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的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外伤、 电击、药物中毒直接或间接抑 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多 发神经炎、重症肌无力导致呼 吸肌无力或疲劳,引起通气不 足。
15
病因
16
(二)发病机制: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1.肺泡通气不足:常产生Ⅱ型呼衰
1)维持正常PaO2和PaCO2的最低肺通气量: VA:4L/min 2) 长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气道阻力增加,呼吸动
力减弱,生理死腔增加,最终导致肺泡通气不足, 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单位时间内进入肺泡的新鲜气体量减少肺通气不足
缺氧和CO2潴留
17
2. V/Q比例失调 是造成低氧血症最常见原因。
(a) 正常
(b) 功能性动-静脉分流
(c) 无效腔样通气


V A Q = 0.8


V A Q < 0.8

VA

Q
> 0.8
1)部分肺泡通气不足功能性动-静脉分流;主要见于肺泡
萎陷、肺不张、肺水肿等通气不足的疾病
2)部分肺泡血流不足无效腔样通气;吸入气体则不能与
血液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即生理死腔增多,主要见于肺气肿
等阻塞性肺疾病
18
3.弥散障碍:低氧血症呼吸衰竭
弥散过程影响因素: 弥散面积 肺泡膜的厚度和通透性 气体和血液接触时间 气体弥散能力 气体分压差等
呼吸道阻塞性疾病 肺组织病变 肺血管疾病 ④ 胸廓胸膜病变 2.神经系统及呼吸肌肉疾病
气管-支气管 炎症、痉挛、 肿瘤、异物引 起气道阻塞, 或伴有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 发生缺氧和 CO2潴留
11
(一)病因
1.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道阻塞性疾病 肺组织病变 肺血管疾病 ④ 胸廓胸膜病变 2.神经系统及呼吸肌肉疾病
急性呼吸衰竭:
突发因素 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 短时间内出现呼衰
7
(二)根据发病缓急分类
2.慢性呼吸衰竭:是指原有慢性疾病,包括呼吸和神经 肌肉疾病等,导致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经过较 长时间才发展为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虽有缺氧或伴二氧化碳留,但通过机体代 偿,生理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较轻;另一种是在慢性呼 吸衰竭的基础上,因合并呼吸系统感染或气道痉挛等, 病情加重,短时间内PaCO2明显上升且PaO2明显下降, 称为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本节主要介绍慢性呼 吸衰竭。
肺炎、肺结核、 肺气肿、弥漫性肺纤
维化、肺水肿、 ARDS、矽肺等, 引起肺泡减少、有效 弥散面积减少、肺 顺应性减低,V/Q 比例失调,导致缺 氧或合并CO2潴留
12
(一)病因
1.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道阻塞性疾病 肺组织病变 肺血管疾病 ④ 胸廓胸膜病变 2.神经系统及呼吸肌肉疾病
肺动脉栓塞,引起 通气/血流比例失 调或部分静脉血未 经氧合直接流入肺 静脉,发生低氧血 症。
3
【分类】
(一)按动脉 血气分析 分类
(二)按发 病急缓 分类
4
(一)根据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1.Ⅰ型呼吸衰竭(缺氧型呼衰/换气障碍型) 特点:PaO2<60mmHg,无CO2潴留 PaCO2 降低或正常
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 能损害和肺动静脉分流等)的疾病,ARDS。
5
(一)根据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2.Ⅱ型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型呼衰/通气障碍) 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 特点:PaO2<60mmHg+PaCO2>50mmHg 多由于肺泡通气不足所致。若只是存在通气不足, 则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同时 伴有换气功能损害,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则缺氧 更为严重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根据发病缓急分类
1.急性呼吸衰竭:指呼吸功能正常,由于某些突发因 素,引起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在短时间内 引起呼吸衰竭。常见原因包括急性气道阻塞、外 伤、ARDS、药物中毒、病变导致的呼吸中枢抑 制、呼吸肌麻痹等。因机体在短时间内难以代偿, 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可危及生命。
慢性疾病 呼吸功能损害 较长时间发展为呼衰
8
一、慢性呼吸衰竭★
9
(一)病因
参与呼吸运动的任何环节,包括呼吸中枢、运动 神经、肌肉、胸廓、胸膜、肺和气道病变等,都 会导致呼吸衰竭。以支气管肺疾病最为多见,如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重症肺结核、肺间质纤 维化、尘肺等。
10
(一)病因
1.呼吸系统疾病
13
(一)病因
1.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道阻塞性疾病 肺组织病变 肺血管疾病 ④ 胸廓胸膜病变 2.神经系统及呼吸肌肉疾病
胸廓外伤、畸形、 手术创伤、气胸和 胸腔积液,影响胸 廓活动和肺脏扩张, 导致通气减少及吸 入气体分布不均, 影响换气功能。
14
(一)病因
1.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道阻塞性疾病 肺组织病变 肺血管疾病 ④ 胸廓胸膜病变 2.神经系统及呼吸肌肉疾病
CO2弥散能力/O2弥散能力 =20/1 故弥散障碍影响氧的交换 而产生缺氧。
19
(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 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

循环系统

留二
呼吸系统


电解质、酸碱平衡


肝肾功能



20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脑组织耗氧量大,约占全身耗氧量的20%~25%。在全身 各组织器官的细胞中,脑细胞对缺氧最为敏感,完全停止供氧 4~5分钟,即导致不可逆的脑损害。若逐渐降低吸氧浓度,则 缺氧由于机体代偿而发生得较轻且缓慢。轻度缺氧,即PaO2 降至60Mmhg(8.OkPa)时,可引起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 定向障碍;随着缺氧程度加重,导致烦躁不安、神志恍惚、谵 妄、甚至昏迷。轻度二氧化碳留时,对皮质下层刺激增加,间 接兴奋大脑皮质,若PaCO2继续升高,皮质下层受抑制,使中枢 神经处于麻醉状态。轻度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均会使脑血 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严重缺氧引起脑间质和脑细胞内水 肿,导致颅内压增高,继而加重组织缺氧而造成恶性循环。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1
导入情景
张大爷,今年72岁。昨日因天气突然转凉,开 始咳嗽、咳痰,今天下午出现呼吸困难、口唇 发绀、烦躁不安,家人将其送医院进行救治。 张大爷吸烟50余年,患COPD近20年。
请思考: 1、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哪些情况? 2、对病人及家属给予健康指导的内容是什 么?
2
概述:定义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 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的 气体交换,导致机体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 留,并由此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代谢紊乱 的临床综合症。
客观指标: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呼吸空气条件 下,PaO2 <60mmHg (8KPa),伴或不伴有 PaCO2>50mmHg(6.67KPa),并排除心内解剖分 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因素,即为呼吸衰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