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和碘萃取与分液

溴和碘萃取与分液

溴和碘

(1)

(2)特性

①溴

a.溴在常温下为深红棕色液体,是中学阶段唯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

b.溴易挥发,有毒,溴蒸气呈红棕色。

②碘

a.紫黑色固体,具有金属光泽。

b.碘易升华,常利用该性质来分离提纯碘。

c.I2遇淀粉显蓝色,可利用该特性来鉴定碘的存在。

d.I2与铁加热生成FeI2。

(3)保存

①溴:实验室中较大量的溴应保存在玻璃塞的棕色细口试剂瓶中,且要用石蜡密封瓶口;少量的溴,可保存在玻璃塞的棕色细口试剂瓶中,再加少量水进行水封,以减少溴的挥发。

②碘:单质碘密封保存在棕色广口玻璃瓶中。

萃取与分液

1.萃取

(1)概念

指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2)萃取剂的选择要求

①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③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

2.分液

(1)概念: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方法。

(2)操作要求:在分液漏斗中进行,将下层液体从下端管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3.实例

用苯或四氯化碳作萃取剂将溴或碘从它们的水溶液中提取出来。

溴、碘的提取

溴、碘的提取学案 【考纲要求】 1.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意义。 2.学会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 3.结合反应原理分析提取溴和碘的过程,体会实验设计的方法。 【知识梳理】 1.溴和碘在海水中的浓度虽然较低,但由于海水的总量非常大,所以,它们的总储量是极为可观的。海洋中的溴占地球上溴总储量的。在人类生活中,溴有着重要的用途。溴的提取一般要经过、和三个步骤。海藻、、都会从海水中富集碘,而碘在人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作用,人体内缺碘时,就会引起。所以,进食和可以补充人体所必须的碘。 2.(1)卤素单质的某些特性 Cl2:黄绿色气体。 Br2:常温下唯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 I2:易升华、使淀粉变蓝。 (2)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①与碱的反应。(F2除外) 方程式NaOH + X2。 ②之间的置换反应。 NaBr + Cl2。 KI + Cl2。 KI + Br2。 (3)卤化银的性质 (4)卤离子的检验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若有(白、淡黄、黄)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中含有Cl-、Br-、I-。 【高考链接】 1.(09全国卷Ⅱ13)含有a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2。下列各项为通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 ...的是()A.x=0.4a,2Fe2++Cl2=2Fe3++2Cl- B.x=0.6a,2Br-+ Cl2=Br2+2Cl-

C.x=a,2Fe2++2Br-+2Cl2=Br2+2Fe3++4Cl- D.x=1.5a,2Fe2++4Br-+3Cl2=2Br2+2Fe3++6Cl- 2.(09天津卷3)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 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D.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3溶液 3.(06江苏19)卤素互化物是指不同卤素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XX'型卤素互化物与卤素单质结构相似、性质相近。试回答下列问题: (1)卤素互化物BrCl能发生下列反应: H2O+BrCl HBrO+HCl KBr+BrCl KCl+Br2 ①写出KI与IBr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写出苯(C6H6)与ICl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卤代物的化学方程式。(2)下图是 部分卤素单质和XX’型卤素互化物的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图。它们的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其原因是。 (3)试推测ICl的沸点所处的最小范围。【练习巩固】 1.要除去液溴中溶解的少量Cl2,可采的方法是() A. 加入NaCl B.加入适量的NaBr C.加入适量的Cl2 D. 加入适量的Br2 2.向含有NaBr 、K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充分反应。将溶液蒸干,并 灼烧所得的物质,最后剩余的固体物质是() A.NaCl 和KI B.NaCl、KCl和I2 C.KCl和NaBr D.KCl和NaCl 3.下列物质中,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的是() A.久制的氯水B.碘水C.KBr D.KI 4.将100mL 、浓度为5mol / L的Cl2通入足量KBr溶液中。 (1) 计算被氧化的KBr的质量; (2) 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是。 5.患甲状腺肿大是边远山区常见的地方病,下列元素对该病有治疗作用的是() A.钠元素B.氯元素C.碘元素D.铁元素 6.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主要反应为:2Br - +Cl2 = 2Cl-+Br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溴离子具有氧化性B.氯气是还原剂

实验四萃取碘实验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 第五课时 (实验2-3 从海带中提取碘) 1.实验目标 (1)掌握萃取、过滤的操作及有关原理。 (2)了解从海带中提取碘的过程。 (3)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2.预习指导 引导学生预习教材中本实验的原理部分。 将海带烧成灰是为了将其中各种成分转移到水溶液中,加一些酒精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加充分。碘在海带灰中主要以碘化物的形式存在,如以碘化钾,碘化钠的形式存在。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在其中主要的存在形式为化合态,例如,KI及NaI。灼烧海带,是为了使碘离子能较完全地转移到水溶液中。由于碘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被一些氧化剂氧化生成 碘单质。例如:,生成的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约是在水中溶解度的85倍,且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因此可用四氯化碳把生成的碘单质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 萃取的原理:利用某种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性,进行分离的过程。溶质一般是从溶解度小的溶剂中向溶解度大的溶剂中运动。在实验室中用分液漏斗进行萃取分离。 3.实验要求

(1)加热灼烧中要盖紧坩埚盖,防止海带飞出。最好带防护眼镜,防止迷眼。 (2)将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10 mL蒸馏水,搅拌,煮沸2~3 min,过滤。加水要适量。 (3)向滤液中滴加几滴硫酸,再加入约1 mL H2O2溶液,应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棕褐色。 (4)将滤液放入分液漏斗中,再加入1 mL CCl4,振荡,静置。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分液现象:CCl4层为紫红色,水层基本无色。 4.问题与讨论 (1)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萃取碘不可使用酒精,因为酒精和水可任意混溶,达不到萃取的目的(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的方法,来说明萃取对溶剂的要求──互不相溶。) (2)萃取实验中,要使碘尽可能全部地转移到CCl4中,应加入适量的萃取剂,同时采取多次萃取的方法。

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之令狐文艳创作

碘水中碘的萃取 令狐文艳 一、实验目的: ①体验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树立实验环保意识。 ②认识各种仪器,熟悉和掌握分液漏斗的操作。 ③验证萃取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利用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三、仪器及用品: 量筒、烧杯、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 试剂:碘的饱和溶液,四氯化碳(或煤油) 四、操作步骤: 1、检漏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上口的玻璃塞,往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盖紧上口玻璃塞。把分液漏斗垂直放置,观察活塞周围是否漏水。再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部分,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观察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水,用左手转动活塞,看是否灵活。 2、装液 用量筒量取 5 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2 mL四氯化碳(CCl4),盖好玻璃塞。

3、振荡 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4、静置分层 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待液体分层。 5、分液(取下层溶液) 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延烧杯壁流下。 6、分液(取上层溶液) 待下层液体全部流尽时,迅速关闭活塞。烧杯中的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回收到指定容器中,分液漏斗内上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7、回收 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倒入2到指定的容器中。 8、清洗仪器,整理实验桌。 五、现象和结论: 现象: 1、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再注入四氯化碳可以观察到:溶液分层,上层黄色,下层无色透明、油状。 2、振荡时有少量气泡。 静置分层溶液分层,上层无色(或黄色变浅),下层紫红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掌门1对1教育高中化学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知识精要 1.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1)海水提溴:溴单质的氧化性介于氯和碘之间,因此海水提溴可以选取氯气作氧化剂。大体分为三个步骤: ①浓缩(富集):海水中的Br-的浓度很小,大约0.067g/L,海水晒盐剩下的苦卤中的Br-浓度较大,可作提取溴的原料。 ②氧化:向苦卤入氯气。Cl2+2Br-=2Cl-+Br2 ③提取粗溴:向溶有溴的苦卤中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使溴挥发而分离出来。 ④粗溴提纯:通入SO2: Br2 +SO2+2H2O 2HBr+2H2SO4,再次用Cl2氧化,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即可得高纯液溴。简单表示为:Br2 Br-Br2 。 海水提溴的流程图如下: (2)海洋植物中提取碘: ①从海洋植物中得到碘离子:将海带晒干,灼烧成灰,用水溶液浸泡,使I-进入水中, 过滤,除灰渣。 ②氧化:通入氯气,使I-转化为I2 。 ③提取碘:用四氯化碳(CCl4)萃取,得到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再蒸馏除去四氯化碳得到粗碘,利用升华法得到纯净的碘单质 (3)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 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分离方法叫萃取。萃取所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见右 图)。萃取剂的要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 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溶质不发生反应。 (4)分液:利用液体间不相溶解的性质,将液体混合物分离的操作。 2. 溴单质和碘单质的物理性质(重点色、态、味及溶解性) 物理性质溴单质碘单质 颜色深红棕色紫黑色 状态液体固体

小结:① ② 溴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非金属,且液溴极易挥发,保存时应盛放在棕色瓶中,表面覆盖一层水, 形成水封,减少挥发。且液溴会使橡胶老化,试剂瓶不能用橡皮塞,应该用磨砂玻璃塞。 ③碘易升华,遇淀粉变蓝,这是碘的特性。 3. 氯、溴、碘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体现在氧化性的强弱) 补充: ① 碘的氧化性较弱,遇变价金属得低价化合物。如碘与铁反应生成FeI 2 ② 氯、溴、碘的单质都能与H 2反应,生成HX 。HCl 、HBr 、HI 都易溶于水,且都是强酸。 ③ 氯、溴、碘的单质都能与水反应:X 2+H 2O=HX+HXO ,但反应程度依次减弱。 ④ AgBr 为浅黄色难溶物;AgI 为黄色难溶物。二者见光都易分解。 热身练习 1.常温下,溴是 色、密度比空气 ,状态为 ,易 ,实验室保存 溴的方法是 。 2.常温下,碘是 色,状态为 ,几乎不溶于水,但易能溶于 酒精 形成碘酒,碘受热 易 。检验碘的方法为 。 3.海带提碘一般要经过 、 、 、 、 ,常用 做氧化剂,反 应的方程式为 。 4. 海水中提取碘的过程如下: 海带 海带灰 滤液 碘水 碘的CCl 4溶液 单质碘 灼烧 1 A CCl 4 3

高中化学固态究竟的制取和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文档2篇

高中化学固态究竟的制取和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文档2篇 High school chemical solid preparation and iodine extra ction from iodine water

高中化学固态究竟的制取和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中化学固态究竟的制取和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文档 2、篇章2: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文档 篇章1:高中化学固态究竟的制取和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文档 指导教师:xxx 实验小组成员:xxxx 实验日期:xxxx-xx-xx 一、实验题目:固态酒精的制取

二、实验目的: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使 用 三、实验原理: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学性质不变.其原理为: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状和硬度.硬脂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 CHCOOH+NaOH → 1735 CHCOONa+HO 17352 四、实验仪器试剂:250ml烧杯三个 1000ml烧杯一个蒸馏 水热水硬脂酸氢氧化钠乙醇模版 五、实验操作: 1.在一个容器中先装入75g水,加热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搅拌均匀。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7g水,加入20g氢氧化钠溶解,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搅拌,趁热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得固体酒精燃料。 六、讨论:

溴碘的提取

溴、碘的提取 海宁市高级中学姚宏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溴、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2)了解溴碘单质的物理性质。 (3)理解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 (4)初步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方案评价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养成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的探究,知道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海水提溴和海带提碘的学习,认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 三.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台州市个海边城市,大家知道海洋除了存在大量氯化钠外,还有两种元素的储存量也很高,你知道吗? 投影:地球上99%以上的溴蕴藏在大海中,海水中溴的总储量高达1×1014t,因此被称为“海洋元素”。海水中还含有丰富的碘元素,据估计,碘的总量可达8×1010t。 设问:溴、碘及其化合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投影图片:胶卷、变色眼镜、人工降雨、加碘盐。 教师:溴和碘不仅它们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单质也有重要的用途。 展示:华素片—西地碘含片。 投影:华素片说明书,了解华素片主要成分及性状。 展示:碘固体。 实验:碘升华。 投影:碘单质的物理性质。 展示:液溴(上面加少量的水)。 投影:溴单质的物理性质。 教师:既然溴和碘的单质及化合物这么重要,那我们如何制备它们呢? 思考:1、自然界溴、碘元素主要存在于哪里? 2、它们以什么形式存在? 3、如何把它们转化为单质呢? 学生:主要存在于海洋中,以离子形式存在,加氧化剂将它们氧化就可以得到单质。 讨论:现有分别有KBr和KI溶液,你如何将它们转化为单质并提取出来呢? 学生实验:【实验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KBr溶液,滴加少量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 【实验2】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KI溶液,滴加少量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 分别由两位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投影:溴和碘在水中溶解度都很小,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高中化学必修一 实验2 萃取碘水中的碘实验报告 精品

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同组人: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碘水中碘的萃取 实验目的:1.学会从碘水中把碘提取出的方法; 2.验证萃取的原理; 3.初步学会使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实验原理: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即:萃取剂,四氯化碳)把溶质(碘)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水)组成的溶液(碘水)中提取出来,再 利用分液的方法,将两者分离开来。 实验用品:药品:碘水,四氯化碳 器材:分液漏斗、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 检漏:关闭下端活塞,向分液漏斗内注入适量的,观察活塞的两端以及漏斗的下口处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关闭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右手食指摁住玻璃塞,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正立,将上玻璃塞旋转180度,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则此分液漏斗可以使用。 1、装液:用量筒量取6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然后再注入3mL四氯化碳(CCl4)(四氯化碳不宜取得过多的原因:1.略有毒性2.浪费药品3.造成污染4.处理不便),盖好玻璃塞。 实验现象:上层呈色,为层;下层呈色,为层。 3、振荡: 用右手压住,左手握住,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振荡过程中需不时打开活塞,进行。 4、静置分层 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待液体。

实验现象:上层呈色,为层,;下层呈色,为层。 5、分液 (1)将上端的玻璃塞打开(或者,使塞上的或对准漏斗上的),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从漏斗下口流出,用烧杯承接。。 (2)待下层液体流尽时,迅速关闭。烧杯中的回收到指定容器中(有机液体必须回收到指定容器内!否则污染环境)。分液漏斗内上层液体由倒出。 6、清洗仪器,整理实验桌。 【反思交流】 1、若分液时不打开上端玻璃塞,能否顺利分液? 2、经振荡、静置分层后,上层液体理论上应该呈什么色?实际上呈现什么颜色?请解释原因。 3、实验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高一化学教案:溴、碘的提取

溴、碘的提取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意义。 2.学会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 3.结合反应原理分析提取溴和碘的过程,体会实验设计的方法,提高思维的发散性。 4.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 难点:提取溴和碘的反应原理及工业生产流程。 三、设计思路 由对比氯、溴、碘在海水中浓度的差异引出从海水中提取这些元素方法上的差异,通过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溴单质和碘单质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意义,从掌握实验室制备溴单质和碘单质方法到了解工业生产的简单流程。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回顾本专题第一节课中使用过的“海水中主要元素的含量表”,可以明显发现氯、溴、碘三种元素在海水中含量的巨大差异,学生通过数据比较,分析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方法与提取氯的方法的异同,最后得出结论:从提取氯化钠后所得的母液中提取溴,从海水中富含碘元素的植物中提取碘。(PPT2-3)[过渡]溴元素和碘元素在海水中以-1价离子形式存在,需要被氧化成相应的单质才能被提炼出来,氯气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这里要大显神威了。先来看看我们在实验室中怎样用氯气制取出溴单质和碘单质。 [活动与探究1]学生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PPT4) [观察]观察操作方法,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板书]C l2+2KBr=Br2+2KCl [阅读与思考]结合演示实验,通过阅读教材中有关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的文

字,运用反应原理解释生产流程的设置原因,并能根据“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推断出溴单质的易挥发姓。 [活动与探究2]学生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KI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PPT5) [观察]观察操作方法,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板书]Cl2+2KI=I2+2KCl [阅读与思考]结合演示实验,通过阅读教材中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文字,运用反应原理解释生产流程图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并能分析每一步操作的方法、解释其中的原因。比如解决如下问题: 1.“干海带”在浸泡前是否应做适当处理? 2.实验室过滤的基本操作? 3.“提纯”的方法是什么?怎样操作? 4.怎样将提纯后得到的碘和四氯化碳(或苯)进行分离,得到碘单质? 5.生产流程能否做其他改变?(学生可讨论“氧化”和“过滤”两个流程是否可以掉换位置。) [小结]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它趋利避害。 [练习](PPT5-7) 1.要除去液溴中溶解的少量Cl2,可采的方法是() A. 加入NaCl B.加入适量的NaBr C.加入适量的Cl2 D. 加入适量的Br2 答案:B。 2.为实现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 酸钾(KIO 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 - 3 可和I-发生反应:IO - 3 +5I-+6H+=3I2+3H2O, 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物质进行实验,证明食盐中存在IO -3 。 可供选用的物质有: 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 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 A.①③ B.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④⑤⑦ 答案:A。

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doc

碘水中碘的萃取 一、实验目的: ①体验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树立实验环保意识。 ②认识各种仪器,熟悉和掌握分液漏斗的操作。 ③验证萃取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利用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三、仪器及用品: 量筒、烧杯、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 试剂:碘的饱和溶液,四氯化碳(或煤油) 四、操作步骤: 1、检漏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上口的玻璃塞,往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盖紧上口玻璃塞。把分液漏斗垂直放置,观察活塞周围是否漏水。再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部分,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观察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水,用左手转动活塞,看是否灵活。 2、装液 用量筒量取5 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 2 mL四氯化碳(CCl4),盖好玻璃塞。 3、振荡

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4、静置分层 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待液体分层。 5、分液(取下层溶液) 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延烧杯壁流下。 6、分液(取上层溶液) 待下层液体全部流尽时,迅速关闭活塞。烧杯中的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回收到指定容器中,分液漏斗内上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7、回收 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倒入2到指定的容器中。 8、清洗仪器,整理实验桌。 五、现象和结论: 现象: 1、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再注入四氯化碳可以观察到:溶液分层,上层黄色,下层无色透明、油状。 2、振荡时有少量气泡。 静置分层溶液分层,上层无色(或黄色变浅),下层紫红色。 结论:四氯化碳(CCl4)能萃取碘水中的碘。

示范教案(溴、碘的提取)

溴、碘的提取 从容说课 本节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让学生了解目前工业上生产溴和碘的主要来源,同时知道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工业方法,了解海水中的溴和碘来源丰富,溴主要贮存在海水中,而碘主要存于海洋中的某些植物如海带中。同时了解溴和碘的主要用途。本课时仍然用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的形式,学习溴和碘的性质,继续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报告单的填写。 实际上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观察出溴和碘的物理性质,从溴和碘的物理性质出发,又引导学生分析如何保存液溴和单质,根据溴和碘在水中的溶解度都很小,但易溶于有机溶剂中这一性质特点,对溴和碘分别进行萃取,观察实验现象。这一知识点是采用对比氯气进行分析其性质上的差异。对单质溴和碘的特性,由老师引导,做好示范。 教学重点溴、碘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难点溴、碘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设备、实物投影仪、相关图片、相关实验仪器、药品。 三维目标 1.了解工业上提取溴、碘单质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溴和碘的性质及其差异。 3.认识卤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4.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 5.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知道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 6.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通过学习,认识到海水是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培养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8.培养学生能用辨证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事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丽日当天水满畴,晒来如雪喜丰收,粒粒结晶白如霜,日丽云蒸斥卤忙”这是描述海水晒盐的场面。 师利用海水可以晒盐,也可从海水中提取溴。溴被人们称为“海洋元素”,因为地球上99%以上的溴都蕴藏在大海中。据计算,海水中溴的总储量可高达1×1014 t。海水中碘的总藏量约为8×1010 t。海水是人类获取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重要资源。 推进新课 板书: 一、溴、碘的提取 1.溴的提取 师工业上是怎样将海水中的溴提取出来呢? 生经过以下几个步骤:①将氯气通入提取粗食盐后的母液中,将溶液中的溴离子氧化成单质溴;②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将溶解在水中的溴“蒸发”出来,得到粗溴;③粗溴精制后可得高纯度的单质溴。 板书: 2.碘的提取 师工业上是怎样将海带中的碘提取出来呢? 生经过以下几步骤:①将海带用水浸泡一段时间;②用氯气将浸泡过的海带进行氧化;③过滤;④提纯得到单质碘。 师根据同学们作出的假设,我们再进行探究性的实验进行论证。

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

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碘水中碘的萃取 一、实验目的: ①体验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树立实验环保意识。 ②认识各种仪器,熟悉和掌握分液漏斗的操作。 ③验证萃取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利用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三、仪器及用品: 量筒、烧杯、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 试剂:碘的饱和溶液,四氯化碳(或煤油) 四、操作步骤: 1、检漏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上口的玻璃塞,往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盖紧上口玻璃塞。把分液漏斗垂直放置,观察活塞周围是否漏水。再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部分,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观察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水,用左手转动活塞,看是否灵活。 2、装液 用量筒量取5 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 2 mL四氯化碳(CCl4),盖好玻璃塞。 3、振荡

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4、静置分层 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待液体分层。 5、分液(取下层溶液) 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延烧杯壁流下。 6、分液(取上层溶液) 待下层液体全部流尽时,迅速关闭活塞。烧杯中的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回收到指定容器中,分液漏斗内上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7、回收 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倒入2到指定的容器中。 8、清洗仪器,整理实验桌。 五、现象和结论: 现象: 1、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再注入四氯化碳可以观察到:溶液分层,上层黄色,下层无色透明、油状。 2、振荡时有少量气泡。 静置分层溶液分层,上层无色(或黄色变浅),下层紫红色。

高中化学 实验2 萃取碘水中的碘实验报告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碘水中碘的萃取 实验目的:1.学会从碘水中把碘提取出的方法; 2.验证萃取的原理; 3.初步学会使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实验原理: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即:萃取剂,四氯化碳)把溶质(碘)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水)组成的溶液(碘水)中提取出来,再 利用分液的方法,将两者分离开来。 实验用品:药品:碘水,四氯化碳 器材:分液漏斗、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 检漏:关闭下端活塞,向分液漏斗内注入适量的,观察活塞的两端以及漏斗的下口处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关闭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右手食指摁住玻璃塞,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正立,将上玻璃塞旋转180度,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则此分液漏斗可以使用。 1、装液:用量筒量取6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然后再注入3mL四氯化碳(CCl4)(四氯化碳不宜取得过多的原因:1.略有毒性2.浪费药品3.造成污染4.处理不便),盖好玻璃塞。 实验现象:上层呈色,为层;下层呈色,为层。 3、振荡: 用右手压住,左手握住,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振荡过程中需不时打开活塞,进行。 4、静置分层 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待液体。 实验现象:上层呈色,为层,;下层呈色,为层。 5、分液 (1)将上端的玻璃塞打开(或者,使塞上的或对准漏斗上的),再将分液漏斗下

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从漏斗下口流出,用烧杯承接。。 (2)待下层液体流尽时,迅速关闭。烧杯中的回收到指定容器中(有机液体必须回收到指定容器内!否则污染环境)。分液漏斗内上层液体由倒出。 6、清洗仪器,整理实验桌。 【反思交流】 1、若分液时不打开上端玻璃塞,能否顺利分液? 2、经振荡、静置分层后,上层液体理论上应该呈什么色?实际上呈现什么颜色?请解释原因。 3、实验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高三化学 碘的萃取分液实验现象

碘的萃取分液实验现象 (1)现象:静置后,溶液分层,上层为水溶液,无色;下层为四氯化碳的碘溶液,呈紫红色。 (2)原理:水与四氯化碳对比,碘更易溶于四氯化碳 (3)步骤: ①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②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是漏斗内气体放出。 ③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④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而流下。 萃取有两种方式: 1.液-液萃取,用选定的溶剂分离液体混合物中某种组分,溶剂必须与被萃取的混合物液体不相溶,具有选择性的溶解能力,而且必须有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并有小的毒性和腐蚀性。液-液萃取是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来。如用苯分离煤焦油中的酚;用有机溶剂分离石油馏分中的烯烃;用CCl4萃取水中的Br 2.

2.固-液萃取,也叫浸取,用溶剂分离固体混合物中的组分,如用水浸取甜菜中的糖类;用酒精浸取黄豆中的豆油以提高油产量;用水从中药中浸取有效成分以制取流浸膏叫“渗沥”或“浸沥”。 虽然萃取经常被用在化学试验中,但它的操作过程并不造成被萃取物质化学成分的改变(或说化学反应),所以萃取操作是一个物理过程。 萃取,又称溶剂萃取或液液萃取,亦称抽提,是利用系统中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即,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溶质物质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冶金、食品等工业,通用于石油炼制工业。另外将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 萃取是有机化学实验室中用来提纯和纯化化合物的手段之一。通过萃取,能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要的化合物。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掌门1对1教育高中化学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知识精要 1.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1)海水提溴:溴单质的氧化性介于氯和碘之间,因此海水提溴可以选取氯气作氧化剂。大体分为三个步骤: ①浓缩(富集):海水中的Br-的浓度很小,大约L,海水晒盐剩下的苦卤中的Br-浓度较大,可作提取溴的原料。 ②氧化:向苦卤中通入氯气。Cl2+2Br-=2Cl-+Br2 ③提取粗溴:向溶有溴的苦卤中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使溴挥发而分离出来。 ④粗溴提纯:通入SO2: Br2 +SO2+2H2O 2HBr+2H2SO4,再次用Cl2氧化,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即可得高纯液溴。简单表示为:Br2 Br-Br2 。 海水提溴的流程图如下: (2)海洋植物中提取碘: ①从海洋植物中得到碘离子:将海带晒干,灼烧成灰,用水溶液浸泡,使I-进入水中, 过滤,除灰渣。 ②氧化:通入氯气,使I-转化为I2 。 ③提取碘:用四氯化碳(CCl4)萃取,得到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再蒸馏除去四氯化碳得到粗碘,利用升华法得到纯净的碘单质 (3)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 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分离方法叫萃取。萃取所用

的仪器是分液漏斗(见右图)。萃取剂的要求是 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 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 与溶质不发生反应 。 (4)分液:利用液体间不相溶解的性质,将液体混合物分离的操作。 2. 溴单质和碘单质的物理性质(重点色、态、味及溶解性) 小结:① 溴、碘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② 溴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非金属,且液溴极易挥发,保存时应盛放在棕色瓶中,表面覆盖一层水,形成水封,减少挥发。且液溴会使橡胶老化,试剂瓶不能用橡皮塞,应该用磨砂玻璃塞。 ③ 碘易升华,遇淀粉变蓝,这是碘的特性。 3. 氯、溴、碘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体现在氧化性的强弱)

《碘水中碘的萃取》案例解析

《碘水中碘的萃取》案例解析 《碘水中碘的萃取》案例解析 实验名称:碘水中碘的萃取 实验目的:1.学会从碘水中把碘提取出的方法; 2.验证萃取的原理; 3.初步学会使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实验原理: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即:萃取剂,四氯化碳)把溶质(碘)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水)组成的溶液(碘水)中提取出来,再利用分液的方法,将两者分离开来。 实验用品:药品:碘水,四氯化碳 器材:分液漏斗、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 检漏:关闭下端活塞,向分液漏斗内注入适量的,观察活塞的两端以及漏斗的下口处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关闭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右手食指摁住玻璃塞,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正立,将上玻璃塞旋转180度,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则此分液漏斗可以使用。 1、装液:用量筒量取6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然后再注入3mL 四氯化碳(CCl4)(四氯化碳不宜取得过多的原因:1.略有毒性 2.浪费药品3.造成污染4.处理不便),盖好玻璃塞。 实验现象:上层呈色,为层;下层呈色,为层。

3、振荡:用右手压住,左手握住,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振荡过程中需不时打开活塞,进行。 4、静置分层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待液体。实验现象:上层呈色,为层,;下层呈色,为层。 5、分液(1)将上端的玻璃塞打开(或者,使塞上的或对准漏斗上的),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从漏斗下口流出,用烧杯承接。 (2)待下层液体流尽时,迅速关闭。烧杯中的回收到指定容器中(有机液体必须回收到指定容器内!否则污染环境)。分液漏斗内上层液体由倒出。 6、清洗仪器,整理实验桌。 【反思交流】 1、若分液时不打开上端玻璃塞,能否顺利分液? 2、经振荡、静置分层后,上层液体理论上应该呈什么色?实际上呈现什么颜色?请解释原因。 3、实验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

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 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碘水中碘的萃取 一、实验目的: ①体验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树立实验环保意识。 ②认识各种仪器,熟悉和掌握分液漏斗的操作。 ③验证萃取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利用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三、仪器及用品: 量筒、烧杯、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 试剂:碘的饱和溶液,四氯化碳(或煤油) 四、操作步骤: 1、检漏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上口的玻璃塞,往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盖紧上口玻璃塞。把分液漏斗垂直放置,观察活塞周围是否漏水。再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部分,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观察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水,用左手转动活塞,看是否灵活。 2、装液 用量筒量取5 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 2 mL四氯化碳(CCl4),盖好玻璃塞。 3、振荡

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4、静置分层 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待液体分层。 5、分液(取下层溶液) 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延烧杯壁流下。 6、分液(取上层溶液) 待下层液体全部流尽时,迅速关闭活塞。烧杯中的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回收到指定容器中,分液漏斗内上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7、回收 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倒入2到指定的容器中。 8、清洗仪器,整理实验桌。 五、现象和结论: 现象: 1、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再注入四氯化碳可以观察到:溶液分层,上层黄色,下层无色透明、油状。 2、振荡时有少量气泡。 静置分层溶液分层,上层无色(或黄色变浅),下层紫红色。

对实验“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碘”的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43655513.html, 对实验“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碘”的探究 作者:顾晔 来源:《化学教学》2007年第03期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3-0007-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人教版新教材《化学1》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实验1-4)“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介绍了一个重要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萃取。具体操作为:“⑴用量筒量取10mL饱和碘水,倒入分液漏斗,然后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⑵......”[1]。笔者在课前准备该实验时发现,将分液漏斗静置分层后,下层呈紫色,上层仍为棕黄色(比原碘水颜色略浅),碘水在萃取前后的颜色变化不大。当时有老师提出实验室配制的碘水浓度太大,加入的CCl4不足以将碘水中的碘完全萃取。可是,当增大萃取剂用量,并进行多次的萃取后,结果仍不能让我满意,似乎萃取效率很低;而《分析化学》对此进行过定量计算:等体积的CCl4从碘水中萃取I2时,全量一次萃取,萃取百分率可达98.8%[2],若分三次萃取,萃取百分率接近100%[3],这显然和上述实验现象不相吻合。 经查阅资料,碘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29g(20℃),常温下的饱和碘水不会溶解过多的碘,可碘水颜色为什么那么深?原来实验员配碘水时是将碘溶解在KI的稀溶液中,碘容易溶解在KI溶液中。会不会由于试剂KI的加入造成了碘水在萃取前后的颜色变化不大?笔者准备了以下几个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1 通过对比实验找出问题所在 1.1 实验准备 实验1用两种不同方法配制饱和碘水 碘水(A)的配制:取少量单质碘加入烧杯,加100mL水溶解,只有极少量碘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再加入数滴1mol/L KI溶液,液体呈棕黄色,烧杯底部残留极少量固体。 碘水(B)的配制:取相同质量的碘加入烧杯,加100mL水溶解,加热40s液体呈棕黄色。 1.2 实验现象对比

碘水中碘的萃取案例解析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碘水中碘的萃取》案例解析 《碘水中碘的萃取》案例解析 实验名称: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目的:1.学会从碘水中把碘提取出 的方法; 2.验证萃取的原理; 3.初步学会使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实验原理: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 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即:萃取剂,四氯化碳)把溶质(碘)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水)组成的溶液(碘水)中提取出来,再利用分液的方法,将两者分离开来。实验用品:药品:碘水,四氯化碳器材:分液漏斗、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检漏:关闭下端活塞,向分液漏 斗内注入适量的,观察活塞的两端以及漏斗的下口处是否漏水,若 不漏水,关闭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右手食指摁住玻璃塞,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正立,将上玻璃塞旋转180度,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则此分液漏斗可以使用。 1、装液:用量筒量取6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然后再注入3mL四氯化碳(CCl4)(四氯化碳不宜取得过多的原因:1.略有毒性2.浪费药品3.造成污 染4.处理不便),盖好玻璃塞。实验现象:上层呈色,为层;下 层呈色,为层。 3、振荡:用右手压住,左手握住,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振荡过程中需不时打开活塞,进行。 4、静置分层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待液体。实验现象:上层呈色,为层,;下层呈色,为层。 5、分液(1)将上端的玻璃塞打开(或者,使塞上的或对准漏斗上的),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从漏斗下口流出,用烧杯承接。(2)待下层液体流尽时,迅速关闭。烧杯中的回收到指定容器中(有机液体必须回收到指定容器内!否则污染环境)。分液漏斗内上层液体由倒出。 6、清洗仪器,整理实验桌。【反思交流】 1、若分液时不打开上端玻璃塞, 能否顺利分液? 2、经振荡、静置分层后,上层液体理论上应该呈什么色?实际上呈现什么颜色?请解释原因。 3、实验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高中化学固态究竟的制取和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固态究竟的制取和碘水中碘的萃 取实验报告 篇一:高中化学实验报告 xx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高xxxx届x班 固体酒精的制取 指导教师:xxx 实验小组成员:xxxx 实验日期:xxxx-xx-xx 一、实验题目:固态酒精的制取 二、实验目的: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使用 三、实验原理: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学性质不变.其原理为: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状和硬度.硬脂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 CHCOOH+NaOH → 1735 CHCOONa+HO 17352 四、实验仪器试剂:250ml烧杯三个 1000ml烧杯一个蒸馏水热水硬脂酸氢氧化钠乙醇模版 五、实验操作: 1.在一个容器中先装入75g水,加热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搅拌均匀。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7g水,加入20g氢氧化钠溶解,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混合物

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搅拌,趁热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得固体酒精燃料。 六、讨论: 1、不同固化剂制得的固体霜精的比较: 以醋酸钙为固化剂操作温度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体酒精放置后易软化变形,最终变成糊状物.因此储存性能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纤维为固化剂操作温度也在4O~ 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纤维.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体酒精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安全性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纤维素为固化剂虽制备工艺并不复杂,但该固化剂来源困难,价格较高,不易推广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氢氧化钠作固化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产品性能优良。 2 加料方式的影晌: (1)将氢氧化钠同时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热搅拌.这种加料方式较为简单,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体硬脂酸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周围,阻止了两种固体的溶解的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而延长了反应时间和增加了能耗。 (2)将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热溶解,再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因先后两次加热溶解,较为复杂耗时,且反应完全,生产周期较长。 (3)将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分别在两份酒精中加热溶解,然后趁热混合,这样反应所用的时间较短,而且产品的质量

2021年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

碘水中碘的萃取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实验目的: ①体验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树立实验环保意识。 ②认识各种仪器,熟悉和掌握分液漏斗的操作。 ③验证萃取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利用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三、仪器及用品: 量筒、烧杯、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 试剂:碘的饱和溶液,四氯化碳(或煤油) 四、操作步骤: 1、检漏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上口的玻璃塞,往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盖紧上口玻璃塞。把分液漏斗垂直放置,观察活塞周围是否漏水。再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部分,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观察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水,用左手转动活塞,看是否灵活。 2、装液 用量筒量取5 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

2 mL四氯化碳(CCl4),盖好玻璃塞。 3、振荡 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4、静置分层 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待液体分层。 5、分液(取下层溶液) 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延烧杯壁流下。 6、分液(取上层溶液) 待下层液体全部流尽时,迅速关闭活塞。烧杯中的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回收到指定容器中,分液漏斗内上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7、回收 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倒入2到指定的容器中。 8、清洗仪器,整理实验桌。 五、现象和结论: 现象: 1、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再注入四氯化碳可以观察到:溶液分层,上层黄色,下层无色透明、油状。 2、振荡时有少量气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