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⑥ 科学的社会功能
A、科学是革命的力量。恩格斯:“在马克思看来,科学 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马克 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科学革命的出现,打破了宗 教神学关于自然的观点,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并 加速前进;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推动社 会全面发展。
• B、科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产生异化。 马克思指出,在资 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成了劳动的对立物,成为协助资本压 制工人的手段。“以社会劳动为基础的所有这些对科学、 自然力和大量劳动产品的应用本身,只表现为劳动的剥削 手段,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手段。因而,表现为属于资 本而同劳动对立的力量”。“资本招募科学为自己服务, 从而不断地迫使反叛的工人就范”。《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8卷)
19
1)科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 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 系。”因此,科学具有理性、客观性、可证 实性的特征。
2)其次,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 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 规律性。因此,科学是具有探索性的、创造 性的社会劳动。
20
3)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 从人类文明史和科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科学 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生产方式和精神创造方式, 是人类文化中最活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 既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化的性质和价值,同时科学 又扎根于文化之中。
4)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早期的科学只是单纯的 认识自然,是属于科学家个人的行为。随着近代 科学的诞生和科学潜在应用价值的出现,科学开 始出现组织化和社会化,企业、集团、国家乃至 国际间合作的科学研究逐步增多,科学研究之外 的社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介入到科学研究中来。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协调科学研究的进行,科学逐 步成为一种社会建制,用社会的组织形式来协调 科学活动,使科学研究带有明显的社会色彩。
2)马克思指出,科学也是一种劳动,是属于社会和精神领 域的劳动。科学作为一般的劳动,属于“精神生产领域”, 而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社会劳动,是“一切科学工作,一切 发现,一切发明”。
17
3)马克思指出,科学同技术一样,已经成为一种生产力。 随着现代工业将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大大提 高了劳动生产率。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 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 决于在劳动时间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 —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耗费的直接劳动时 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 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 由此形成的就是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建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从现实生产劳动出 发,以实践概念为核心将科学技术与生产劳动、 现代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联系起来,考察了科学 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历史关系。
8
(3)科学技术基础
19世纪科学上的三大发现,技术上的两次 工业革命,为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成 果的总结提供了基础,形成了辨证唯物主 义的科学技术思想。
2
第一节 科学观
1.“科学”观念形态的演变 2.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历史形成 3.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4.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5.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与动力
3
1、“科学”观念形态的演变
• 从词源上讲,英文的“科学”即Science源于拉丁语的 “scientia”,指静态的“知识、学问”。西方古代科学 研究体现在“自然哲学”与“道德哲学”之中,19世纪, 自然科学从哲学中最终独立出来,1825年,科学家休厄尔 创办“Physicist”(物理学家)一词,1833年,创办 “Scientist”(科学家)一词,用来称呼像法拉第那些 在实验室中探索自然奥秘、增进人类自然知识的人,从语 源学的意义上标志着科学的独立,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也就是今天所称的“Science”(科学)。“自然哲学” 与“道德哲学”研究也就演变为今天的“自然科学”与 “社会科学”研究,我们《自然辩证法》所讲的“科学”, 主要是狭义意义上的“自然科学”。
第二章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1
学习内容
第1节 科学观 1.“科学”观念形态的演变 2.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历史形成 3.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4.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5.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与动力
第2节 科学方法论 1、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形成 2、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立场和原则 3、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程序
15
4、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1)科学的本质
马克思曾经对近代科学的本质进行了综合的、动态的哲学分 析。他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出了近代以来科学的本质。
1)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2)科学是社会和精神领域的劳动。 3)科学是生产力。 4)科学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层面体现出其社会价值。
16
1)马克思认为,科学同工业一道,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 关系和实践关系”。人类自古以来就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 中获得了对自然界的认识,并随着实践的发展将这些经验 知识理论化,从而最终形成了科学知识。与此同时,从近 代科学兴起之后,人类就将这些科学知识用来进一步地认 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使科学知识获得了实际的价值。这表 明人在自然界面前并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可以通过科学 和工业对自然界进行能动的认识和改造。
13
⑤ 科学发展的生产动因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大工业生产是推动自然科 学发展的根本动因。资本主义生产在相当大的程 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 物质手段。恩格斯阐述了社会生产在技术和知识 上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引擎。“在中世纪的黑 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 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 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8卷)
③ 在总体趋势上,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继承 是科学发展中的量变,它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 科学只有通过继承才能不断完善、发展、前进。同时,只 有在继承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才能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的质变。创新是继承的必 然趋势和目的。
23
(2)科学发展的动力
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
1、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 2、科学的分化与综合 3、科学的继承与创新 4、不同学术论点的论争
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社会需求、(国家政府 投入、人才培养、文化氛围营造等)社会推动。
24
第2节 科学方法论
1、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形成 2、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立场和原则 3、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程序
4)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科学的社会作用表现在物质生产 和精神生产两个方面。科学是人类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组 成部分,因而构成了社会的精神财富;同时,科学作为生 产力的要素被用于创造物质财富,因此科学本身成为那些 发展科学的人、组织和国家的致富手段。
18
(2)科学的特征
根据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可以得出科学的如下特征: 1)科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 3)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 4)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 在中国古代,一直将科学称为“格致之学”。《礼记·大学》中指出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意思是为了辨别是非,首先要考察 事物,获得知识。
• 就当代的科学形态而言,科学并非一般的自然知识,而是从16、17世 纪以来形成的一种特定的认识形态,包含着对事物的特定看法、处理 问题的特定方法、知识创造的特定机制。它为人类规定了如何看待自 然、研究自然、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式。
22
(1)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
① 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表现为从 原有科学理论的总结、完善、深化与新科学理论框架、体 系的建立并存。
② 在横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科学的发 展既表现出学科内部向不同方向的变化、发展,又表现出 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整合,导致边缘学科、横断学科、综合 学科的出现。
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研究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 或一系列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 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固有的次序的 分类和排列。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 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学科划分为数学、天 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恩格斯《自然 辩证法》
11
③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 A、科学推动哲学思维: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推动近代 哲学家进行哲学思考的动因,并不仅仅是精神的和思想的 力量,自然科学和大工业才是根本性的推动力量。恩格斯 说:“在从笛卡尔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 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 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 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马 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
5
2.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历史形成 (1)社会条件 (2)思想理论背景 (3)科学技术基础
6
(1)社会条件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
展,大机器生产对科学提出了新要求,也为科学 的应用提供了条件。机器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要求自然科学和数学成为生产的支持条件。
7
(2)思想理论背景
25
什么是科学方法?
科学认识:认识起源于活动,科学认识则是一种起因或发生于主客
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活动或实践过程.
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中介(科学工具)
科学工具:
1、物质形态的认识工具――科学仪器(硬件) 2.思想形态的认识工具――科学方法(软件)
科学方法, 即科学认识活动中的“软件Baidu Nhomakorabea, 是以观念形态存在的 认识手段,是为了解决科学问题而采取的途径、程序。
• B、哲学思维推动或制约科学发展: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 识活动,必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也就需要哲学思维的指导。
12
④ 科学是生产力
马克思提出,科学作为要素参与了生产力(劳动 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构成。马克思认为, 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 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 社会生产力。
4
• 首先将Science翻译为“科学”的是日本的福泽谕吉,出现在其1872 的著作《劝学篇》中,福泽谕吉将“科学”理解为“一科一学”,主 要是认识到当时西方的“Science”都是“分科之学”。
• 中国的康有为将日本学者的翻译方法于1893年首次引进到中国,严复 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中第一次公开使用了这一翻译,而梁启超 在《变法通议》中也使用了这一概念。
21
5、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与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发展模式 与动力。指出,科学发展总体上呈现两种趋势: 第一,当自然科学研究经过一段搜集材料和分析 材料之后,就会向整理材料和综合材料过渡,从 而形成科学理论;第二,自然科学对较简单的运 动形式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之后,就会向研究较复 杂的运动形式过渡(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 学)。而科学的发展则呈现出一种渐进与革命过 程的统一模式,这种发展是科学自身的内部动力 与社会需求的外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科学方法的层次与分类
1、具体的研究方法:应用于自然科学各学科的专门的特有 的研究方法和认识方法;
2、一般研究方法:适用于自然科学各个学科的一般研究方 法,它是整个自然科学的认识和方法中最普遍的;
1)经验方法: 观察,测量,实验方法; 2)理性方法: 逻辑,数学,统计,科学抽象,综合,评价方法等 ; 3)非逻辑方法与创造性方法: 直觉,灵感,对比联想方法
9
3.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① 对科学的理解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是人类通过实践对 自然的认识和解释,是实验的科学和真正的知识。 “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 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 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10
② 科学的分类
批判唯心主义哲学:围绕“知识如何可能”、 “自然科学如何可能”等认识论问题,认为科学 考察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非主观范围内的世 界。康德——人向自然立法,自然向人生成。
批判和继承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继承黑格尔事 物相互联系、相互发展的辩证法思想,摒弃他 “绝对精神”的精神辩证法思维,转向客观的唯 物的辩证法来考察科学的内容。
⑥ 科学的社会功能
A、科学是革命的力量。恩格斯:“在马克思看来,科学 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马克 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科学革命的出现,打破了宗 教神学关于自然的观点,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并 加速前进;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推动社 会全面发展。
• B、科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产生异化。 马克思指出,在资 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成了劳动的对立物,成为协助资本压 制工人的手段。“以社会劳动为基础的所有这些对科学、 自然力和大量劳动产品的应用本身,只表现为劳动的剥削 手段,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手段。因而,表现为属于资 本而同劳动对立的力量”。“资本招募科学为自己服务, 从而不断地迫使反叛的工人就范”。《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8卷)
19
1)科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 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 系。”因此,科学具有理性、客观性、可证 实性的特征。
2)其次,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 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 规律性。因此,科学是具有探索性的、创造 性的社会劳动。
20
3)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 从人类文明史和科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科学 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生产方式和精神创造方式, 是人类文化中最活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 既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化的性质和价值,同时科学 又扎根于文化之中。
4)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早期的科学只是单纯的 认识自然,是属于科学家个人的行为。随着近代 科学的诞生和科学潜在应用价值的出现,科学开 始出现组织化和社会化,企业、集团、国家乃至 国际间合作的科学研究逐步增多,科学研究之外 的社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介入到科学研究中来。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协调科学研究的进行,科学逐 步成为一种社会建制,用社会的组织形式来协调 科学活动,使科学研究带有明显的社会色彩。
2)马克思指出,科学也是一种劳动,是属于社会和精神领 域的劳动。科学作为一般的劳动,属于“精神生产领域”, 而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社会劳动,是“一切科学工作,一切 发现,一切发明”。
17
3)马克思指出,科学同技术一样,已经成为一种生产力。 随着现代工业将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大大提 高了劳动生产率。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 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 决于在劳动时间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 —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耗费的直接劳动时 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 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 由此形成的就是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建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从现实生产劳动出 发,以实践概念为核心将科学技术与生产劳动、 现代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联系起来,考察了科学 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历史关系。
8
(3)科学技术基础
19世纪科学上的三大发现,技术上的两次 工业革命,为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成 果的总结提供了基础,形成了辨证唯物主 义的科学技术思想。
2
第一节 科学观
1.“科学”观念形态的演变 2.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历史形成 3.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4.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5.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与动力
3
1、“科学”观念形态的演变
• 从词源上讲,英文的“科学”即Science源于拉丁语的 “scientia”,指静态的“知识、学问”。西方古代科学 研究体现在“自然哲学”与“道德哲学”之中,19世纪, 自然科学从哲学中最终独立出来,1825年,科学家休厄尔 创办“Physicist”(物理学家)一词,1833年,创办 “Scientist”(科学家)一词,用来称呼像法拉第那些 在实验室中探索自然奥秘、增进人类自然知识的人,从语 源学的意义上标志着科学的独立,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也就是今天所称的“Science”(科学)。“自然哲学” 与“道德哲学”研究也就演变为今天的“自然科学”与 “社会科学”研究,我们《自然辩证法》所讲的“科学”, 主要是狭义意义上的“自然科学”。
第二章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1
学习内容
第1节 科学观 1.“科学”观念形态的演变 2.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历史形成 3.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4.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5.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与动力
第2节 科学方法论 1、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形成 2、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立场和原则 3、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程序
15
4、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1)科学的本质
马克思曾经对近代科学的本质进行了综合的、动态的哲学分 析。他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出了近代以来科学的本质。
1)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2)科学是社会和精神领域的劳动。 3)科学是生产力。 4)科学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层面体现出其社会价值。
16
1)马克思认为,科学同工业一道,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 关系和实践关系”。人类自古以来就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 中获得了对自然界的认识,并随着实践的发展将这些经验 知识理论化,从而最终形成了科学知识。与此同时,从近 代科学兴起之后,人类就将这些科学知识用来进一步地认 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使科学知识获得了实际的价值。这表 明人在自然界面前并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可以通过科学 和工业对自然界进行能动的认识和改造。
13
⑤ 科学发展的生产动因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大工业生产是推动自然科 学发展的根本动因。资本主义生产在相当大的程 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 物质手段。恩格斯阐述了社会生产在技术和知识 上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引擎。“在中世纪的黑 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 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 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8卷)
③ 在总体趋势上,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继承 是科学发展中的量变,它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 科学只有通过继承才能不断完善、发展、前进。同时,只 有在继承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才能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的质变。创新是继承的必 然趋势和目的。
23
(2)科学发展的动力
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
1、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 2、科学的分化与综合 3、科学的继承与创新 4、不同学术论点的论争
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社会需求、(国家政府 投入、人才培养、文化氛围营造等)社会推动。
24
第2节 科学方法论
1、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形成 2、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立场和原则 3、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程序
4)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科学的社会作用表现在物质生产 和精神生产两个方面。科学是人类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组 成部分,因而构成了社会的精神财富;同时,科学作为生 产力的要素被用于创造物质财富,因此科学本身成为那些 发展科学的人、组织和国家的致富手段。
18
(2)科学的特征
根据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可以得出科学的如下特征: 1)科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 3)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 4)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 在中国古代,一直将科学称为“格致之学”。《礼记·大学》中指出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意思是为了辨别是非,首先要考察 事物,获得知识。
• 就当代的科学形态而言,科学并非一般的自然知识,而是从16、17世 纪以来形成的一种特定的认识形态,包含着对事物的特定看法、处理 问题的特定方法、知识创造的特定机制。它为人类规定了如何看待自 然、研究自然、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式。
22
(1)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
① 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表现为从 原有科学理论的总结、完善、深化与新科学理论框架、体 系的建立并存。
② 在横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科学的发 展既表现出学科内部向不同方向的变化、发展,又表现出 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整合,导致边缘学科、横断学科、综合 学科的出现。
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研究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 或一系列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 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固有的次序的 分类和排列。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 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学科划分为数学、天 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恩格斯《自然 辩证法》
11
③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 A、科学推动哲学思维: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推动近代 哲学家进行哲学思考的动因,并不仅仅是精神的和思想的 力量,自然科学和大工业才是根本性的推动力量。恩格斯 说:“在从笛卡尔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 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 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 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马 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
5
2.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历史形成 (1)社会条件 (2)思想理论背景 (3)科学技术基础
6
(1)社会条件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
展,大机器生产对科学提出了新要求,也为科学 的应用提供了条件。机器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要求自然科学和数学成为生产的支持条件。
7
(2)思想理论背景
25
什么是科学方法?
科学认识:认识起源于活动,科学认识则是一种起因或发生于主客
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活动或实践过程.
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中介(科学工具)
科学工具:
1、物质形态的认识工具――科学仪器(硬件) 2.思想形态的认识工具――科学方法(软件)
科学方法, 即科学认识活动中的“软件Baidu Nhomakorabea, 是以观念形态存在的 认识手段,是为了解决科学问题而采取的途径、程序。
• B、哲学思维推动或制约科学发展: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 识活动,必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也就需要哲学思维的指导。
12
④ 科学是生产力
马克思提出,科学作为要素参与了生产力(劳动 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构成。马克思认为, 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 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 社会生产力。
4
• 首先将Science翻译为“科学”的是日本的福泽谕吉,出现在其1872 的著作《劝学篇》中,福泽谕吉将“科学”理解为“一科一学”,主 要是认识到当时西方的“Science”都是“分科之学”。
• 中国的康有为将日本学者的翻译方法于1893年首次引进到中国,严复 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中第一次公开使用了这一翻译,而梁启超 在《变法通议》中也使用了这一概念。
21
5、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与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发展模式 与动力。指出,科学发展总体上呈现两种趋势: 第一,当自然科学研究经过一段搜集材料和分析 材料之后,就会向整理材料和综合材料过渡,从 而形成科学理论;第二,自然科学对较简单的运 动形式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之后,就会向研究较复 杂的运动形式过渡(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 学)。而科学的发展则呈现出一种渐进与革命过 程的统一模式,这种发展是科学自身的内部动力 与社会需求的外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科学方法的层次与分类
1、具体的研究方法:应用于自然科学各学科的专门的特有 的研究方法和认识方法;
2、一般研究方法:适用于自然科学各个学科的一般研究方 法,它是整个自然科学的认识和方法中最普遍的;
1)经验方法: 观察,测量,实验方法; 2)理性方法: 逻辑,数学,统计,科学抽象,综合,评价方法等 ; 3)非逻辑方法与创造性方法: 直觉,灵感,对比联想方法
9
3.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① 对科学的理解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是人类通过实践对 自然的认识和解释,是实验的科学和真正的知识。 “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 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 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10
② 科学的分类
批判唯心主义哲学:围绕“知识如何可能”、 “自然科学如何可能”等认识论问题,认为科学 考察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非主观范围内的世 界。康德——人向自然立法,自然向人生成。
批判和继承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继承黑格尔事 物相互联系、相互发展的辩证法思想,摒弃他 “绝对精神”的精神辩证法思维,转向客观的唯 物的辩证法来考察科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