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从苏丹红鸭蛋到三聚氰胺奶粉,从染色馒头到耳熟能详的地沟油,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大众的主要安全问题。由此可见,食品供应链各节点上的运营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许多问题,这也越来越暴露出了食品供应链的脆弱性,这些问题的出现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界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将从供应链风险管理的三大环节: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三个方面对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以期对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状况作一个基本的评估。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

一、引言

21 世纪的市场竞争,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一条供应链与另一条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但目前无论是在全球供应链管理或企业物流管理上,多数仅偏重于各类企业运作成本的降低与资源最优化配置、制造与物流耗时的缩短、策略联盟等方面,总而言之,着重考虑的是以企业利润的创造为核心,而对于供应链的风险控制却了解不多,食品行业亦是如此。近几年来,食品行业发展迅速,且未来的潜力巨大。同时,食品行业又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关系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品质和健康。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各方面要求越来越高与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水平不高的矛盾日益突出,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供应链风险管理近年来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对一些较复杂且供给和需求多变的食品行业来说,供应链风险管理的课题尤为重要。国内外许多大学、科研机构、企业都积极的参与到供应链的风险管理研究中,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取得一些成果。下文从供应链风险管理的三大环节: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三个方面对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一)食品供应链的风险识别

在风险识别方面,国内外专家学者根据供应链风险的来源及成因,各有不同的出发点和识别方法。

Zsidisin,G.&Ellram,L.(2003)对供应链风险概念进行了研究,提出几种关键的供应风险:供应商经营风险;供应商的生产力约束风险;质量风险、生产技术变化风险;产品设计变化风险;及各种灾害风险。

Bailey(2004)提出将所有的风险都考虑进去的综合风险管理战略。把供应链风险分为外部环境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和运作风险三大类,在这三大类风险的基础上又划分出 21 种风险。

Chopra S(2004)等人提出了九大供应链风险:中断风险、延误风险、系统风险、预测风险、知识产权风险、采购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库存风险和生产能力风险,分析了每种风险的可能来源和预防措施。

陈小霖、冯俊文(2007)在已有的供应链风险与农产品供应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及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中存在的风险:技术风险、信息化风险、组织管理风险、自然灾害风险、质量安全风险。

杨波(2008)根据我国食品行业的特殊性,总结出食品行业供应链中的常见风险:质量风险、市场风险、物流风险。

从上述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食品供应链风险识别的出发点和角度各不相同,以致识别出来的风险因素多种多样,但质量风险、物流风险、环境风险等是被多数专家学者考虑在内的重要风险因素。

(二)食品供应链的风险评估

丁伟东(2003)为衡量供应链风险的大小,用模糊综合评估的方法计算出各节点企业的可靠性,进而计算出整条供应链的可靠性。综合评判法和风险分析方法,对供应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以确定供应链各环节出现风险的概率。

程恋军(2004)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估计出风险发生的危害度和概率,得出供应链合作风险指数。根据风险指数划分不同的风险区间。

马林(2005)在博士论文里运用基于粗糙集理论定权的模糊综合评估方法构建供应链评估模型,计算推导出了各关键风险因素和风险变量的权重及风险后果测度指标的权重,得出供应链整体风险的水平。

肖美丹(2007)将未确知理论与模糊评判法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未确知模糊理论的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有效、全面、系统地评价了风险的大小。

顾玉磊等(2013)将风险偏好因子作为影响因素引入模型,构建考虑成员企业风险偏好的多元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进而计算某一时期内成员企业的风险变化值和整个供应链面临的综合风险变化值。

供应链的风险评估一般偏向于定性研究,而定量研究较少。少有的定量研究偏向于使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或层次分析法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得出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或风险指数,从而评估风险水平。

(三)食品供应链的风险控制

Petit(2001)通过分析认为便于识别食品安全事故责任人的可追溯制度可以增加对食品的安全和质量控制,有利于企业在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Pochard(2003)研究了企业如何采用实物期权来评估双源供应战略,通过分析如何使用实物期权和构建弹性供应链来对企业的决策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张云华、孔祥智(2004)等用博弈论方法探讨食品供应链中质量安全问题。以单次博弈为分析的起点,分析了食品供给链中行为主体间在一次博弈、重复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下的战略选择。

袁康来和杨亦民(2006)主要研究了农业食品供应链及其可追溯性的概念,可追溯系统的目的要求、类型和架构,并针对猪肉类食品提出一个可行的可追溯性的方案。

潘永锋(2007)等通过对食品供应链风险因素的分析,得出较为完整的食品供应商选择的指标体系。提出了AHP和模糊评判相结合的食品供应商选择方法。此方法有主客观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特点,有效且可行,但是供应商的选择是个动态的过程,对其不确定性因素的评价是进一步研究的热点。

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不难发现供应链的风险管理没有分行业细化研究,而是将所有的供应链笼统概之。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有以下特点。在风险识别方面,风险识别的出发点和风险分类标准多样,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不够全面;在风险评估方面,评价过程受研究者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且方法过于单一;在风险控制方面,研究比较宏观,缺乏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尽管目前对食品供应链风险的研究非常多,但由于对食品供应链风险的认识程度不足,以及研究时间较短,同时食品供应链系统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使得目前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

(一)定性分析较多,定量研究较少

现有文献较多的对食品供应链的风险形成机理进行剖析,但对食品供应链风险的识别、评估和调控管理的系统性和实证研究方面目前还不是很多。

(二)局部研究较多,整体研究较少

定量研究方面,目前文献大多对食品供应链的部分节点企业(尤其是核心企业)进行定量的风险分析,但针对整个食品供应链的风险分析较少。同时现有研究成果大多是针对食品供应链风险问题的某一方面研究,局限于个别问题的解决。

(三)个别防范措施较多,整体预警研究较少

很多文献对于食品供应链风险防范做了大量的研究,针对各种不同的风险提出了不同的防范措施,但还较少有文献针对整体食品供应链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