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变化规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板块构造原理
生长边界(海岭、断层); 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 地质作用原理
※ 地质作用原理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 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原理
自然地理要素包含:大气、地貌、水、生物(植被)、土壤 自然地理要素中,地貌、气候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 个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热带沙漠气候 20º
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季风 35º
气候 25º
热带季风
暖
气候
流
10º
10º
热带雨林气候气候
0º
0º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判气候十二字方针——以“温”定点、以“温”定带、以“水” 定型
※ 水循环原理
水循环——陆地水的更新 水循环的意义:
⑴平衡更新作用: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⑵联系作用: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的联系起来。 ⑶迁移交换作用: 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转化 ⑷影响塑造作用 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且水是自然界最富
太阳辐射、沿岸地形、气象、洋流 (1)就全球来看,海水温度自低纬向高纬递减。
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大,海水等温线比较平直,而北半球 由于海陆对比显著,等温线较为弯曲。
(2)比较同纬度海区温度高低,并分析原因:等温线向高纬凸 出,说明凸出处温度比同纬度其它地区高,有暖流经过。同理, 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处,温度比同纬度其它地区低,有寒流经过。 (“高高低低”规律)
3000
47 A
200
47 B
Baidu Nhomakorabea
150
47 C
1000
47 D
1500
47 E
我国各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分析
a 潜水补给河流
c 左岸河流补给潜水, b 河流补给地下水 右岸潜水补给河流
※ 洋流分布规律
中低纬度: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中高纬度:北逆南顺东暖西寒; 南半球西风漂流自西向东自成环状
总结——影响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的因素
少 淡水 多
区
中低纬海区
高低
低 高
盐度
高 低
低高
蒸发量E 降水量P
高 纬 海
融冰 区 结冰
※ 火山地震分布规律
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带;环太平洋带
※ 大气热力作用原理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 热力环流原理
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升降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空气的水平运动
(3)判断海陆或季节:利用沿海地区陆地和海洋上的等温线的 弯曲情况判断海陆或季节.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处为陆; 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处为海洋。反之,陆上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时 为夏季,相反为冬季。
总结——影响盐度的因素
气候(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洋流、河川径流、 结冰融冰。
洋 流暖
寒
大
陆
沿 岸 海
※ 经纬度变化规律
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南递增的为南纬; 向东递增的为东经,向西递增的为西经。
※ 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
N
S
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直射点移动规律
地球的自转
区别 太阳日 恒星日
转过度数 360059′
3600
所需时间 24小时 23时56分4秒
应用价值 日常作息 科学研究
地球公转
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分布规律
常见的天气系统
低
高
※ 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规律
大洋东侧 大陆西部 大陆内部 大陆东部 大洋西侧 大气环流
90º
90º
冰原气候
极地高气压带
暖 70º 流 60º
苔原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0º 寒 流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温带海洋 性气候
温带季风 50º 温带大陆 气候
寒 流
40º地中海气候 性气候 30º
※ 气压垂直变化规律
海拔越高气,压越越低
等压面c 等压面b 等压面a
※ 大气运动规律
近地面受三个力的影响,和等压线有一个夹角; 高空受两个力的影响,和等压线平行
※ 气压带风带分布及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冬
季北移 180º
分析右图中的气压带(阴影部分)的名称和此时北半球的季节?
大陆上等温线1月前后向南凸出,7月前后向北凸出,海洋上相反; 海洋上暖流经过,气温高,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弯曲。寒流相反 等温线沿等高线延伸——主要受地形影响。 等温线向高温方向弯曲或出现低值中心,一般是受山地或高原的影响。 等温线向低温方向弯曲或出现高值中心,一般为谷地、盆地或高大山 脉背风(指冬季风)处; 海拔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地与高原边缘等温线密集,平原、高原内部 等温线稀疏;
※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区域 为不同纬度的昼夜变化弧)
地球公转
北半球昼最长
夏至日 6月22日
昼夜均等长 昼夜均等长
北半球昼最短
冬至日 12月22日
※ 气温变化规律
时间变化: 年变化:夏高、冬低; 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海洋8月最高; 南亚热带季风区5月气温最高 日变化:14点最高、日出前后最低 太阳辐射
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不断地塑造地表形态。
河流水 自然要素
水文特征
内外流河(区)
综合开发整治 人文要素
河流
补给类型,水循环
河床横剖面图绘制
水位和流量过程线绘制 水系特征
※ 河流径流季节、年际变化规律
受气候的降水特点的影响:夏雨型--夏汛;冬雨型—冬汛; 年雨型—无汛; 季风区年际变化大,冰雪融水补给区年际变化小;年雨型 区变化小
50
0
-50
-100 A B C
D
20 40 60 80 100 高度Km
※ 气温变化规律
空间变化: 水平变化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8° 27° 26°
等温线大致沿纬线延伸——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冬季南北温差大,等温线密集(风力强);夏季南北温差小,等温线
稀疏。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洋流因素。
气温
12 14
※ 气温变化规律
空间变化: 垂直变化规律:在对流层内每升高1千米温度降低6℃ 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左
右。一般夏季大于冬季,晴天大于阴天,白天大于黑夜。气 温垂直递减率越大,对流运动越旺盛,反之越小,大气越稳 定。
逆温:逆温形成的主要原因:
100 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