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英译本中的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文档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英译本中的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
、引言
散文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题材,自由地展现主体个性风格,以抒情写意、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文学文体。
散
文涉及多个文化层面并透到语言的各个层面,如语音、词汇、句层面作对比,结合张培基和朱纯深关于《匆匆》的两个英译本,探讨汉译英中的词汇翻译如何处理。
子、语篇等,尤其在汉英文本的转换过程中。
本文从英汉词汇的
二、英汉词汇形式对比及翻译
1、叠词
叠词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词汇现象,体现了语言的音韵美、形象美、表达美。
虽然英语和汉语都有使用叠词的习惯,但汉语的叠词构成更为复杂灵活。
而朱自清的散文拥有丰富的审美价值与叠词的频繁使用是密不可分的。
在英译中,受到多方面原因的限制,译者往往会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进行翻译,从而达到叠词的意蕴。
1.1 形音义结合
关于对题目匆匆一词,两位大家的翻译不尽相同,张选择
transient ”,意为“暂短,转瞬即逝”,与文中主题“匆匆” 意义相符,即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就流逝了,但是并未在形式上与原文对应。
朱译作“ rush ”,又在“ how swift is the shift
短元音和爆破音的使用,影射出匆匆的纷扰。
1.2 将汉语叠词译成英语的平行结构
例如“轻轻悄悄地挪移了”,张译作 softly and
and furtively 。
softly
禾Q lightly
即可表示“轻轻地,慢慢地”的意思,但是如果不用“ softly
and stealthily ”“ lightly and furtively
英语中很少能用一个词汇来表达汉语中叠词所具有意思,
仅在形式上难以表达, 内容上也会有所缺失, 因此在翻译时要采 本身所具有的意蕴。
2、助词
汉语的助词是个特殊的词类,包括结构助词、时态助词、语 气助词,英语中通过格、时态和单数词缀表达的许多意义,在汉 语中则用助词来表示。
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 汉译英时应注
意行文符合英文习惯,表达方式上做到入乡随俗。
示?? --- what can I do but waver and wan der and live a transient life ? (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而朱纯 深则用英文中的短语“ nothing but ”(只有,只不过)直接将 原文译出。
两个版本岁都没有将“罢了”一词译出, 但是都符合
in such a rush ?”
中采用了和原文一样的设问形式,意在通过 stealthily ,朱译作 lightly ”这一并列结构的 话,原文 中 AABB 式的重叠便失去了在原文中形式。
用多种翻译策略力求其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忠于原文,
已达到散文
例如对原文中 罢了”的翻译,张通过一个疑问句式来表
英文的表达习惯。
再如,“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本是一个问句,但是因为加上了“啊”这一语气助词,便有了感叹句的意味,因此,朱纯深在翻译时直接将该句标点改为感叹号,译作“ why should I have made such a trip for nothing !”,更加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时间匆匆、虽去犹怜的困闷。
以上例证表明汉语中多用助词,尤其是语气助词,而英语中
则会通过句式、标点符号等来表达汉语助词应表达的意义。
3、屈折词缀
语词的屈折变化一般是在词根加后缀,但不会改变词根的词性和意思,动词的时体态及名词的单复数等一般属于这个范畴,而汉语相比之下更简单,表达时态只需加个别的字就可以了,像
“了,着……”等,即可表示各个状态。
例如“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
”张和朱都用了go的完成时gone表示“去了”,
即之前的时间已经离我们远去,再也回不来了,用时态来表达逝去的时间。
便是体现了这一不同之处。
4、派生词
英语中的派生词就是在词根加前后缀,这些词缀一般或改变词根的词性或意思。
相比之下,汉语的词缀也是构词成分,但它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是附着在词根上才能起作用,不像英语中那样的复杂。
汉语的词缀量少,而且一般一缀一义,十分严格。
英语的词缀量繁多,而且一缀多义的现象极为普通,往往一个汉
语词缀可在英语中找到好几个对应的词缀。
例如“没有声音, 也 没有影子。
”张将两小句合作一句译出, without leaving a
traceless 。
后缀 -less 附在名词或动词之后主要构成形容词, 有时也构成副词。
因此,采用加后缀更显得结构整齐,符合散文 的英译。
三、语义对比及翻译
对应现象,即一汉对多英、 一英对多汉、有英无汉、有汉无英等。
英汉词汇的语义范围不同, 在翻译时要注意词汇意义的确定和词 义的准确理解和表达。
在朱自清散文的英译中, 出现的较多的则 是一汉对多英。
不同的译者则会根据对原文不同的理解进行选 词。
例如对“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的翻译, 鉴于对原文情
景的描绘,两者选用了不同的动词。
张选用了 oozes 来描绘汗慢 慢地
冒出, 渗出; 而朱则用 starting 一词来写出汗水开始流的 状态。
“泪潸潸”就更有差异了。
张用泪水作主语, 选用 trickle 是 “滴、淌、细流”的意思,而朱选用的 welling up 则是“涌 出、流露”的意思。
ooze 和trickle 传神地表达了作者因紧张、
焦虑、羞愧而出汗和流泪的情景,而“ start ”和“ well up ”则 展示了满头大汗、泪眼滂沱的形象。
再如,在句子“但我的手确 乎是渐渐空虚了”中“渐渐空虚”, 张采用了 Wear away ,即
trace. 而朱用了两个加后缀的派生词
soundless 和
英汉有不同的语言符号,
在语义对比中, 可以发现以下几种
,曰
Inze
消逝,衰退。
这种形象化的翻译对应了作者形象化的描述。
而且
wear away 这个词所表达的意思是一个过程,正好对应了文中的
渐渐”二字。
而朱译作 get empty 是“变成空的”,虽不能体 现“渐渐”二字,但是简单易懂,直接与原文对应。
由此观之, 由于一词往往有多种意思, 词语的意义也是不固 定的, 在不同的上下文中会有不同的意义。
只有使它按一定顺序 组成一个句子,进而形成一个语篇,其意义才能得到确定。
从翻
译的角度来看,脱离上下文,就无法译出语义连贯的译文,尤其 是在散文的英译中, 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得体的选词, 是盲目追求对等,而
丧失了整个意蕴。
四、英汉词汇搭配对比及翻译
词的搭配是指词与词之间的一种横向组合关系 (杨丰宁 《英 汉语言比较与翻译》),英汉两种语言在词语搭配方面虽有类似 之处,但更有很多不同和差异, 如果用英语的搭配关系代替汉语 词汇的搭配关系,往往会导致用词不当或表达不规范。
因而,对 英汉词语的搭配能力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了解每种语言的表达
习惯,从而实现准确翻译。
gentle wind 、light wind 和 the rising sun 、the morning sun ,
可见在一些在汉语中是固定搭配的词语, 在英文里也是可以有多 种搭配方式。
因此说,在散文的翻译过程中,注重词语搭配以及 搭配变化的运用,是使译文规范化、美化的一个重要前提。
五、结语 在散文的翻译过程中,首先要准确地确立词义,完善表达, 还要对散文中英汉词汇存在的异同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用对比分析方法对词汇差异进行分析,有助于确立翻译中的词 义。
这对于研究翻译方法,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都有着极强的 现实意义。
因此,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有助 于真正领会和掌握英语词汇的涵义,在翻译时也有助于提高翻译 效果和质量。
而不 例如,原文中 微风”“初阳”,被两位译者分别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