配网运行安全管理的前提是科学预测并回避风险,任何一项配网运行方案编制或执行前都要考虑到其潜在的风险因素,自觉回避存在风险的方案,然而,这其中也可能失去了更多有利机会,对此风险回避法应该在以下条件下利用:风险危害性较大,大于潜在的收益,风险无法被转移或消除,有一种全新的方案能够用来规避此风险。
4.2推动配网自动化管理
配网的安全运行与管理需要自动化科技的支持,自动化管理应该成为配网运行管理的一大方向。
电力企业应该积极引入现代化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打造出一个配网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具体发挥:配网结构图绘制、各种信息数据的集成、故障信息的定位检测等功能,以此来推动配网的现代化管理,依靠该系统来实现对配网运行的全方位、全天候监测,实时获取监控数据。
配网运行的自动化管理能够有效优化配网结构,提高其运行质量,提升电力服务水平,从而确保配网能够处于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
4.3优化配网运行方式分析计算
配网运行既要确保其安全性,又要控制运行成本,要想达到这两大目标,就要提高电网运行方式分析计算水平。
当电网的负荷大小能够被合理预测时,就要科学规划配网运行模式,这其中具体包括:配网相关设备检修计划的编制、修改与完善,发电计划的制定,相关数据的统计、计算与修改等。
具体的分析计算工作需要达到的效果是:使配网按照计划运行,同时,在已有的拓扑条件下,即使发生故障问题,配网依然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在确保广大用户切实接受到满意服务的前提下,分析计算人员需要以日为单位,对配网的运行方式做出优化计算,通过对配网运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计算,最终得出配网最优的运行方案,确保配网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即使检修过后,依然具有最大的输电潜能,以此来确保配网运行的经济效益,控制配网不良运行带来的成本上升问题。
4.4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配网系统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与素质等都直接影响着配网运行中
的风险。
必须重点加强配网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培养。
可以实施岗位责任制,
形成一个从上到下、层层深入、层层约束的管理机制,以此来形成责任化管理。
首先,提高调度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设定严格的调度岗位准入制度,所选的调度
员必须达到规定的资质水平,具备充足的调动行业工作经验,并具有认真、负责、谨慎的工作态度。
加大对调动人员的安全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增强他们的安全
责任意识,能够切实依照规章制度制定调动工作,履行调度规程,对于任何一项
调动命令的发放,都要有理有据,以此维护配网安全运行。
其次,完善相关安全
管理。
不仅要做好人员的教育培训,同时,也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具体包括:
消防安全设备的检查、岗位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培训等,实行工作票唱票制度,
同时,也要强化安全宣传等工作。
结语
总而言之,配电网的安全管理是否到位,不仅影响了国民经济,也对用户的
人身安全至关重要。
所以,做好配电网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我们面临的极大的挑战。
配电网在运行时面对的风险因素之多让我们应接不暇,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大识别
力度,利用科学方法,确定风险来源和潜在风险,确保配电网络的安全经济的运行。
参考文献
[1]马培玉.配电网运行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
[2]肖峻,贺琪博,苏步芸.基于安全域的智能配电网安全高效运行模式[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19):52-60.
[3]叶文志.配电网调度运行操作规范管理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3(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