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政府论文公共服务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务型政府论文公共服务论文:论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与公
民参与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确立其为目前我国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公共服务型政府强调以服务公民为导向,让公民参与到公共治理中来,由政府单项度治理向政府、公民和社会合作的多元化治理转变。借鉴西方诸国的政府管理经验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列入我国政府改革的日程。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政府本身的改革是首要的,而这其中更离不开公民有序的参与过程。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公民参与
公共服务型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一种新范式,以全新的理念给世界各国政府改革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新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确立其为目前我国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公共服务型政府所强调的以“公民中心”的基本内涵,决定了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必须注重公民的参与,公民参与水平的高低,将从根本上制约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水平。所以认清公民参与在构建服务型政府中的必要性并且付诸实践中,对于真正把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到一个更新更高的水平
相当重要。在我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进程中,应当加强在新形势下公民参与问题的探讨,分析其发展的制约因素,积极引导公民参与到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来,达成政府与社会的共治,更有效地提升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
一、公共服务型政府与公民参与的含义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含义非常广泛,它既涉及观念或者理念层面,又牵涉到政府的职能或者功能,可以是政府的角色定位,也包括政府的行为方式。按照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解释,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下,以提供公平、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为标志的政府形态。由此可见,公民的期望决定政府政策的设计蓝图,公民的需求决定政府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内涵,公民的满意度决定政府政策执行的成效,公民的评价决定政府政策的变迁方向。
公民参与,不仅仅指公民直接或间接选举公共权力机构及其领导人的过程,还包括所有关于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参与。公民参与是公民在法律范围内,自愿参与政治活动,尤其是政府过程,对社会公共事物施加影响的行为。
二、公民参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
公民作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对象,有学者认为,服务
型政府的研究应当从三个维度来进行:政府维度、社会维度以及政府与社会互动的维度。从公民需求和利益表达来看,公民参与是任何阶级社会实施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要求,更是建构强调“公民本位”的服务型政府的本质要求。
第一,我国宪法第二条对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的权利作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宪法赋予了公民管理国家和公共事务的权利,人民依法委托政府实施公共管理,所以一方面政府要根据公众需求实施有效的公共管理,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具体的制度设计确保公众参与权的实现,使公众能够通过自身或公民社会组织合法地参与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过程。
第二,公民参与以公民对国家的政治认同为前提。公民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就是公民对政府的承认,对政府合法性的认可。合法性是指人们对于统治地位的确认与服从,任何管理模式的构建都必须要取得合法性基础。公民参与是以公民对于政治体系的认同为前提条件的,只有取得了政治认同感,公民才会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而对于公民的政治认同感产生影响的关键性因素就是公民权益是否得到保障,政府行为是否达到公民心理预期。
第三,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施政模式决定其管理模式的实现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改造政府,实现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使其真正成为一个提供良好服务的机构;二是改造社会,鼓励“第三部门”的发展,国家把以前的管理责任转移到公民社会,在能够实现社会自理的领域里尽可能实现社会自治。三是管理机制依靠合作网络的权威而不是政府权威,其权力方向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政府治理必须使国家权力回归社会,并且权力主体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公民参与推动合作网络的建立,使政府与各种社会组织、公民一起形成协作网络,推进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实现服务型政府的治理。
第四,服务型政府的政府失灵可以通过公民参与得到弥补。在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政府或专家都存在信息不对称或者技能缺陷危机,因此为公民参与发挥确保信息网络畅通,减少政府决策失误风险的作用提供了机会,避免了因政府行政过程中的信息失灵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促进行政的有效性,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三、公民参与服务型政府公共管理活动存在的困境
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和转型期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推动着中国政府改革的深化,也促使人们更加理性地思考未来政府改革的方向。从我国政府建设的实践来看,由于公民参与
受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真正的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
首先,受到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深远影响。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封建传统的国家,虽然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已经建立,然而传统的政治文化所形成的“官本位”思想、臣民意识等极大地压抑了公民参与,公民主体意识不足,参与的主动性自觉性差,人们对政治系统只有服从的义务取向,而没有评判与合法参与的权利意识。
再者,一般来说,政策过程需要参政意识及必要的参政知识。我国公民参政知识的不足是限制公民参与的首要因素,公民参与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关心程度及判断力存在差别,导致公民参与意识的强弱不同。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网络的普及与发展拓宽了民主参与的空间,政府信息网络化大大地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但是由于参与成本较高、参与渠道不够畅通等诸多因素影响,公民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参与意识;再或即使进行了公民参与,公众也可能会受信息不对称、责任意识薄弱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产生的需求不符合国家的利益和发展需要,导致其参与的低效甚至是无效。同时公民参与成本相对较高,而收益较低。我国人均可支配的经济资源还很低,而运用有限资源参与服务型政府构建的成本相对较高,这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