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华教授治疗室性早搏经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 方中生地黄 、麦冬 、阿胶补心血 ,养心阴以 充血脉 ;人参既可补养心阴 ,又能合茯苓 、甘草健脾 益气 ,以助气血生化之源 ;桂枝用法宜轻不宜重 ,目 的在于通阳而非温阳 ,偶发早搏者用 2 g,频发早搏 者用 3 g;丹参活血化瘀 ,养血安神 ;枣仁 、节菖蒲 、远 志养心安神 ,透窍定悸 。诸药合用 ,使心之阴血充 足 ,心气复而心阳通 ,心神得养而自安 。 3. 2 痰湿阻滞
症见 :心悸胸闷 ,气短喘促 ,体倦乏力 ,四肢沉 重 ;或逐渐肿胖 ,脘腹胀满 ,大便溏薄 ,头晕头沉 ,口 干不欲饮 ,嗳气 ,舌质淡暗 ,舌体胖大 、边有齿痕 ,苔 白腻 ,脉弦滑或濡缓 。治宜健脾益气 、豁痰定悸 。给 予李 氏 豁 痰 宁 心 汤 加 减 。处 方 : 党 参 15 g, 白 术 10 g,茯苓 15 g,橘红 10 g,半夏 10 g,节菖蒲 10 g,远 志 10 g,炒枣仁 15 g,枳壳 6 g,厚朴 10 g,郁金 10 g, 砂仁 8 g,桂枝 6 g,薏苡仁 30 g,甘草 3 g。加减 :气 虚甚者 ,加黄芪 30 g、生山药 30 g,益气健脾 ;大便溏 薄甚者 ,加煨肉豆蔻 10 g、苍术 10 g,以燥湿固涩 ;脘 腹胀满者 ,加木香 6 g、大腹皮 10 g,理气化湿 ,除满 消胀 ;痰郁化热者 ,加黄连 6 g、胆南星 10 g、竹茹 10 g,以清热化痰 ; 痰郁交阻者 ,加贝母 10 g、瓜蒌 10 g、檀香 10 g,以宽胸理气 ; 心悸明显者 ,加龙齿 15 g、琥珀 3 g,以镇心安神 。
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8, 3 (12) : 7402741. 收稿日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2009207208;修回日期 : 2009209202 (编辑 马 虹 )
文章编号 : 1001 - 6910 (2009) 11 - 0045 - 03
·名师高徒 ·
李振华教授治疗室性早搏经验
李郑生 1 ,黄 清 2
中医研究 2009年 11月 第 22卷 第 11期 TCM Res. November 2009 Vol. 22 No. 11
·47·
几点 : ①室性早搏日久不愈 ,常导致本虚标实 ,因此 , 治疗时应选加一些理气活血之品 ,以助血行 。 ②心 藏神 ,神安则脉气调匀 ,故在治疗室性早搏时应酌情 加安神之药 。一些患者在改善了失眠 、烦躁症状后 , 早搏也容易消失 ,说明调养心神在治疗室性早搏中 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 ③室性早搏病程较长 , 40岁以 上患者占多数 ,往往兼有肾虚之象 ,应视病情酌加补 肾之品 ,以固根本 。 ④室性早搏气阴亏虚偏阴虚者
心脏室性早搏属中医学“惊悸 ”、“怔忡 ”范畴 。 室性早搏往往是各种心脏病的并发症 ,病机复杂 。 笔者认为 ,大多数室性早搏是可以用中药治愈 ,发病 时间越短取效越快 。经临床观察表明 ,用上述方法 治疗室性早搏 ,一般服用 7~15剂即可见效 ,但为巩 固疗效 ,则需服 30~50剂 ,做到有方有守 ,才能收到 满意疗效 。在遣方用药方面 ,李师认为须注意以下
例 1 患者 ,男 , 54岁 , 1999208216初诊 。主诉 :
心悸 2年余 。现病史 : 1997206,患者每遇劳累后心 悸 、气短 、咳嗽 ,休息后可以缓解 。1999208上述症状 加重 ,伴双下肢浮肿 ,前来就诊 。现症 :心悸 ,气短 , 咳嗽 ,胸闷 ,双下肢浮肿 ,劳累后加重 ,休息后缓解 , 神疲乏力 ,口苦咽干 ,头晕失眠 ,舌质红 ,苔薄黄 ,脉 结代 而 弦 。体 格 检 查 : 体 温 正 常 , HR 86 次 /m in, BP 130 /80 mm Hg (1 mm Hg = 0. 133 kPa) ,心界向 左下扩大 ,心尖部有 3 /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血常 规 、血红蛋白沉降率均正常 ,早搏 15次 /m in,有时呈 二联律 。心电图诊断为频发室性早搏 。西医诊断 : 扩张性心肌病 。中医诊断 :心悸 ,证属气阴两虚偏心 阴虚 。治宜养阴益气 、宁心安神 。处方 :红参 6 g,生 地黄 15 g,麦冬 15 g,丹参 15 g,阿胶 10 g,茯苓 15 g, 桂枝 3 g,枣仁 15 g,远志 10 g,节菖蒲 10 g。连服 2周 ,心悸 、胸闷 、失眠明显好转 ,早搏 2 次 /m in,心 电图提示偶发室性早搏 。继服 1 个月 ,自觉症状及 早搏消失 。随访 3个月 ,未复发 。
症见 :心悸胸闷 ,气短乏力 ,心烦急躁 ,口燥咽 干 ,失眠多梦 ,头晕或面色不华 ,舌质微红 ,少苔 ,脉 结代 。治宜养阴益气 、宁心安神 。给予李氏养阴益 心汤加减 。处方 :红参 6 g,麦冬 15 g,生地黄 12 g, 阿胶 10 g,丹参 15 g,桂枝 2 ~3 g,茯苓 15 g,远志 10 g,节菖蒲 10 g,炙甘草 6 g。加减 : 心悸失眠甚 者 ,加琥珀 3 g (分两次冲服 ) 、龙骨 15 g,以宁心安 神 ;气 滞血 瘀者 , 加郁 金 10 g、延 胡 索 10 g、桃 仁 10 g,以理气活血 ;气虚甚者 ,加黄芪 30 g,以益气补 中 ;胸部闷痛者 ,加薤白 10 g、檀香 10 g,以理气宽 胸。
中医研究 2009年 11月 第 22卷 第 11期 TCM Res. November 2009 Vol. 22 No. 11
·45·
是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 。笔者认为 ,桂枝汤的调和营 卫不单在于辛甘化阳以助卫 ,酸甘化阴以滋营 ,同 时 ,还可调养脾胃以资营卫 、助宗气 、化气血 、和阴 阳 。与玉屏风散或补中益气汤合用后 ,更可补益中 气 ,强卫气 ,共达益气固表 、调和营卫 、驱邪外出之功 效。
按 方中党参 、白术 、茯苓益气健脾利湿 ;枳壳 、 厚朴 、砂仁醒脾理气 ,燥湿化浊 ; 橘红 、半夏降逆豁 痰 ;桂枝通阳利水 ,配白术 、茯苓 、薏苡仁以增强脾之 运化功能 ;节菖蒲 、炒枣仁 、郁金 、远志化湿透窍 ,安 神定悸 。诸药合用 ,共奏健脾化湿 、通阳宁心之效 。 4 病案举例
心脏室性早搏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 一 ,是发生于心室的一种异位搏动 。室性早搏可见 于正常人 ,但更多见于各种心脏病患者 。据有关资 料统计 , 45岁以上有室性早搏的患者 ,猝死的发生 较心电图无早搏者高 7~10倍 。心源性猝死的直接 原因是心室颤动 ,而室性早搏则是一个决定性的促 发因素 ,频发或多源性室性早搏常提示器质性心脏 病存在 。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调查证实 ,室性早搏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猝死的高危险指 标 ,因此 ,积极防治室性早搏具有重要意义 。 2 中医学对心脏室性早搏的认识
(1.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8; 2. 河南中医学院 2006级硕士研究生 ,河南 郑州 450008)
关键词 :李振华 中医师 室性早搏 /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 : R22 文献标志码 : B
李振华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教授 、主任中医师 , 是国家两部一局确定的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之 一 , 2006年荣获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 2009年获全国首届“国医大师 ”荣誉称号 ,被国务院 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李师出身于中医世家 ,行 医 60年 ,治学严谨 ,博学多闻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 中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李师擅长治疗内科杂 病 ,尤其对心脏室性早搏病的治疗具有自己独特的 见解和用药特点 。笔者有幸作为李师的学术继承 人 ,经李师口传心授 ,精心指导 ,掌握了治疗脾胃 、心 脏疾病方面的经验 。现将李师治疗室性早搏病的经 验整理如下 。 1 西医学对心脏室性早搏的认识
若年老体虚 ,久病不愈 ;或情志不畅 ,肝气郁结 ; 或饮食不节 ,过食生冷 ,均可损伤脾胃 。脾胃虚弱 , 一方面运化水谷精微之功能失常 ,气血生化乏源 ,造 成心之气阴亏耗 。阴血不足 ,心神失养 ;心气不足 , 血脉不畅 ;阴虚则火旺 ,火扰心神 ,心神不宁 ,则心主 血脉的功能失常 ,出现结 、代之脉象 。《医学衷中参 西录 》曰 :“《内经 》谓‘心藏神 ’,神既以心为舍宇 , 即以心中之气为保护 ,有时心中气血亏虚 ,失其保护 之职 ,心中神明遂觉不能自主而怔忡之疾作矣 。”另 一方面 ,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 ,津液不归正化 ,聚 湿生痰 ,痰湿阻滞 ,心脉不畅 ,而出现脉结代 。《血 证论 ·怔忡 》曰 :“心中有痰者 , 痰入心中 , 阻其心 气 ,是以心跳不安 。”痰湿同时又可阻滞气机 ,从而 加重气滞 ,导致气滞血瘀 。另外 ,心气不足 ,推动无 力 ,血行不畅 ,亦可造成气虚血瘀 。瘀血阻滞 ,血行 不畅 ,心失所养 ,而见脉结代 ,正如叶天士所说 :“久 病在络 ,气血皆窒 ”。本病的发病机制虽有气阴亏 虚 、痰湿阻滞 、气滞血瘀之不同 ,但气阴亏虚为发病 之本 ,痰湿 、气滞 、血瘀为其标 ,临床可见本虚标实 、 虚实夹杂的病机变化 。 3 辨证治疗
例 2 患者 ,男 , 46岁 , 2003203225初诊 。主诉 : 心慌胸闷 1 年余 。现病史 : 1999203,患者因劳累感 心慌 、胸闷 ,经某省级医院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性心脏病 ,服西药效果不佳 ,于 2000203 前来就诊 。 现症 :心悸 ,胸闷痛 ,气短喘促 ,脘腹不适 ,下肢沉困 , 头晕 ,便溏 ,舌质暗淡 ,舌体胖大 ,边有齿痕 ,脉弦滑 。 体 格 检 查 : 体 温 正 常 , HR 88 次 /m in, BP 120 /70 mm Hg,心界向左下扩大 ,心尖部有 2 /6 级收缩期杂音 ,血常规 、血红蛋白沉降率 、抗链球菌 溶血素 O 试验均正常 ,早搏 12 次 /m in。心电图诊 断为频发室性早搏 ,有时呈二联律 ;下壁心肌缺血 。 西医诊断 :冠心病 。中医诊断 :心悸 ,证属痰湿阻滞 。 治宜健脾益气 、豁痰化瘀 。处方 : 党参 15 g, 白术 10 g,茯苓 15 g,橘红 10 g,半夏 10 g,节菖蒲 10 g,远 志 10 g,炒枣仁 15 g,枳壳 10 g,厚朴 10 g,砂仁 8 g, 桂枝 6 g,当归 10 g,丹参 15 g,甘草 3 g。服上方 10剂 ,胸闷痛 、心悸 、气短头晕 、下肢沉困等症状均 减轻 ,早搏减少 , 1 次 /m in。守方继服 10 d,自觉症 状及早搏消失 ,心电图检查未提示心肌缺血 。随访 3个月 ,未复发 。 5 讨 论
多见 ,该证用桂枝量不宜大 ,一般频发者 3 g,偶发者 2 g为宜 。
参考文献 : [ 1 ]李发枝 ,徐立然 ,李柏龄. 中医学对艾滋病病因病机的认
识 [ J ]. 中医杂志 , 2006, 47 (5) : 3952396. [ 2 ]丁洋 ,李峰 ,刘燕 ,等. 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暨治疗
新突破 [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 , 2007, 25 (12) : 2 51822 521. [ 3 ]蒋自强 ,王永奇.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思路的探讨 [ J ]. 世
在正常情况下 ,心之搏动 、脉之流畅和心气的鼓 动 、阴血的充盈 、心神的调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心气旺盛 ,则推动血液在经脉中运行不止 。心气功 能的健运又多靠心血的运载 、配合与濡养 ,只有心 神 、心气 、心血协调 ,才能使心搏有力 ,脉率适宜 ,不 快不慢 ,来去从容 ,力量无太过又无不及 。
李师根据数 10年的临证经验 ,以病因病机为指 导 ,从气阴亏虚 、痰湿阻滞两方面辨证论治该病 。至
·46·
中医研究 2009年 11月 第 22卷 第 11期 TCM Res. November 2009 Vol. 22 No. 11
于气滞血瘀所致本病 ,李师则将其作为兼证处理 ,这 样可减少分型 ,便于记忆 ,易于掌握 。此法验之临 床 ,每获良效 。 3. 1 气阴亏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