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的几种探索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的几种探索方法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此可见,教师不能仅仅传授知识,更应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以提高分析探索能力,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实验操作法
运用实验探索法获得知识的一般步骤是: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分析
学生应用这种方法学习,教师要准备实验用品,避免给学生造成经济负担。现行教材中,不少内容可以采用实验探索法,如学习三角形全等的SAS判定公理,教师可以这样设计:○1告诉学生今天要研究三角形全等的一种判定方法(问
题)。○2让学生任意画一个ΔABC,然后再画一个ΔA’B’C’,使ΔA’B’ C’满足∠A’=∠A,A’B’=AB,A’C’=AC,画好后将ΔA’B’C’剪下,放在ΔABC上,使对应点重合(实验)。○3观察两者是否完全重合(全等),并分析全等的条件。○4学生猜想结论——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学生交流、探索,达成一致意见。像ASA、SSS 公理、圆的轴对称性、圆的中心对称性、圆的旋转不变性、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都可以采用实验探索法学习。
例1:已知AB 为⊙O 的直径,P 为AB 延长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O 的切线,设切点为C ,(1)当点P 在AB 延长线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时,连结AC 作∠APC 的平分线,交AC 于点D ,请你测量出∠CDP 的度数;(2)当点P 在AB 延长线上的位置,如图2和如图3所示时,连结AC ,请你分别在这两个图中用尺规作∠APC 的平分线(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设此角平分线交AC 于点D ,然后在这两个图中分别测量出∠CDP 的度数。
猜想∠CDP 的度数是否随点P 在AB 延长线上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请对你的猜想加以证明。
解:(1)测量结果为∠CDP=450。
(2)(作图略)图示2中的测量结果∠CDP=450。图示3中的测量结果∠CDP=450。
猜想:∠CDP=450为确定值,即∠CDP 的度数不随点P 在AB 延长线上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证明:如图1,连结BC ,
2 图3
∵AB是⊙O的直径,
∴∠ACB=900,
∵PC切⊙O于点C,∴∠BCP=∠A
∵PD平分∠APC,∴∠CPD=∠APD。
∵∠1=∠BCP+∠CPD,∠CDP=∠A+∠APD=∠BCP+∠CPD,
∴∠1=∠CDP=
2
18045
=
∠
-ACB
。
∴∠CDP=450。
∴猜想正确。
二、演绎与联想法
演绎法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即根据一般性的知识,推出关于特殊性的知识。
演绎法由于是由一般到特殊,结论寓于前提之中,或者说,结论与前提具有蕴含关系.所以,它又是必然性的推理.
三段论是一种重要的演绎推理,它体现了一般到特殊这一演绎推理的主要特点,是数学学习中应用极为广泛的方法。三段论可以用下面的形式表示:
例2:如图4,两直线AB与CD相交于P,且PA=PB,PC=PD。
求证:AC=BD。
证明:∵(1)PA=PB,PC=PD
(2)∴∠APC=∠BPD
(3)∴ΔAPC≌ΔBPD
(4)∴AC=BD。
以上每一步均可写为三段论结构,如(2)中有:
例3:(2002年鄂州市中考题)从A 、B 、C ,3人中选取2人当代表,有A 和B 、A 和C 、B 和C3种不同选法,抽象成数学模型是:从3个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组合,记作C 23=1
223⨯⨯=3。一般地,从m 个元素中选取n 个元素的组合记作C n m =12)2)(1()1()2)(1(⋅--+--- n n n n m m m m .
根据以上分析从6人中选取4人当代表的不同选法有 种。
本例从阅读材料中提供了组合数公式,利用这一公式可进行演绎探索简捷地处理好这类实际问题.
演绎法在自主学习探索中,随处可见,我们熟练掌握它,对养成严谨的逻辑习惯和发展积极的逻辑思维具有重大的作用。
三、归纳与猜想法
凡对顶角都相等(大前提)
∠APC 与∠BPD 是对顶角(小前提)
演绎推理的一般原则是借助归纳推理才能获得.客观事物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一般寓于个别之中,要认识一般就必须从个别开始.归纳法是由个别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知识推出该类对象也具有这同一属性的知识的推理.
猜想指的是直觉或直觉基础上的初步判断;猜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它常通过归纳或观察、类比、联想等方式提出来。数学的创造性思维往往开始于猜想,在猜想的基础上,可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没有合理科学的猜想,就不可能有所发现。
例4:(2002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题)观察下列图形并填表:
分析:(1)收集整理题中的数据信息,列表探索如下:
2
图5
提出问题 积累数据 观察分析 归纳猜想
形个数每增加1个,其周长增加3个单位长。
∴当梯形个数n=5时,对应图形的周长=17;当梯形个数n=6时,对应图形的周长=20。
(3)归纳结论:当梯形个数为n 时,对应图形的周长:
5+3(n-1)=3n+2。
猜想的目的在于发现规律或寻求解题途径。猜想时,猜方法、猜结论、猜途径是常考虑的几个方面。
例5已知0<b <a <1,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 )b 1<a 1; (B )-b 1>-a
1; (C )-b 1<-a
1; (D )-a >-b 。 分析:由于对于满足条件的a 、b 的值,这四个选择支只有一个成立,则此答案对于满足0<b <a <1的任意a 、b 的值也成立。不妨取a=21
,b=31代入验证: b 1
=3>a 1=2;-b 1=-3<-a 1=-2;-a=-21<-b=-3
1。 由此猜想选择式子(C )。
例6:求适合x 5=656356768的整数x
解:∵505<656356768<605
∴可以猜想到x 的取值范围应为:50<x <60,
又∵x 5的个位数字为8,故x 只能是58。
例7: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中一个正方形的某顶点重合于另一个正方形的中心O ,并绕O 旋转。求证:无论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