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质量检测试卷(B)B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教育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质量检测试卷(B)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 (共25题;共25分)
1. (1分)(2019·成都) “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
”“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
西方列强的“一巴掌”是指()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1分) (2017八上·三原月考) “……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冲饷之银。
”只应是清朝哪位大臣给皇帝的上书()
A . 林则徐
B . 关天培
C . 左宗棠
D . 李鸿章
3. (1分) (2019八上·东明月考) 史学家陈旭麓说:对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他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第一步。
这场战争是指()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1分)《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这一条款的实施()
A . 体现出英国对华贸易的公平性
B . 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商品输出
C . 促进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开始瓦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5. (1分) (2019八上·兰州期末)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什来自中国的画卷临摹品,它的原作创作于东晋,体现了“以形写神”的特色。
该画卷临摹品曾收藏于圆明园,在1860年的一场战争中被劫掠,后辗转流落至大英博物馆。
这场战争是()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 (1分) (2019八上·东莞期中)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
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 . 1838年底,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B .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和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7. (1分) (2019八上·渭滨月考) 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 . 两次战争的目的相同
B . 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
C . 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D . 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
8. (1分)反殖反帝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斗争的共同目标,就在印度发生1857—1859年民族大起义的同时,中国境内也掀起了一场反帝反封运动,它是()
A .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维新变法
D . 义和团运动
9. (1分) (2019八上·东明月考)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A . 北伐失利
B . 永安建制
C . 安庆陷落
D . 天京事变
10. (1分)(2019·贺州) 如图是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课程计划表。
这体现了,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目的是()
A . 完全实现教育西方化
B . 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
C . 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
D . 培养翻译、科技人才
11. (1分) (2018八上·江城期中) 某校的历史专用教室中,在“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展版上展出下列一栏图片,据此可知这一栏目的标题应该是()
A . 自强求富
B . 民主科学
C . 实业救国
D . 救亡图存
12. (1分) (2019九下·泉州模拟) 下列条款能印证图所示内容的是()
《抢夺贸易钥匙的日本人》
①赔款2100万银元
②开放沙市、重庆、杭州、苏州为商埠
③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13. (1分) (2019八上·茂名期中) 如下图反映的史实是什么?()
A . 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 . 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分布情况
C . 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D . 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
14. (1分) (2019八上·渭滨月考) 关于“百日维新”,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 . 戊戌变法期间在位的清朝皇帝是不愿作“亡国之君”的光绪帝
B . 戊戌变法时期设立的京师大学堂是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
C . 戊戌变法最终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害
D . 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15. (1分) (2019八上·台山期中) 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
从这个角度看,“百日维新”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是()
A .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 .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 . 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变革
D . 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16. (1分) (2019八上·许昌期中) 如果需要介绍关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事迹,应选择的素材是()
A . 廊坊阻击战
B . 威海卫战役
C . 虎门战役
D . 黄海大战
17. (1分) (2019八上·许昌期中) 1902年,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说,慈禧太后在接见驻华公使和公使夫人时“抽泣哽噎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
早在1901年初,慈禧就曾借光绪之名下诏,表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因此,时人激愤地指斥清政府已成了“洋人的朝廷”。
下列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主要依据是()
A . 开放沿海通商口岸
B . 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 . 允许列强开设工厂
D .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8. (1分) (2019八上·岑溪期中) 台北的孙逸仙纪念馆之所以被称为“国父纪念馆”,主要是因为孙中山()
A . 建立了兴中会
B . 建立了中华民国
C . 提出了三民主义
D . 领导了武昌起义
19. (1分) (2018八上·九江期中)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A . 民族主义
B . 民权主义
C . 民生主义
D . 民主主义
20. (1分)(2019·湛江模拟)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
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为()
①变法图强②三民主义③“民主”“科学”④“自强”“求富”
A . ①③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④①②③
D . ④②①③
21. (1分) (2018八上·新平月考)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曾经颁布了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献,它是()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华民国宪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共同纲领》
22. (1分) (2019九下·海淀期中) 下侧为某一历史人物传记的目录节选,其中第七章适宜填入的标题是()
A . 拜上帝教、金田起义
B . 自强求富、北洋水师
C . 救亡图存、百日维新
D . 武昌起义、孙大总统
23. (1分) (2019八下·桐城开学考)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辛亥革命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③①②
C . ②④①③
D . ③④①②
24. (1分) (2019八上·台山期中) 小明同学制作了以下表格,请判断他研究的学习主题是()
A . 武昌起义的过程
B .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C .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
D .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5. (1分) (2018八上·宿松期中)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引发了1915年的()
A . 二次革命
B . 护国战争
C . 护法运动
D . 军阀混战
二、综合题 (共2题;共10分)
26. (3分)(2019·西城模拟) 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契丹小字圆铜镜铭文
西夏文寿陵残碑
元朝宣政院印
契丹本无文纪,惟
刻木为信,汉人陷番(指
契丹)者,以隶书之半
加减,撰为胡书(契丹
字)。
西夏文字是参照汉字“六书”
理论、运用合成造字法所创造
的表意文字。
在6000余个西夏
文字中有400余个汉语借词。
——摘编自《西夏文字的字形
结构组合形式与造字方法》
元朝官印使用官方的八
思巴文,但一律用篆体形式
刻制。
——摘编自《元国书官印汇
释》
材料三
——摘编自《汉语外来词》
材料四: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语言发生历史上少有的变化,从词汇到语法、语言使用,外来词大量增加。
其中,翻译著作和双语词典的大量涌现与现代科学的进入普通教育,是本时期外来词引进与推广的两个非政治性决定因素。
甲午中日战争后,人们开始清醒起来,真正感到有必要向日本学习,通过对邻邦的学习并引进西方科技。
20世纪初,日语的许多译名已经成批地进入现代汉语。
在第一次留日高潮中有许多是专学医科的,如鲁迅和郭沫若,都是留日医科出身。
当时从日语引进的同医学有关的词语实际上要大大超出现在基本外来词词典所收的范围。
因此,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初,汉语中逐渐充斥着来自日语的汉字词,以及从日语回流来的汉语词。
以此来看,应该说,中国社会的进入现代生活并同世界沟通,日语汉字词是立有大功的。
——摘编自《汉语外来词》
材料五:
(1)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依据材料一,说出甲骨文的历史文化价值。
(2)依据材料二,概括契丹文、西夏文、八思巴文在创制或使用方面的共同特点。
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指出中华文化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四,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划“无”。
①鸦片战争后,外来词引进与推广得益于翻译著作和双语词典的大量涌现等因素。
________
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英语外来词大量进入汉语系统。
________
③汉语中的外来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入现代生活并同世界沟通。
________
(4)结合材料五,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
27. (7分) (2019八上·德惠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以后,危机随之来自海上、各大洋成为轮船的天下。
19世纪的世界领导者是英国,它凭借坚船利炮首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材料二:为抵御强敌,中国在19世纪60—90年代的一次探索运动中也曾发展海军,然而19世纪90年代中日两国海军相遇,决定了这次探索的命运。
材料三: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正式交付海军。
《南方周末》评选2010年十大军事新闻“辽宁号”航母高票当选第一名。
——均摘自《走向海洋》
(1)材料一中的“首先打开中国的大门”与那场战争有关?此次战争英国强迫中国签订了哪一条约?割占了中国哪一领土?该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的“探索运动”指的是什么?“中日两国海军的相遇”发生在那场战争中?此次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请写出这场战争中的具体战役一例。
(3)材料三中国航母“辽宁号”下水,你有怎样的感受?
(4)以上三则材料给你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共25题;共25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二、综合题 (共2题;共10分)
26-1、
26-2、
26-3、
26-4、
27-1、
27-2、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