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中国古代器具形式的发展分析社会生活的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中国古代器具形式的发展分析社会生活的演变
摘要:明式家具是中国古典家具的代名词,中国古典家具是通过各朝代的积累,文化的沉淀,民族的融合所吸收的外来文化特点集结于此,在明朝时爆发,走向中国家具的巅峰时刻。
而青花瓷是中国风的典型之一,其发色苍郁,造型雄厚,把中国人审美的深沉思想用恰到好处的视觉表现出来。
中国古典家具和青花瓷的形式在每个朝代每个时期的大有不同,这些不同是应为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社会生活的演变等因素所造成的。
但这些中国古代器具都极具中国传统文化色彩,都被世界所认可,是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姓名:丁彦班级:艺设09-4 学号:15095727 关键词:中国古代器具社会生活社会发展
引言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而辉煌灿烂的文化,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吃一个又一个不朽的神话。
中国古代器具的发展兴衰,就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侧影。
器物一词就是所有用具的一个总称。
在中国先秦时期的典籍中,对“器”与“物”早有许多阐释,其中老子认为:“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
”①“朴散则为器”这说明,不管是什么材料的器皿,都是人加工制成的,具有成装东西的实用功能就是器具。
然而器具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它的使用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器具进行加工,让它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艺术欣赏性。
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对古典家具的影响
中国古典家具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在世界之森中,中国古典家具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古典家具中,分为床榻类,椅凳类,桌案类,柜架类,其它类,五类家具形式。
这五类中包含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是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品,体现了古典家具在中国人民心中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感情。
在中国古代古典家具不仅仅是生活需求,还代表这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化气韵。
同时,古典家具有着特殊的存在和意义,不同形态的家具是不同社会地位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家具有着巨大的变化。
然而,在中国封建社会时,因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社会背景,所以家具的设计原则,并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一种社会形态、行为思想、人文精神为本。
正如徐复观先生所说:“谈中国艺术而拒绝玄的心灵状态,那等于研究一座建筑物而只肯在建筑物的大门口徘徊。
”中国古代,家具往往是有等级的,地位尊严远高于家居使用中的舒适,不同形式的家具代表着不同等级,各阶级都不可逾越。
例如:案比桌的等级高,床比椅子的等级高。
在中国古代社会我们以夜寝而睡的床历史远长于椅子,当时
皇帝坐的宝座,就是以床的形而设计,代表独一无二、至高无尚的权利象征而并非舒适。
古老的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愿意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改变过各类习惯。
然而在世界各民族中,我们是唯一改变过起居习惯的民族,我们是慢慢的由席地而坐改变成为垂足而坐。
在宋代之前,人们都是席地而坐、席地而卧,当时所谓的床,并非我们现代起居睡觉的床,而是一种没有靠背的椅子——马扎。
随着历史的发展,直到宋朝,通过丝绸之路的开辟完善、航海事业的兴起,宣扬了我们的国威,也加速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在我们与外来文化的诸多交流中,使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逐渐兼容吸收和不同民族的融合,以及宋朝是一个重视文治、轻视武治的时代,中国的起居习惯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宋徽宗说过:“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表明,当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认为,治理天下不能靠武力解决问题。
宋朝是一个贪图安逸的朝代,对马扎进行了改进,加上扶手和靠背,使人们坐在上面更加的舒适、稳固、平民化,从而加剧了床在当时社会的地位。
宋朝时中国工艺美术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段之一,大量的工艺美术品和古代器具在宋朝产生并开始发展。
这同时告诉我们,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统治政策的不同,以及中国传统思想对人民的深刻影响,所以我们日常生活器具也发生着巨大的转变。
到了明朝晚期,中国古典家具制作与创意走向顶峰。
在这个时期,中国古典家具材料中出现了我们现代人也广为人知的紫檀、黄花梨。
在中国明朝之前,中国所有的家具都是漆器而非硬木家具。
正应为大量的外来木材涌入中国,中国开始制作精美的硬木家具。
在明朝晚期,出现了我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木匠皇帝——天启皇帝,日日不理朝政使明朝后期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昏君辈出,文人士大夫对当时统治的绝望,从而放弃对政治理想的追求转向对生活奢华的追求。
从皇帝开始,举国上下开始对木器狂热的追求,因此促进了当时社会的工艺美术尤其是古典家具的繁荣发展,使明朝家具成为了中国古典家具的巅峰时刻,在中国以及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到了清朝,中国古典家具的特点有了新的变化,尤其是康乾盛世时期,所带来的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富庶,使清代家具与明代家具大相径庭。
相较于明代的家具来说,清代的家具减少了对家具本身结构的重视,而极重视家具的装饰性,讲究整体的高雅华丽的浪漫主义的情怀,又极富有视觉效果。
(见图一、二)因为清代的紫檀木和黄花梨的稍有增多,又因为本身的质性较好,是权利于地位的象征,紫檀和黄花梨大受宫廷和名门贵族的喜爱。
清代家极为重视装饰,但物极必反,装饰过于繁杂而逐渐丧失家具本身的实用功性。
这是由于历史发展、社会演变和统治政策等因素,导致人民和社会的生活、审美,家具的形式逐渐发生了改变,形成了明清两代极具有个自朝代特点的古典家居的形式和风格。
社会生活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器具形式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通过生活器具的变化,可以看到社会在进步。
人们从最原始的只重视实用到重视装饰再到简化装饰兼顾实用感到舒适的转变,其家具的装饰的形式种类由简到繁,样式大相径庭,那是应为当时社会现状的影响。
中国的家具有巨大的价值,不仅是经济价值、使用价值、装饰价值,而是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历史文化、人文风情所积累出的一个体现。
在中国古典家具上,即使是不同的时代,但都会有着大量的雕刻装饰纹样。
花鸟虫鱼、山川河水、历史故事,记载着我们国家历史的发展、社会的演变,这是人们最初的认知世界,对美的欣赏,这就是中国古典家具的魅力。
二.浅析青花瓷从与朝代变迁
青花瓷是中国孺妇皆知,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著名瓷器。
其瓶身装饰图案的颜色都为青色,色泽高雅,装饰题材众多,所以青花瓷是中国文化中最闪耀的一朵奇葩。
青花瓷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界,都占有绝对的地位。
青花瓷虽然在唐宋两代就已经出现,当起制作工艺较为落后,与后来元青花并没有本质上的联系。
元代中期景德镇瓷窑的青花瓷,创造了中国瓷器界不朽的神话。
“鬼谷下山”是元青花大罐的代表之作,这件元青花拍卖出2.5亿人民币,创下了世界之最,这就是世界对我们中国艺术价值的肯定。
(见图三)元青花是中国文化与其它外来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晶,以优雅悦目的蓝色为主,其发色苍郁,造型雄厚,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习惯。
元代疆域辽阔,民族融合,资产雄厚,一改宋朝追求的自然美、含蓄美,来展现张扬、奔放,《山竟居画论》说:“图异奇奥,当以平静之笔达之,图意平淡,当以别趣投之。
”青花装饰正是采用,“平儿不平,奇而不奇之法”,使画面倍加生动。
⑤又应为是少数民族统治天下,又有特殊的审美特点。
在唐宋时期,中国陶瓷迅猛发展,出现了中国著名的五大官窑,所出作品各领风骚。
但元青花的出现,如君临天下,确立了青花在陶瓷界霸主的地位。
明朝的青花瓷在元朝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依照当时社会国情发展所呈现的新的特点。
明朝是一个分阶段发展的朝代,所以明朝的青花分为永宣青花,成弘青花,嘉万青花,明朝晚期青花。
期间青花的特点、样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明早期的青花,因为刚打下江山,所以在青花瓷的制作大气,其制作尺寸较前朝的大。
其装饰内容融合波斯文化,其选用的动物纹样,是历代当时最凶猛的,这表明开国时期打下江山的一种霸气的精神。
明朝早期,青花以浓烈著称,而物极必反,到明朝中期,皇帝更替频繁,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所以青花以淡雅著称。
明中叶的青花瓷的、样式极为淡雅、清单、青翠、多处留白,表现从强势走向了弱势。
晚明时期,虽然社会黑暗,但青花瓷开始走向大众化、商品化,其装饰特点又转向热烈、繁缛,这是社会观民共同喜欢的一种释放。
晚明的青花,因为已经完成郑和下西洋、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所以青花瓷中掺有西方特点,又因为对外贸易的开展,广大人民对青花瓷的需求增加使商业市场的繁荣发展,所以晚明的青花瓷的商业性大于青花瓷本身的艺术性。
在清朝,青花瓷又有新的发展。
康熙年间,青花的颜色可以分出层次来,《陶雅》中记载,“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
”⑥青花瓷的主题多以战争为主,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这表明清朝拿下这个江山不容易,给人们以警示。
在雍乾时期,青花瓷逐渐走向中规中距,因为有督窑官的出现来亲自管理瓷器烧制,所以这个时期的瓷器最规范而又质量高,这是于这个时期国家繁荣昌盛,社会稳定有直接联系的。
在清朝晚期,清朝逐渐走向衰落,导致质量和数量都逐渐下降,也出现了大量的仿制品,青花的地位迅速下降,走向衰败。
从青花诞生七百年来,历经了朝代的兴衰,在各时期都不多的继承和创新,虽然形式逐渐改变,但现在,青花依旧是我们中国瓷器中的霸主。
它符合我们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青花被人们赋予不同的内涵。
从某种意义上讲,青花瓷器就代表着中国瓷器,世界各国都是通过青花来了解瓷器,了解中国文化。
总结
通过对中国古典家具和中国青花瓷的浅析,我们可以发现,器具的发展与我们社会演变起这相互影响的作用。
中国古代器具的形式发生改变无非就是器具的改变是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代表着权力地位的象征及社会现状的变化三种形式,这表明传统中国对统治权以及文化的重视,我们拥有自己的民族风格,历经数千年,不断的发展完善衰败繁盛,这都是我们引以为骄傲的宝贵的中国文化灿烂的遗产。
注释
①.【转】《中国器物艺术论》《老子·第十一章》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②.【转】《中国器物艺术论》《老子·第十八章》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③.姚扣银赵骥《中国艺术十六讲》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年版
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下称长编)卷221。
中华书局出版社2008年版
⑤.罗晓涛《传统陶——青花装饰》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⑥.寂园叟:《陶雅》上海朝记书庄2010年版
参考书:
1.《中国器物艺术论》
2.《中国艺术十六讲》
3.《续资治通鉴长编》
4.《传统陶——青花装饰》
5.《陶雅》
(图一)明代家具
(图二)清代家具
(图三)元青花“鬼谷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