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缺点及施工技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碾压混凝土路面:
指水泥和水的用量较普通混凝土显著减少的水泥混 凝土混合料经摊铺、碾压成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这 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施工工艺,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 下公路。
(4)钢纤维混凝土路面:
指在混凝土中掺人钢纤维的水泥混凝土路 面。一般适用于标高受限制地段的路面、旧 混凝土路面的加铺层、公共汽车站、收费站 和桥面铺装等。
对于交通繁重的道路,为保证混凝土板之间能 有效地传递荷载,防止形成错台,应在胀缝处 板厚中央设置传力杆。传力杆一般长40~ 60cm,直径20~25mm的光圆钢筋,每隔30~ 50cm设一根。
(3)施工缝的构造
施工缝采用平头缝的构造形式。 平头缝上部应设置深为3~4cm,宽为
5~10mm的沟槽,内浇灌填缝料。为利 于板间传递荷载,在板厚的中央也应设 置传力杆,亦称滑动传力杆。
(1)缩缝的构造
缩缝一般采用假缝形式,即只在板的上部设缝 隙,当板收缩时将沿此最薄弱断面有规则地自 行断裂。缩缝缝隙宽3~8mm,深度约为板厚 的1/4~1/5,一般为5~6cm
(2)胀缝的构造
胀缝一般采用真缝。缝隙宽约20~25mm。如 施工时气温较高,或胀缝间距较短,应采用低 限;反之用高限。缝隙上部3~4cm深度内浇 灌填缝料,下部则设置富有弹性的嵌缝板,它 可由油浸或沥青浸制的软木板制成。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 优缺点及施工技术
水泥混凝土路面
包括普通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 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纤维混 凝土等面层板和基(垫)层所组成的路面。 目前采用最广泛的是就地浇筑的普通混 凝土路面,简称混凝土路面。
所谓普通混凝土路面,是指除接缝区和 局部范围(边缘和角隅)外不配置钢筋的混 凝土路面。
3)垫层
在水温状况不良路段的路基与基层之间 宜设置垫层。垫层应具有水稳性,在冰 冻地区尚需具有较好的抗冻性。
垫层材料以就地取材为原则,一般采用 粒料如砂、砂砾、炉渣等。
4)路基
足够的强度和水温稳定性,防止产生不 均匀沉陷,致使路面产生过大的弯拉应 力而破坏。
同时要注意加强排水,排除危害路基稳 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对于长期处于潮 湿路段的路基应考虑设置垫层来改善土 基的水温状态。
(4)有利于夜间行车,混凝土路面色泽鲜明,能 见度好,对夜间行车有利
混凝土路面的缺点
(1)对水泥和水的需要量大,修筑0.2m厚、7m 宽的混凝土路面,每1000m要耗费水泥约 400~500t和水约250t。
(2)有接缝,一般混凝土路面要建造许多接缝, 这些接缝不但增加施工和养护的复杂性,而且 容易引起行车跳动,影响行车的舒适性,接缝 又是路面的薄弱点。
接缝的构造与布置
横向接缝
横向接缝是垂直于行车方向的接Biblioteka ,共有三种: 缩缝、胀缝和施工缝。
缩缝保证板因温度和湿度的降低而收缩时沿该薄 弱断面缩裂,从而避免产生不规则的裂缝。
胀缝保证板在温度升高时能部分伸张,从而避免 产生路面板在热天的拱胀和折断破坏。
混凝土路面每天完工以及因雨天或其它原因不能 继续施工时,应尽量做到胀缝处。如不可能,也 应做至缩缝处,并做成施工缝的构造形式。
(3)开放交通较迟,一般混凝土路面完工后,要 经过28天的湿治养生,才能开放交通。
(4)修复困难。 (5)噪声大。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构造
水泥混凝土路面由面层、基层、垫层、排水设施等组成
路面排水
行车道路面应设置双向或单向横坡,坡 度为1%~2%。路肩铺面的横向坡度值 宜比行车道路面的横坡值大1%~2%。
行车道路面结构设置排水基层或垫层时, 应在排水基层或垫外侧边缘设置纵向集 水沟和带孔集水管,并间隔50~100m设 置横向排水管。
1)面层
水泥混凝土面层直接承受车辆荷载的作 用和环境的影响
应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耐磨性和抗滑性。 和较高的抗弯拉强度
按组成材料和施工方法的不同,水泥混 凝土路面可分为五种类型
混凝土路面的优点:
(1)强度高,混凝土路面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和 较高的抗弯拉强度以及抗磨耗能力。
(2)稳定性好,混凝土路面的水稳性、热稳性均 较好,特别是它的强度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 渐提高,不存在沥青路面的那种“老化”现象。
(3)耐久性好,由于混凝土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 好,所以它经久耐用,一般能使用20~40年, 而且它能通行包括履带式车辆等在内的各种运 输工具。
(1)普通混凝土路面:
也称无筋混凝土或素混凝土路面,是指除接缝区 和局部范围外均不配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
(2)钢筋混凝土路面:
是指为防止可能产生的裂缝缝隙张开,在板内配 置纵、横向钢筋或钢筋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它的适 应场合为:面板的平面尺寸较大或形状不规则;土质 不均匀或板下埋有地下设施时;预计路基和基(垫)层 有可能产生不均勾沉陷时等。
缩缝和胀缝的设置位置
缩缝间距一般为4~6m(即板长),在昼夜气温 变化较大的地区,或地基水文情况不良路段, 应取低限值,反之取高限。
我国现行刚性路面设计规范规定,胀缝应尽量 少设或不设;但在邻近桥梁或固定建筑物处、 或与其它类型路面相连接处、板厚变化处、隧 道口、小半径曲线和纵坡变换处,均应设置胀 缝。在其它位置,当板厚等于或大于20cm并 在夏季施工时,也可不设胀缝。
纵缝的构造与布置
纵缝是指平行于混凝土路面行车方向的 那些接缝。纵缝间距一般按3~4.5m设置, 这对行车和施工都较方便。
(5)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
面层内配置纵向连续钢筋和横向钢筋, 除了在与其它路面交接处或邻近构造物处设 置胀缝以及视施工需要设置施工缝外,不设 横向缩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它适用于高速 公路和一级公路。
2)基层
混凝土面层下的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刚度 和稳定性,且表面平整。基层材料应根 据交通等级、当地条件及经济性等因素 选用贫混凝土(水泥含量低的混凝土)、沥 青混合料、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工业 废渣、级配碎石、级配砾石、填隙碎石、 石灰稳定土等。
指水泥和水的用量较普通混凝土显著减少的水泥混 凝土混合料经摊铺、碾压成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这 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施工工艺,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 下公路。
(4)钢纤维混凝土路面:
指在混凝土中掺人钢纤维的水泥混凝土路 面。一般适用于标高受限制地段的路面、旧 混凝土路面的加铺层、公共汽车站、收费站 和桥面铺装等。
对于交通繁重的道路,为保证混凝土板之间能 有效地传递荷载,防止形成错台,应在胀缝处 板厚中央设置传力杆。传力杆一般长40~ 60cm,直径20~25mm的光圆钢筋,每隔30~ 50cm设一根。
(3)施工缝的构造
施工缝采用平头缝的构造形式。 平头缝上部应设置深为3~4cm,宽为
5~10mm的沟槽,内浇灌填缝料。为利 于板间传递荷载,在板厚的中央也应设 置传力杆,亦称滑动传力杆。
(1)缩缝的构造
缩缝一般采用假缝形式,即只在板的上部设缝 隙,当板收缩时将沿此最薄弱断面有规则地自 行断裂。缩缝缝隙宽3~8mm,深度约为板厚 的1/4~1/5,一般为5~6cm
(2)胀缝的构造
胀缝一般采用真缝。缝隙宽约20~25mm。如 施工时气温较高,或胀缝间距较短,应采用低 限;反之用高限。缝隙上部3~4cm深度内浇 灌填缝料,下部则设置富有弹性的嵌缝板,它 可由油浸或沥青浸制的软木板制成。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 优缺点及施工技术
水泥混凝土路面
包括普通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 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纤维混 凝土等面层板和基(垫)层所组成的路面。 目前采用最广泛的是就地浇筑的普通混 凝土路面,简称混凝土路面。
所谓普通混凝土路面,是指除接缝区和 局部范围(边缘和角隅)外不配置钢筋的混 凝土路面。
3)垫层
在水温状况不良路段的路基与基层之间 宜设置垫层。垫层应具有水稳性,在冰 冻地区尚需具有较好的抗冻性。
垫层材料以就地取材为原则,一般采用 粒料如砂、砂砾、炉渣等。
4)路基
足够的强度和水温稳定性,防止产生不 均匀沉陷,致使路面产生过大的弯拉应 力而破坏。
同时要注意加强排水,排除危害路基稳 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对于长期处于潮 湿路段的路基应考虑设置垫层来改善土 基的水温状态。
(4)有利于夜间行车,混凝土路面色泽鲜明,能 见度好,对夜间行车有利
混凝土路面的缺点
(1)对水泥和水的需要量大,修筑0.2m厚、7m 宽的混凝土路面,每1000m要耗费水泥约 400~500t和水约250t。
(2)有接缝,一般混凝土路面要建造许多接缝, 这些接缝不但增加施工和养护的复杂性,而且 容易引起行车跳动,影响行车的舒适性,接缝 又是路面的薄弱点。
接缝的构造与布置
横向接缝
横向接缝是垂直于行车方向的接Biblioteka ,共有三种: 缩缝、胀缝和施工缝。
缩缝保证板因温度和湿度的降低而收缩时沿该薄 弱断面缩裂,从而避免产生不规则的裂缝。
胀缝保证板在温度升高时能部分伸张,从而避免 产生路面板在热天的拱胀和折断破坏。
混凝土路面每天完工以及因雨天或其它原因不能 继续施工时,应尽量做到胀缝处。如不可能,也 应做至缩缝处,并做成施工缝的构造形式。
(3)开放交通较迟,一般混凝土路面完工后,要 经过28天的湿治养生,才能开放交通。
(4)修复困难。 (5)噪声大。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构造
水泥混凝土路面由面层、基层、垫层、排水设施等组成
路面排水
行车道路面应设置双向或单向横坡,坡 度为1%~2%。路肩铺面的横向坡度值 宜比行车道路面的横坡值大1%~2%。
行车道路面结构设置排水基层或垫层时, 应在排水基层或垫外侧边缘设置纵向集 水沟和带孔集水管,并间隔50~100m设 置横向排水管。
1)面层
水泥混凝土面层直接承受车辆荷载的作 用和环境的影响
应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耐磨性和抗滑性。 和较高的抗弯拉强度
按组成材料和施工方法的不同,水泥混 凝土路面可分为五种类型
混凝土路面的优点:
(1)强度高,混凝土路面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和 较高的抗弯拉强度以及抗磨耗能力。
(2)稳定性好,混凝土路面的水稳性、热稳性均 较好,特别是它的强度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 渐提高,不存在沥青路面的那种“老化”现象。
(3)耐久性好,由于混凝土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 好,所以它经久耐用,一般能使用20~40年, 而且它能通行包括履带式车辆等在内的各种运 输工具。
(1)普通混凝土路面:
也称无筋混凝土或素混凝土路面,是指除接缝区 和局部范围外均不配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
(2)钢筋混凝土路面:
是指为防止可能产生的裂缝缝隙张开,在板内配 置纵、横向钢筋或钢筋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它的适 应场合为:面板的平面尺寸较大或形状不规则;土质 不均匀或板下埋有地下设施时;预计路基和基(垫)层 有可能产生不均勾沉陷时等。
缩缝和胀缝的设置位置
缩缝间距一般为4~6m(即板长),在昼夜气温 变化较大的地区,或地基水文情况不良路段, 应取低限值,反之取高限。
我国现行刚性路面设计规范规定,胀缝应尽量 少设或不设;但在邻近桥梁或固定建筑物处、 或与其它类型路面相连接处、板厚变化处、隧 道口、小半径曲线和纵坡变换处,均应设置胀 缝。在其它位置,当板厚等于或大于20cm并 在夏季施工时,也可不设胀缝。
纵缝的构造与布置
纵缝是指平行于混凝土路面行车方向的 那些接缝。纵缝间距一般按3~4.5m设置, 这对行车和施工都较方便。
(5)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
面层内配置纵向连续钢筋和横向钢筋, 除了在与其它路面交接处或邻近构造物处设 置胀缝以及视施工需要设置施工缝外,不设 横向缩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它适用于高速 公路和一级公路。
2)基层
混凝土面层下的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刚度 和稳定性,且表面平整。基层材料应根 据交通等级、当地条件及经济性等因素 选用贫混凝土(水泥含量低的混凝土)、沥 青混合料、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工业 废渣、级配碎石、级配砾石、填隙碎石、 石灰稳定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