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平遥古城民居特色与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平遥古城民居特色与改造
摘要:传统建筑的一面是历史的精华,另一面则是历史的局限。民居亦如此。新时代精神和要求是与传统互为矛盾的,民居的改造、提升,无疑是要处理好这一组矛盾并有所创造、创新。
关键词:平遥古城民居特色改造保护
1、平遥古城民居特色
走进平遥古城, 就会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高大雄伟的古城墙、青灰色整齐的古民居建筑群、热闹的古街市、纯朴憨厚的当地居民都给人肃穆而又亲切的感觉。漫步平遥古城仿佛岁月轮回、时间倒流, 又回到了明清时晋商繁荣的年代。这就是古城民居文化景观的独特魅力。山西平遥民居是典型的北方民居, 平面布局形式为规整严谨的四合院。院落一般包括正房、厢房、倒座、大门、垂花门、影壁等, 并由此构成了一系列院落空间。正房位于宅基最后端, 左右两厢对称, 轴线明确, 主从有序, 较为独特的是倒座, 而建在正房窑洞屋顶之上的风水楼或风水影壁更是别具地方特色。平遥民居四合院虽与北京四合院同属北方的四合院类型, 可是二者在四合院的型制、建筑形式、装饰风格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平遥四合院以其鲜明的个性,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艺术特色。如果对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一座古朴雄伟的城墙和几处流光溢彩的文物古迹上,那绝对是片面的。
平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其构成基础,应该说是那些具有地方特色、展示古城风貌、建筑历史较长、传承历史文化信息的古民居建筑。平遥古城不但有完整的古城墙,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的整体布局和道路结构,而且还保存有大面积的民居建筑群。平遥古城民居文化景观的特色在于建筑结构和布局的独特。古城内的建筑用料讲究, 多采用青灰色的砖瓦砌成, 墙体厚实, 远看像一座座小城堡, 给人庄重肃穆安稳的感觉。这种类型的建
筑聚集在一起, 与周围黄土高原的环境相互映衬, 凸显却不张扬。平遥古城民居的另一大特色在于它是汉民族文化的凝结和体现, 以及它留给人们的历史回复感。它注重实用, 在实用中透露出对称和谐的生活之美、科学合理之便, 同时折射出传统文化的印记,具有稳重和肃穆的气质
2、平遥古城民居保护和改造的必要性
由于平遥古城内大量的普通民居,遗存多在百年以上,年久失修,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地多种破损现象,而且有个别民居破损非常严重。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只能暂时集中力量对典型民居中的“典型”进行整治保护,大多数的民居得不到适时有效的保护治理,年久失修而导致部分古老民居“自生自灭”的情况随时都在发生。越来越多的人来平遥旅游, 既是发展的机遇, 同时也给平遥古城景观的保护带来了更大压力。但是, 对于平遥这样一座特色突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来说, 社会效益要远远大于经济效益, 所以, 相对于开发, 更为重
要的是古城景观的保护, 尤其是在目前旅游浪潮的冲击下, 它的保护则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由于平遥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和当地经济、旅游业的发展,城内民居自然面临着保护与开发的新课题。
3、平遥古城民居的改造对策的探讨
(1)合理的规划设计。对古城的规划要坚持保持整体和谐,不破坏历史氛围的原则。现在, 平遥已经把古城和新城分隔,两者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古城基本原封不动, 而新城与古城之间
除了必要的交通连接之外, 关系并不密切, 而且, 新城无旅游价值。笔者认为老城和新城之
间应该有所过渡, 新城的职能应该为提供老城服务, 形成对老城配套的旅游城镇, 这样不仅
有利于减少旅游开发对古城文化景观的破坏, 而且还可以扩大古城的容量, 这对于古城景观的开发和保护都是双燕之举。平遥古城内现居住密度大, 加之近年来旅游业的大力发展, 游客的大量涌人, 使得古城像是一位负载过重的老岖一样力不从心。缺少绿色和公共用地是平
遥的一大缺陷, 不仅致使环境差, 而且游客很难找到临时休息的场所, 当地居民也没有休憩娱乐的地方。建造开辟一些与整体景观相协调的绿地和公共用地的好处是不仅可分流人群, 还可赠加服务功能和服务效益。
(2)对已遭破坏的景观进行修景, 使之与原来的文化氛围相协调。古城景观的特色在于其历史文化的内涵, 保护这种特色应该摒弃一些现代工具的使用, 因为这些工具的大量使用使得古城景观走样, 而对于已遭破坏的景观应该修景。修景并非是大规模的修缮景观使之焕然一新, 而是采取一些小的措施使不协调的景观变得协调。
(3)根据平遥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进行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改造
①装饰美和历史美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是对建筑物外在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的形式美化。中国传统建筑为街上露明造,凡构件之可见部分,几乎都加以美化,为保护木材,不仅所有构件表面都加以油漆,并且在柱以上、屋盖下重点用彩色涂绘,装饰要做到如计成所说的“式徽清赏,构合时宜”。“式徽清赏”就是要忌繁琐,务简洁,给人以清新雅致之感。“构合时宜”就是要有时代气息,合乎时代审美观念和趣味。传统装饰美的含义实际上与我们现代人的审美观并不矛盾。平遥在旅游开发的大规模改造中,民居装饰没能真正地体现出美。在一级保护区的部分民居和二级保护区下的大量宅院内,褪色的彩绘、龟裂的漆艺、浑然一体的色调、岁月的流逝,从那些淡淡忧伤的光影中道出了沧桑的历史,这是一种美,是一种文化记录。然而,在改造后的大院中,我们看到了鲜亮的重彩覆盖了时间的刻痕,在街道上看到的是雷同的粉彩装饰,甚至不知道为何在传统的设计下,家家门面挂起统一造型、统一大小的宫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的缺失。即使在有大的保护规划中,审美的偏差也会让那段生辉的历史剥落得一千二净。在保护与改造中,装饰美是一种具体的美,是要对保护与改造的对象进行分析之后提炼的美,是一段时间的美。民居的改造装饰应挖掘历史背景,留住遗存的文化,在美的选择和表现上,要既体现大文化的统领,又要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②残缺之美和材质美
平遥古城的历史可追溯至距今两千七百多年的西周时期,从明清两代到民国末年至今,平遥古城不仅保存着古老完好的城墙,而且是集古寺庙、古市楼、古街道、古店铺和古民居为一体构成的一个古建筑文物群。随着旅游开发与改造的进行,改造者缺乏一定的修缮认识,忽视了古建筑的文化品位和艺术内涵,盲目地进行补缺和重建,严重地损害了古建筑艺术的审美特质。在一些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宅门、影壁被翻新补缺,大门、牌匾被换,大门口的石狮是新做的,地面铺得平整如新,背离了古建筑风貌保护和改造的原则。实际上我们修复的结果不是要营建一个新古董,那份原生态的沧桑韵味是一种残缺之美,同样是要得到保护的。而且,那旧的门窗、老砖墙的肌理和磨光的青石等等,处处透射出的是一种材质美。这种美是必须要保存的。平遥民居建筑属木台架结构,年久寿命有限,在翻修的时候应将好的建筑构件编号整理,修复时尽量将其用到原处,该保护的地方真正做到“修旧如旧”的保护原则。有些构件虽然残缺,但不影响其使用和装饰功能,罗马市中心的古罗马斗兽场,法国塞纳河畔的旧火车站、老图书馆和德国海德堡的千年古堡,虽历尽风雨侵蚀,但仍威势犹存。残缺的建筑形态不仅能让人追思怀旧,而且是一种特定历史环境中审美的体现。
③空间美和时尚美
平遥民居的空间序列由宅门为起点到院落、厢房、正房,再由垂花门剑过厅形成由放到收的空问效果,通过一些节点的调节使空间产生了丰富的节奏和韵律美。它是一种群体组织的空间序列、层次和时间的延续,具有时空的统一性和无限性。由于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部分民居的功能被置换为客栈和小型酒店。功能的改变带来了空间划分的改变,由于开发级别的不同带来的空间划分也不同,高端的民俗酒店不仅需要大厅、餐厅、会议室和套房,还需要配套的后勤用房等,因而把民居改造为特色酒店不仅从文化上是一个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