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环境面源污染及其控制

合集下载

城市面源

城市面源

城市面源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及污染特征摘要:城市面源污染是造成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城市面源污染的背景、对环境的影响、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及污染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字:城市面源污染、污染特点。

1城市面源污染的研究意义和背景城市面源污染是指在降水条件下,雨水和径流冲刷城市地面,使溶解的或固体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汇入受纳水体,引起的水体污染,它是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的一种水环境污染类型,亦称为城市非点源污染[1,2]。

城市地面中包含许多污染物质,有固态废物碎屑、化学药品、空气沉降、车辆排放物、屋面沉积物及析出物等[3,4]。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化与城市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城市原有地表环境,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导致城市地表硬化率急剧增加,不透水比例增大,使得雨天特别是暴雨天气产生大量的径流不能通过城市地表渗透到土壤中或者是被植物截流,只能通过分流制或合流制系统把径流排放到受纳水体中,对受纳水体的水质造成明显的破坏。

在美国,面源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的第一因素,60%的水污染起源于面源[5]。

长期以来,我国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污染问题,防治任务艰巨,主要工作放在了点源污染控制方面,对于面源污染,工作重点主要是针对农村耕作区水土流失等面源污染问题,对于城市面源污染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美国、英国、荷兰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对城市地表径流开展了大量的测试及研究工作,我国城市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对北京的城市径流污染进行研究,随后在上海、广州、西安、武汉、澳门、珠海、苏州等大中城市也逐渐开展起来[6],但目前几乎没有系统的城市面源污染监测资料,有限的案例研究通常只提供几场暴雨径流过程的水质监测数据。

因此,研究中国城市面源污染的特性及规律,为政府部门对面源污染的控制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2.城市面源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城市面源污染是指在降水的条件下,雨水和径流冲刷城市地面,使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引起的环境问题.由于城市中人类活动强,土地不透水面积比例高,因此径流来势猛,水量大,水质差,面源污染具有突发性.在发达国家基本完成城市污水二级处理以后,收纳水体中污染物大部分来自降雨径流(usEPA,1995).目前暴雨径流造成的城市面源污染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欧洲一些国家开展了较大规模研究,发现城市面源污染的一些规律(Deletic et al,1998;Gromaire et al,2001).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美国对城市和农村的面源污染控制提出了“最佳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BMPs)”方案(D’Arcy et al.,2001).“最佳管理措施”因高效、经济、符合生态学原则,在全世界得到广泛运用.但是,由降水造成的面源污染随机性大,管理和控制难度大;加上城市的暴雨径流排水主要依靠地下管网和地表河道完成,在城市建设基本完成以后,很难对这些排水系统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因此在发达国家的老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的“最佳管理措施”实施中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Lee et al.,2000)。

城市河道水污染问题与治理措施

城市河道水污染问题与治理措施

城市河道水污染问题与治理措施摘要:本文在分析城市河道污染问题以及现状上,就河道治理中的非工程和工程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河道;污染问题;治理措施0前言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既是城市防洪排涝和引水抗旱的通道,又是城市景观和市民休闲的要素。

但由于城市地域有限,人口集中,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是河道整治落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河道成了城市建设用地的侵占目标和纳污的容器,造成城市水环境差、水质恶化,城市河道呈现脏、乱、差,严重影响了人居环境和城市景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让城市居民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加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其中河道综合治理将是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城市河道治理,只有定位准确才能有针对性地明确各项治理工程内容,这是河道治理成功的决定因素。

以下是笔者在城市河道治理设计中的一点体会,希望能给以后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提供一点帮助。

1河道污染成因与分析城市河道水体的污染通常是有机污染物的超标以及截污不彻底造成的。

1.1城市河道水污染主要状况点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及道边第三产业污水排放;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地面流。

由于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车辆废气、垃圾、大气降物形成的污染物也较多,这些污染物被暴雨径流冲刷进入河道。

各种点源、面源污染源侵入河道后,造成河水溶解氧过低,缺少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环境,使水体逐渐失去自净能力,外源污染是导致河道水质恶化的根本原因。

内源污染也是城市河道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河水滞流,河道淤积,大量含有有机物、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质的底泥沉积造成了内源污染。

水体底泥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其污染主要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水土流失、雨水沾染与冲刷进入水体,最后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使底泥受到严重污染。

沉积在底泥中的氮、磷营养元素,易形成营养物质的内负荷。

当外源排入河流水系的氮、磷营养元素负荷量减少后,沉积物中的营养元素会逐步释放,成为河流水系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

水污染控制方案

水污染控制方案

水污染控制方案引言概述:水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健康,制定有效的水污染控制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五个方面的水污染控制方案,包括源头控制、水处理技术、环境监测、法规法律和公众教育。

一、源头控制:1.1 建立严格的排污标准:制定和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对各类污染物的排放进行限制,以减少水体受到的污染。

1.2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降低对水环境的影响。

1.3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采取措施减少农业活动中的农药和化肥使用,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

二、水处理技术:2.1 生物处理技术: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2.2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如混凝、沉淀、吸附等,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2.3 先进氧化技术:采用高级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等,通过氧化反应将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物质,提高水的净化效果。

三、环境监测:3.1 建立监测网络:建立完善的水环境监测网络,覆盖城市、农村和工业区域,实时监测水质变化,及时预警和应对水污染事件。

3.2 多参数监测:监测多个指标如溶解氧、氨氮、总磷等,全面了解水体的污染状况,为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3.3 数据共享与公开:促进监测数据共享与公开,提高公众对水环境状况的了解,推动社会各界参与水污染治理。

四、法规法律:4.1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完善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法律责任,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4.2 强化执法监管:加大对水污染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执法监管机制,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

4.3 促进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跨境水污染问题,推动全球水污染治理的进程。

五、公众教育:5.1 加强水资源意识教育:开展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珍惜程度。

城市水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建议

城市水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建议

城市水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建议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进步,城市水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污染问题。

城市水污染严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健康,对城市可持续进步和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恐吓。

本文将探讨当前城市水污染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一、城市水污染的现状1. 污水排放问题城市污水排放是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随着人口不息增加和工业的扩张,大量的废水被排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导致水质恶化和生态系统破坏。

同时,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不足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许多城市的污水处理厂无法满足巨大的污水处理需求,导致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2. 工业废水排放问题随着工业的进步,大量工业废水产生并排放到水体中,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和重金属。

这些物质对水质和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危害,严峻恐吓到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尤其是一些高污染产业,如化工、电力等,对水体的污染分外严峻。

3.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农业废水和农药残留是城市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农田的化肥使用和农药施用不当导致大量的养分和农药残留进入水体,引发蓝藻水华、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此外,农田的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也导致大量的泥沙和杂质进入水体,使水质变差。

二、治理建议1. 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升级污水处理厂是治理城市水污染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增加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同时,应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管,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排放符合标准。

2. 加强工业排污管控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排污管控。

通过制定排污许可证制度、强制实施环评制度等手段,促使企业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对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企业进行罚款,并关停和整治污染严峻的企业。

3. 推行农业绿色进步加强对农业的指导和培训,推广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合理利用农田养分和农药,缩减农田面源污染。

同时,加强土地保卫和治理,缩减水土流失和农田的侵蚀,保持水体的清洁与健康。

4. 加强环境监测与信息公开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准时精通水体污染状况。

哈密市面源污染现状调查及控制对策分析

哈密市面源污染现状调查及控制对策分析

哈密市面源污染现状调查及控制对策分析蔡云标【摘要】水环境污染可划分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面污染源主要来自农牧区生活污水、垃圾,农牧区农药、化肥的使用、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的牲畜排泄物和来自灌区的农田排水.本文以哈密市为研究对象,参照《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要求,采用污染负荷当量法对该市各类面源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并对污染物入河量进行估算分析,结果可知:哈密市污染物入河量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贡献最大,主要来源为化肥污染,占比达82.96%.应将化肥污染作为主要控制项目,通过推广节水灌溉和农田水分管理、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和推广人工湿地技术等控制措施减少污染,保证哈密市经济发展与水生态环境保护良性循环.【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8(040)005【总页数】3页(P250-252)【关键词】哈密市;面源污染;现状调查;控制对策【作者】蔡云标【作者单位】新疆哈密水文勘测局,新疆哈密 83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1 水环境污染源概述水环境污染可划分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又称非点源污染,分散源污染),点源污染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通常有固定的排污口,集中排放,哈密市经调查没有入河排污口,点源污染不做考虑。

面源污染则是相对点源污染而言,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有机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有害等其它形式的污染。

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面污染源主要有两个方面:(1)源于农牧区生活污水、垃圾,农牧区农药、化肥的使用及牲畜排泄物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的面污染源;(2)来自灌区的农田排水。

面污染源采用污染负荷当量法估算。

其调查内容和方法参照《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要求,各类污染源中污染物的流失量、入河量估算系数参照《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地表水水质评价及污染物排放量调查估算工作补充技术细则》确定。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方案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方案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方案引言水污染是一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提高水环境的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污染防治措施方案。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和自然过程中的污染。

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会严重破坏水体中的生态平衡。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指农田的农药、肥料和农业废弃物对水体的污染。

自然过程中的污染主要指由于气候变化、地质活动等自然因素导致的污染。

防治措施方案1.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污水处理是防治水污染的基础工作。

应该加大对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

对于工业废水,可以采用预处理、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等工艺,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减少至合理的排放标准。

对于城市生活污水,可以采用生化处理、膜分离等技术,将废水净化后再进行排放。

2. 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是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手段。

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工业企业和城市居民的巡查频率和力度,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借此来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3. 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思想是解决水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将废水和废物转化为资源,可以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荷。

政府应该出台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和居民积极参与循环经济活动。

4.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监管,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农民应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采用生物有机肥替代化学肥料,加强农田的排水和防护工作,减少农田污染物对水体的输入。

5.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科技创新是解决水污染问题的重要保障。

应该加大对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例如,研发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开发新型的环保材料,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进行合作,加速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初步研究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初步研究

控制新理念 , 究提 出一 些城 市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 术和管理措 施 , 研 并在武汉 市汉 阳 区 花 岛新建 区建 成面源 桃 污染源头控制工程。监测结果表 明, 面的初期径 流和地表 径流的污染物浓度都达到和接近 纯雨水的浓度值。 屋
关 键 词 : 市降雨径 流 源污染的特点基本上 与城 市其他区域 的面源污染 特点一样 , 有暴雨径流产流快 , 径流量 随着降雨强度的变化而呈 现快速 的正 比变 化的特点 。另外暴 雨初 期 , 随着地 表径流 的产
重大科技专项“ 城市面 源污染控 制技 术研 究和工程示范” 正是 为
解决城市面源污染问题所设 。
汉阳桃花岛地区位于武 汉市汉 阳区郭琴 路与 墨水湖之 间 。 东连汉桥路 , 南止 墨水湖 , 西抵七里 小区与 十里铺小 区分 界线 , 北临规划的玫瑰园路。在桃 花岛示范 区 13 r .3kn 2的范 围内, 属 于近 1 来新开发 的居 民住宅 区 , 0a 主要 以居 民住 宅的建筑 物为 主, 并分有新居 民区 、 老居民区 、 区商业 网点 、 小 机关 、 校 、 学 工厂 等 。居民建筑物接近 总面 积 的 4 %, 外 为道路 、 地 以及沿 0 另 绿
Api, 2 0 r 06 l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初步 研究
叶 闽 雷 阿 林 郭 利 平
( 江水 利委员会 长 江水 资源保 护科学研究所, 长 湖北 武 汉 4 05 ) 30 1 摘要 : 对武 汉市汉阳地 区新建小区城 市面源污染的来源、 类和特征进 行详 细分析的基础 上 。 究分析各 类 在 种 研 降雨径流污染的发生过程和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 并针 对城 市新建小区绿化 面积较 大的特 点 , 用城 市面源 运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水体出现污浊、恶臭、有机负荷高等问题的现象。

它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加剧城市污染,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污水排放不当:城市居民的生活污水如果没有经过规范的处理和排放,会直接或间接流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尤其是一些无法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的地区,如农村、城中村等,这些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不完善,往往成为黑臭水体的主要来源之一。

2. 工业废水排放不当: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有毒有害物质,如果这些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会严重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导致水体黑臭。

3. 农业面源污染:农田和养殖场的施肥、农药使用、畜禽养殖等活动,都会使大量的农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助长藻类繁殖,引发蓝藻水华等问题,导致水体黑臭。

4. 自然因素:城市水体周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也是水体黑臭的影响因素。

夏季气温高、水体暴露于阳光下,会加速水体中有机物的分解,产生难闻的气味。

针对城市黑臭水体问题,应采取以下治理对策:1. 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加大污水管网建设力度,尽量覆盖城市每个角落,实现生活污水的集中收集、处理和排放,防止生活污水直接流入水体。

2. 加强工业废水治理:对于工业企业,要建立严格的废水排放管理制度,加强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对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后再排放到水体中。

3.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对农田和养殖场的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合理利用农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避免其直接进入水体。

4. 加大环境执法和监管力度:加强环境执法部门的力量和技术装备,加大对水体环境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于违法排污行为要严肃处理,形成对黑臭水体现象的强有力制约。

5. 提高市民环保意识: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增强市民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倡导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

水污染治理保护水源安全的重要措施

水污染治理保护水源安全的重要措施

水污染治理保护水源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到水环境和人民的生命健康。

为了保护水源安全,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重要措施来治理水污染。

本文将从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推进水污染监测技术创新、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工业废水治理和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五个方面来论述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

一、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为了有效治理水污染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以规范行业管理和责任追究。

政府应加大力度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明确的水污染防治目标和标准,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同时,加强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对水污染行为的高压态势,为水污染治理提供法律支持。

二、推进水污染监测技术创新水污染监测是水污染治理的基础和保障,只有通过准确的监测数据,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

因此,推进水污染监测技术创新非常重要。

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加大对水污染监测技术的研发投入,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方法,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此外,还应建立水污染数据共享平台,提高监测数据的传递和利用效率,为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是水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保护水源安全的重要一环。

政府应加强农业科技支持,鼓励农民使用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同时,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农业废水和农田面源污染的治理效果。

四、推动工业废水治理工业废水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推动工业废水治理是水污染治理的重要任务。

政府应建立健全工业废水排放许可制度,对工业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批管理,加大对排放不达标企业的处罚力度,并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督和检查。

同时,还应鼓励企业进行工艺改造和技术创新,推广高效节能的废水处理技术,减少工业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五、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是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支撑和基础。

城市化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城市化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城市化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治理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城市化对水资源的需求、水质的污染以及水生态系统的破坏等问题逐渐凸显,亟需采取相应的治理对策。

一、城市化对水资源的需求城市化带来了人口的集中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的用水以及农业灌溉的需求都大幅度增加,导致水资源供应紧张。

许多城市为了满足用水需求,不得不远距离调水,甚至向周边地区开采地下水,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

为了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对策。

首先,应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节约利用。

通过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加强水资源的监测与调度,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

同时,推广水资源节约技术和设施,鼓励居民、企业和农民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此外,还可以通过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和水的综合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城市化对水质的污染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进入水体,导致水质污染。

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造成水质的恶化。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爆发。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田的化肥和农药使用,以及农田排水中的养分和农药残留,进一步加剧了水质的污染。

针对水质污染问题,应采取一系列的治理对策。

首先,要加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确保排放达标。

加强农田的管理,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

此外,还需要加强水体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三、城市化对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城市建设所占据,湿地、河流和湖泊等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湿地的消失导致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河流和湖泊的河道淤积和水质恶化。

城市雨水径流中污染物来源及控制方法综述

城市雨水径流中污染物来源及控制方法综述

城市雨水径流中污染物来源及控制方法综述作者:董旭唐玉兰来源:《城市地理》2015年第07期摘要:随着水污染物总量减排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点源污染物的排放基本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面源污染逐渐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难题之一。

城市雨水径流是将面源污染物传递到水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文中介绍了雨水中主要的几种溶解性污染物质,并从工程治理、城市管理和自然生态治理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对未来城市雨水污染物的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来源;污染控制方法1.前言随着大量减排措施的实施,我国在点源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地成绩,面源污染对水环境污染的贡献正在逐渐增高,已经成为城市管理中重要的难题之一。

城市路面径流雨水中可能夹杂着悬浮物、营养盐、农药和石油烃等污染物,其浓度往往高于被处理后的污水和受纳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如果任其直接流入水体,对于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巨大的挑战。

降雨径流的污染过程是将地面和空气中的污染物冲刷、溶解并传输到受纳水体,造成水环境的污染。

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类型、来源和治理方法。

2.污染物类型国内外对于城市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研究很多,很多学者针对某一区域的特点对该区域地面雨水径流污染特性进行分析[1-2]。

现有的对于路面径流水质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城市雨水径流中的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COD)、悬浮性固体(SS)、总磷(TP)、总氮(TN)和铅(Pb),其浓度均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V级标准,一些重金属(如铜、镉等)和烃类也是雨水径流中常见的污染物。

2.1 SS悬浮性颗粒物(SS)是城市雨水径流中的重要成分,来源包括空气中的沉积物、车辆零件的磨损等。

2.2 COD城市雨水径流中的COD主要来自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以及机动车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或泄漏。

包括汽油烃、芳香烃、农药、防腐剂和一些新兴的微污染物(阻燃剂、表面活性剂等)等有机成分。

石油烃是城市雨水中常见的物质,因其在较低浓度的情况下即可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而被认定为优先控制污染物。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

城市面源污染的控制方法
城市面源污染的控制方法
c)缓冲带
坡地等高缓冲带相当于等高植物篱, 一般设置 在坡地的下坡位置,与径流流向垂直布置 ,在坡地 长度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沿等高线多设置几条缓冲 带,以削减水流的能量。水体周边缓冲带一般沿河 道、湖泊水库周边设置 ,利用植物或植物与土木工 程相结合,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 ,为水体与陆地交 错区域的生态系统形成一个过渡缓冲 。
城市面源污染的控制方法
3、汇控制 汇控制是通过自然生态技术或人工精华技术来降解代入 水体的径流污染物。 最常用的是设置雨水调节池, 既可以控制径流量, 又可 以通过池内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来改善水质 。 因此,可以因地制宜, 将城市水面如天然洼地 、池塘、公园 水池等改建为雨水调节池, 利用天然水渠和人工湿地 ,建立 林草缓冲带 。
城市面源污染的控制方法
城市面源污染的控制方法
b) 透水铺装
河流两侧、承担荷载较小的人行步道和江滨路 路面,可以采取在路基土上面铺设透水垫层 、透水 表层砖的方法进行渗透铺装, 以减少径流量, 对于 局部不能采用透水铺装的地面 , 可铺设坡度不 小 于0.5%的路面 , 倾向周围的绿地或透水路面 。
城市面源污染的控制方法
二、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制度、教育和污染物预防措 施。
具体方法有法律制度、环保教育、无害化农药、 路面清扫等。
结语
在城区面源污染控制中,一般是技术措施与非技术措施 并举,以美国的暴雨最佳管理措施(BestManagementPractice, BMP)为代表,该措施系统和全面, 应用也最广泛 ,许多国家 都对其进行了借鉴和改进。 目前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种类 较多,在进行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时,还需要因地制宜,根据 其技术特点进行选择。

城市河流面源污染及其控制措施

城市河流面源污染及其控制措施

城市河流面源污染及其控制措施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城市河流流域范围内的面源污染控制问题,阐述了逐级控制管控模式,并分别介绍了目前城市河流的面源污染控制的技术性措施。

关键词:城市河流面源污染管控措施前言我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的高速发展给水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近年来,随着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治理,面源污染对于水环境的危害性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面源污染问题已成为当前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开展研究城市面源污染的特征及规律,制定可行的污染控制技术及对策,对政府部门进行面源污染的控制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1 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日、英等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主要开展面源污染的分类特征研究、降雨--径流之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大气层污染物通过输送与沉积进人地表水体的机理性研究、面源污染扩散与负荷的模型研究等。

我国面源污染研究起始于80年代,相继在北京、珠江流域的广州、辽河流域的沈阳、长江中下游流域的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城市开展。

在基础研究方面,清华大学开展了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及降雨径流过程、侵蚀过程、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的模型研究。

滇池、太湖、巢湖污染治理过程中也对面源污染作了较深入研究。

但总体上面源污染研究的重点还是放在了基础研究、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上,对面源污染控制的研究比较落后,尤其是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研究仍相对薄弱。

2 城市河流面源污染的来源及特征面源污染,是指溶解的或固体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如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等),引起的水体污染。

城市河流面源污染物主要来自于降雨对城市地表的冲刷,所以,城市地表沉积物是城市河流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城市地表沉积物包含许多污染物质,有固态废物碎屑(城市垃圾、动物粪便、城市建筑施工场地堆积物)、化学药品(草坪施用的化肥农药)、空气沉降物和车辆排放物等。

成都市水污染防治条例

成都市水污染防治条例

成都市水污染防治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10.10•【字号】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8号•【施行日期】2025.01.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8号《成都市水污染防治条例》已于2024年8月28日由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2024年9月29日经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10月10日成都市水污染防治条例(2024年8月28日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2024年9月29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监督管理第三章水污染防治措施第四章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管理第五章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第六章区域协作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境,维护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水污染防治、水生态环境保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法律、法规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地等特殊区域的水污染防治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水污染防治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社会参与、共治共享、综合治理、区域协作、损害担责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四条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内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将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水污染防治的财政支出,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水环境。

水体污染来源分类及治理措施

水体污染来源分类及治理措施

水体污染来源分类及治理措施近些年来,我国水体污染日趋严重,为了能能更好的解决我国的水体污染问题,根据水体污染物的来源,水体污染源可大概分如下几类:1。

工业废水在工业生产中,热交换、产品输送、产品清洗、选矿、除渣、生产反应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废水。

产生工业废水的主要企业有初级金属加工、食品加工、纺织、造纸、开矿、治炼、化学工业等.据报道,比长江污染更为严重的水系统还有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水系。

若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而让目前的这种污染趋势发展下去,全国70%淡水资源将由于受到严重以污染而不能直接使用。

2。

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是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及城市径流的污水.新鲜的城市污水渐渐陈腐和腐化使溶解氧含量下降,出现厌氧降解反应,产生硫化氢、硫醇、吲哚和粪臭素,使水具有恶臭。

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其中无机盐有氰化物、硫酸盐、磷酸盐、铵盐、亚硝酸盐、硝酸盐和一些重碳酸墁等;有机物质有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尿素等,另外还有各种洗涤剂和微量金属,后者如锌、铜、铬、锰、镍和铅等;生活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杂菌,主要为大肠菌群。

另外生活污水中氮的磷的含量比较高,主要来源于商业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和粪便、洗涤剂等。

3.医院污水一般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结核病院等排出的污水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致病原虫、肠道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血吸虫卵、钩虫、蛔虫卵等。

这些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往往可生存较长时间.因此,医院污水污染水或土壤后,能在较长时间内通过饮水或食物途径传播疾病.此外,水体中贝类具有浓缩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故水体污染后,生食水中贝类有很大的危险(如上海甲肝暴发流行)。

4.农田水的径流和渗透我国广大农村,习惯使用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尿液浇灌菜地和农田。

过几十年来,化肥、农药的用量在迅速增加,土壤经施肥或使用农药后,通过雨水或灌溉用水的冲刷及土壤的渗透作用,可使残存的肥料及农药通过农田的径流,而进入地面水和地下水。

面源污染对城市水质的影响与治理对策

面源污染对城市水质的影响与治理对策

面源污染对城市水质的影响与治理对策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城市管理者必须重视面源污染对城市水质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本文将探讨面源污染的定义、影响以及治理对策,旨在提高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案的意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面源污染的概念。

面源污染是指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广泛产生的污染源,如道路、农田、建筑工地和工业区等。

这些污染源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城市的水体,严重影响水质。

面源污染对城市水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面源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农田和工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等养分,当这些养分进入水体后,会刺激水体中藻类的繁殖,形成大规模水华,破坏水质平衡。

其次,面源污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后果。

藻类繁殖过程中,会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最后,面源污染还会污染城市水源。

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水源后,会使得水体中的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含量升高,严重影响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面对这些问题,城市管理者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第一,加强面源污染监测与管理。

通过建立监测站点、实时监测系统和数据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并掌握面源污染的情况,为后续治理提供依据。

第二,加强工业排污管控。

建立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督与管理,严禁随意排放废水和废气。

第三,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通过加强对农药和化肥的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

第四,强化城市道路和市容环境的管理。

加大清洁力度,减少垃圾、尘土和垃圾渗滤等对城市水质的影响。

除了以上治理措施,我们还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

例如,一些城市采用雨水收集和回收利用系统,有效降低了雨水径流对城市水体的冲击。

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还推行了绿色屋顶和绿化环保政策,用植被覆盖建筑物和道路,增加绿地覆盖率,帮助减少污染物的雨水径流入水系统。

然而,要解决面源污染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的积极行动,还需要公众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城市面源污染治理综合解决方案思考:以滇池为例

城市面源污染治理综合解决方案思考:以滇池为例

第48卷第3期2022年给水排水WATER&WASTEWATER ENGINEERING Vol.48No.32022・城镇水环境・城市面源污染治理综合解决方案思考:以滇池为例余诚I王凯军I葛敬2李玲玲$(1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084;2北京科净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84)摘要:我国正面临着城市水环境管理的重大战略转折期,滇池流域以其特殊的环境问题及历经三十年的治污经历,超前地进入了转折期,尤其是在城市面源和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上取得了巨大突破。

本文系统梳理了滇池流域的城市面源和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措施及成效,针对存在的调蓄体量不足,雨天超量雨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污染削减效能低,基于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削减能力大幅冗余、滇池流域内湿地资源丰富,提出雨天2〜3Q超负荷运行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同时结合调蓄池及湿地的蓄水净水功能的策略,可控制37.8〜47.3mm的日降雨量,对应92%〜95%的年径流总量,有望彻底解决滇池流域的城市面源和合流制溢流污染问题。

关键词:滇池流域;城市面源污染;合流制溢流污染;污水处理厂2〜3Q运行;污水处理率中图分类号:TU9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471(2022)03-0045-09DOI:10.13789/ki.wwel964.2021.06.27.0001引用本文:余诚,王凯军,葛敬,等.城市面源污染治理综合解决方案思考:以滇池为例[口给水排水,2022,48(3):45-53・YU C,WXNG K J,GE J,et al.Analysis of Urba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in Dianchi Basin[J].Water&Wastewater Engineering,2022,48⑶:45-53.Analysis of urba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in Dianchi basinYU Cheng1,WANG Kaijun1,GE Jing2,LI Lingling2(1.School of Environment,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2.Kejingyuan Co.,Ltd・,Beijing100084,China)Abstract:China is facing a major strategic turning point of urban wat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while Dianchi Basin has entered it ahead of time・A great breakthrough has been made in the control of urba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combined sewer overflow.The strategies,as well as the effectiveness,were summarized here.It was found that the storage capacity was insufficient and most storage ponds lack in-s让u treatment facilities・Moreover,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and wetlands were poorly utilized.Addressing the above issues,a novel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overloading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with2or3times,combing with fully utili­zation of storage ponds and wetlands,was proposed.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demonstrated with the optimization,the annual runoff control rate could reach92%~95%and the urba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combined sewer overflow could be tackled.Keywords:Dianchi Basin;Urba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Combined sewer overflows;2-and 3-time overloading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rate基金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8ZX07105004)o第48卷第3期2022年给水排水WATER&WASTEWATER ENGINEERING Vol.48No.32022 NUBUHMSTFMUBU1基础情况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迅速发展。

城市水环境面源污染及其控制

城市水环境面源污染及其控制

2012年10月第10期城市道桥与防洪0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

长期以来,点源污染被认为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但国外历史经验说明,即使点源污染达到“零排放”水平,仍然不能保证水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

究其原因,是由于近年来随着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治理,面源污染的比重尤其是城市面源污染所占比例正在日益提高,大量的面源污染物继续分散地不间断地进入水体。

1城市面源污染的环境问题城市是在人类不断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与真正的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发展快、开放程度高、能量和物质利用效率低、发展受单一物种(人)绝对影响等特征。

通过城市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流很高,缺乏系统内循环,导致城市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依赖性,同时也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干扰。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生态系统,它在过程上是耗竭的,体制上是非循环式的。

长期以来,人类为了本身的短期利益,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

由于知识的缺失和利益的诉求,城市中自然生态的规律和其他物种的利益被长期忽视,造成一系列城市病。

城市面源污染是现代城市病的一种。

城市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土地的使用功能,即改变了城市汇水面的性质。

汇水面由原来的天然植被、土壤等透水地面变成以建筑和道路(包括停车场、广场等)为主的不透水面,即使是公园、绿地等透水地面,其透水性能也大大降低。

不透水地面面积的增大,渗透雨水的减少,使得降雨径流流量增大,峰值流量来临时间缩短。

又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频繁,城市表面沉积物量增大,雨水淋洗大气和冲刷城市表面(道路、屋面、庭院等)沉积物所带来的污染物量增加,污染负荷增强。

其影响是降雨径流污染负荷的增大加剧了城市受纳水体的污染,冲击性降雨径流造成了城市区域性的洪涝灾害,加剧了面源污染的扩散。

在发达国家,点源污染基本得到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 , 市中自然生态规律 和其他物 种 的利益长 期被 城
忽视 , 造成一系列城 市病 。 市面源污 染也 是现代 城
城市 病的一种。
城 市 面源 污 染 是 指在 降 水 的条件 下, 雨水 和 径流 冲刷城市地面 , 污染物 进入受 纳水体引起 的 使
比例 , 目前在北京和上海约 占1%左右。 0
天然 植被 、 土壤等透 水 地面 变成 以建 筑和 道 路 ( 包
括 停车 场 、 广场等 ) 为主 的不透 水 地面 , 使 是公 即
园、 绿地等 透 水地面 , 其透 水性 能也 大大 降低 。 不 透 水地 面面 积 的增大 , 下渗 雨水 的减 少, 使得 降 雨 径流流量 增大 , 值流 量来临 时间缩 短。 由于城 峰 又 市人 口密集 , 各种 社会 施 与非 工程 措施相 结合 控 制面源 污染 ,加 强面 源污 染控 制技 术相 关研 究等建 议 。
关键 词 :城 市水环 境 ;面源 污染 ;控 制措 施
随着我国城 市化 进程的不断加快 , 城市水环 境 污染 问题 已经 成为人们广泛关注 的环境 问题 。 期 长
以来 , 点源污 染被认 为是造成 水污染 的主要原 因,
佳管 理措施 ( et n gmet rc c , MP最 为 B s Maa e n at e B ) P i 系统 和全面 , 用也最 广泛 。 9 9 应 1 9 年美 国环保局对
B 进行 了如下定 义 :“ MP 为预 防和 减少水体 污染而
我 国是 发 展中国家 , 长期 以来 , 城市建 设 缺乏
赖 陛, 同时也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干扰。 现代城市是一种脆弱 的生态 系统 , 它在 过程上 是 耗竭 的, 体制上是非循环 式的。 长期 以来 , 人类为 了本身 的短 期利益 , 城 市生 态 系统 进行规 划 、 对 建 设和 管理 。 由于 知识 的缺 失和片面 追求人 类自身利

工} j i
22第 期( 第3 0年 3 总 9 1 期)
城 市水环境面源污染及其控制
李振 强
( 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天
摘 要 :城 市面 源污 染 已成 为危 害城 市水 体 的重 要污 染源 。本文讨 论 了城 市面 源 污染 引起 的环 境 问题 、研 究现 状 、控 制措 施等 。 同时提
但 国外历史 经 验 说 明 , 即使 点源 污 染 达 到 “ 排 零 放 ” k, , 然不能保证 水 环境 质量 的根本 改善。 7: 仍 t z 主 要原 因是 由于近 年来 随着点源 污染 逐 步得 到 治
理, 面源污染 的比重尤其城 市面源污染 所 占比例 正
在 日益 提高 , 大量 的面源污 染物继续 通过各种途 径 进入 7{ kg。
15
城市 水环境面源 污染及其 控制
李 振强
质量 , 设生态城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建 因此, 消 除“ 面源污染 ” 当前改善水环境 的重要任 务… 是 。
化进 程改变 了下垫面 , 屋顶 、 路面 等不透水面 积 的
增加 显著改 变了城 市降雨径流 过程 , 少了 雨水下 减 渗 , 加了径 流量 , 增 以快 排 快泄 为主导的管 网排水
城 市面 源污 染 的产 生 有 以下 一些 原 因 : 市 城
是面源污染控制 的优化模 式, 已经得到 国际公认 。
通 过 工程 性 措施 来 控 制污染 又可分 为三 个方 面 : 是 对源 的控制 , 主要 指控 制对 水体 有潜在 危

城市 水环境面源 污染及其 控制
李振 强
染 物在 晴天 大量 积累 , 雨天排放 , 污染 的周期 性明 显 ; 多老城 市 由于排 水系统 多采取合 流制 , 发 许 突 性 径流常冲刷排水道 中的市政 污水 积累污泥 , 使污
染 更加 严重 ; 对于 我国城市 来说 , 由于城 市排 水管 网不健全 , 有许多分 散型小点源没有进入污 水管 还 网; 国城 市建 设 、 务 、 我 水 环保 等 的多头 管理 和 缺 乏统一规 划也加重了城市面源污染 。 城 市面 源污染 控 制与治 理 需要对 城 市暴 雨径
表面沉积物量 增大 , 雨水 淋洗大气 和冲刷城 市表面
( 路、 道 屋面 、 院等) 庭 沉积物 所带 来的污 染物 量 增 加, 污染 负荷增 强。 结果是降 雨径流污 染负荷 的 其 增大 加剧 了城市受纳水体 的污 染 , 冲击 性降 雨径 流
1 城市面源污染引起的水环境 问题
城市是在人 类不断与 自然相 互作用过程 中形成
长远 、 科学 的规 划 , 资金 缺 乏, 市基 本建 设 欠帐 城 很多。 地下排水管网系统 因处在地下, 不容 易监管,
更是 重视 程 度不够。 作为发展 中国家 , 市中旧城 城
采取 的行 动计 划 、 预防 措施 、 维护 手段及 其他 的管
理 措 施 ” B 是一种技 术 、 法和 工程 性 的控制 。 MP 方
弱的环节之一。
流污染 的产生与输出进行调控 。 针对 城 市面源污 要
染产生 的上述 原 因, 控制进入城 市水体 的面源污染 物总量 ; 善城市水 环境 , 升城 市水生 态系统 的 改 提 服务功能 , 构建人 水和谐的生态城市。
城 市面 源 污染 控 制 措 施 中, 以美 国 的暴 雨最
我国 的城 市面源 污染 研究开始 于2 世 纪 8 年 O 0 代, 从北京 开始, 后在 上海 、 1 杭州 、 圳 、 然 苏州 、 深 武 汉等城 市相 继进行 , 些研究 主要是调 查城 区面 这
源 污染 的宏观性 质和 基于 国外模 型 的污 染负 荷研
究 。 去 , 国 的城 市污 水处 理 率很低 , 过 我 点源 污染 是 水 环境 主要污 染 源 。 年来我 国城 市污 水 处理 近 厂建 设加 快 , 处理量 逐年增加 , 水处理 率不断提 污 高。 随着点源污染 控 制的不断完 善 , 市面源 污染 城 所 占比例正在 日益提 高。 我国对城 市面源污染 缺乏 系统深入 的研究 , 对它 的控 制是环 境控制领域 最薄
地上 、 地下, 轻 重近 期 效益 、 轻长 远 发 展 的现 象在

量, 以及减 少污染 物在 径流 中的浓度和 总量 , 它主
要 是在 径流 的流动 过程 中采取某种措 施 , 故也被称 为径流控 制措施 。
定 范围内存 在。 速 的城镇化使大面 积的新城 处 快
于规 划和 建设 中, 作为后发 展 的国家 , 怎样使 我国 城 市化 过程 中避免 走发 达 国家先 污染 后治 理 的老 路, 尤其是新城市 的水环境 在设计和建 设阶段就考 虑城 市面源污染 的控 制, 是解决我 国水环 境 问题遇
造成了城 市区域性 的洪 涝灾害, 一步加 剧了面源 进
污染 的扩散 。 面源 污染 对 于水 环 境 的危 害性 日益受 到人们 的普遍 关注 , 面源 污染研究 已成 为国际上 水环境 问 题研 究的活跃领 域 。 发达 国家 , 在 点源 污染 基本得 到有效 控制 , 雨水径流带来 的面源 污染 已成 为水体
快排快 泄, 不考虑面源 引起 的水污染问题和 水资源 的利 用; 城市水 环 境建 设 中重景观 、 环境 , 在 轻 重
B 包 括非 工程措 施 和 工程 措施 两 类 , 中 MP 其
非工程 措 施包括 制度、 育和污染 物预 防 措施 , 教 不
包含 固定 的和永久性 的设 施。 工程性 措施是 通过工 程 设 施或 工程 手段 来控 制和减 少暴 雨径 流的排 放
害 的产 品的应 用, 将雨水径 流污染物从 源头 上控制
断。 筛选过程 中应根 据应 用区域 的特 点有针 对性地
在最 低限 度 ; 其二是对 污染物 扩散 途 径的控制 , 通
过研究雨水径流污染 物输送和扩散 机理 , 采取适 当 的措 施 , 少污染物 排人地下 或地 表水体 的数量 : 减 其 三是 终端 治 理 , 过 自然 生态 技 术 或 人 工净 化 通 技 术来降解带入水体 的径流污染 物。 工程 性 措 施 则更 为具 体 和 有针 对性 , 同时也
到 的新挑战 … … … 。
面 源污 染 控制技 术体 系应将 多种 技 术实施 合 理 组合, 流域尺 度 上从源 区一迁移 一汇 , 在 形成 处
理 链模 式 。 这样从 源头 净化 , 层层 拦截 , 设 工程 加 管理, 能起到较 好的效 果。 源一 迁移一 汇 系统 控制
3 城 市面源污染 的控制措施
面 源 引起 的水 环 境 污染 已成 为 当前城 市水 环 境综 合治理 中亟待解决 的主要 问题之一。 区面源 城
环 境 问题 。 市 的快 速发 展 , 变了土地 的使 用功 城 改
能, 即改 变了城 市汇 水面 的性 质 。 水面 由原 来的 汇
污染有效控制, 将对改善江z k 提 高人民 的生活 gT 质,
的人工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 与真正的自然生态系统
相比 , 城市生态 系统具 有发展快 、 开放程 度高 、 能量 和物质利用效率低 、 展受单一物种 ( ) 发 人 绝对影响 等特征 。 通过城市生态系统 的能流和物 流很高 , 缺乏
系统 内循环 , 导致 城市对其他 生态系统具 有高度依
措施 , 主要用于暴雨径流的水 质和水量管 理。
区、 中村 和新 城 区往往 交错 分布 。 城 有很多城 市排
水管网年久 失修 , 渗漏 和堵塞严 重。 多新城 建 设 很
缺乏统 一规 划 , 有些在 理 念上存 在 着误 区: 在城 市 雨水排放 设计方面偏重于考虑洪水 威胁 , 过于强调
系统更缩 短了汇流时间 ; 人类生活和 经济活动产生 的各种 污染 物 , 大量在城 市地面 积 累; 市暴 雨径 城 流过程 具 有短促 、 峰高 的特性 , 地 表累积 物冲刷 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