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思想的多重向度及其现实关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思想的多重向度及其现实关怀

作者:任铃来源:《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

摘要:立足于劳动实践,马克思主义以自然向度为基本前提,主体向度为内在主线,社会向度为现实依托,历史向度为时空延展,展现了其生态正义思想的多重向度,映射其思想的现实关怀,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过程中,正确认识人的这种双重性,培养具有整体向度的全面发展的“生态人”:一方而,将生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当中,培养具有生态素质、生态感知、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的全面发展的受教者。第五,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思想的历史向度看,始终把生态正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生产生态化发展和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得以满足的基础上,在自然历史进程中实现生态正义。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和谐共生的理论支点和实现途径。如何使公平正义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和现实图景,是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自然史和人类史相统一的思想和方法,使其生态正义思想同社会正义思想融合在其整体性的理论体系当中。立足于劳动实践,马克思主义以自然向度为基本前提,主体向度为内在主线,社会向度为现实依托,历史向度为时空延展,展现了其生态正义思想的多重向度,映射其思想的现实关怀,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对生态正义的诉求有其现实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扯、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而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关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此,需要我们全面统筹生态正义的多重向度,使生态文明建设得以实现。

第一,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思想的自然向度看,需要我们合理认知和确证自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正当位置以及社会实践的生态化和合理性。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形成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而非片面经济增长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包括城乡、性别、阶层、民族、地区等在内的自然资源的合理分配;形成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的合理和节约,提倡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促进生产、流通、消费中资源和能源的减量、再利用等。

第二,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思想的实践向度看,需要我们通过实现物质生产方式的生态化转换来修复人与自然之间的有机关联。在此,生态化的生产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物质经济基础。一方面,生产作为劳动实践的重要形式,是直接连接人与自然之间的桥梁和中介;另一方面,生产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的财富累积方式。生态化的生产不单是生产技术的生态化,而是一种全面的生态化生产,包括生产力诸要素和生产关系性质的全面的生态化。这种物质生产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尺度,转向生态化的发展方式,建立生态化的产业结构,重视生态化的发展指标,是生态文明规约下的物质生产。

第三,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思想的主体向度看,需要我们合理认知和科学培养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即生态人。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其主动性,又有其受动性。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过程中,正确认识人的这种双重性,培养具有整体向度的全面发展的“生态人”:一方而,将生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当中,培养具有生态素质、生态感知、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的全面发展的受教者;另一方而,使具有全面生态素质的生态人从事社会的物质生产、管理文化实践和生活实践,推动生态化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形成。

第四,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思想的社会向度看,统筹兼顾和全而协调各方主体的生态利益关系,使生态利益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突出强调生态利益也是民生的重要内容,要注重各方生态利益的统筹协调,包括在性别、阶层、民族、城乡、地区等范围内形成生态资源合理和可持续的分配。尤其在城市拆迁、改造扩建、城镇化过程以及企业生产活动当中,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利益的补偿机制、救济机制、共同治理机制以及公众参与机制等,,提前预防和有效化解由生态利益冲突所引发的环境群体性事件。

第五,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思想的历史向度看,始终把生态正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生产生态化发展和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得以满足的基础上,在自然历史进程中实现生态正义。在此,社会主义社会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社会高级阶段的和谐,这种和谐是建立在物质生产极人发展和物质产品极为丰富的基础上的,需要加快实现生态公正的制度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最终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的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总之,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将这一要求同生态文明建设融为一体。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下,实现制度公平和生态公平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