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蔚林 论视觉文化转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Nicholas Miroeff , A n I nt rod uction to V isual Cult ure , London : Routeldge , 1999 , pp . 3 - 4.
② 舒也《: 媒体的视觉化转向》《, 福建论坛》2001 年第 3 期 。 ③ Nicholas Miroeff , A n I nt rod uction to V isual Cult ure , London :
Routeldge , 1999 ,pp . 3 - 4. ④ Marshal Mcluhan , Un derst an di ng Me di a : T he Ex tension of
M an , Cambridge , MA : The MI T Press , 1994.
文化研究 47
这些都代表着人类在传媒领域传播方式视觉化的一 种结果 。那么在什么意义上可以描述“视觉文化转 向”呢 ? 我们认为 ,是大众电子影像传媒的发展导致 了“视觉文化转向”。电子影像传播的强力扩张导致 了印刷文字时代的空前溃退 。由于电子传媒大范围 传播 ,电子影像的视觉化讯息已经完全不是印刷时 代的视觉图像 ,而是一种空前的 、大规模的挤压式强 力侵入 。视觉化电子影像传播不光是一种质的变 化 ,更多的是整个社会视觉化影像的量的巨大变化 , 正是这一巨大的量的变化 ,导致了这个社会向视觉 文化转型 。
关键词 大众传媒 视觉文化 文化转型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 ,人类社会向视觉文化的转 型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 , 视觉文化”开始成 为学术界时髦而又充满争议的语词 。随着视觉文化 时代的来临 ,学术界开始意识到整个社会正在发生 一场深刻的变革 ———由大众பைடு நூலகம்媒的发展导致的整个 社会的“视觉文化转向”。“视觉文化研究”开始成为 一门新兴的学科 。但是 ,如何界定“视觉文化转向”, 学术界尚缺乏清晰的概括 。“视觉文化转向”是怎样 一种现象 ? 它对于整个社会以及大众的日常生活意 味着什么 ? 人们应当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这一社会
48 天津社会科学 2009 年第 5 期
落 。”①麦克卢汉将现代社会比喻为一个“地球村”, 它形象地描述了电子传媒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世界 一体化的情形 。在时间维度上 ,整个社会文化则开 始迈向一种“速度文化”或“快餐文化”,人类在迅捷 地传输或受纳文化信息的同时 ,逐步走向了“速度消 费”,并在不同的层面上影响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 。
进入影视媒体阶段 ,通过电子影像来传播信息 , 没有受过教育 、不识字的社会群体也进入了文化传 播的圈子 ,在这个意义上 , 电子影像媒体可以说是 “新时代的福音书”。尽管对电子影像媒体的指责充 斥着我们的媒体 ,但电子影像媒体在传播效能上有 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之处 。文字媒体是一种抽象 的 、间接的 、线性的 、静态的 、易受时空限制 、传播速 度较慢的符号媒体 ,与之相较 ,电子影像媒体则是一 种具象的 、直接的 、多维的 、动态的 、较少受时空限 制 、传播速度较快的符号媒体 。传统媒体在表现图 像 ,特别是动态图像方面有着很大的局限 ,而电子影 像则通过活动画面来表现现实 ,唯有它才能表现出 一种人类文化的“第二现实”,这在传统媒体中是很 难实现的 ;并且 ,它在传播方式上可以较少地受到时 空限制 ,传播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相对于文字媒体 , 电子影像媒体有着很大的优越性 ,它迅速取代了文 字媒体的主导地位 。麦克卢汉说 “ : 电子媒介造成的 重新部落化 , 正在使这颗行星变成一个环球村
些说法 。但“视觉文化转向”的提出 ,主要源于晚近 一些文化学者 。丹尼尔 ·贝尔这样描述说 “ : 当代文 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 ,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 ,这 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②他明确地提到了当代文化由 印刷文化向视觉文化的转变 。威廉 ·米歇尔在他的 《图像理论》一书中 ,提出了“图像转向”( t he picto ri2 al t ur n) 这一称谓 ,明确地用“转向”一词来概括这一 文化变迁 ,但这一概括更多的是指一种哲学方法在 继“语言学转向”之后的方法论转向 ③。尼古拉斯 · 米尔左夫等人则将这一文化转向概括为“视觉的转
导的文化形态的转变 。 视觉文化转向与电子影像传播技术的发展有着
密切的关系 ,它直接导致了大众传媒的视觉化转向 。 电子影像传播的发展与两大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 其一是动态影像录播技术的发明 。在 20 世纪 30 年 代前后 ,有声电影和彩色电影相继问世并得到发展 。 电影的发明使得动态影像叙事成为可能 ,并有可能 使影像叙事取代文字叙事 。其二是电子传播技术的 发展 。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大规模的远距离图 像传播成为可能 ,它使人类的通信传播在远距离传 播和巨量传播两个方面取得巨大的突破 。
文化的深刻变革 ? 这些都是学术界迫切需要回答的
问题 。
早在 20 世纪初 ,电影理论家贝拉 ·巴
一 拉兹就曾在《电影美学》一书中预言 ,随着
电影的出现 ,一种新的视觉文化将取代印 刷文化 ①。20 世纪早期的一些哲人 , 如海德格尔 、
维特根斯坦等 ,也曾经提到过“世界的图像化”等一 46 天津社会科学 2009 年第 5 期
随着电子影像传播时代的来临 ,整个社会开始 步入了一个视觉文化传播时代 。丹尼尔 ·贝尔认 为 “ , 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 ,而不是一种 印刷文化 ,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②詹明信指出 ,电 影 、电视 、摄影等媒介的机械性复制以及商品化的大 规模生产 ,这一切都构筑了“拟像社会”③。在这个 “拟像社会”中 ,我们看到消费社会将视觉形象推至 文化的前台 。
今天 ,有越来越多的人表达了人类社会正在步 入一个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看法 。威廉 ·米歇尔认 为 ,在“语言论转向”之后 ,哲学分析正在经历着一个 “图像转向”。他说 “ : 当前乃是这样一个时期 ,一切 语言都被形象和‘拟像’所吞噬 ,亦即它是一个布满 镜子的符号学大厅 。”④伊雷特 ·罗戈夫则认为 “ , 当 今世界 ,除了口传和文本之外 , 还借助于视觉来传 播 。图像传达信息 ,提供快乐和悲伤 ,影响风格 ,决 定消费 ,并且调节权力关系 。”⑤尼古拉斯 ·米尔左 夫则明确提出了“视觉转向”( vi sual t ur n) 一说 ,他 认为 ,当今人类的经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视觉化和 具象化了 ,新的视觉文化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把本 身非视觉性的东西视像化 ,他表示“要用视觉文化瓦 解和挑战任何想以纯粹的语言形式来界定文化的企 图”⑥。德波在他的《视像社会》( 或译“图像社会”、 “景观社会”) 一书中则提出了“视像社会”说 ,他认
cago Press , 1994 , p . 11.
向”(vi sual t ur n) ①。国内学人根据威廉 ·米歇尔的 理论提出“视觉文化转型”说 ,认为当今社会大众传 媒的发展导致了整个社会的“视觉文化转型”②。
“视觉文化转向”不是一个纯粹的哲学范畴 ,也 不是一个纯粹的美学范畴 ,更不是一个宽泛的无所 不包的“视觉现象总汇”。“视觉文化转向”与“视觉 的转向”或“图像转向”实际上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 威廉 ·米歇尔提出哲学理论有着一种从“语言分析” 到“图像分析”的转向 ,尽管这一说法有一定的合理 之处 ,但其所描述的主要是一种哲学分析范式的转 换 ,它与作为社会文化变迁意义上的“视觉文化转 向”讨论的不是同一个层次的问题 。就“视觉文化转 向”这一称谓而言 ,它表述的远远超出了哲学和美学 的范围 。
视觉文化转向主要是指大众传播的主导媒体由 语言文字向视觉图像转变 ,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的文 化转型 。当然 ,这一界定仍然有着简单化 、机械化的 危险 。前文字时代的生活可能是最视觉化的 ,我们 不能据此而把前文字时代的生活也归结到“视觉文 化转向”中来 ;不能把任何与视觉有关之现象 ,如健 美操 、美容等都归结为“视觉文化的转向”。同时 ,也 不能把视觉文化转向仅仅理解为大众传媒的变化 , 而忽视传媒发展对人以及整个社会文化所带来的深 刻变革 。显然“视觉文化转向”已经超越了大众传媒 的领域 ,与整个社会的文化变迁有着深刻的关联 。
文化研究
论视觉文化转向
舒 也
摘 要 “视觉文化转向”不是一个纯粹的哲学范畴 ,也不是一个纯粹的美学范畴 ,更不是一个 宽泛的无所不包的“视觉现象总汇”,而是一个社会文化学的范畴 。大众传媒的发展 ,特别是电子传 媒视觉化影像传播的发展导致了大众传播的视觉文化转向 ,并由此导致了整个社会领域一系列的 文化变革 :文本的边缘化 、虚拟影像和虚拟现实进入人们的生活空间 ,社会进入形象消费和感官消 费时代 ,整个社会开始由以语言文字为主导的理性文化时代 ,逐渐向以电子影像为主导的感性文化 时代转型 。
我们认为 “ , 视觉文化转向”是一个社会文化学 的范畴 ,就其实质来说 ,它应当属于一种“视觉文化 社会学”。米尔左夫认为 “ , 新的视觉文化的最显著 特点之一是把本身非视觉性的东西视像化”③。这 一表述虽然精辟 ,但它所描述的只是视觉文化转向 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它表述的实际上只是 “视像化”的特征 ,而不是“视觉文化转向”的特征 。 例如 ,现代电脑技术通过数码模拟可以将音频以视 觉化光谱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一技术“把本身非视觉 性的东西视像化”了 。尽管我们可以将这一技术手 段也纳入视觉化转向的范围 ,但“视觉文化转向”并 非主要指此类在技术层面上的“视像化”,而是指整 个社会向现代视觉文化社会的转型 。它描述的是整 个社会文化在由印刷传媒向图像传媒转变过程中所 发生的“视觉文化变革”。因此 “ , 视觉文化转向”描 述的是整个社会所面临的变革 。
在口传媒体阶段 ,文化传播是以口口相传的形 式传播的 ,很难超越时空的限制 ,跨时空的文化传播 较为困难 ,这种无形的口口相传的传播形式也不是 一个可以直接控制的系统 。在文字媒体阶段 , 文化 是通过书面文字来实现传播与交流的 ,超越时空限 制的文化传播成为可能 ,自文字发明以后 ,文化传播 就进入了一个超越时空限制的文化阶段 。人类步入 印刷传媒时代 ,相继出现了书籍 、报纸 、杂志等大众 传播工具 ,由此人类进入了机械复制的大众传播时 代 ,大规模的社会传播成为可能 ,但这一时期的文化 传播仍然需要借助语言文字来实现 ,没有受过教育 的人被排除在文化传播的活动之外 。
① 贝拉 ·巴拉兹《: 电影美学》, 何力译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6 年 版 ,第 18 页 。
② 丹尼尔 ·贝尔《: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 1989 年版 ,第 156 页。
③ W. J . T. Mitchell , Pict ure T heory , Chicago : Universit y of Chi2
视觉文化转向的出现与大众传媒的发
二 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正是媒介传播的视觉
化 ,使整个社会步入了一个视觉文化时代 。 麦克卢汉曾经在他的著作中将人类文明的发展描述 为“三次飞跃”,并认为人类文明的三次飞跃是以媒 介的变革为基础的 ④。
如果从媒体发展对文化转型的影响这一角度对 媒体的发展阶段做一更加精细的划分 ,我们看到 ,媒 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口传媒体 →文字媒体 →印刷 媒体 →影视媒体 →网络媒体”等几个阶段 《, 视觉文 化转型》则是在影视媒体出现之后 ,主要表现在社会 文化由语言文字为主导的文化形态向电子影像为主
“视觉文化转向”与大众文化 、与日常生活 、与大 众传播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概括而言 “ , 视觉文化 转向”所带来的社会文化的深刻变革 ,主要源于大众 传媒的当代变革 ,是大众传媒的视觉化转向 ,才导致 了整个社会的视觉文化转向 。也就是说 “ , 视觉文化 转型”是大众传媒由印刷文化向视觉文化的转型 ,并 由此导致了整个文化领域的相应的变化 。事实上 , 视觉文化早已有之 ,它与人类“看”的视觉能力与生 俱来 ,甚至当第一个“视觉人”产生的时候 ,人类的视 觉文化便已经产生了 。即使在印刷传媒时代 ,也不 缺乏视觉文化之物 ,印刷图片 、连环画等早已流行 ,
② 舒也《: 媒体的视觉化转向》《, 福建论坛》2001 年第 3 期 。 ③ Nicholas Miroeff , A n I nt rod uction to V isual Cult ure , London :
Routeldge , 1999 ,pp . 3 - 4. ④ Marshal Mcluhan , Un derst an di ng Me di a : T he Ex tension of
M an , Cambridge , MA : The MI T Press , 1994.
文化研究 47
这些都代表着人类在传媒领域传播方式视觉化的一 种结果 。那么在什么意义上可以描述“视觉文化转 向”呢 ? 我们认为 ,是大众电子影像传媒的发展导致 了“视觉文化转向”。电子影像传播的强力扩张导致 了印刷文字时代的空前溃退 。由于电子传媒大范围 传播 ,电子影像的视觉化讯息已经完全不是印刷时 代的视觉图像 ,而是一种空前的 、大规模的挤压式强 力侵入 。视觉化电子影像传播不光是一种质的变 化 ,更多的是整个社会视觉化影像的量的巨大变化 , 正是这一巨大的量的变化 ,导致了这个社会向视觉 文化转型 。
关键词 大众传媒 视觉文化 文化转型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 ,人类社会向视觉文化的转 型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 , 视觉文化”开始成 为学术界时髦而又充满争议的语词 。随着视觉文化 时代的来临 ,学术界开始意识到整个社会正在发生 一场深刻的变革 ———由大众பைடு நூலகம்媒的发展导致的整个 社会的“视觉文化转向”。“视觉文化研究”开始成为 一门新兴的学科 。但是 ,如何界定“视觉文化转向”, 学术界尚缺乏清晰的概括 。“视觉文化转向”是怎样 一种现象 ? 它对于整个社会以及大众的日常生活意 味着什么 ? 人们应当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这一社会
48 天津社会科学 2009 年第 5 期
落 。”①麦克卢汉将现代社会比喻为一个“地球村”, 它形象地描述了电子传媒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世界 一体化的情形 。在时间维度上 ,整个社会文化则开 始迈向一种“速度文化”或“快餐文化”,人类在迅捷 地传输或受纳文化信息的同时 ,逐步走向了“速度消 费”,并在不同的层面上影响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 。
进入影视媒体阶段 ,通过电子影像来传播信息 , 没有受过教育 、不识字的社会群体也进入了文化传 播的圈子 ,在这个意义上 , 电子影像媒体可以说是 “新时代的福音书”。尽管对电子影像媒体的指责充 斥着我们的媒体 ,但电子影像媒体在传播效能上有 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之处 。文字媒体是一种抽象 的 、间接的 、线性的 、静态的 、易受时空限制 、传播速 度较慢的符号媒体 ,与之相较 ,电子影像媒体则是一 种具象的 、直接的 、多维的 、动态的 、较少受时空限 制 、传播速度较快的符号媒体 。传统媒体在表现图 像 ,特别是动态图像方面有着很大的局限 ,而电子影 像则通过活动画面来表现现实 ,唯有它才能表现出 一种人类文化的“第二现实”,这在传统媒体中是很 难实现的 ;并且 ,它在传播方式上可以较少地受到时 空限制 ,传播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相对于文字媒体 , 电子影像媒体有着很大的优越性 ,它迅速取代了文 字媒体的主导地位 。麦克卢汉说 “ : 电子媒介造成的 重新部落化 , 正在使这颗行星变成一个环球村
些说法 。但“视觉文化转向”的提出 ,主要源于晚近 一些文化学者 。丹尼尔 ·贝尔这样描述说 “ : 当代文 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 ,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 ,这 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②他明确地提到了当代文化由 印刷文化向视觉文化的转变 。威廉 ·米歇尔在他的 《图像理论》一书中 ,提出了“图像转向”( t he picto ri2 al t ur n) 这一称谓 ,明确地用“转向”一词来概括这一 文化变迁 ,但这一概括更多的是指一种哲学方法在 继“语言学转向”之后的方法论转向 ③。尼古拉斯 · 米尔左夫等人则将这一文化转向概括为“视觉的转
导的文化形态的转变 。 视觉文化转向与电子影像传播技术的发展有着
密切的关系 ,它直接导致了大众传媒的视觉化转向 。 电子影像传播的发展与两大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 其一是动态影像录播技术的发明 。在 20 世纪 30 年 代前后 ,有声电影和彩色电影相继问世并得到发展 。 电影的发明使得动态影像叙事成为可能 ,并有可能 使影像叙事取代文字叙事 。其二是电子传播技术的 发展 。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大规模的远距离图 像传播成为可能 ,它使人类的通信传播在远距离传 播和巨量传播两个方面取得巨大的突破 。
文化的深刻变革 ? 这些都是学术界迫切需要回答的
问题 。
早在 20 世纪初 ,电影理论家贝拉 ·巴
一 拉兹就曾在《电影美学》一书中预言 ,随着
电影的出现 ,一种新的视觉文化将取代印 刷文化 ①。20 世纪早期的一些哲人 , 如海德格尔 、
维特根斯坦等 ,也曾经提到过“世界的图像化”等一 46 天津社会科学 2009 年第 5 期
随着电子影像传播时代的来临 ,整个社会开始 步入了一个视觉文化传播时代 。丹尼尔 ·贝尔认 为 “ , 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 ,而不是一种 印刷文化 ,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②詹明信指出 ,电 影 、电视 、摄影等媒介的机械性复制以及商品化的大 规模生产 ,这一切都构筑了“拟像社会”③。在这个 “拟像社会”中 ,我们看到消费社会将视觉形象推至 文化的前台 。
今天 ,有越来越多的人表达了人类社会正在步 入一个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看法 。威廉 ·米歇尔认 为 ,在“语言论转向”之后 ,哲学分析正在经历着一个 “图像转向”。他说 “ : 当前乃是这样一个时期 ,一切 语言都被形象和‘拟像’所吞噬 ,亦即它是一个布满 镜子的符号学大厅 。”④伊雷特 ·罗戈夫则认为 “ , 当 今世界 ,除了口传和文本之外 , 还借助于视觉来传 播 。图像传达信息 ,提供快乐和悲伤 ,影响风格 ,决 定消费 ,并且调节权力关系 。”⑤尼古拉斯 ·米尔左 夫则明确提出了“视觉转向”( vi sual t ur n) 一说 ,他 认为 ,当今人类的经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视觉化和 具象化了 ,新的视觉文化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把本 身非视觉性的东西视像化 ,他表示“要用视觉文化瓦 解和挑战任何想以纯粹的语言形式来界定文化的企 图”⑥。德波在他的《视像社会》( 或译“图像社会”、 “景观社会”) 一书中则提出了“视像社会”说 ,他认
cago Press , 1994 , p . 11.
向”(vi sual t ur n) ①。国内学人根据威廉 ·米歇尔的 理论提出“视觉文化转型”说 ,认为当今社会大众传 媒的发展导致了整个社会的“视觉文化转型”②。
“视觉文化转向”不是一个纯粹的哲学范畴 ,也 不是一个纯粹的美学范畴 ,更不是一个宽泛的无所 不包的“视觉现象总汇”。“视觉文化转向”与“视觉 的转向”或“图像转向”实际上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 威廉 ·米歇尔提出哲学理论有着一种从“语言分析” 到“图像分析”的转向 ,尽管这一说法有一定的合理 之处 ,但其所描述的主要是一种哲学分析范式的转 换 ,它与作为社会文化变迁意义上的“视觉文化转 向”讨论的不是同一个层次的问题 。就“视觉文化转 向”这一称谓而言 ,它表述的远远超出了哲学和美学 的范围 。
视觉文化转向主要是指大众传播的主导媒体由 语言文字向视觉图像转变 ,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的文 化转型 。当然 ,这一界定仍然有着简单化 、机械化的 危险 。前文字时代的生活可能是最视觉化的 ,我们 不能据此而把前文字时代的生活也归结到“视觉文 化转向”中来 ;不能把任何与视觉有关之现象 ,如健 美操 、美容等都归结为“视觉文化的转向”。同时 ,也 不能把视觉文化转向仅仅理解为大众传媒的变化 , 而忽视传媒发展对人以及整个社会文化所带来的深 刻变革 。显然“视觉文化转向”已经超越了大众传媒 的领域 ,与整个社会的文化变迁有着深刻的关联 。
文化研究
论视觉文化转向
舒 也
摘 要 “视觉文化转向”不是一个纯粹的哲学范畴 ,也不是一个纯粹的美学范畴 ,更不是一个 宽泛的无所不包的“视觉现象总汇”,而是一个社会文化学的范畴 。大众传媒的发展 ,特别是电子传 媒视觉化影像传播的发展导致了大众传播的视觉文化转向 ,并由此导致了整个社会领域一系列的 文化变革 :文本的边缘化 、虚拟影像和虚拟现实进入人们的生活空间 ,社会进入形象消费和感官消 费时代 ,整个社会开始由以语言文字为主导的理性文化时代 ,逐渐向以电子影像为主导的感性文化 时代转型 。
我们认为 “ , 视觉文化转向”是一个社会文化学 的范畴 ,就其实质来说 ,它应当属于一种“视觉文化 社会学”。米尔左夫认为 “ , 新的视觉文化的最显著 特点之一是把本身非视觉性的东西视像化”③。这 一表述虽然精辟 ,但它所描述的只是视觉文化转向 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它表述的实际上只是 “视像化”的特征 ,而不是“视觉文化转向”的特征 。 例如 ,现代电脑技术通过数码模拟可以将音频以视 觉化光谱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一技术“把本身非视觉 性的东西视像化”了 。尽管我们可以将这一技术手 段也纳入视觉化转向的范围 ,但“视觉文化转向”并 非主要指此类在技术层面上的“视像化”,而是指整 个社会向现代视觉文化社会的转型 。它描述的是整 个社会文化在由印刷传媒向图像传媒转变过程中所 发生的“视觉文化变革”。因此 “ , 视觉文化转向”描 述的是整个社会所面临的变革 。
在口传媒体阶段 ,文化传播是以口口相传的形 式传播的 ,很难超越时空的限制 ,跨时空的文化传播 较为困难 ,这种无形的口口相传的传播形式也不是 一个可以直接控制的系统 。在文字媒体阶段 , 文化 是通过书面文字来实现传播与交流的 ,超越时空限 制的文化传播成为可能 ,自文字发明以后 ,文化传播 就进入了一个超越时空限制的文化阶段 。人类步入 印刷传媒时代 ,相继出现了书籍 、报纸 、杂志等大众 传播工具 ,由此人类进入了机械复制的大众传播时 代 ,大规模的社会传播成为可能 ,但这一时期的文化 传播仍然需要借助语言文字来实现 ,没有受过教育 的人被排除在文化传播的活动之外 。
① 贝拉 ·巴拉兹《: 电影美学》, 何力译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6 年 版 ,第 18 页 。
② 丹尼尔 ·贝尔《: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 1989 年版 ,第 156 页。
③ W. J . T. Mitchell , Pict ure T heory , Chicago : Universit y of Chi2
视觉文化转向的出现与大众传媒的发
二 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正是媒介传播的视觉
化 ,使整个社会步入了一个视觉文化时代 。 麦克卢汉曾经在他的著作中将人类文明的发展描述 为“三次飞跃”,并认为人类文明的三次飞跃是以媒 介的变革为基础的 ④。
如果从媒体发展对文化转型的影响这一角度对 媒体的发展阶段做一更加精细的划分 ,我们看到 ,媒 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口传媒体 →文字媒体 →印刷 媒体 →影视媒体 →网络媒体”等几个阶段 《, 视觉文 化转型》则是在影视媒体出现之后 ,主要表现在社会 文化由语言文字为主导的文化形态向电子影像为主
“视觉文化转向”与大众文化 、与日常生活 、与大 众传播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概括而言 “ , 视觉文化 转向”所带来的社会文化的深刻变革 ,主要源于大众 传媒的当代变革 ,是大众传媒的视觉化转向 ,才导致 了整个社会的视觉文化转向 。也就是说 “ , 视觉文化 转型”是大众传媒由印刷文化向视觉文化的转型 ,并 由此导致了整个文化领域的相应的变化 。事实上 , 视觉文化早已有之 ,它与人类“看”的视觉能力与生 俱来 ,甚至当第一个“视觉人”产生的时候 ,人类的视 觉文化便已经产生了 。即使在印刷传媒时代 ,也不 缺乏视觉文化之物 ,印刷图片 、连环画等早已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