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美的艺术》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美的艺术》教学案例
房县七河中学 xxx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通过欣赏《江山如此多娇》这副中国美术史上的巨作,了解其创作过程及画家是怎样通过独特的构思和艺术表现手法,有效融合塞北、江南、长江、长城的祖国风貌,以及四季的变化,凸显《沁园春·雪》的主题,使毛主席创作的诗词意境得到淋漓精致的演绎。该作品还有效融合了画家傅抱石独创的“抱石皴”奔放,深厚的风格,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山水画的样式。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借助实景照片对比,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用多种方法鉴赏美术作品,通过欣赏、评述作品发挥美术的熏陶作用,让学生产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对于美术课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正是开启其学好本课知识的一把钥匙,并且处于这时期的他们头脑活跃,想象力丰富,自我探索意识强烈,创造欲强,但对于美术的系统知识比较缺乏,所以教师只要加以引导、启发和鼓励就能使学生轻松的掌握本节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看祖国壮丽山河的实景图片,配合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引导学生一起欣赏。
(1)用几个词语描绘一下你对这首诗词的感受。
(2)如果让你根据词意进行创作,你会怎样表现,用单线勾勒你的想法。
2、老师和学生一起快速画出中国版画的轮廓线。提出讨论:这样的图形作为歌颂祖国山川美景的图画可以吗?并说出自己的观点。
3、教师总结: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和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教师做简要的介绍,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
(1)从构图角度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什么?
(2)山、松树象征什么?
(3)黄河、长江象征什么?
(4)从色彩角度分析:画中怎样体现出季节、时间段的?
(5)图画中的形象分别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6)画家们是通过怎样的视角表现如此宏大的场景的,换种表现视角行不行?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让学生在了解构图,色彩及创作构思的基础上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2、展示几块不同质地的石头,找几位同学触摸之后对其质感进行评价,以便更好的理解画家对山石肌理感的表现。
(1)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
(2)学生思考、体验“肌理”的含义。
3、出示两张对比照片,体会这幅作品有太阳和没太阳的区别。红日又象征什么?
4、多媒体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作业布置:
结合本课欣赏的作品,谈谈自己对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课安排了导学、欣赏与讨论等多个环节。旨在引领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跟着教材的思路,初步了解美术作品创作的过程和方法。教材选取了画家傅抱石、关山月的现代中国画创作,以《沁园春·雪》词意为主题的《江山如此多娇》巨幅中国画。着眼于引导学生通过作品解读,体会作品创作过程中的“立意”和构思。
教材在面貌呈现出清晰的思路,强调了赏析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看作品细节,并与生活紧密联系,通过“莽莽雪山”的雄伟与壮美、“苍茫云海”的辽阔、“万里长城”的蜿蜒深远、“挺秀的山岳”苍翠雄浑、“辉煌的红日”等细节,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感受作品在构思表现中的“独具匠心”,从而理解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
本课培养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有一个理性的意识和方法,从了解作品的创作构思到完成,从作品的细节到整体,作品的立意与表达,都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努力使学生读教材,感受教材的路径,体会教材编排的思路。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从读教材、赏析作品的层面,引导学生能主动地关注生活。生活给我们展示了众多美景,这些平常我们司空见惯的物象,有特定的意义,当艺术家把这些富于精神的物象组合在画面中来的时候,作品的内涵,彰显出美和力量。从而引领学生走近作品,走进生活,初步理解美
术是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达到教学目标。
这节课学生能积极配合,主动发言回答问题并做好笔记。学生对《江山如此多娇》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分析、欣赏名家名作有了一定的掌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